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3 01:53:57無 子夜
碧奴讀後感
好久沒有寫一點裝氣質的東西了,既然決定看書增加氣質,那訓練自己說一些除了好看難看這種二分法以外的讀後感應該也是很重要的。
經費拮据的我,會決定買下(碧奴),絕大部分是衝著作者(蘇童)的面子。蘇童寫的(武則天)很棒,詞藻漂亮,讀來行雲流水,史實與想像交錯卻又不至於脫軌,我非常喜歡。
衝著這一點,我買下了碧奴。
碧奴的基礎建立在(孟姜女萬里尋夫)這個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上,蘇童將它改寫成一則神話,在那個苛刻困苦的動盪年代,一個女子以她的眼淚成就一則傳奇。
北山的人們不能以眼睛哭泣,傳說只要讓眼睛流出眼淚,北山的人們就會死去。因此北山的男人學習忍耐,北山的女人們學習各種流淚的方法;用耳朵,用嘴唇,用手掌、用腳掌,甚至用乳房流淚,來自北山桃村的碧奴也不例外,她用頭髮哭泣。
整本書敘述這個原先只會用頭髮流淚的女子在經歷了千萬般苦,沿途受盡人們的嘲弄鄙視;被外地人當作女巫,被同村的女子當成瘋人,碧奴所承受的悲苦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用身體的其他器官哭泣,當她的眼淚凝聚了酸甜苦辣鹹五味終於無可忍受的自眼睛宣洩而出時,眼淚搖身一變成為珍寶,碧奴被抓去當作淚人,專門提供眼淚作為熬藥之用等等荒謬事後終於到了大燕嶺,然而她心心念念的丈夫一如我們所知的早已連骨頭都化作長城基石的一部份。
說真格的,我覺得(碧奴)不能被稱作神話。
在孟姜女萬里尋夫這個故事裡,萬喜良(碧奴中作豈梁)的存在非常薄弱,他是千千萬萬個被征召去修築長程的男丁的縮影。
民間故事多半都是一個骨架,骨架在人們口中傳來傳去成了傳說,而將傳說付諸成文字,其中的血肉都是一點一滴由人們的口添增上去,經由會寫的人們的妙筆寫出。
所以我們可能看到一百種寫法的孟姜女萬里尋夫,可能簡潔扼要,可能辭藻華美,但孟姜女走了千萬里路到長城給丈夫送冬衣,最後得知丈夫早已死去,連骨頭都不知埋落在哪一段城牆下,孟姜女傷心之餘哭得肝腸寸斷,連天地都為之動容,最後上天讓埋有萬喜良骨頭的那段長城崩壞,這個基本骨架是不太變動的。
至少我沒看過大團圓版的孟姜女。
就我所認為,神話至少得要有神靈出現,至少要有某種程度的神靈信念(信仰?)才能被稱作神話。書中出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描述與設定,諸如用除了眼睛之外的器官流淚,人的前身可以是葫蘆、草灰、雲、桑樹等等天地萬物,可是關於神靈方面,即使中間有出現碧奴給女巫占卜和被當作是女巫的描述,但無論具體的描述或是信仰都不足以達到被稱為神話的程度。
我對泛靈崇拜不太懂,不知道蘇童的寫法可不可以算是泛靈崇拜?
我覺得頂多是有泛靈,但沒有寫出崇拜。
我認為碧奴的故事略為空洞。
蘇童花了很多篇幅去寫碧奴受到的欺凌歧視,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去殘虐這個淚人兒的身體心靈,但對於究竟是什麼在支持她忍受這些外在傷害的著墨卻極少。
碧奴深深愛著豈梁,她是這麼忍辱負重的走了迢迢長路只為了送冬衣給她的丈夫,但這位在她心中如同天地存在的丈夫,究竟是何處讓她如此死心蹋地,幾近無怨無尤?
或許這就是古時代中國的反映;哪有什麼愛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這麼嫁了,情呀愛呀比不上個爭氣的肚子。就算要情要愛,嫁過去時日一長總會懂得的。就算沒有又如何呢?
這是一種責任與義務,沒有深刻的情感,這是驚滔駭浪的大時代中的平平凡凡人生呀。
但說是改寫,我以為蘇童可以把它寫得更圓滿一些,更讓人動容一些,或許庸俗點說,更言情一些。
在碧奴中,我只看到作者用文字賦予一個千百年來已經遍體鱗傷的女性靈魂一具肉體,並以作者之權將其又徹徹底底的凌遲了一回,成就一個真真實實的水做的人兒,把它昇華成萬人讚嘆集中國女性美好於一身的偶像。
若蘇童要說這是他至今最滿意的一部作品,我要說這和他的武則天相比還差得太多太多了。
可憐的葫蘆,可憐的碧奴,可憐千百年來的歷史尤不能我們減少一點苛虐之心,仍是這樣殘忍的讓它重演。
經費拮据的我,會決定買下(碧奴),絕大部分是衝著作者(蘇童)的面子。蘇童寫的(武則天)很棒,詞藻漂亮,讀來行雲流水,史實與想像交錯卻又不至於脫軌,我非常喜歡。
衝著這一點,我買下了碧奴。
碧奴的基礎建立在(孟姜女萬里尋夫)這個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上,蘇童將它改寫成一則神話,在那個苛刻困苦的動盪年代,一個女子以她的眼淚成就一則傳奇。
北山的人們不能以眼睛哭泣,傳說只要讓眼睛流出眼淚,北山的人們就會死去。因此北山的男人學習忍耐,北山的女人們學習各種流淚的方法;用耳朵,用嘴唇,用手掌、用腳掌,甚至用乳房流淚,來自北山桃村的碧奴也不例外,她用頭髮哭泣。
整本書敘述這個原先只會用頭髮流淚的女子在經歷了千萬般苦,沿途受盡人們的嘲弄鄙視;被外地人當作女巫,被同村的女子當成瘋人,碧奴所承受的悲苦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用身體的其他器官哭泣,當她的眼淚凝聚了酸甜苦辣鹹五味終於無可忍受的自眼睛宣洩而出時,眼淚搖身一變成為珍寶,碧奴被抓去當作淚人,專門提供眼淚作為熬藥之用等等荒謬事後終於到了大燕嶺,然而她心心念念的丈夫一如我們所知的早已連骨頭都化作長城基石的一部份。
說真格的,我覺得(碧奴)不能被稱作神話。
在孟姜女萬里尋夫這個故事裡,萬喜良(碧奴中作豈梁)的存在非常薄弱,他是千千萬萬個被征召去修築長程的男丁的縮影。
民間故事多半都是一個骨架,骨架在人們口中傳來傳去成了傳說,而將傳說付諸成文字,其中的血肉都是一點一滴由人們的口添增上去,經由會寫的人們的妙筆寫出。
所以我們可能看到一百種寫法的孟姜女萬里尋夫,可能簡潔扼要,可能辭藻華美,但孟姜女走了千萬里路到長城給丈夫送冬衣,最後得知丈夫早已死去,連骨頭都不知埋落在哪一段城牆下,孟姜女傷心之餘哭得肝腸寸斷,連天地都為之動容,最後上天讓埋有萬喜良骨頭的那段長城崩壞,這個基本骨架是不太變動的。
至少我沒看過大團圓版的孟姜女。
就我所認為,神話至少得要有神靈出現,至少要有某種程度的神靈信念(信仰?)才能被稱作神話。書中出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描述與設定,諸如用除了眼睛之外的器官流淚,人的前身可以是葫蘆、草灰、雲、桑樹等等天地萬物,可是關於神靈方面,即使中間有出現碧奴給女巫占卜和被當作是女巫的描述,但無論具體的描述或是信仰都不足以達到被稱為神話的程度。
我對泛靈崇拜不太懂,不知道蘇童的寫法可不可以算是泛靈崇拜?
我覺得頂多是有泛靈,但沒有寫出崇拜。
我認為碧奴的故事略為空洞。
蘇童花了很多篇幅去寫碧奴受到的欺凌歧視,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去殘虐這個淚人兒的身體心靈,但對於究竟是什麼在支持她忍受這些外在傷害的著墨卻極少。
碧奴深深愛著豈梁,她是這麼忍辱負重的走了迢迢長路只為了送冬衣給她的丈夫,但這位在她心中如同天地存在的丈夫,究竟是何處讓她如此死心蹋地,幾近無怨無尤?
或許這就是古時代中國的反映;哪有什麼愛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這麼嫁了,情呀愛呀比不上個爭氣的肚子。就算要情要愛,嫁過去時日一長總會懂得的。就算沒有又如何呢?
這是一種責任與義務,沒有深刻的情感,這是驚滔駭浪的大時代中的平平凡凡人生呀。
但說是改寫,我以為蘇童可以把它寫得更圓滿一些,更讓人動容一些,或許庸俗點說,更言情一些。
在碧奴中,我只看到作者用文字賦予一個千百年來已經遍體鱗傷的女性靈魂一具肉體,並以作者之權將其又徹徹底底的凌遲了一回,成就一個真真實實的水做的人兒,把它昇華成萬人讚嘆集中國女性美好於一身的偶像。
若蘇童要說這是他至今最滿意的一部作品,我要說這和他的武則天相比還差得太多太多了。
可憐的葫蘆,可憐的碧奴,可憐千百年來的歷史尤不能我們減少一點苛虐之心,仍是這樣殘忍的讓它重演。
上一篇:泛黃的書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