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頑強是成功的關鍵!
逆境中的頑強是成功的關鍵!
簷下麻雀自以為翅膀堅強,總想率領雄鷹在遼闊藍天翱翔;
井底之蛙自以為見多識廣,總想在大海航行中揮手指方向;
磨道蹇驢自以為四蹄生風,總想領導千里馬在大地上馳騁……
——凡此種種,無不是天生我“菜”必有用的一廂情願,自找難看。 如此缺少自知之明,無異於蚍蜉撼樹不自量力,勢必陷自己於主觀想當然和客觀實際嚴重脫節的尷尬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鬱鬱終生,認為明珠暗投怀才不遇,從而引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幽怨,產生“念天地之悠悠”、無平台施展之哀嘆,不禁為“此處不留人,沒有留人處”而涕下愴然。
大凡自命不凡之人,必然自以為是;大凡自以為是之人,必然剛愎自用;大凡剛愎自用之人,必然一意孤行,即便偶有小胜,但終究難免會山窮水盡,直落個眾叛親離,結果或自動走人或被掃地出門,面對失敗之結局,還忘不了乾號一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此話乍聽之下男子氣十足,但稍加考慮,便可得出相反結論:此處不留人,沒有留人處!
事實上,何處青山不嫵媚,哪里水土不養人?
當我們身處逆境,與現實不兼容,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急流勇退,選擇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行事,從矛盾和衝突中逃之夭夭,將全部希望簡單機械地寄託在“跳槽”之上,其結果只能是事與願違,所到之處皆非留人之地;
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認清形勢,找准位置,急流勇進,不離不棄,適時調整自己的認識、心態和做法,努力適應現實環境,盡快打開不利局面,徹底轉被動為主動,變“此處不留人”為“此處不放人”,讓“山窮水盡疑無路”代之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態度決定人生,是採取積極主動的戰略戰術,贏得“此處留人,處處留人”的皆大歡喜,還是採取消極被動的做法,落個“此處不留人,沒有留人處”的悲慘結局? 只有兩種高下分明的選擇,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捨此即彼,兩者必居其一。 但現實情況常常是感情與理性在不停拉鋸。 命運和前途的決定權不在天,不在地,不在別人,它總是緊握在自己手裡。
縫間倔強的生命,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是那不定的風把無人採擷的種子撒落海角天涯吧。 儘管它們也能從陽光中分享到溫暖,從雨水里得到滋潤,但惟有那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卻要自己去尋找。 它們面對著的現實該是多麼嚴峻啊。
於是,大自然出現了驚人的奇蹟,不毛的石縫間叢生出了倔強的生命。
或者,只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綠秋黃,歲歲枯榮。 它們沒有辦法生長寬闊的葉子,因為尋找不到足夠的營養,它們有的只是三兩片長長的細瘦薄葉,細微的葉脈訴說著生存是多麼艱難;甚至,它們竟在一簇簇細瘦的葉下長出根鬚,很少向母體吮吸點乳汁,然後自去尋找那不易被覺察到的石縫。
這就是生命。
生命的本能是多麼尊貴,生命有權輝煌壯麗,生機竟是這樣的不可抑制。
或者,就是一團團小小的山花,石縫間的蒲公英因山風的兇狂而不能長出高高的軀幹,因山石的貧瘠而不能擁有眾多的葉片,它們的莖顯得堅韌而蒼老,葉因枯萎而失卻光澤,只有根竟似強固的筋條,彷彿柔中帶剛的藤蔓,深埋在石縫狹隘的間隙裡,默默成為攀登者可靠的抓繩。
生命就是這樣被環境限制著,又被環境改變著,適者生存的規律儘管無情,但生命原本就是拼搏。
而最令人讚嘆的是,石縫間還生長著參天的松柏,雄偉蒼勁、巍峨挺拔。 它們使高山有了靈氣,一切生命在它們面前都顯得蒼白遜色。 它們的軀幹頑強地從石縫長出來,向上,向上,向上是多麼的艱難,扭轉地,旋轉地,每一寸樹皮都結著傷疤。 每長一寸都要經過幾度寒暑,幾度春秋。 然而它們終於伸展開了繁茂的枝幹,團簇著永不凋落的針葉。 它們聳立在懸崖斷壁、高山峻嶺,盤根錯節地從一個石縫間扎進去,又從另一個石縫間鑽出來,像犀利的鷹爪抓住了棲身的岩石。
有時,一株株松柏的根鬚竟要爬滿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繩緊緊縛住,由此才能迎擊狂風暴雨的侵襲,才能為自己佔有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生命都不屑於去石縫間尋求立足的天地,那麼,世界上將會有一大片的地方成為永遠的死寂。 飛鳥無處棲身,生命將要絕跡。 而如果一切生命都只貪戀於黝黑的沃土,它們又如何完備自己駕馭環境的能力,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變得愈加堅強呢?
願一切生命都敢於去尋求最艱苦的環境。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才能錘煉自己、彰顯自己,最後完成自己、昇華自己。
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具有如此震懾人的力量,它使地球變得神奇輝煌,更揭示了壯麗的心靈世界。
上一篇:什麼是人一生最大的財富與福氣?
下一篇:人之所以會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