2007-09-04 20:07:39沈三白

宗教觀

「天堂」這個名詞,到底對這個世界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力呢?

在討論這個主題前,我想先將我目前所認識的中國文化,
對人死後的看法題出見解:
傳統儒家對生命大門的看法,以孔子為基準,
子日:「未知生,焉知死?」
就段德智先生解釋,
此語是說明了死的學問比生的學問還大,
連季路對生都無法完全掌握,
何需談死別呢?更甭提凡人了,
於是,儒家學派對這生死真相的探討,
也就全然封閉了。

而另一派傳統大家「道家」,
則將人之死生以自然界萬物的廣角做為思考,
道家認為天地之運行必有其特性,並將其稱為「道」,
道德經同道章第二十三曾出現一段話: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老莊思想上將人定位於與一切生命同等,
觀鳥獸蟲魚必有亡逝之日,
而時流下,大地之形也會有所巨變、如谷如壑,
有此可見,道家將生與死列為同一層次上,
因兩者處於同一個基質上,
所以就無所謂失不失去,也就無須過度的哀傷了,
道家企圖將萬物視為一以超越生死,
但是回歸到最根本的理論源頭,
實是因為道家看透了人的生死是無所逃於天地間的,
生死是無可奈何的,所以人必須安之若命,安於偶然之生!
而這層深意,卻難以令所有人接受,
在現實中,安於一切卻又看似消極無做為……(怎麼我說起話來,像是歷經滄桑啊!)

(以下論述,是以非基督教觀點提出自我論點,
且我對西洋宗教史並無深入研究,若有冒犯,請多見諒,並歡迎有心得者批評指教)
回到首段所提,天堂對人之影響,     (此於佛教西方淨土有許多雷同之處)
暫不論是否真有其事,而以社會心理學角度出發,
此觀念亦為功利主義之變形,
因對死後之完美生活有所求、有所目的,
為了來生上天堂或入地獄而塑造的道德規範,行事的一番標準,亦出現了限制,
但以宏觀角度思考,不論遵循此規範之意圖,
一旦歷經實踐,不就形成了一股穩定社會的清流嗎?
再言,因其生命有所追尋、寄託,
而對每個今天充滿生機,對每個明天充滿期盼……

在此我將我的分享做一個小小總結,
宗教中這些看似來生的觀念,
引領這社會進步,這積極性非其它論述可比擬的,
而又易於凡人接受贊同,
因而我對它的觀感,仍是褒多於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