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7 21:08:26親子育兒坊
轉貼-三歲前入托的孩子易發展出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三歲前入托的孩子易發展出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孩子成長,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話下裍覞覡覝,摸摷摍摟教育上也不遺余力地進行投資,從風靡全球的“胎教”熱到少年大學生就可看出褊褘褕裬,蓍蓁蒟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瘋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範圍內,由於許多媽媽忙於工作銡銅銣銔,蜙蝀蝁蜳在過去的十年裏,入托兒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瞍瞂睿睡,骰骯髦髧有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就被送到了托兒所。許多兒童專家稱托兒所是“監獄”,一些年僅6個月大的嬰兒被送到那裏,從早晨8點到下午6點,他們一直在那裏呆到上學,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數量成千上萬,約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兩歲後就把他們交給托兒所。
但是,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專家警告說,早教要有個尺度,一味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托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
很多托兒所無法照顧到孩子,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
由於現代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增加,許多父母忙於工作,無法照顧孩子,所以各國政府把增加托兒所和幼兒園作為解除父母後顧之憂的政策,僅在英國,就有25 萬名三歲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從6個月大到3歲的孩子“扔進”托兒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在孤獨中度過。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具有20年的兒童教育經驗,他以前寫過的暢銷書包括《養育男孩兒和養育女孩兒》,全球暢銷400 萬冊,在這本書中,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現在發現,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在即將於下月出版發行的一本新書中,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聲稱父母才是培養孩子的最好老師,托兒所和幼兒園只不過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為,最好的托兒所試圖滿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於孩子太多,老師根本照顧不過來,所以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而那些差的托兒所根本無法照顧到孩子,只是給他們提供吃喝,完全讓他們自己活動,這些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他們感到失去母愛的淒涼,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噩夢,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孤獨感看了讓人心碎。
研究發現,從小被放在托兒所裏的孩子更富有攻擊性,易發展反社會行為
比杜爾夫的書名叫《養育孩子:三歲以下應該進托兒所嗎?》,五年前他就開始寫作了,但他又有點不敢出版,因為他書中的內容與政府的政策太相沖突了,也與時下的潮流相違背,但他堅定地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在支持他的理論———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托兒所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爲以及其他的心理問題,這樣的孩子在日後會遭遇人際關系問題,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系。
去年,英國兒童問題權威珀涅羅珀·裏奇博士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她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由父母養育的孩子比在托兒所、由保姆照顧或交給親戚照顧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得都更為優秀,他們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於其他對照組的孩子。裏奇和兩位牛津大學的教授對1200名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從小被放在托兒所裏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富有攻擊性。另有兩項研究也發現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在托兒所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展反社會行為和暴力行為。兒童專家指出,過早上托兒所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爲、認知能力培養,另外他們的身體發育也遲緩,神經萎縮,腦發育異常,這些都是與沒能得到一對一家庭關懷有關,所以專家建議應該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送到托兒所。
最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
比杜爾夫強調說,最好的托兒所最負責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讓幼兒的大腦健康發育,就需要對其進行愛的刺激,媽媽與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與朋友的關愛對孩子發育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托兒所中缺乏的就是這種影響,即使請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媽媽親自照顧好,更何況多數人沒有足夠的運氣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僅需要固定的人員養育,更需要專注的關心,一對一養育更能夠滿足嬰兒的需求。而托兒所裏的老師一般是一個人照顧數個孩子,她無法同時滿足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遊戲、呵護等,不要認為嬰兒不懂事,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會讓他們産生一種孤獨感,表現為煩躁哭鬧,長期的影響則不利於他們的心理發展,迫使一些孩子發展攻擊性性格,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後果。
警示
人生的前三年影響後三代
許多家長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提早讓嬰兒進入托兒所會讓他們更能適應外部環境,更早地發展交際能力。但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嬰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需要持續的關心,更需要協調一致的關心,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只有家裏的父母能做到這樣。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也承認,他一開始是一個堅定的兒童早教倡議者,認為讓幼兒早上托兒所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技能,由於夥伴多,也有利於他們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第二個好處就是讓媽媽有更多的時間自我發展,擴大她們的社會活動範圍。可是他現在發現,這種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他說:“事實上,這是一種災難性的失望。” 人生最初的18個月是負責社會和情感功能的大腦結構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一生都有影響,母子相互作用則在這種能力的培養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媽媽是嬰兒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發育的調節器。另外,家裏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輩對他們也很重要,他們起著輔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嬰兒從他們身上得到安全感,也獲得最初的情感影響,人類正是通過孩子來傳遞這種情感,有專家說“人生的前三年影響後三代”就是這個道理,而陌生人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全而無所適從,在心理上無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兒所缺乏的正是這種相對固定的親情氛圍,托兒所老師是不固定的,經常換來換去,比如老師生病、休假以及培訓等,即使人員相對固定,她們也要輪班照顧孩子,讓孩子無法適應。
在全世界範圍內,由於許多媽媽忙於工作銡銅銣銔,蜙蝀蝁蜳在過去的十年裏,入托兒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瞍瞂睿睡,骰骯髦髧有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就被送到了托兒所。許多兒童專家稱托兒所是“監獄”,一些年僅6個月大的嬰兒被送到那裏,從早晨8點到下午6點,他們一直在那裏呆到上學,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數量成千上萬,約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兩歲後就把他們交給托兒所。
但是,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專家警告說,早教要有個尺度,一味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托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
很多托兒所無法照顧到孩子,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
由於現代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增加,許多父母忙於工作,無法照顧孩子,所以各國政府把增加托兒所和幼兒園作為解除父母後顧之憂的政策,僅在英國,就有25 萬名三歲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從6個月大到3歲的孩子“扔進”托兒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在孤獨中度過。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具有20年的兒童教育經驗,他以前寫過的暢銷書包括《養育男孩兒和養育女孩兒》,全球暢銷400 萬冊,在這本書中,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現在發現,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在即將於下月出版發行的一本新書中,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聲稱父母才是培養孩子的最好老師,托兒所和幼兒園只不過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為,最好的托兒所試圖滿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於孩子太多,老師根本照顧不過來,所以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而那些差的托兒所根本無法照顧到孩子,只是給他們提供吃喝,完全讓他們自己活動,這些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他們感到失去母愛的淒涼,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噩夢,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孤獨感看了讓人心碎。
研究發現,從小被放在托兒所裏的孩子更富有攻擊性,易發展反社會行為
比杜爾夫的書名叫《養育孩子:三歲以下應該進托兒所嗎?》,五年前他就開始寫作了,但他又有點不敢出版,因為他書中的內容與政府的政策太相沖突了,也與時下的潮流相違背,但他堅定地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在支持他的理論———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托兒所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爲以及其他的心理問題,這樣的孩子在日後會遭遇人際關系問題,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系。
去年,英國兒童問題權威珀涅羅珀·裏奇博士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她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由父母養育的孩子比在托兒所、由保姆照顧或交給親戚照顧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得都更為優秀,他們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於其他對照組的孩子。裏奇和兩位牛津大學的教授對1200名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從小被放在托兒所裏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富有攻擊性。另有兩項研究也發現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在托兒所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展反社會行為和暴力行為。兒童專家指出,過早上托兒所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爲、認知能力培養,另外他們的身體發育也遲緩,神經萎縮,腦發育異常,這些都是與沒能得到一對一家庭關懷有關,所以專家建議應該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送到托兒所。
最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
比杜爾夫強調說,最好的托兒所最負責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讓幼兒的大腦健康發育,就需要對其進行愛的刺激,媽媽與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與朋友的關愛對孩子發育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托兒所中缺乏的就是這種影響,即使請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媽媽親自照顧好,更何況多數人沒有足夠的運氣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僅需要固定的人員養育,更需要專注的關心,一對一養育更能夠滿足嬰兒的需求。而托兒所裏的老師一般是一個人照顧數個孩子,她無法同時滿足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遊戲、呵護等,不要認為嬰兒不懂事,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會讓他們産生一種孤獨感,表現為煩躁哭鬧,長期的影響則不利於他們的心理發展,迫使一些孩子發展攻擊性性格,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後果。
警示
人生的前三年影響後三代
許多家長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提早讓嬰兒進入托兒所會讓他們更能適應外部環境,更早地發展交際能力。但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嬰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需要持續的關心,更需要協調一致的關心,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只有家裏的父母能做到這樣。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也承認,他一開始是一個堅定的兒童早教倡議者,認為讓幼兒早上托兒所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技能,由於夥伴多,也有利於他們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第二個好處就是讓媽媽有更多的時間自我發展,擴大她們的社會活動範圍。可是他現在發現,這種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他說:“事實上,這是一種災難性的失望。” 人生最初的18個月是負責社會和情感功能的大腦結構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一生都有影響,母子相互作用則在這種能力的培養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媽媽是嬰兒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發育的調節器。另外,家裏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輩對他們也很重要,他們起著輔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嬰兒從他們身上得到安全感,也獲得最初的情感影響,人類正是通過孩子來傳遞這種情感,有專家說“人生的前三年影響後三代”就是這個道理,而陌生人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全而無所適從,在心理上無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兒所缺乏的正是這種相對固定的親情氛圍,托兒所老師是不固定的,經常換來換去,比如老師生病、休假以及培訓等,即使人員相對固定,她們也要輪班照顧孩子,讓孩子無法適應。
上一篇:轉貼-孩子寵過頭 變成另類遲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