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6 11:19:19 文仔

番薯比麵粉 認識「食物里程」


麵粉漲價,行政院張院長夫人提議代以番薯,有人卻反譏番薯市價不比麵粉便宜。不過從農業與環境的角度來看,夫人之言還真應給予鼓掌。

番薯雖然原產南美洲,卻在我國生根,種植甚易,過去栽培面積高達二十五萬甲,是相當便宜的農產品。然而後來受到大量進口飼料玉米的取代,到目前僅剩一萬甲,當然市場價格會攀高。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稻米。早期國人白米消費量每人每日約四百公克,目前卻只剩近百;除了進口穀物所養肉品的取代糧食外,美援時代所提供的麵粉養成人民麵食的習慣,至今每年進口大量麵粉有以致之。可以說農業的問題出在進口農產品的打擊。

大農制農業所以競爭力超強,乃是仰賴低的石油價格。然而現今油價高漲,美國農作物一開始轉做能源,糧價馬上上揚,將來進口農產食品的價格勢必節節高升。另一方面全球暖化已成趨勢,節能成為普世新的訴求。在這情況下,有機農業、在地農業以及這兩年冒出來的「食物里程」等觀念值得重視。食物里程是指到口食物的成本,應加入運輸所帶來對環境的衝擊。在地農業不但符合縮短食物里程的要求,也是提高農民收入的良方。有機農業的生產摒棄耗能源的化學肥料與農藥,更是永續農業之所賴。不過這些新的想法都需要加以檢驗,例如溫帶國家利用溫室種番茄,其能源的消耗可能不比由西班牙進口來得低;從外國進口有機食品或有機肥,也喪失有機農業的本意。

當然消費者最直接的考慮總是口袋;新的農業觀可能要等到石油相當短缺時才能說服消費者。然而減少能源的消耗是進步國家的象徵,政府有義務在農業、能源相關政策上提供誘因,人民也宜改變消費的觀念。誰說國產糧食不能取代麵粉。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 郭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