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2 13:58:03阿麥

中國歷史上戰功最輝煌的戰神-武安君白起(二)

據史書記載,西元前260年,秦國為了統一天下與當時六國實力僅存的趙國在長平展開了殊死大戰,戰爭的規模異常龐大,為了使趙軍輕敵,秦昭襄王先任王龁為將,白起作為秘密武器在戰爭的中途才被秘密派往戰場。

長平之戰是一場兩國的生死大戰,當時的戰爭規模,從史書上來看加起來應該有100萬左右,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是相當相當可怕的一個統計數字。戰爭持續了整整兩年,最後以秦國的勝利而結終,然而勝利的結局卻給主宰這場戰役的白起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長平之戰以後,秦相范雎就感覺到白起的功勞,已經是達到了頂峰,所以范雎就找了很多理由,告訴秦昭襄王,趙國現在不能滅。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存在,白起雖然打勝了勝仗,但是他還沒有佔領趙國,要是一旦控制了趙國,他就會有可能擁兵自重的可能。最後秦昭襄王決定,趙國不打了,戰爭應該停止休戰了。

由於與范雎有嫌隙,白起遂稱病。秦王使王陵攻趙邯鄲,秦軍的死傷特別嚴重,最後秦昭襄王,當他毫無辦法的時候,打不下趙國的時候,他又想起來了白起。再次派白起,又是秘密地奔往前線,還是長平之戰的辦法。不過這次白起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白起告訴秦昭襄王,我不去 我不能去打這場戰爭,理由就是現在已不是消滅趙國的時候了。趙國人的元氣已經恢復了,兩年之後,已經錯過了長平之戰那次機會,再要去攻打趙國的時候,是很艱難的。但是要秦昭王接受這個理由,對秦昭襄王的自尊心,是傷害到了極點。

白起他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但他仍然抗命,為什麼呢?我想應該是所謂軍人的榮譽感吧。就是說白起是一個把榮譽看得高於一切的一個將領,當初想一舉消滅趙國,是為了一個軍人的榮譽,現在抗命仍然是軍人的榮譽,這種神韻延襲著刺客列傳們的精神。而事情的結局也正如白起自己所料,西元前257年,由於抗命白起被秦昭襄王貶為士卒發配至西部邊疆,剛剛行至距咸陽十里的地方便又被追來的使節宣讀了賜死的詔書。一代聲名顯赫的軍事將領就這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司馬遷在《史記》作了一段評述,內容是講白起在死之前說,我死這是咎由自取,我殺的人太多了,所以我自己的結局就是死於非命,不是善終。就現在看來,這應該可能是司馬遷的杜撰,因為對於白起的這種殺降的評價,從司馬遷開始,就已經是定下了一種調子。白起的結局是一個悲劇的結局,不管怎麼樣,白起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的確確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戰將,而且由於他的戰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決定了中國未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