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3 19:09:01昨夜微霜
推薦:詹義農詩集《醉拍春山》、《與玉山杜鵑約會》
昨晚下班收到「詹義農」親簽雙詩集。喜悅,珍藏!
※推薦
千呼萬喚,掌門詩人 詹義農詩集《醉拍春山》、《與玉山杜鵑約會》終於上市了!
「由詹義農老師所撰寫的《醉拍春山》、《與玉山杜鵑約會》此二書,字裡行間皆可見他對台灣這塊寶地的深情對話,每一筆、每一句都充斥著詩人的靈性,將帶給讀者一場台灣自然山水的豐富饗宴!」
〈自畫像〉 作者:詹義農
山頂一叢蔥蘢的五葉松林
瘦嶙滄桑流動的髮針
兩鬢處,幾株因攀月而醉倒
鼯鼠展翼躍上懸崖
兩道綿亙的山脈
眉峰上,殘雪是去年的憂愁
假沙梨枝下藍腹鷴窸窣碎步
毛地黃的鈴聲響過山坡
山下深情透澈的水潭
曾因地震過後而乾涸紅腫
也為颱風摧殘而泛濫流淚
苦花魚洄游追逐星光
河口溼地彎曲的唇岸
穗花棋盤腳燃放整夜的煙火
一朵一朵,隨著河水飛向大海深處
珊瑚夢境,紅黃藍紫
畫的右下臉頰
看不見的風,把烏黑的濁水溪
吹進茫茫的菅芒花裡
白的比紙更白
2011.9.28 自由副刊
〈雨夜遊碧雲寺〉作者:詹義農
阡陌和萬家燈火
都在背後了,隔著車窗
浸在泠泠的雨中
雨勢有時滂沱
偶爾沉默
無患子樹漸老
鳳凰花凋謝了一半
霧找不到溪澗
月亮迷失了山路
林鳥都棲息到哪裡呢
車子蜿蜿蜒蜒
過了山頂,路有些滑
生涯有些驚顫
水火同源的水愈漲火愈烈
出米洞的和尚躲雨二百年
寺鐘撞響三聲
碧雲寺門口,木蓮花
微微綻放,潔白而純淨的
香氣,隨著雨水和觀音半開半閤的目光,流入
山下,嘉南人煙
2005年1月24日 自由時報副刊
〈雙心石滬〉 作者:詹義農
你還記得我嗎
那年那晚,魚群游過
海面上,魚鱗璀璨得
像天上的星光
我的心,暗藏在海底
這一塊一塊玄武岩嵌砌的石堤
都是我前生灼熱的記憶
潮汐來的時候相逢
你的,疊著,我的,心
丁香魚,浪花,海星,思念
這顆心泅進那顆心
你的陷阱裡,是我
我的陷阱裡,是你
我們是一個
雙心石滬
-2003.02.14聯合報副刊
上一篇:〈隨筆話__晴雯〉
下一篇:〈讀詩筆記,上山採蘼蕪〉
愛 是光明使者
2013-11-21 10:47:15
可謂一自然詩人也!
有類台版之鄭愁予耶?
不寫中式中國 倒寫台島台式
總不離一心自然也 所向望者是:
眼前風光 泥土腳下
淡淡流靦所及 總敷上了:
一縷親切 宛若耳語情味
簡單字行裡 宛若清溪流淌
水不及腰 可濯吾足 沁涼剛好
活泉漱心 可清涼飲 髓洗醒腦
打散了字 宛若零星 不成文本
卻稀疏裡 有著婉約模樣
竟然句逗符號 也有著成詩之必要
因為簡單 是也句逗有著停凝份量
因為簡單 是也自然面對能可相親
因為簡單 是也詩人坐與天地為友!
版主回應
愛老果然是明白人。讚
2013-11-28 18:51:26
轉貼
推薦遠景出版社詹義農的詩集:《醉拍春山》、《與玉山杜鵑約會》。本文刊於341期,2014年3月,文訊月刊
--------------
直覺的曲折:讀詹義農臺灣山水詩《醉拍春山》、《與玉山杜鵑約會》文:洪詩棠
詩人詹義農,第一本詩集《憶儂》在1986年出版後,逐漸少有作品發表,最後絃斷音啞,直到2005年,因為掌門詩學社同仁張志雄罹癌過世,他為好友前後寫了〈回頭看高雄〉、〈孤蟬-悼念抗癌詩人張志雄〉這兩首詩,從此他蟄伏近20年的詩心一觸即發,每隔不多日,新作常見於中時、聯合和自由等副刊。
這些從2005至2013年的新作,詹義農結集成《醉拍春山》、《與玉山杜鵑約會》二書,在去年10月出版,距離第一本詩集相隔27年之久。
詹義農過去的詩作,無論是句子或精神都很「中國風」。例如《憶儂》詩集裡的〈奔〉:「當紅瓦始落露水/在你我相約的玉階」,又或者〈秋的河水〉裡:「若我沒歸來/我會趕在明年元宵/化做那最后一片的錢塘潮」,都很五陵少年風格。
這次他以「詹義農臺灣山水詩」為主題的兩本書,內容已不見中國的「汁味」,寫的是臺灣的山水地景與風味人情。他不再對已經走過的舊中國或詩詞裡的中國投懷送抱和空思夢想,轉身盡是對當下土地的呵護與疼惜。這份心情,從二書的編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第一輯《醉拍春山》,前後分為「醉拍春山」、「蒼生」、「故鄉‧雲林」、「回頭看高雄」四卷。
第二輯《與玉山杜鵑約會》,前後分成「自畫像」、「與玉山杜鵑約會」、「達魯與伊妲兒」三卷。其中最後一卷是組詩,以〈紫斑蝶遷徙飛行日誌〉為題,詹義農化身其中,從高雄茂林起飛,一路往北最後落腳北投,展開高空俯瞰的「看見臺灣」。
這二書共同點,有大量的臺灣各地名稱或植物名,稱為地誌詩集亦可。內容而言,輯二的卷二,是植物生態的描繪,詹義農喜歡花草,長期浸淫這方面的知識,不是輕率與隨性的臨場有感。因此他能寫出不矯情的精緻詩句如〈水蠟燭〉:「水池畔,一支/一支,水蠟燭/紅蜻蜓飛來點火/水蠟燭在流淚」。
一支與一支的刻意斷行,是一群水蠟燭生長的自然生態。紅蜻蜓飛來點火既寫情又寫意,將莖桿末端紅燭般的圓錐穗花活靈活現了。
雲林人詹義農,輯一卷二寫起遊子故鄉就溫潤多了,眼裡的「蔗花海洋」在黃昏時是「黃金海岸」;〈古坑秋色〉有割稻機輾過後「稻草一束一束羅列在田原」的好景;又或者〈車過台西〉所見是「故鄉門前的小溪,從這裡流入大海」,這卷對家鄉深情記憶的描繪,看不到負面批判,對中年近老的詹義農而言,故鄉的不美好都可以輕輕放過。這是他的飲水思源。
輯一卷三對詹義農有特殊意義。他在高雄求學,在掌門詩學社成長,卷裡有他住在〈哨船街七號〉的年少印象:「高雄的冬天還是淺淺的清涼」,有他到訪紅毛港的田野調查,用臺語以居民祝禱神明起駕的禱詞為主題的特殊之作。當然更有他為張志雄所寫的詩〈孤蟬〉:「山山水水街街巷巷朝朝夕夕/你透明的薄翼啪啪噗噗,掠過/風風雨雨寂寂寥寥的江湖/吱吱唧唧,你穿梭葉葉朵朵枝枝/唱著悽悽戚戚的一生」,這首詩的聲韻乾短急促,是很無可奈何的聲嘶力竭!
這二書分別的卷一,同樣有許多地誌的書寫,表面上差別有限,但深入閱讀則可看出別有用心。「醉拍春山」詩卷,似乎以地景描繪為重,例如〈平溪放天燈〉裡二段的刻意斷句所形容天燈一個個升空之景,又或者是〈霧社品茶〉或〈望安寫生〉都是寫景為主述情兼輔。至於「自畫像」詩卷,很顯然是以外景形色強烈暗示內心情境,如〈雨夜遊碧雲寺〉的「過了山頂,路有些滑/生涯有些驚顫」,又或者〈風櫃斗賞梅〉的「啊,年歲深了,酒杯一年一年淺/…/聽到梅花落的聲音嗎」,這些都跳動著作者刻意隱藏卻有故意明示的心聲。
書裡序者提到詹義農在「詩語言」與「散文語言」的運用問題,以「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來論說。我的讀後感想,詹義農寫詩特色在於「直覺的曲折」。直覺是指他的山水體會是身歷其境的,是實地的足跡經驗。而所謂的曲折,詹義農的中文系出身,當然懂得如何去符合評家心中的「詩語言」,但他選擇平淡樸實而不濃艷的表現方式,不以追求驚巧佳句來自期,他很誠懇地努力佈局通篇來呈現眼中所見和心中所想。實然,詹義農詩句的平淡,是從繁複的詩語言裡再做精鍊的結果,他常因一句或一字而反覆推敲,這是十足的語言曲折表現,也因此更見詩人寫詩態度的純粹與天然和慎重。 2014-03-07 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