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4 10:30:00自如

回歸本性本善《十善業道經》學習心得 (第三集)1

 

回歸本性本善《十善業道經》學習心得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三集)  2007/4/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05-0003

 

http://ft.hwadzan.com/jwplayer/player.php?provider=http&autostart=true&file=http://ft.hwadzan.com/media/flv/52/52-205/52-205-0003a.flv

 

  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菩薩,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十善業道經》。昨天我們介紹了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義理,這是本經一開頭,沒有介紹十善以前,為我們解釋了這個宇宙人生真相。告訴我們,這一切法都是我們這一念心造作而現的境界,起善念就會有善的境界,起惡念就會有惡的境界。所以六道也好,十法界也好,乃至我們現前的生活境界,都是我們自心造作的善業和不善業而感應來的。所以佛在經裡勸導我們,「智者知已,應修善業」,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瞭了這個宇宙人生真相,知道萬法唯心,就知道去修善業,回歸本性本善

 

  下面佛會繼續給我們開示,怎麼樣修善業?下面這段經文將是本經最重要、最精采的一段開示,請大家來看經文: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可以說是本經的中心,從『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一直到把十善的條目說出來,「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這一大段是本經的核心。這不單只是本經的核心,也是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的中心。這段話教我們修純淨純善,純淨純善是菩薩所修的,所以經裡叫著龍王,說龍王你得知道,菩薩他為什麼稱為菩薩?因為他有純淨純善的心,他所修行的有一法,這個一法是純一的,它不間雜。唯獨這一法是什麼?就是純善,心理純淨,行為純善。我們知道一切境界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從哪裡來的?是我們念頭中夾雜著貪瞋痴這些不善,就會現出有六道,現出三惡道苦。當菩薩能夠念念純淨純善,不起貪瞋痴,就能夠『斷一切諸惡道苦』。這是把諸惡道苦的根源為我們展示出來,根源是什麼?就是心。

 

  我們修學念佛法門的同修祈求這一生了脫生死,出輪迴,求生淨土,這是菩薩大願。修淨土法門從哪裡修起?你看經裡面給我們都已經很明確的開示,在淨土三經的《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給我們講到,當年佛在世的時候,韋提希夫人,這是位皇后,養了一個不肖子。這個不肖子殺害了他的父親,就是韋提希夫人的先生,就是國王,還想要謀害母親韋提希夫人。國家和自己的家庭發生了巨大的變故,所以韋提希夫人心裡面覺得對這個世間沒有任何的留戀,她想要離開這個世間。她求佛告訴她,哪個世界沒有這些苦,這些苦是什麼?惡道苦,貪瞋痴慢、自私自利,連自己的兒子對自己都不放過。佛就給她展現了十方三世一切剎土,讓韋提希夫人自己去選擇,看看哪個世界她最喜愛。

 

  韋提希夫人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韋提希夫人因緣殊勝,遇到釋迦牟尼佛在世,佛用神通為她展現十方國土。我們今天遇不到佛,沒有這麼殊勝的因緣,但是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命運不是也跟韋提希夫人一樣嗎?面對著都是貪瞋痴慢的悲慘世界,這都是惡道苦,每個人都有苦,所以我們也要相信韋提希夫人的選擇正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佛給她顯現這個國土之後,韋提希夫人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佛沒有告訴她如何求生淨土的方法之前,先跟她說三福,這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有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講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就是三世佛要修淨業,要成佛,基礎是什麼?就是這三條。

 

  三福裡面第一福就講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我們修學人應有的理念。如何落實?後面兩條,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具體就是講如何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它是落實。佛經裡面有四類,所謂教、理、行、果,這部經是屬於行經,教我們如何修行,它是落實。如果十善業道都沒有做到,換句話說,往生淨土、成佛的正因不具足,這個基礎沒有,那是不可能往生的。要知道淨土的理是什麼?經上講的,「心淨則佛土淨」,因為國土是心所變現出來的,萬法唯心,根源在我們的心,心清淨了,國土才能清淨,因為國土是心變現的,所以我們要求生淨土,要修清淨心。假如念頭裡面夾雜著不善,還夾雜著這些十惡業、這些自私自利,十惡業怎麼來的?自私自利來的,因為有自私自利才會造作十惡業。只要念頭不善、不淨,當然淨土是不會現前的。

 

  所以往生淨土要知道,是在心裡面把染念、把惡念轉成淨念,心地清清淨淨只留一句阿彌陀佛,這樣子才能往生。往生哪裡?往生也不是說在哪裡有個淨土,固然「從是西方」,往西方有個極樂世界,那是佛從事相上說的,在理上說,極樂世界在哪?也是我們唯心所現。古人講「生則決定生」,極樂世界真有,決定有,你要往生也決定能往生。怎麼生?只要把我們的染念變成淨念,就生了,現前就是淨土。所以說「去則實不去」,根本沒去,為什麼?都在你這一念心中,沒有跑到心外面去。

 

  這句話裡面,佛跟龍王講,龍王是本經的當機者,娑竭羅龍宮的王,他也是菩薩,法身大士。他講「菩薩有一法」,菩薩是什麼?玄奘大師翻譯菩薩叫覺有情,他是覺悟了,覺悟了的有情眾生,他是有情眾生,可是他覺悟了。覺悟的人他的表現是怎麼樣?他完全沒有自私自利,心裡面絕對不會有執著,絕對不會起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的念頭,這種人就是菩薩。菩薩修行的方法是什麼?這種方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個惡道,當然三惡道固然是惡道,人天?人天如果是相對羅漢、相對菩薩來講,他也是惡道,為什麼?人道、天道都有苦。人就有生老病死苦,誰都免不了。天道,天道他也有壞苦、行苦,他也有命終的時候,他也感到諸法無常,念念不能夠停住,這都是苦。所以這些也是三惡道,對於四聖法界來講,人、天道也是惡道。

 

  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還有十法界裡的佛,他們雖然已經超出了六道輪迴,不再有生死,但是他們還有無明煩惱,他們也有無明惑,不能夠證法身這種苦,所以這也屬於惡道。真正進入了一真法界,那真正叫佛;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種人就是佛,分證即佛。一直到最後圓滿成佛,就是法身全現了,這才是真正完全斷了諸惡道苦。所以這十善業道,能夠從凡夫地到如來果地都是菩薩修行的方法。

 

  我們看看菩薩這個法是怎麼修的?『何等為一』,這個「一」,它的深義是指不夾雜,念頭純一,純善純淨,沒有任何惡念夾雜,這叫一。具體下面說明了,『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晝夜」就是二十四小時,他不間斷,「常念」,常就是沒有間斷,永恆的,念是指心裡面真有,這個善真正在他心裡,「思惟」是講他的起心動念的念頭,念頭不起心則已,一起心就是善,「觀察」是包括言語、造作,這是指行為善。所以,這三句講的是心地純善,念頭、思惟純善,觀察是指行為純善,身口意三業的造作是純善的,沒有惡的。

 

  晝夜是包括晚上,我們晚上睡著了,自己都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念頭。晚上作夢,這時候就檢點自己內心裡面是不是純善,如果在作夢的時候還有這些作惡的事情,殺盜淫妄,白天沒有,晚上有,這都屬於沒有能夠達到晝夜。像古人,這有個典故,有個讀書人行為非常的廉潔、正直,從不貪小便宜,而且自律性很強,從來不貪取任何人的東西。有一天晚上作夢,夢到自己爬到鄰居家的樹上偷吃鄰居家樹上的果子,將他驚醒了,他自己很慚愧。你看白天雖然沒有這些偷盜的行為,甚至沒有偷盜的意念,但是晚上睡著了,在沒有防備的時候,這些惡念還起來。他非常的懺悔,自己餓了三天不吃飯來懺悔,因為晚上睡覺作夢起了這麼一個惡念。你看古人那種修行,真的是對自己毫不姑息,真正做到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心裡完全把自私自利放下了。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念頭不起惡念,不起這些殺盜淫妄、貪瞋痴慢、自私自利的念頭,自然就能夠讓本性的善法能夠念念增長。這種善法不是外來的,是我們本性中具足的,個個不無,人人本具,每個人都有。所以,不需要起心動念攀緣去起這個善念,只要我們把惡念統統斷盡,善法自然現前,自然念念增長。心地真正純淨,一遇到緣,他起心動念就是善,言語造作就是善,他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一絲毫不善都沒有。下面講的是果報,剛才講的這段,「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三句講的是因,下面講的是果報,有善因必定得善果,什麼是善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這是殊勝的果報。

 

  我們把惡念都斷盡了,惡念斷盡惡道就斷盡了,因為惡道是從惡念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這真是善法圓滿了,善法圓滿就是儒家「大學」裡面講的「止於至善」。他能夠『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他常常,這個常是永恆的、不間斷的,跟佛菩薩、跟聖眾,包括四聖法界的聖人,常在一起;換句話說,他就生活在華藏世界裡面,生活在極樂世界裡面,常得親近諸佛菩薩。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是什麼樣的人自然就到什麼樣的法界裡去。極樂世界那叫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上善人,不僅是善人,是上善之人;真的做到了這裡的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毫分不善都沒有,這是上善人。有這樣的因緣跟上善人俱會在一起,當然他就能夠令善法念念增長,他怎麼會退轉?所以他叫不退菩薩,在《阿彌陀經》裡面講這是阿鞞跋致菩薩,不退轉了,一直到成佛。

 

  所以這三句,這段話裡面講的因、緣、果都給我們講出來了。因就是念念都是善,沒有毫分不善,所得的果就是離諸惡道,他就有親近善知識的緣。我們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念佛要知道,念阿彌陀佛這裡面包括念佛的心行、念佛的本願,像佛那樣廣度眾生,不能有毫分不善的念頭、貪瞋痴夾雜在念佛的裡面,這就做到了這裡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所以這句佛號如果中斷了,中間夾雜著這些不善,往生就有問題。為什麼古大德教我們要正助雙修,念佛是正行,我們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是正行;還有助行,就是要幫助、要輔助,什麼是助行?修善,修善幫助我們念佛。好,請看下面一句: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這段是告訴我們,這個善法是善道的業因,這裡的善道包括『人天身』,人、天這是三善道裡頭的。這裡為什麼只說兩道,人、天,不講阿修羅?這是因為阿修羅嚴格的說他不能算是善道,為什麼?因為雖然阿修羅福報很大,受用很好,但是他心裡面充滿著貪瞋痴、傲慢、嫉妒。所以他享的福很快就享完了,不能夠再修福,反而大幅度的損減他的福報,來生沒有不墮地獄的,怎麼能說是善道?「人天身」這個善道是要靠修十善而能成就的。你看《無量壽經》裡面佛都問阿難,阿難他問極樂世界沒有這些須彌山,這個世界裡的境界依什麼而住?佛反問阿難,我們這個世界,諸天、各個道依什麼而住?阿難就回答說「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所以每一道都是由業力而住,業力不是物質,它是造作以後在阿賴耶識裡頭的一種種子,一種印象的力量,現出我們六道的境界。所以,六道唯靠業力而現前,它是根本。

 

  十善是人天道的根本,為什麼?人天是依十善而住的。不單只是人天,還包括『聲聞菩提』,「聲聞」是指阿羅漢,小乘的聖者,他已經脫離了六道輪迴,「菩提」是覺,他可以稱為是正覺。還有『獨覺菩提、無上菩提』,就是聲聞、獨覺、菩薩,這都是修行證果的果位。要得到這些果位要怎樣做?首先要修十善,為什麼?因為這些果位『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不管你是說的哪個善道,它的根本都是修十善。菩提是覺悟,覺悟是什麼?我們說開智慧。智慧從哪來?要從善中來,修善得福,你看諺語都說「福至心靈」。修福,福厚的人他的智慧就開了,所以善法是根本。

 

  我們現在學佛,要知道必須從修十善來下手,因為這是根本。就像種一棵大樹,樹得有根,沒有根的樹過兩天它就枯萎了。就像在溫室裡的、在房間裡的、花瓶裡的花,它沒有根,外表看上去很好看,它沒有根,過幾天就枯掉了,它不能成就。所以,學佛要注重紮根。我們師父上人講經,總是常說學佛和佛學不同,我們不能搞佛學,搞佛學那是學術研究,那沒有用,對我們的人生指導、對我們修行證果毫無用處,它只是一個學問,只是一種學術。真正我們要學佛,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以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落實到我們的言語、造作、行為,這叫學佛。學佛從哪學?十善開始。

 

  下面請看,『故名善法』,善法這是菩薩所修的,是什麼?佛給我們舉出了十個綱目。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這是把十善業道具體列出來,你要懂得十善業道這個十是指十大類,每一類裡面都包含著無量無邊的善法,因為起心動念無量無邊。你看從早到晚起的念頭有多少?我們要檢查我們起的念頭是不是跟這十善業道相應?這十善業道,『何等為十』?就是這是哪十種?第一,『永離殺生』,「永離」兩個字是一直貫穿這十個綱目,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行,一直貫穿下去。殺生,凡是有情眾生都有血氣、靈知,不能夠傷害他們;不單指不能夠殺害他們的身命,連對他們的思想、感情都不能傷害,念念都是為著眾生利益,保護他們,讓他們得到安全,有安全感。我念念都是這麼做,這叫永離,真的把殺心斷除乾淨。在菩薩六度裡面,你看修布施,布施又包括三個方面,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永離殺生是無畏布施,讓眾生沒有畏懼、沒有恐慌、沒有不安。所以,當我們看到眾生有苦難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去救,叫見死不救,那殺心還沒有斷乾淨。真正永離殺生的菩薩,見到眾生有苦難,當然他就自發自覺的去救護他們。

 

  現在你看我們世界面臨大災難,天災人禍頻繁,多少的人民受戰爭的苦難,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人民還不知道斷惡修善,每天在造惡業,將來必定感災禍。別說其他地方,就看看香港這裡,你看每天造作殺盜淫妄的有多少,這殺生的,每天海鮮餐館裡面殺害眾生多少。怎麼救他們?要從根本上救,就是要告訴大家因果報應,大家懂得因果,你吃牠半斤,將來還牠八兩。世上為什麼有戰爭、有刀兵劫?就是因為殺生、吃肉。這樣子大力的宣揚,不遺餘力的去跟大家講解,這才能夠幫助大家斷殺業。我們也是看到世間這種苦難要去救他們一把,不能夠袖手旁觀見死不救,袖手旁觀見死不救那永離殺生還沒做到。

 

  第二條『永離偷盜』,偷盜就是不與取。這個物體有主人的,你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就把這個物體拿走,那叫不與取;或者是借用,沒有經過人家的同意你就挪用了,甚至搬動它,移了地方,這都是屬於偷盜。有些物可能沒有主,我們可能一下子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誰,譬如說在山林裡面的樹木花草,它們有沒有主?它也有主,樹有樹神,花有花神,每個物都有它的主,你不經過事先打招呼就把它搬動、把它砍伐了,那都是偷盜。所以佛告訴我們,即使是在山林裡面砍樹木,都要提前三天給它做祭祀,請樹神搬家。這是不偷盜。還有我們世間人偷稅、漏稅,這是偷盜,偷的是國家的財物,得罪的是一國的人,一國人民是你的債主,將來就得還,真的叫披毛戴角還。

 

  還有更大的偷盜,就是偷三寶物,十方常住寺院裡的東西,沒經過許可擅自挪用,這是偷三寶物。那個罪可重了,為什麼?三寶物是十方常住的,你偷了三寶物等於是欠了十方的錢,十方眾生都是你的債主,那可了不得。所以在方等經裡面,華聚菩薩曾經講過,他說哪怕是犯五逆罪,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這個五逆罪,華聚菩薩說我都能夠救他,但是如果偷常住的物品我就沒辦法救了。你看看這個結罪多重,所以一絲一毫都不得了。

 

  在《阿含經》裡面,這是小乘的經典,講了個故事,說當時佛的一個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目犍連尊者他有天眼通,看到有一個眾生在受地獄苦,兩個燒的火輪在他的兩肋出入,他受這樣的煎熬,在那裡痛哭號泣,很慘。目犍連告訴旁邊的人,大家去問佛,這個眾生到底犯了什麼罪,怎麼遭受這樣的苦報?佛就跟他講,這個眾生原來也是個修行人,在迦葉佛時代,這是釋迦牟尼佛前的一尊佛,在那時候他也出家了,是個小沙彌。可是有一天他拿著一些餅,做的小餅去供養大眾,自己就偷了兩個餅夾在自己的腋下,就這麼偷盜。要知道偷盜,這是常住物,未經許可做了這麼點偷盜,他的果報變成墮到地獄裡面,一直到現在,從迦葉佛一直到現在釋迦牟尼佛,你看這時間多漫長。還在受什麼苦?兩肋受火輪,是個餅,圓的,受火輪來煎烤。所以要知道,偷竊常住物的罪這麼大。

 

  對於常住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愛惜,哪怕是電燈,沒有必要開的電燈我們都不要浪費電。用常住的電話辦自己私人的事情,沒有經過許可的,這都屬於偷盜。除非真的是有急事要用電話,有些同修很懂,打完電話一定在功德箱裡放些錢,把電話費付回,這不偷盜,不欠常住的。偷盜這裡講的具體實際的意思,就是佔人家的便宜,心裡還有佔人家便宜的心,那就是偷盜,貪心沒斷,行為做出來了,貪便宜。所以,真正要永離偷盜,是要把佔便宜的心放下,再不佔便宜了,寧願吃虧上當也不佔人便宜。別人佔我便宜可以,我歡喜接受,這是布施,我決定不能夠佔人家的便宜,別人佔我便宜我也不跟他計較,這樣子才真正把盜心去除。

 

  第三條『永離邪行』,邪行就是指邪淫,男女的情欲。在家人講的是夫妻以外發生的男女關係,就是邪淫,出家人要斷淫欲。男女間的情欲這種心在念頭裡還夾雜著,就不能叫永離。沒有斷淫念的時候,如果因緣具足,往往可能會失足。念頭如果沒斷,出不了欲界,即使是你禪定功夫很深,將來只能往生色界天,沒有能夠出六道;要出六道輪迴,這個念頭要斷掉。所謂生死的根本,第一個就是淫欲,經裡講的「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生死輪迴哪裡來的?在投胎的時候念頭不淨,看到父母交合的時候生起邪念就投胎。《楞嚴經》裡面給我們講,「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所以。六道裡的眾生怎麼樣能夠出離?其心不淫,以後就不會有生死相續。

 

  下面經中又講,「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經上告訴我們,真正這一生想要了脫生死輪迴,在這一點要下功夫。必使淫機,淫機就是還有絲毫的念頭,把這個念頭、身體的造作,在行為上、在心念裡面都要把它拔除乾淨。這樣子對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就是才有指望這一生成佛、作菩薩。我們念佛的人求生淨土,念頭裡面還夾雜著淫念,淨土就難生了。要知道,古人講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為什麼往生不了?因為地獄的根還牽連著,五欲的根沒斷乾淨,沒拔除掉,當然往生淨土就很難,因為淨土是淨念所變現出來的。這一點我們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怎麼做?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生活不要太奢侈、不要太安逸,古人都講,飽暖就生淫欲,寧願苦一點、單調一點,我們求得清淨心,這是對於真正這生想要了脫生死的修行人的要求。對於社會大眾,要知道邪行也是有罪的,夫妻以外的這種關係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一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出了問題,男的有外遇,女的有外遇,家裡就不和,直接就影響下一代,家庭破碎了就造成社會不安的因素。現在離婚率那麼高,絕大多數原因就在於邪淫,喜新厭舊。要知道我這麼做不是對家庭犯罪,是對整個社會在犯罪,世界災難有我一分,為什麼?我這麼做,使得社會不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有一分責任。想到這裡,要懂得要守得住,不能夠被誘惑給拉倒。所以十善要好好的學,好好的落實。

 

  這裡我們講到三條,十善業底下還有七條,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下個小時繼續來學習,謝謝大家。


 

文摘:http://ft.hwadzan.com/dv.php?sn=52-205-0001&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