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9 08:44:59阿麥

千古奇戰鄭國渠(一)

春秋戰國時代最後要來談一下還有一個千古奇戰叫「鄭國渠」。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鄭國渠有明確記載,南韓水工鄭國來到秦國,說服當政者,在秦國境內的涇河瓠口一帶開渠引水,修建了這項工程。雖然史記對鄭國渠的記載非常簡單,而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後,掩藏著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

故事還得從西元前256年的“商鞅變法”說起,正是它,為鄭國渠的修建埋下了種子。秦國地廣人稀,商鞅鼓勵開墾土地,興修水利。商鞅獎勵耕戰的政策使秦國迅速強大,並開始把目光投向鄰國南韓,因為南韓位於秦國東出函谷關之後的交通要道,成為秦東擴的障礙。

當時秦軍作戰十分勇敢,被視為虎狼之軍。秦軍使用的武器十分銳利,箭鏃表面經鉻鹽處理,深埋地下二千多年,刃口仍十分鋒利。面對強秦的威脅,南韓成了驚弓之鳥,都城數遷,然而這並不能躲避秦國咄咄逼人的攻勢。

  為對付強秦,當時“合縱派”政治家蘇秦提出六個諸侯國聯合抗秦的主張。對此,秦國採納魏國人張儀的連橫策略,對其他諸侯國又打又拉。西元前307年,秦國終於奪取了夢寐以求的函谷關。這時,大平原上肥沃的土地和物產開始暴露在秦軍面前。當時,和秦國鄰近的魏國比較強大,西元前293年,韓魏聯手,同秦國在今天洛陽東南的伊闕一帶發生一場大戰。結果,秦軍殺死韓魏聯軍24萬人,南韓和其最重要的盟國受到秦國致命的一擊。

  西元前291年,秦攻取了南韓中原重鎮,冶鐵手工業中心宛。短短一年後,在秦軍威脅下,南韓被迫割讓出大片沃土給秦國。西元前266年,一個遊士向秦王提出“遠交近攻”策略,即秦國要想吞併天下,首先要滅掉南韓。據記載,南韓從西元前403年立國到西元前246年的鄭國渠修建,共受到秦國較大進攻就有19次。從西元前265年開始,秦國每年都從南韓奪取土地。南韓就像秦國嘴邊的一塊肥肉,被一塊塊蠶食著。

  西元前262年,秦軍取南韓重鎮野王,切斷了太行山上上黨通往新鄭的道路,逼迫韓投降。結果韓把上黨獻給趙國,引發了西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秦將白起活埋。西元前249年,南韓處於崩潰的邊緣。當時,韓軍戰鬥力也很強,有“強弓勁弩皆在韓出”、“天下寶劍韓為眾”的說法,然而,在強秦進攻下,南韓被真正打敗了,將士屍橫遍野、百姓四散流亡,景象十分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