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9 18:17:43Cheryl

比先生更勇敢!--遲緩兒媽媽,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孩子要是有問題,就說是女方家的不是;孩子要是長得漂亮或表現優秀,就是男方家的遺傳…」同為人母的伊甸愛明服務中心主任廖美枝感嘆地說,不論媽媽是本國籍或外國籍,當孩子出現發展遲緩的狀況時,那個勇敢面對、帶著孩子來接受療育服務的,通常都是母親。

 

 

兒子過動,大小女兒也發展遲緩

 

    小親媽媽育有3個孩子,起初以為兒子只是注意力不易集中,遲至45歲才發現是過動症。有了老大的例子,小親媽媽陸續帶大小女兒至醫院評估,發現大女兒在認知、視知覺、語言構音和情緒都出現障礙,而小女兒則是語言發展遲緩,經由通報轉介,來到了伊甸的愛明服務中心。

 

 

    小親媽媽拿出密密麻麻紀錄孩子復健的行事曆,言談間流露著疲憊。「夫家不願意接受孩子有發展遲緩的事實,因此3個孩子的療育和復健費用,扣掉補助,其他都是我偷偷回娘家拿的。」先生對孩子彷彿只剩義務性的照顧,「孩子是妳生的就該由妳負責」的冷漠態度,讓小親媽媽心寒。

 

 

    3個孩子在療育後都出現進步,尤其大女兒在認知與情緒控制上改善許多,也逐漸有了適應環境的能力。儘管照顧孩子佔據小親媽媽大部分的時間,她仍努力挪出時間,到孩子的學校擔任說故事媽媽,藉以紓解壓力,她也期待在小女兒進幼稚園之後自己能夠二度就業,「畢竟一直跟娘家拿錢也不是辦法…」

 

 

 

獨立背負養育,媽媽們苦不堪言

 

    來自柬埔寨的小益媽媽,對獨立承擔養育遲緩兒的苦感同身受,加上新移民身分與語言隔閡,讓她更常感覺孤立無援。「為了小益,我常常在晚上偷哭…我曾想過要放棄他,也曾想過要自殺;但是,只要看到小益每次很貼心站在門口,等著媽媽回來的樣子,我就捨不得…」小益媽媽眼泛淚光地說。

 

 

    今年滿六歲,暑假後將進入國小的小益,至今仍無法開口說話。也曾在2歲半時被醫院診斷為自閉症中度,但抱持著孩子長大自然就會說話的想法,小益父母只讓他接受每週一次的復健治療,情況也無明顯的改善。直至4歲,小益進入金山鄉公所附設托兒所就讀,因為不會說話,無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乖乖坐在教室裡上課,情緒起伏又很大,在去年9月,才終於透過治療師及其他遲緩兒家長的建議,來到伊甸的基隆服務中心。

 

 

    「以前的小益,不會自己乖乖上廁所,總是想上就脫下褲子隨地大小便,也不會自己穿衣服,在外面時,我根本抓不住他。他常常偷跑出去,讓我們都找不到人…」每當媽媽帶著小益出門,旁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指責她沒教好小孩,都讓她有苦說不出。幸好經過半年多的療育,小益學習用圖卡與人溝通,情緒自我克制也有明顯的改善,老師制止他時,他不再像往常那樣激動,還能同時乖乖坐在教室裡上課。

 

 

    小益媽媽平日在菜市場幫忙賣麵,先生相差19歲,因為先生是臨時工,經濟不甚穩定,每個月扣除政府及伊甸的補助後,仍要自行負擔近1萬元的費用;先生對孩子放任的態度,使得照顧與教養的壓力都落在小益媽媽身上。台灣沒有親友的她,常打電話跟遠在柬埔寨的媽媽訴苦,而伊甸的老師們,也時常給媽媽鼓勵,才讓原本感覺孤單的媽媽得到安慰。

 

 

    小親媽媽和小益媽媽,在不到30歲的年輕生命裡,勇敢帶著外人眼中「有問題」的孩子出來接受早期療育,相對於其他有時間摸索如何當媽媽的女性來說,她們一肩扛起孩子的未來,當中的辛苦實在難以想像。伊甸期待,有更多的人幫助遲緩兒,幫助更多在照顧壓力下的媽媽,有喘息的機會,也獲得為自己創造夢想的可能。

 

 

(原文刊登於--伊甸基金會.伊甸園雜誌)

 索取專線:0800-025-885

 

@完整版小益與媽媽的故事: http://www.eden.org.tw/serivce.php?level2_id=36&level3_id=164

 

------------------------------------------

 

     在一次的訪問中,遇見小益媽媽.

 

 

 來自柬埔寨的她,聽到我過去曾待過柬埔寨,馬上有種說不上的親切感.

 

 

 訪問過程中,看到小益與媽媽的互動,聽著媽媽娓娓道來一路走來的故事,讓人鼻酸.

 

 因為有這群偉大的母親,才得以讓慢飛天使安心地飛翔.

 

 

 在伊甸,雖然時間不長, 

 

 但卻讓我看到了,接觸到了,許許多多善良.堅強的人們

 

 那份堅毅,那份善意,讓人十分感動.

 

 

 我想,那一份愛與關懷,將會不斷地延伸下去,

 

 無論 身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