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8 16:40:04至誠

【罪業本空】 轉變意境勿惹塵埃

  貪瞋痴並不是我們本來的東西,如果是的話,我們應該可以掌握,要生氣就生氣,事實上生氣必須是境界現前,牽動了心中憤怒的根苗,才能冒出了瞋恨的火花;以色而言,一個八十歲的白髮老太婆和一個坦胸露背的妙齡女郎,從我們面前走過,佛與眾生的感受就不同。眾生在第八意識中,色慾的種子,遇到境界現前時,就會引起內心的波濤洶湧,因此修道除了守戒,止惡止非之外,尚須行功立德,把內心惡的種子,一一連根拔起,老子說:「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修道和掃地的道理是一樣的,地是每天應掃,心也是時時刻刻要修,只有低下頭來,地上的髒才看得清楚,也只有看的清楚,地才掃的乾淨,聖人每天要打掃心地三次,就是為了維護那點靈光不受污染。

恢復自性的常清常靜,小人沒有智慧,心門不開,看也看不清楚,如何掃呢?所以說––聖人多過,小人無過。易經:「 謙受益,滿招損。」謙卑的人,時時刻刻都在進步,都在開悟,人緣很好,收攝力也強;但是一旦自大自滿以後,就不能進步了,人緣也差。貢高我慢是修行的大忌,很多修道人到了最後有了些名位、權勢,就沉迷其中,也沒有人給他指點,他也聽不進去,最後入了魔道,自己都不曉得,十分可惜。

壇經: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菩提自性本自清淨,只因忘想、分別、執著而障住,若能將世界一切萬緣放下,當下就如燈亮暗滅一般,即刻就能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