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9 11:20:19自如

和諧世界之本  趙良玉老師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集)

 
和諧世界之本  趙良玉老師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集)  2010/8/11  中國雲南省大理市  檔名:57-033-0002
  鍾茂森博士: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各位嘉賓,我們上半場剛才跟大家匯報了什麼是和諧社會之本,本就可以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孝。這是孔老夫子在《孝經》中所說的,是和諧社會的至德要道。我們剛才分享了中國精神,或者說中華聖賢道統十大綱目,其實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字,孝。而把這個孝字做得最圓滿的人,那就是在二十四孝裡面首位的舜王,我們看他通過行孝而成就了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業、和諧的社會。
  舜是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他的生母很早就過世,他的父親娶了後母,後母偏愛自己的兒女而虐待舜,而且挑唆舜的父親瞽叟一起來謀害舜。曾經有一次,他們把舜騙到井裡幹活,然後就把土往井裡埋,想把舜活活埋死在井裡。幸虧舜很有智慧,他事先早已料到了,所以在井裡面挖了一條通道就通出去了,沒有死。回到家裡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仍然是盡心盡力的孝養,不僅沒有怨言,甚至連怨恨的心都沒有。由於他的這樣一種純孝,後來感動了他的父母回頭。不僅感動父母和家人,也感動了鄰里鄉黨,甚至感動了堯王,當時的皇帝。堯王知道自己國家裡面竟然有這樣的大孝子,「忠臣出孝子之門」,所以把舜就聘出來為國家人民服務,甚至堯王把自己的女兒都嫁 給了舜。後來舜服務了二十八年,堯王把天子的王位也禪讓給了舜。那舜用他自己純孝的心,擴展開來對於天下的百姓,以孝治天下。所以當時真的是民風淳厚、社會和睦、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真正實現了和諧的社會。我們來看,舜他以什麼樣的心來成就他的這種福分?你看他有幸福的人生,娶的是公主,得到了王位,有成功的事業,有和諧的社會。在《中庸》裡面孔子是這樣來評價舜的。
  趙良玉老師:四書《中庸》裡,孔子說「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孔子說舜是大孝的代表,舜是上古時代的一個王,他的道德達到聖人的標準,他的尊貴成為天子,他的財富包括四海。宗廟饗之,就是後人都用宗廟和祠堂來紀念他,來供奉他;子孫保之,他的後代綿綿不斷。舜他就是把孝做到圓滿,在家孝順父母,父母害他,他也孝順他;父母討厭他,他也愛父母。然後出來為國家服務,又是以這個孝心忠實的服務。最後他得到幸福的生活,成功的事業。成為天子之後,又以孝的這種心來對待天下的人民和教育天下的人民。
  鍾茂森博士:諸位朋友,像舜這樣的大德,我想問問大家,你覺得你能夠做到像舜那樣的人嗎?如果能,請你舉手。怎麼大家沒有信心?孟子曾經說過:「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都能夠做到像堯和舜那樣的聖人,怎麼做?孟子又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所以做聖人其實就是把孝悌做到圓滿,悌也是孝的擴展。《弟子規》最後勉勵我們,「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為什麼我們人人都能做聖做賢?因為古聖先賢告訴我們,人本性跟聖人是一樣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本性本善跟聖人無二無別,只是我們現在有習氣,有煩惱,所以「性相近,習相遠」,能夠把我們這些習氣煩惱去除掉,本性就能現前。所以《孟子》裡也有一句話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 亦若是」。舜他能夠做得到,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每個人本來跟舜一樣,如果不去做就叫自暴自棄。在《孝經.聖治章第九》裡頭,有這麼一句話說到:「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聖人他推廣教育,聖賢的教育,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不必用嚴厲的手段,也不必用苛政,便能夠使社會和諧。他所依據的根本,這是人性的根本,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根本,那就是孝。所以孝是和諧社會之本。
  既然孝道這麼重要,幫助我們每一個人能實現幸福人生,成功事業,還能幫助社會和諧。我們下來談談我們第二個部分的話題,如何來落實?《孝經》上也是「開宗明義章」就說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道有三個層次,最基礎的一層次是事親,就是在家侍奉父母 、孝養父母。再提升就是中於事君,長大了出外工作,能夠為祖國、為人民服務;這個君在我們現在的意義上來講,他代表祖國,代表人民。那到了最高級的、終極的層次叫立身,所謂成聖成賢。
  趙良玉老師:孝的三個層次裡的第一個層次是事親,就是孝養父母。孝養父母有五件事要做,《孝經》裡面說:「孝子之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鍾茂森博士:這五條實際上我們看看《弟子規》,剛才講的孝親五致,這是綱,在《弟子規》入則孝,講到的二十四則就是目,綱舉目張,落實在《弟子規》。比如說居則致其敬,就是《弟子規》講到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都是講 在家孝敬父母。那養則致其樂,養父母讓父母開心,這就是《弟子規》下面講到的,「冬則溫,夏則凊;晨則醒,昏則定」一直到「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都是讓父母開心的事情。到第三個病則致其憂,就是《弟子規》講到的「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則致其哀,就是「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最後祭則致其誠,這個是「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這都是講祭祀的。所以我們看到《弟子規.入則孝》就是教導我們如何事親的。
  趙良玉老師:我們講到「居則致其敬」,就是要尊敬自己的父母。現在年輕人往往都忽略了這一點,有的比較好的,有錢給父母就行了,其實要經常尊敬自己的父母,怎麼表現出來?我記得茂森在十七歲的時候,那時候還在讀中學,他填了一首詞祝賀他的父親,詩詞,就是詞。這首詞我覺得填得很好,現在與大家分享一下,茂森,你讀一讀。
  鍾茂森博士:好的。這首詞是「念奴嬌」,副題是「子承父志」。「輾轉北南,冒風雨,為國重任勇擔。半生辛苦,鬢已蒼,熬盡人事艱難。少小淒涼,年長從戰,踏遍滬粵甘,保家建國,安圖名利保暖。曾憶窗前月下,諄諄育愛子,哪計冬伏?逝者飛逝,轉瞬間,健兒已待小犢,子承父志,豈懼寒窗苦。願仿鴻鵠,恩深難報,惟獻鮮英一束」 。我的父親他過去曾經參過軍,到過上海、廣東、甘肅等地工作過,這首詞是獻給他,他收到之後,看了非常的歡喜。
  談到養父母之身心志,最重要的心裡要有恭敬。這一點我實在講也很慚愧,自己做的也很不足,對父母的恭敬心也很不夠。比如說有一次,那是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第一年假期回國探親,當時第一次回國,也是相隔一年多了,很惦念父母,買了不少禮物。從我的學校轉機到達拉斯、到洛杉磯、到香港,從香港乘直通車回到廣州。一路上風塵僕僕,當時我回來之前心裡在盤算,因為我的頭髮長長了,就想到在美國剪一次頭髮很貴,要最便宜的十二美元,相當於人民幣一百塊錢。回到廣州在街邊理髮鋪五塊錢人民幣也能理一個髮。那我是學金融專業的,這個帳我很會算的。所以我就把頭髮留的長 長的,回到家裡又是風塵勞頓,結果有點像個小乞丐。到了家裡拍門,母親聽到我的叫門聲,趕緊開門,我見到母親先九十度鞠躬,這一抬眼看到母親從頭到腳都是那樣的整潔莊嚴,我心裡就一愣,母親趕緊讓我進家裡,給我倒上熱茶,跟我說:茂森,我知道你今天回來,我昨天特別去燙了個髮。
  當母親說到這裡,我心裡就特別愧疚,你看看母親的心跟兒子的心就不一樣,母親怎麼想?這兒子一年多沒回來了,要讓兒子見到個好形象。兒子一人在外他擔憂母親,母親也是一個人,所以為了不讓孩子有後顧之憂,讓兒子看到好形象。那這個兒子怎麼想的?兒子想的差價,兩地哪個價格高,把利擺在孝親之上了,敬父母的心就沒有了,所以這個我非常的慚愧。之後,從此我就跟自己說,每逢回家見父母一定要拿一個好形象出來。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他為了去見男朋友、女朋友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可是當他回家見父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也拿出一個這樣的好形象來,這是為了供養父母之心。
  趙良玉老師:孝養父母的第二條是「養則致其樂」,孟子說「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假如你不順從父母,你就不是兒女。這一點我就看到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兒女就是叛逆父母的。特別是我們社會上有一種現象,這些目前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都有早戀的現象。過去就是讀大學都不准談戀愛,在我們讀書的那個時代,就是文革以前,讀大學,如果發現你談戀愛,馬上勒令你退學。所以學生讀大學的時候都非常專心,因為談戀愛是學校規定不准的,但是現在這個現象很氾濫。當茂森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的時候,也遇到這種情況,就是他們班裡有一個女同學長得很好、學習也很好,家庭情況也非常好。她和茂森兩個人彼此就產生了感情,好在我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就找茂森做了幾 次深度的談話。
  我大概談話有這麼幾個內容,第一個,我就對孩子說,讀書的期間就是讀書,不能談戀愛。完成學業、完成道德,這是大道理,是硬道理,其他的都得放在腳下。一個人的一生有一個主要的目標,學生時代的目標就是讀書;再說,我們父母拿錢給孩子讀書,是供你學習的,不是供你談情說愛,也不是供你風花雪月。這是第一個意見,我跟他當時說的。第二個意見,就是在讀書期間,如果談戀愛一定會分心,這會影響你的學業。我聽說現在有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寫情書都能寫到半夜。特別是中學生,他寫到半夜不行,學校要關燈的,住校,要熄燈的規定時間,怎麼辦?打著手電筒還在寫情書,你說這個孩子有多可憐,他把自己的人生方向擺錯了。所以第二條就告訴他,你要是在讀書的期間 談戀愛,肯定影響學習,你將拿不出優秀的成績來。如果你寫情書都寫到半夜,你第二天還有精神上課嗎?這是一條。第三條,就是讀聖賢的書要學以致用。因為茂森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經典的教育,學是要落到生活實際的。儒家的經典裡有講格物致知,什麼叫格物?格物就是去掉自己的欲望,格就是要跟自己的各種情欲作鬥爭,這叫格。所以四書裡面講的格物是這樣的意思。什麼叫致知?才能恢復你的良知,恢復你的理智。恢復理智就是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所以他才能不為男女之間的情感所纏縛,能專心致志的完成學業。
  我大概說了這麼三條跟孩子,他自己也經過反覆思考,最後他終於站到父母這一邊,就擺脫男女之間的這種糾纏,他把這個女同學的照片退回去了,從此專心致志的學習。所以在大學畢業 的時候考研究生,他才能在一百八十名中名列榜首,同時又能考上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的商學院的學生,並且還附帶獎學金。所以如果沒有專心致志的學習,能有這樣的成果嗎?
  但是我後來回憶一下,為什麼能夠很順利的解決孩子的這個思想問題?主要是因為第一條,因為他有平常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基礎。假如心中沒有這些聖賢的教育在肚子裡,你跟他講,恐怕也很難以克制自己的情欲的。第二條,就是父母發現得早,作為母親要時時關注孩子們,要發現他在生活的道路上有沒有走歪?有沒有偏離?這一點很重要。第三條,就是鼓勵孩子要立志,所以說「讀書志在聖賢」。讀書志在聖賢,就是你當不了聖賢,也當個君子;君子當不了,也當一個好公民,對不對?所以說我們立志要取其上,才能得乎其中;要是取其中,得乎其下;取其下,恐怕也就沒有了。什麼是好公民?你起碼工作以後,有經濟條件,有各方面條件你才能找對象。我覺得這可以提供給在座的每位 青年考慮一下,希望你們在讀書的時候,先把愛情放下。
  鍾茂森博士:由於母親的細心護持,所以我順利的大學畢業,赴美留學,所以我心中對母親非常的感恩。在有一年的暑假裡,我就去美國北部明尼蘇達州打工,我自己心裡想著要掙一筆錢,除了自己學費不需要父母擔憂以外,還需要給母親供養。在明尼蘇達州,在個遊樂園裡面我去賣棉花糖,當時遊樂園有很多孩子來,我們在遊樂園裡面製造棉花糖的車間裡面,從早幹到晚,車間為了防止棉花糖機器的噪音影響這些旅客,旅遊的這些客人,所以都比較密閉。那我們從早上站到晚上,這一天都要工作十二個小時,每個小時的工資是六塊三毛五美金。當時也為了省錢,跟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租了一個很便宜的公寓,沒有傢具,睡在地板上。如是打工一個暑假,掙了三千美元,給我的母親就寄去了一 千美元。
  趙良玉老師:當時我接到這一千美元,也是我有生以來接到的最大的一筆外匯。不論錢多少,是兒子的一片心意,而且這一千美元也來之不易,當時一千美元等於人民幣八千元,還是一筆很好的數字。茂森他能夠尊敬老人,能夠尊敬父母,他利用自己的勤工儉學的錢,能夠供養老人和父母;曾經多次帶他的爺爺奶奶,他的爺爺奶奶都在農村,去旅遊,到北京、到香港、到黃山、到天目山等等地區,杭州天目山等等地區去旅遊,讓老人都很開心。後來他工作以後,又有在廣州買了一套房子,把爺爺奶奶從農村裡接出來,還給他們請了一個保姆,讓他們安居在那裡頤養天年,這都是讓老人很歡喜的。
  鍾茂森博士:《弟子規》上講「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就是父母歡喜的 事情、開心的事情,我們為人子女的要努力的去做到。如果父母不開心、不歡喜的事情,我們為人子女的應該努力的去除,以順父母之心,養親致其樂。
  趙良玉老師:孔子提出的孝養父母的第三條是「病則致其憂」,有病了,要替父母分憂,要帶父母看病治療。這一條茂森也做的比較讓我欣慰的,他的父親雖然和我分手以後,另外成立家,但是我們一直讓他要尊敬自己的父親。當時在美國教書的時候,我和兒子住在美國,就有一天,突然接到從廣州來的消息,說他父親重病。那茂森接到這個電話以後,馬上就從銀行用最快的速度匯去人民幣三萬元,給他的庶母和給他的父親以備用。後來因為他當時是在美國大學裡教書的,趕快把教學工作料理一下以後,就馬上買了飛機票回到中國廣州,帶著父親到各大醫院進 行檢查。後來檢查的結果出來了,是惡性腦瘤。當知道這個情況以後,茂森就馬上積極的在廣州找最好的腦外科大夫,當時在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這是廣州很名牌的醫院,當時找到一位非常好的腦外科專家,給他父親做了手術。當時做這手術的時候,有四到五個小時這個手術才完成,茂森一直在手術房外等待,衷心的為他父親祈禱,後來這個手術很順利的完成了。推出來以後,病人,他父親也很好,情況都很良好,可是私下裡這醫生就對家屬說,對茂森說:你父親的手術雖然做得很順利,現在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但是一般這樣的病情,就是他的生命只有三年的期間,你可以做一個思想準備。三年很快就過去了,現在是二0一0年,當時手術的時候是二00一年,現在是二0一0年,已經十年過去了,可是他的 父親還健在。
  在我們傳統的經典上有這樣一句話,《孝經.感應章》裡說,「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孝悌之至,就是孝悌到達了極點;它通於神明,我們不要想通於神明是不是迷信?不是迷信,通於神明就是奇蹟出現了。光于四海怎麼理解?就是孝道之光遍四海,無所不通,我們這麼理解就可能比較容易,就是超越了障礙。你看這個醫生說他只有三年的壽命,可是他活到現在還健在,這裡有什麼祕密?
  鍾茂森博士:這個祕密實際上被現在科學家也都揭示出來了,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叫江本勝博士,他十多年來對水進行試驗,他發現人的意念能夠改造水結晶的結構。比如說,他從水龍頭那裡接出來兩個試管的水,在一個試管上面就貼上一個字樣,「愛、感謝」,用好 的意念對它施與愛心,對它感恩,說「我感謝你,水,你對我帶來很多的利益」,然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把它冷卻結冰,用顯微鏡觀察它的水結晶。那諸位可以看到,這是右邊這幅圖的水結晶結構,非常的美麗。如果同樣的水,在試管上我們貼上「真噁心、討厭」,這些不好的字樣,用這種不好的念頭加給這個水上面,結果它的水結晶就像左邊這幅圖,非常的醜陋。同樣的水,竟然顯示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晶,這說明什麼?人的意念確實能改造物質的結構。像他這種實驗,他做了十多年,數十萬次的實驗,證實了這一點。所以聯合國紐約總部也曾經請過他去做匯報這個科學的報告。他現在已經是非常有名的科學家,在我們國內,我也看到書店裡也有銷售他的暢銷書,叫做《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我們知道人身體百分之七 十是水分,假如我們用愛心、用孝心、用感恩的心,這種美好的意念,我相信我們身體上水的結晶一定是最美的,我們身體也能夠會健康。而且,在我們這種孝心的磁場當中,其實我們周遭的人也都能夠獲得這樣的利益。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奇蹟,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現在量子科學家們也都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從數學的推斷,從量子物理學他們證實了,證實什麼?其實一切的物質都是由意念所影響、所改造的。像德國一位著名的量子科學家叫普朗克,他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他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這個英文原文是這樣說的「There is no matter as such。All matter originates and exists only by virtue of a force which brings the particle of an atom to vibration and holds this most minute solar system of the atom together。We must assume behind this force the existence of a conscious and intelligent mind」。這意思就是說,普朗克博士對於量子力學幾十年的研究表明,這世上根本沒有物質的存在。這物質是怎麼來的?他說物質是由快速震動的量子所組成的,這個量子實際上來源於震動,像現在太空物理學裡面有一種叫做「弦理論」,叫string theory,就說明夸克和電子這些基本粒子,它最初的這個起源就是像琴弦那種震動,這種震動是什麼?普朗克博士說,這是我們意念的震動,這種震動來源於意識。換句話說,一切的物質都是由我們意念所改變、所創造。所以真善美慧的意念一定能創造美好的環境,創造出健康的身體。
  實際上,現在科學家們所證實的這一點,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古聖先賢,早就跟我們說了,為什麼要我們要做好人、做善人。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祖國正在回歸到傳統文化上來,我們非常的欣喜。在八月六號,就是最近文化部長在參加完胡錦濤總書記主持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會晤之後,他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的時說,這是他原話,「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假如我們要都能像蔡部長那樣說到 的,對於傳統文化能心存敬畏,能心存感恩,能以這種敬畏之心、感恩之心那樣待人處事接物,那我相信我們這個社會必定和諧,我們的天下必定太平。
  趙良玉老師:奉事父母的第四就是「喪則致其哀」。《弟子規》裡面有一句話說,「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就是對故去的父母和老人,應該表示什麼樣的一種心態?應該是守喪三年,我們古人都是這樣做。另外就是寄託我們的哀思,就是放下享受的生活,斷絕喝酒吃肉,這樣來表示我們的嚴肅,表示我們的哀思。
  鍾茂森博士:在這一點上,我非常佩服我的母親,她做得非常好。我的姥姥,就是我母親的母親,她是一九九四年去世的,享年八十四歲。當她去世的時候,母親帶著我守候在她的身旁,做臨終的關懷,按照傳統文化的方式,如法送終,也就是她的遺體在她去世以後,斷氣以後,停留八個小時以上不動,並且為其助念,使她能夠安詳離去。她老人家是含笑而離開人世的,而且身體非常的柔軟,說明她走的時候非常的自在,沒有任何的緊張。
  當姥姥去世之後,母親就帶著我,把姥姥所遺留下來的財物,全部都用於賑災濟貧和印製傳統文化的經典。在守孝期間,母親帶著我開始吃素,本來我們就想著發心吃四十九天的素,「酒肉絕」,結果沒想到一吃就吃到現在已經是十六年了。我們 現在醫學界已經證實了吃素是對人體最健康的,像我的母親她身體非常健康,退休之後,有時候回到單位上,原單位的領導和同事見到她,看到她這樣年輕、這樣的健康,很讚歎,而且說就妳在退休之後,沒有花過我們原單位一分錢醫療補助。我母親今年六十六了,確實當她去醫院檢查,她的血液是呈鹼性的,身體很健康。現在聯合國也為了環保,而呼籲大家應該吃素,素食能夠幫助環境保護,能夠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所以我母親就帶著我為姥姥來守孝,盡我們的哀思。
  趙良玉老師:孝養父母第五條是「祭則致其嚴」。《弟子規》裡有這樣的話說,「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孝經》裡面又說「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這個為之宗廟就是老人去世以後,我們在祠堂裡,或者是為他立牌位,或在家裡立牌位,這樣來供奉他,來思念他。以鬼享之,在《孝經》裡,這個鬼字解釋為祖宗的魂靈,我們供奉很多食品,或者供奉其他的東西,點心、水果,是希望我們的祖先能夠享受到。春秋祭祀就告訴我們,一年都要祭祀父母,特別是春天的清明節,夏天的中元節,中元節是農曆七月十五,冬天的冬至節。清明、中元、冬至,這三大節日都是我們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
  鍾茂森博士:我最佩服我爺爺的一點,就是他能夠一生為祖先掃墓、修墳、祭祖,今年他已是九十二歲高齡,仍然健在,而且生活得很安樂。人們都說你爺爺難得有這一分真誠的孝心,「事死者,如事生」,所以他晚年有福。確實他現在還健在,還享著兒孫的福。所以《論語》當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慎終就是喪則致其哀,追遠就是祭則致其嚴,能夠很好的為老人送終,能夠常年的祭祀祖先,必定能夠使民德歸厚,使得民風純樸,使社會和諧,為什麼?確實人能夠不忘本,不忘自己的祖先,這個人才能夠厚道,這個人才能夠對人能夠有正直忠義。所以常懷感恩的心,來追思先人之德,必定能夠使到現世我們的人可以敦倫盡分,能夠改過遷善,能夠不忘祖先,他才能夠很好 的做人,不辱門楣。
  母親對我在這方面也是特別注意來培養,培養我的孝思。在我的博士畢業前夕,母親她在廣州寄到美國給我一份非常別緻的賀卡,這個賀卡是她親手所做的。我從來沒有接過這麼好的,這麼珍貴的一個賀卡。在賀卡的兩頁當中,左邊這頁是她把她跟我從小到大的相片貼在這個賀卡上,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攻讀碩士、博士,在賀卡的左面貼上了我的公公、姥姥他們年輕的時候,以及他們年紀老了的時候的照片,和我們家人的照片。在這樣的一個賀卡當中,母親又附上了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生日賀詞,我想恭請母親為大家朗讀一遍。
  趙良玉老師:茂森兒,在你二十六歲生日之際和博士畢業前夕,思念一下家鄉的老人、父母和師長,看看我們母子二十六年來的合影, 從你的童年、小學、中學、大學,到留美攻讀碩士、博士,這些時光像夢一樣的過去了,是歡喜、是感嘆,還是成熟和覺醒?又看看你的外祖父的年輕時代,和他去世前的照片,再看看你的外祖母的青年時代,和她去世前的照片,你知道這就是人生嗎?你悟出了什麼?我兒博士畢業,即將走上美國大學講壇教書,讓母親為你衷心祝福,願你擁有一個智慧的人生,願你心無罣礙的走向世界,覺悟、奉獻、求生淨土。時間一九九九年五月,廣州。
  鍾茂森博士:剛才我們匯報了「事親」,事親講五致,「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這五致,這個致就是讓我們盡心盡力,要致力去做,每一條我們只要盡心盡力才能夠圓滿。那把事親做到了圓滿,才有真正圓滿的事君和立身。所 以事親是事君和立身的根基。
  孝道第二個層次就是事君。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服務於祖國和人民。在《孝經》上我們看到有這句話,「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這個話是教導我們把對父母的那種真誠的孝心擴展開來,對祖國、對人民,那就是忠誠,忠心和孝心不是兩個心,而是一個心,所以有「忠臣出孝子之門」的說法。對待長上、領導能夠敬和順,忠順都不失去,來事奉我們的領導,服務於祖國和人民,這正是胡主席提倡的「八榮八恥」前兩條,那就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趙良玉老師:回想茂森當年在國外教書,其實孩子是土生土長在中國長大的,到了外國教書教了八年,還是心心繫念祖國的。當時他一有時間就 會回到中國各個大學裡面,講英語的金融課。當時在北京大學光華學院,在江西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特別是在廣州中山大學,是他母校,經常講英語課,也是為我們國內,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一個心願。當時他講課以後,學校校方總是給他一定的報酬,而且還很豐厚,因為是請外來的教授來講,茂森就婉言謝絕收這種錢,後來學校說不行,我們財務規定這錢必須得交給你。後來孩子就想出一個辦法,就在中山大學設立了一個「孝悌助學金」,把講課的收入變成助學金,能幫助從貧苦地區來中山大學學習的那些學生繳學費和其他的雜費。這個孝悌助學金受到各方面的好評,而且很多學生因此而寫很多感謝信給茂森,感謝他設立了這個助學金。後來他在海外的很多朋友知道了有這個孝悌助學金以後,也都紛紛匯錢過來,使這 個助學金現在更加充實和更加豐厚。這是說他在講金融課方面所做的一點點貢獻。
  另外他主要是業餘時間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胡主席在二00六年的三月,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八榮八恥。當時茂森得到這個信息以後就努力學習,以後他有一個學習心得報告,叫做《明道德,知榮辱》。當時這個報告在全國各地的大學裡面都做過報告。比如說在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中藥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哈爾濱中藥大學等等,都做了這個報告,就是把胡主席講的八榮八恥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後來他在山西演講《明道德,知榮辱》的時候,當時場面非常大,比現在這個場面還大,就是有中央黨校的領導聽到了這個報告以後,就非常感興趣,就把這個影碟拿回到北京, 在中央黨校的電視頻道裡播放;後來還覺得不夠,就把茂森請到北京,重新在攝影棚裡錄製,然後就把他作為全國各地黨校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
  除了講《明道德,知榮辱》的報告之後,以後講的《中國精神》這個報告也非常受到歡迎,還有《人生幸福的根基》等等。當時中國婦聯兒童德育中心,也曾經專門錄製了茂森的演講,作為全國一千個德育課時的重要的學習資料。這些都是茂森義務回到國內,為各大學和各學習的中心演講,如何學習胡主席的八榮八恥。所以他這種義務的貢獻,也是為促進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綿薄的力量。
  鍾茂森博士:《孝經》上講到的孝道第三個層次,也就是終極的層次,就是立身。《孝經》上講,「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立身行道包括三個方面,所謂古人講到的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自己修養聖賢的德行,像孔老夫子那樣。孔老夫子,你看人們都在說,他能夠有溫良恭儉讓之五德,他能夠力行仁義禮智信的五常,終身落實聖賢之道,而成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的立功方面,他主要是從事教育事業,一生教學,他教導了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賢人。當然這些賢人,這些弟子們有很多也都為各國所服務,這都是功業。在立言方面,孔老夫子他是終身都在講學,你看一部《論語》就是弟子們記載他所講學的一些內容。他能夠垂訓於後世,並且親自整理六經,而使儒家教學發揚光大。孔老夫子這樣的聖德,使到孔家真的是光耀門楣,以顯父母。所以在歷代,你看孔家都受到帝王的尊重。古聖先賢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而我們要想立身,先須立志,所以《朱子治家格言》當中說到「讀書志在聖賢」。讀書做什麼的?不是為了功名利祿的,不是為了富貴的,而是真正要成聖成賢的。母親鼓勵我,從小就立定志向。當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我過第一個生日,就收到母親給我一個賀卡,在這個生日賀卡上,母親語重心長的跟我談到,她對我一生的期望和規劃。在這裡我想恭請母親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這個一九九二年我十九歲的那個賀卡。
  趙良玉老師:茂森兒,祝賀你十九歲青春的年華,這是你邁進大學的第一個生日。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只有失去的時候才知道它的價值,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個智者,身置廬山之中,而知廬山之美。你已經成年,今天和你談談,我對你人生的總體策劃,假如環境沒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先爭取到當前世界發達的國家學習和工作。成家要晚,立業在先,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養方面,要克服浮躁,一心不亂,增加自控能力,寧靜致遠,行中庸之道。三十歲前,學習積累打基礎;三十歲至五十五歲,成家立業,幹一番事業;五十五歲後收心,總結人生,修持往生之道。這樣當你回顧往事的時候,可 以自慰的說,我活著的時候很充實,離去的時候很恬靜。永遠愛你的母親,一九九二年五月。
  鍾茂森博士:《弟子規》上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十八年前,母親的呼喚,母親給我的使命,我們要應勿緩,我們要行勿懶。回顧從我十九歲到今年三十七歲,十八個年頭的往事,我可以這樣的說,母親的期望,我有一部分已經實現了,但是還有很多的她對我的期望,那還是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趙良玉老師:聽話的孩子有福。老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能聽老人言,孩子就有福報。所以聽什麼話?聽父母長輩的話。聽什麼話?聽中華傳統古聖先賢的話。在兒子三十歲的時候,三十歲儒家叫做而立之年,就是你已經成熟了,可以在社會上站起來了。當時茂森就在而立之年,廣泛的徵求父母長輩的意見,對以往過去的三十年, 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希望長輩們指正,對今後的生活道路,希望長輩們指點。當他發出了這個信息以後,就是我們所有家族裡的親人們都給他來信和來電話回答他,其中他的舅父給他三十年做了一個總結說:茂森(這不是唯一)最大的優點是聽話。
  鍾茂森博士:其實我的資質是很差的,記得我從小念《遊子吟》,我媽媽教我教了一個月才把我教會,連我的姥姥在旁邊看到都有點不耐煩了,說這孩子真笨,怎麼教都教不會。之所以有今天,那真正是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教導,而我還算有一點福分,那就是聽話。在我三十二歲那年,我獲得昆斯蘭大學的終身教職,這是很多同輩的人都非常的羨慕的,而且同時我也收到澳洲和中國各大學聘任我去做主席教授的聘書。正在這個時候,我們同時也看到,祖國倡導著要構 建和諧社會,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這個偉大的事業是急需人才的,在此時此刻,母親對我提出了新的希望。
  趙良玉老師:茂森兒,做母親的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希望兒子做君子、做聖賢,你能滿我的願嗎?
  鍾茂森博士:我在稍後母親的生日上,給母親寫了一個賀卡,回答了母親這個問題。親愛的媽媽,《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因此,大孝者,應以德濟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目前世界,聖教衰危,天災人禍頻繁。我們慶幸得蒙恩師教誨,得遇正法,獲益無窮。我願繼承恩師之志,為挽救世運人心,努力修學。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開始,盡形壽為人演說聖賢之道,以報父母、恩師、天地、祖先、古聖先賢之德!兒茂森頂禮。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經這 樣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儒釋道三家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這確實可以幫助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所以母親支持我,為和諧社會,為復興儒釋道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做出最積極的人生選擇。具體的說,母親贊同我把原來從事傳統文化教學的副業調整為正業,使我金融專業的教學,而從事聖賢教育的教學,於是我們母子就毅然決定辭去了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國跟隨恩師學習。
  在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號,對於我們這是一個神聖的日子,母親帶著我到了香港,帶著束脩之禮去拜師。我們依傳統文化的古禮來拜師,我們先向聖賢像三拜,再請恩師上座,我們向恩師三拜,然後母親獻上了禮物,她帶著我給恩師三拜,讓我看到之後,對於恩師的敬意就更加的 加深。孝親和尊師,孝親是老師來教的,為什麼?因為父母總要叫兒女孝敬父母,還有點不好意思,老師替父母教兒女孝敬父母。而尊師是父母教兒女的,老師也不好意思說你得要尊敬我,父母表演好樣子。一個學生能夠尊師,他才能重道,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的利益,他在聖賢教育上希望能夠有所成就,尊師重道那是根本。所以母親這樣給我一表演,我就死心塌地跟著老師學習。母親還獻上了她所寫的《送子拜師文》,我想請母親把這文章的片段為大家朗讀分享。
  趙良玉老師:尊敬的恩師,回憶恭聽您講經說法十年,今日方有心得。思惟恩師的一生,學習聖教五十五年,講經教學四十八年,而對時代的缺陷,您推廣儒家教育,倡導恢復中華傳統道德,強調從落實《弟子規》做起。您眾善奉行,賑災濟貧,捐助辦學,設立教育獎學金,幫助老人和孤兒等等。您把仁愛的種子灑遍世界各地,您環球奔走,從事於促進宗教團結,聖賢教育的世界和平活動。您智慧的提出,和諧社會、化解衝突的根本,是先化解自己心中本性覺悟與習性迷惑的矛盾衝突。並深刻的指出,其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靠教育,用聖賢的教育使人覺悟,覺悟後才會斷惡修善,破迷開悟,才有幸福的人生,和諧的社會。您的這些理念和實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以及世界各 國關於和平教育工作會議上都得到熱烈的反響和讚歎。我們由衷的讚歎您,您是一位出色的學者和教授,您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您是智慧、仁愛和和平的使者!您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您善滿天下,愛遍法界的心行,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您為我們樹立了溫良恭儉讓的榜樣,您展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明德親民,至善的風範;您示現了菩提高廣,忍辱如地,住真實慧,能仁寂默的風度;您表現了莊嚴清淨平等覺的風采。您啟發我們認識,如何從一個平凡的人走向覺悟之路,而實踐聖賢之道。恩師,這條路,您走成功了,我看明白了,我很樂意讓我的兒子,也是我唯一的孩子,鍾茂森,走您走過的路,全身心投入學習聖教,弘揚聖教的工作。
  茂森一九七三年出生於中國廣州,於一九九五年中山大學畢業後 ,即赴美國留學,一九九九年獲得金融博士學位,畢業後即在美國德州大學和肯薩斯州公立大學教書;後聽從您的建議而遷至澳洲昆斯蘭大學任教,因學術論文年年獲獎,及教學上的工作獲得優秀的評價,而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前不久,廈門大學以八十萬的年薪,聘請茂森為該校財經研究所的主席教授,最近澳洲的梅城,黃金海岸的邦德大學兩次禮請茂森到該校任教授工作等等。但茂森已立志走聖賢教育之路,所以毅然捨棄,並且最近已正式向昆斯蘭大學提交了辭職書。商學院院長布萊斯弗教授十分惋惜的說:如果您在工作上沒有這些成績,您要走那條路,我覺得還容易理解,可是現在您的情況這麼好,您還是堅持要走,我只能說很敬佩。我支持茂森,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做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教授。
  我退休前,在廣州曾做過中國食品報記者,廣東食品報副主編,以及廣東省福利集團公司公共關係部經理等職,接觸的人可為廣而多矣;但是在眾多的人當中,有君子之風、有聖賢之德的人卻是鳳毛麟角。環視神州大地,放眼全球,我多麼希望中華傳統道德遍地開花。我覺得目前世界不是缺乏經濟金融人才,而是極缺倫理道德的教育和師資,所以我贊成茂森重新選擇人生道路。
  尊敬的恩師,您曾說過一句名言,聖賢是教出來的,好得很,我今天就把兒子送給您調教,希望茂森在您的指導下,專身修身弘道。我希望茂森將來能傳承聖賢的法脈發揚光大。今天我很高興,到大善知識這裡送子拜師,略備束脩之禮,還請笑納。仰慕古聖先賢,從今而後我們要過覺者的生活,至誠感恩您的教誨,我們現在更加 懂得寶貴和珍惜。祝您健康長壽、平安吉祥。趙良玉攜子鍾茂森頂禮敬呈,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於香港。
  鍾茂森博士:於是我們母子放棄了澳洲優越的生活,把房子、汽車都捨掉了,把高薪和名位也捨掉了。母親回到了她的廣州,在原單位所分的福利房裡面,繼續過著簡單而清淨的退休生活。而我就從教授下來,重新做一個學生,跟著老師來學習聖教。雖然自己沒有任何的收入,但是心裡還覺得滿快樂的。真正體驗到一點像顏回那樣,夫子所講到的,「簞食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孔子的傳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他能夠過著很窮困的生活,簞食就是他吃的飯連碗都沒有,只能夠拿竹子編一個竹簍,叫簞食;喝水連杯子都沒有,只能用葫蘆瓢,瓢飲,居住在陋巷當中。但是夫子讚歎他,別人要是像他那樣就不堪其憂了,但是顏回卻是不改其樂。他樂在什麼地方? 心心念念跟聖賢教誨相應,天天朝著聖賢的方向邁進,這是不亦悅乎、不亦樂乎!曾經我在新加坡,中國駐新加坡大使知道我的情況,就問我:那你吃飯怎麼辦?你沒有收入,你總得吃飯。我笑著回答大使說:古人講得好,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我們不強求,我們所求到的是聖賢之道,足矣!母親非常支持我,鼓勵我,她這樣對我說到。
  趙良玉老師: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普利眾生,使千秋萬代的人獲益無窮是至孝。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鍾茂森博士:在母親的鼓勵下,我立志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而終身從事聖賢傳統文化教育的工作,終生來奉獻。我在踏上這條路之後,給母親寫了 一首「感恩慈母頌」這首詩,這首詩是這樣說到:「春秋六秩轉瞬間,育兒辛苦三十年;昔有孟母勤策勵,而今家慈不讓賢;不戀高薪教授銜,唯希獨子德比天;從來豪聖本無種,但以誠明度世間。」這個六秩就是六十年,母親已經六十多歲了,轉眼過去了,培養我也培養了三十多歲了。過去孟子的母親為了教導孟子,辛勤的來鞭策他、來鼓勵他,來教子。今天我非常感恩,母親也效法孟母那樣來培養我,只要不要有私心,只要心存天下為公,把自己的高薪名位都看做浮雲一樣,只希望自己的兒子德像天一樣的高。自古至今英雄豪傑聖賢,人人都能做到,人皆可以為堯舜。怎麼做聖賢?古人已經告訴我們很明白了,《中庸》裡面講到的「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所以古聖賢之道就是一個誠、一個明,能夠用真誠,能夠用智 慧,明就是智慧,用真誠、智慧自度度他,能夠成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明明德是自度,自己覺悟了,自己顯明自己的明德了,成就聖人了,同時又能夠使天下人能成為聖人,就是親民的意思。兩者圓滿了,自度度他都圓滿了,這就止於至善了。
  趙良玉老師:我們的匯報已經快接近尾聲了,回憶兒子走過三十年的道路,他做了很多使我開心的事情,我在這裡把它說出十條,讓大家與我分享。兒子做了十件使我非常開心的事:
  第一件,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能主動的獨立做好一桌飯菜,讓父母下班享用。第二件,能以健康的身體,品學兼優的成績,完成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全部學業,在二十六歲時,讓母親成為博士媽媽。第三件,在整個讀書過程,特別是赴美留學期間,能遵照母親的要求,不談戀愛、不結婚,專心致志求學。第四件,以刻苦的求學精神和儉樸的留學生活,用四年時間完成碩士、博士的全部課程,而贏得美國著名的教授的稱讚。他說這是二十五年教學生涯中最優秀的學生。為中國人爭光。第五件,在留學期間,能以勤工儉學的收入,與節省使用獎學金的錢,每月孝敬父母。工作以後,以工資每月供養父母及鄉下的爺爺奶奶。第六條,善於讚歎和感恩父母,寫下許許多多的信件、賀卡、 詩詞,讓母親開心,讓親友們感動。第七件,以優良的教學成績和多次獲獎的論文,而成為年輕的教授,兒子實現了我要當教授母親的願望。第八件,為姥姥送終守夜,通宵助念,為鍾氏家族修祖墳;為爺爺、奶奶在廣州市內買房子,使二老頤養天年,敬老悅老,令母親開心。第九件,在大學任教的業餘時間,注意修養品德,弘揚聖賢教育,在世界各地演講《明道德,知榮辱》、《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應有的美德》等等專題報告,把孝心、愛心奉獻給社會。第十件,立志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為和諧世界做更積極的貢獻,而辭職拜師,全身心投入學習和弘揚聖賢教育的工作。到現在為止已錄製一百多個專題的傳統文化課程,講時超過一千二百小時。其中有《找尋中國精神》、《細 讀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研習報告》、《金融危機的反思與出路》、《華嚴科學宇宙觀》、《論語研習報告》等等,都備受大眾歡迎。這一共十件事,令我開心!
  鍾茂森博士:我們母子連心。
  趙良玉老師:有共同的語言。
  鍾茂森博士:共同的覺悟。
  趙良玉老師:有共同的理想。回憶我們母子三十多年的生活路程,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路程,是學習和落實傳統美德的路程。
  鍾茂森博士:和諧是用愛來構建的,我們母子的小故事是愛的感受,愛的奉獻。我們將繼續努力,把這種愛昇華和擴展到社會,到人民,到永遠!和諧社會須從我行孝做起,《論語》當中孔老夫子講到,「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就是講聖賢所追求的仁愛大同的境界 ,這個境界離我們遙遠嗎?我要實踐仁愛,仁愛的境界就能現前。《論語》當中,「有子曰」,有子是孔子的學生,他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為仁就是踐行仁道,而孝悌正是踐行仁愛的根本。所以和諧社會遠乎哉?從我行孝做起,和諧並不遙遠!
  趙良玉老師:孝就是仁,就是和諧一體的愛。愛父母、愛祖國、愛人民,凡是人,皆須愛!在我們中國,二00七年,首次召開國際《道德經》論壇會。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和諧世界,以道相通」,茂森應邀參加了這次大會,並且在大會上做了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和諧之道,以孝貫通—《道德經》對現代社會的意義」,當時他在文章裡有三點對和諧世界的建議。這個會議是在山西舉辦的,山西是我們道家的一個發源地。當時山西晚報的記者馬上就採訪了 茂森,把這三條意見登在山西的地區報上。這三條對和諧社會的建議,也是我們今天對這個大會的建議,對雲南省一個建議,那麼讀一讀獻給大家。
  鍾茂森博士:好的。《孝經》上講,「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所以我三條建議都是圍繞教孝而提出來的。這第一條建議:提倡由中央到地方政府,每年進行孝子評選活動,由媒體廣泛宣傳,以實現教民親愛,莫善於孝,以孝治天下。第二條建議,提倡各家庭、各民族共同紀念先祖活動,春秋祭祀,以時思之,以實現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第三,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學,及建立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大力弘揚以孝為中心的五倫十義,以落實古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那我們欣喜的看到,這三條建議現在已經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落實,很多的省、市、地區都在評選孝子,鼓勵大家學習孝道。國家也把清明節作為法定的假日,無形中也是鼓勵我們祭祀,紀念祖先,培養孝思。我們看到各地傳統文化教 育的中心,以及我們這些論壇、講壇,都在像雨後春筍一樣的開花了,結果了。這是我們非常的欣喜的。
  趙良玉老師: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今天共同度過了幾個小時快樂的時光,現在我們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和諧社會須從我行孝道做起,孝道須從我家庭教育開始」。再溫馨的提示一句:家庭教育中,母親是第一教師。
  鍾茂森博士:我的結束語是「我們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經驗中吸取精華而用於當下,把儒釋道三家聖賢的教誨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則必是生活幸福、事業成功、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際和順、社會和諧」。謝謝大家!
  趙良玉老師:謝謝大家!
  鍾茂森博士:我們母子在踐行聖賢教育的過程中,其實我們都是初學,也有很多做的不足,有講到不妥的地方,就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非常感謝大家,謝謝。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