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4 02:16:05只要遺忘

在希望之後的愛 是福

「愛之希望 愛的福啊」是由陳正勳導演所拍攝,一部關於愛滋家庭母子間的紀錄片。

 

坦白說當字幕跑出「愛之希望 愛的福啊」八個字的時候,腦中就莫名的跑出許多畫面,

就連這八個字也莫名的感動了一陣子,即使影片還沒正式播放。

 

一般來說對於愛滋,很容易與同志畫上關係線,

對於台灣的家庭形式,

許多未出櫃或是已出櫃的同志的父母要接受的除了是關於孩子非主流形式的性傾向,

同時也必須陪伴著孩子又或者說是自己面對關於感染愛滋的一切餘韻。

 

是社會的刻板印象,關於愛滋與同志的牽絆,

也是社會的刻板印象,愛滋呈現的往往是黑暗的畫面,

談起愛滋總是會有陰鬱的跑馬燈配上陰鬱的故事背景和故事主角,

在「THE HOURS」提到的愛滋感染者,就是在一間陰鬱的房間,

因為不被社會接受,因為污名,只能跟少數的朋友交談,只能自己面對。

 

對於愛滋的故事,總是充滿著悲情再悲情,

濃濃的傷感與社會的不諒解和旁人因為不瞭解而驚懼的眼神之投射,

 

主角戴媽,當聽到她現身於螢幕前談及得知兒子感染愛滋後,

那種衝擊,那種矛盾,與出自愛的所謂的她自己認為是自私的想法,

以及在過程中即使疲憊和悲傷,卻希望微笑面對兒子,

讓兒子不要再感受太沉重的情緒。

 

不接受,難道要等離去才後悔嗎?

類似的話葉媽媽說過,戴媽也說了,

想起為巴比祈禱中也提到。

 

片中穿插了一段葉媽媽在第一屆高雄同志大遊行的喊話,

這是第一次我真正的聽到了她的聲音,她的生命以及淚水,

好震撼,好深刻的情緒...在對應之下的戴媽,

我驚訝著這些媽媽的走出社會的眼光,奮力的為自己的孩子也為其她的孩子或是家庭發聲,

 

然後愛滋感染者─馬修,從自己面對到親情的支援,

影片公播後工作伙伴、朋友...的重組,這些事情關於性身分公開時要面對一次,

愛滋病情曝光後也要再經歷一次,他有著一個開明的媽媽,讓人深覺慶幸,

至少他不是一個人。

明明死亡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某些可以接受死亡的人卻太在意死亡的方式,

愛滋的終點是生命的結束,人生不也是?

但是當汙名、標籤後,再怎麼純粹的東西都不純粹,

矯正刻板印象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根深柢固的思維要連根拔除必須得慢慢來......

當說得理直氣壯的時候,回過頭看自己,是否也能如此勇敢?

上一篇:DoN't TOuch mE

下一篇:抽完第20支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