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2 07:48:08自如

“2010年《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答疑

“2010年《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答疑

(第一集)

蔡禮旭老師2010/11/2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檔名:04-013-004



尊敬的張校長,諸位校長,諸位同道,大家下午好。

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要善解人意,要聽得懂掌聲是什麼意思。

那一天跟大家談到,我們懂得自愛才能愛人;懂得自重才能重人;懂得自知才能知人;懂得自助才能助人;懂得自救(才能救人)。開悟了。所以老祖宗在《大學》當中告訴我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我們跟真理跟真道相應,就在我們懂得抓住本末先後的智慧。所以剛剛我們一起談的這一段話就告訴我們:要愛人首先要自愛,要助人首先要自助。怎麼自愛呢?那就不能隨順自己的壞習氣​​,是吧?那叫自愛。
每天讓脾氣拉著團團轉,那叫自殘,自己傷害自己。

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走在人生修學的道路當中,要有遠大的志向。所以你看我們老祖宗的經典當中,哎,今天下午是什麼課啊?我剛剛上來是要唱歌的,怎麼又變成講課了?所以“一花一世界”,人在哪裡覺悟?
處處都在告訴我們真理,只要我們能用心去感悟。

所以老祖宗在經典當中,不講“家庭”,不講“國家”,最常提到的兩個字叫“天下”。我們有沒有感覺到老祖宗的胸懷,胸懷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這麼遠大的目標。難怪湯恩比教授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全世界的問題,要用中華文化。
因為中華文化站的角度都是天下,是一家人。

在歷代有太多朝代都給我們表演出來了,漢朝、唐朝。所以我們現在走到外國去,都是“唐人街”,是吧?那個時候,這麼多的民族跟我們這個民族接觸,封唐太宗為“天可汗”,那是天下的共主啊,那不是自己拍著胸脯,自己稱讚的,是人家封的。而且來吸取我們文化還出現什麼情況?這一個國家來跟我們接觸,中間站了八個人,必須透過這八個人翻譯,第一個人跟第二個人講,講到第九個,再給皇帝用普通話講出來,就看到影響到這麼多個民族,都願意來吸收我們的文化。
所以我們要恢復民族自信心。

而我們馬來西亞也印證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偉大。馬六甲,鄭和六百年前到了馬六甲,而鄭和所到之處,統統都是利益當地的生活,把我們最寶貴的文化智慧傳遞給他們,沒有絲毫的要求跟奪取。這都把文化整個透過他們的德行,展現出來了。所以印尼,六百年之後還感他的恩德,還取一個城市叫做“三寶壟”,都不會忘記鄭和當時候的德行。
這個都是從遠到近的朝代的聖賢,給我們做的榜樣。

但老祖宗很清楚,有遠大的目標,但是要從眼前第一步踏起。老子告訴我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哪裡下手呢?所以要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最後告訴我們從哪一步開始? “格物”。格物就是格除壞習性。從這裡一格​​物了,接著就是道法自然。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天下平”。

那格物最具體的,我們那天跟大家講的,去掉自己的貪、嗔、痴、慢、疑。我們早上,您看吳校長講到,他本來每個學期完了之後,跟同事、跟同學們開會的時候,都是在那裡“得獎一百多個冠軍”,是不是一百多個?一直講一直講。他以前的老朋友都說,“你有點不大一樣了”,是不是?什麼增長了?慢增長了。但是心念一轉,變成感恩。
大家看,心念一轉,德行提升。

早上聽吳校長談那一個半小時​​,我的眼眶都不知紅了多少次。你看他那種德行是很至誠,至誠如神,至誠感通。所以從炫耀轉成感恩,不只他自己德行上去了,他所有的同仁跟學生都被他這個德行所感。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他的那個德行吹過去了,他們鐘靈獨中每個孩子的腰都變柔軟了,有沒有看到?

一個人的格物修身,影響的齊家、治國,整個國家受他影響,再來,平天下。我們台灣的東森電視台,還要到他們學校去拍,再把這個經驗傳到很多地方去。所以經典在哪裡?就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就在每一個人的當下。
至誠都能散播每一個善的種子。

剛剛我們聽分享,這十來位老師分享,其實是所有課程當中最精彩的。這個精彩怎麼看?哪一堂課流眼淚流最多,最感動,是吧?那每一位上台的校長、老師的誠心,我們有沒有印在心上?印在心上了,我們當下的人生已經起化學變化了。
我們感動他們對我們生命的啟發,我們珍惜他對我的這個緣分,我要好好成就自己,珍惜與他的這個難得的因緣。

我記得我第一年來到馬來西亞,看到六十幾歲的老人、七十幾歲的老人,在做義工。我們進去聽課的時候,他們在那裡洗廁所;我們聽完課出來吃飯的時候,他們在那裡端菜。笑呵呵的,他歡喜啊,下一代能接受聖賢教育。那種無私無我的奉獻,我們要把它記在心上,不能辜負了這些老人至誠的付出。
把它記在心上,變成鞭策我們向前的動力。

好,而這個格物了就自愛了,自己不變習氣的奴隸了。講那麼多,就為了唱一首歌。剛剛我們一位老師也提到,《愛的真諦》。什麼是真愛?真諦就在這一首歌當中,這是我們《聖經》記載的很圓滿完善的一段教誨。 《愛的真諦》,大家會唱嗎?我們一起唱。但是,這一次不是用嘴巴唱而已,每一句要從真心流出來。我這邊還要做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跟自愛有關,跟什麼有關?
不貪、不嗔、不癡、不慢、不疑有關。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嗔),愛是不嫉妒(不嗔),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慢),不做害羞的事(不癡)。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貪),不輕易發怒(不嗔),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嗔),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不癡)。凡事包容(不嗔),凡事相信(不疑),凡事盼望
(不疑),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不嗔),愛是永不止息(真心)。”

最後一句還沒唱,為什麼要強調這一句?因為這一句是“不止息……”,那個愛就是要很長,長長久久都不會變啊!
不能今天愛了,明天就恨了,那是假的,真的就不會變。

好,那我們現在來跟大家交流一些問題。

問:第一個問題,提到:老師,我想多吃素,少吃肉,可是我若多吃較生冷的蔬菜,就很容易肚痛腹瀉。我媽媽說是我的肚子沒火氣了,請問我還適合茹素嗎?
謝謝。

答:中醫裡面講,每一個食物、藥材都有屬性。比方您比較生冷,多吃薑,多吃堅果,多吃紅棗這些補氣的,那個食物比較熱性的。
大家可以去查一下資料,就可以調整過來。

這個問題不知道彭鑫博士,他是個中醫師,他可能講課的時候應該有提到。
大家可以去上網看看他的資料,彭鑫博士,在我們中國大陸致力於整個中醫的複興,很有志氣、使命的一位中醫師。

問:第二個問題:先生基本上算是“肉食動物”。 (蔡老師補充: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怎麼把先生當動物呢?“肉食主義者”。)對於多吃素這個生活態度是很不屑的,他常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然後又大口大口的吃,我不知如何應對。
請老師指導,謝謝。

答:解決的方法它不是只有一個。因為我們從小到大,讀十幾年書,無形當中產生一個慣性,叫標準答案。其實還有另外一句話,叫做雙管齊下。
這個雙不是一二的二,是很多角度同時可以進行,可以多管齊下。

不過要感動別人,首先要從自己做起。所以我們張校長,還有很多位,像曾碧絲老師,包含我們吳校長,他們都提到很重要的,要影響別人,首先自己要做好;身邊人有多大的改變,都跟我們自己
的提升,有直接的關係。

而第一個,先生他覺得對吃素的生活態度很不屑。這個是結果,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他不了解嘛,是不是?一個人假如了解吃肉對身體不好的影響,他還會再吃嗎?還會不會吃?有些人說,“吃死好過餓死。”閩南話,吃死了也不要吃不到。但是你聽到這個話的時候,先生給你講這個話,你會怎麼樣?是不是這樣?這個時候要記住一句話,“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自己的心動了。什麼心動了?嗔恚心動了。為什麼動? “你怎麼不聽我的!”其實沒有這個“我”,氣就氣不來了。因為覺得不順己意,所以氣就來了。 “你敢不聽我​​的,為你好!”這個理由大不大?為你好就可以發生衝突啊?就可以吵個不停啊?
那這不是愛的目的了。

今天假如我們消失了,這個“我”沒有了,你就是你先生。當你先生說“我吃死好過餓死”,站在他的角度,他現在不了解道理,假如依你了解道理,變成他,你聽到這句話會怎麼樣?有沒有感覺到他的身體在受傷害,有沒有?都沒反應,因為你們沒有感同身受。假如你感同身受的時候,你不只不會跟他生氣,你會憐惜他,你會不斷的希望自己能找到好的方法讓他接受。
你會把功夫用在這裡,不會在那裡氣。

所以我們看《弟子規》說的,“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复諫,號泣隨,撻無怨。”這個不是對父母,對一切
親人都是。

而今天我們夠了解先生嗎?一個嘴巴再硬的人,他一定有軟的地方。我們了解先生最在乎的是什麼事嗎?
這個就是你對他越了解,你才知道用什麼方法他能接受。

比方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先生特別喜歡抽煙,他太太不敢亂勸他,怕他惱羞成怒就不好了。可是感覺到先生特別愛自己的女兒。有一天,這個太太就不經意的,就在那裡講到:“這兩個女兒真可愛,我們生到這兩個女兒真幸福。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女兒出嫁的時候,我們能牽著她的手走向人生的幸福;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女兒結婚那一天,我們卻已經不能陪伴她了,因為身體不好,就看不到女兒走向幸福了。”講完,她就
去煮飯。

隔天,他先生不抽煙了。這個剛好觸動她先生的心嘛,他最在乎的,他就肯努力。多了解他,進而提升我們自己的智慧;再來,建立更深的信任。
越信任,我們勸我們的親朋好友,他們越能接受。

問:好,第二個問題:請問如何教育單親家庭的孩子?
這些孩子們會心理不平衡嗎?

答:一定會不平衡的。其實因為孩子愛父母,他是一種天性,當看到父母爭吵,當看到父母分離,然後自己又只能跟一個父母走,其實對他的內心都是很大的煎熬。我們曾經聽一位演藝人員,他回想到,他父母在他很小就離婚了。然後他的記憶,從兩歲左右就開始,他父母怎麼爭吵的,怎麼衝突的,他都印在心裡。所以我們不要覺得孩子不懂。
昨天大家一起看了一個影片,叫《暖情》是吧,你就看到孩子不是不懂,他的心特別敏銳。

所以如何教育單親的孩子?當然很重要的,我們跟他有緣,要多給他一些愛。愛能使人安定,愛能使人向上,去進步。
因為當他覺得你愛他,他不希望你失望,這種愛的力量就變成他的生命的動力了。

而當然一個孩子,他接觸的,包含他的家庭跟學校裡面的這些人事物,尤其人,比方他的父母,就要懂得如何來引導這個孩子,接受目前的狀況。假如他們的父母都是互相指責,那這個孩子的傷害只會越來越深。所以假如這個家長跟我們有緣分,我們跟他交談的時候要引導家長,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多說感恩的話,前一代的不幸,不要再把這個不幸跟怨,傳到下一代的心裡面去了。因為我們這麼跟他講,都是為他的孩子好,他容易接受。
我們不是去批評他,我們是要為他的孩子,怎麼樣做會更對他孩子有利。

好,那當然,假如您再把《弟子規》,還有這些很好的講課的光碟,給他的父母;或者您假如還有空,把他帶來中心上課。因為好人要做到底,送佛要送到西天嘛。做好事,我們既然遇到了,“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們盡力去做就對了。
幫他造緣,造他深入老祖宗智慧的緣,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他人生的問題。

所以主要的原則,第一個是我們要愛護這個孩子;第二個,因為小孩受家庭影響大,所以也造他的家庭能夠深入傳統智慧的緣分,這樣會更好。第三,當然,這個孩子,我們還要深入跟他溝通。第一個,他有沒有受傷了,以至於他有沒有怨恨了。假如有怨恨了,我們要幫他化解,讓他去包容這一切。因為怨恨對一個人的內心傷害特別大,會造成他很多人格上的障礙。
這個都要靠我們耐心去了解孩子。

問:第三個問題:當孩子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時,作為老師的,我們很難從父母恩德下手教《弟子規》,因為這些孩子是因為感受到父母的離異,而被遺棄給祖父母
或“兒童之家”,他們的心中嚴重缺乏愛,《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完全不能讓他們接受,該如何教?

答:這個首先,剛剛這位同道有講到說,我們教“父母呼,應勿緩”,完全不能讓他們接受。第一個,這個完全不能,是我們覺得完全不能,還是真的孩子覺得不能?有時候是我們預設立場,不要小看孩子的善良。因為在唐山論壇裡面有一位影星,她叫傅沖,她的父母離異,從小也是衝突很大。但是因為她姓傅,是大舜的後代。所以她一聽完大舜的故事說,大舜的父母這麼對他,他完全沒有任何的抱怨,還一心一意對父母好,我是他的後代,我應該效法他。所以反而轉了跟父母的關係,甚至於她去給婆婆洗腳,整個先生的兄弟姐妹都受到她影響。所以“人之初,性本善”。
我們可以教他們“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而且今天縱使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恩欲報,怨欲忘”。比方說生產是這麼辛苦的事情,媽媽幾乎冒著生命危險把我們生下來,這個恩德要不要念?這個也都是。父母辛苦的付出,我們要多去肯定這些付出。至於父母的不對,我們可以勸孩子去包容。為什麼? “孩子,媽媽爸爸那時候沒有學《弟子規》,你現在有學了,你要做得更好,讓你爸爸媽媽相信老祖宗教誨,他們就會去學,去深入,你們家就會越來越幸福。”要把孩子的這種怨恨,轉煩惱為什麼?為智慧,為菩提。
轉危機為轉機,讓它變成一種使命感,“我要幫我的父母”。

再來,也提醒他,孩子,父母曾經走過的彎路,也是讓你汲取教訓,你以後為人父母,一定要經營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所以你現在要好好學。
他就把這一個人生經歷,轉成他一個目標,一個動力。

其實會不會轉,也跟我們老師,我們自己在看待很多事情,能不能“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假如我們聽了這個孩子家裡的情況,我們還咬牙切齒說,這個父母真是太不應該了。那我們聽了他們的事情都動氣了,可能就不好了。包容在這些時代當中做錯事的人。因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他們前面的人沒有教,不要再怪任何的人。我們既然懂了,就從我們做起,從我們傳播起。
每個老師心中有這個太和之氣,就能把這個包容跟和氣,傳遞給我們的學生跟家長。

當然這裡也有提到,他可能是到兒童之家,而我們教知恩報恩,不只是教對父母。他假如對父母,暫時他這個怨恨一時伏不掉,我們可以延伸讓他感恩,比方兒童之家的這些長輩。兒童之家這些孩子,怎麼稱呼這些工作人員?也是爸爸媽媽嗎?也是有。所以我們更引導:您看,你們現在在這裡的爸爸媽媽,他們跟你沒有血緣的關係,卻把你視如己出,他們的精神,比親生的父母更令人佩服。所以也把感恩的心,從他身邊這些對他有恩的人,把它啟發起來。
凡事都有善巧方便。

好,下一個問題。

問:學生的父母幹不正當的工作,父母的行為很不檢點,一大堆的壞習慣,我們如何教育孩子孝順父母?

答:從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深刻感覺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忽略了倫理道德教育,這些問題就層出不窮。
不過“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當然我們要了解,閩南話有一句話講“歹竹出好筍”,這個不好翻譯,就是他父母不好,可能會出一個很好的人。你看大舜他爸爸不好,可是他是至孝,是吧?這個因緣是很難講的。所以他面對他的父母是這個樣子。這樣的孩子我有遇過,真的很善良。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期許這個孩子:你看大舜,你看閔子騫,真正德行可以感動父母,因為父母也是“人之初,性本善”,他有這樣的一種期許,他又真的肯聽老師的話,依教去奉行。
人的心都是肉做的,慢慢的這個孩子的德行,可以感化他的父母。

當然感化這個事情,絕對不是一蹴可幾,所以這個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好好的陪伴他,怎麼去面對父母這些情況,怎麼樣柔軟的、恭敬的去孝順父母。

所以人生要轉這些境界,首先要相信父母,相信他人,真正有本善。然後在做的時候,不要急於看到結果。我們往往失望來自於什麼?期望快一點,期望高一點,最後就失望了。所以失望怎麼來的? “不是風動”,因為我們有這個心念動了,才會有後面那個結果。每一個念頭都像一顆種子,善的就會結善果,惡的就會結惡果。
所以謹慎自己的念頭,都是跟經典相應,都會結善果。

剛剛這個問題,我再提個建議,就是這個老師可以多念一些經典,祝福這個孩子還有他的家。大家不要小看,經典是很有能量的。你們有沒有經驗,一個人在念《弟子規》,你從旁邊走過去,然後你覺得那個磁場不一樣,沒有嗎?比方說這個班級很吵,你走過去的磁場,跟這個班級全部在念《弟子規》,一不一樣?你們的信心,好像挺有問題的。
這個問題你們想那麼久。

能量,我們看不到,但是它存在。有一個孩子有過動症,然後他的父母聽了老師的話,在他睡覺的時候都放《論語》,輕輕的放,在夢中都讓他吸收《論語》的磁場。兩三個月過後,這個孩子的過動症就沒了。所以我們要善用這些很好的力量、很好的磁場。
包含也可以讓這個孩子,多念一些經典來迴向給他的父母,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下一個問題。

問:我有一個中一(初中一年級)的孩子,我一直在自責自己沒有把孩子教好,以致孩子行為出問題。孩子喜歡做他喜歡做的事,如愛上網玩網路遊戲,對人沒禮貌,自己的東西亂七八糟!對學習也漠不關心,懶散,不守規矩!身為母親的我非常苦惱,用打、用罵、用好言勸,都用過了,不見成效!用打罵的方式更是行不通。他在被我罵時勉強答應我們的要求,過後又故態復萌,且變得更叛逆!老師,我該怎麼做?我該如何引導我的孩子走出困境?孩子向來(小學階段)成績不錯,但一上了中學,行為大大轉變,屢勸不聽。這也導致他學業成績欠佳。老師,我祈望您給我指點迷津,幫孩子擺脫困境,去除他的惡習性。 《弟子規》或德行教育如何在家落實?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採取嚴格的方式,行得通嗎?往往我們太顧及他的感受而妥協了。
苦惱的媽媽上。

答:這個問題可能要兩個小時來回答。不過,我們感覺到面對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我們的心態對了,慢慢這些情況會改善。所以真正要下功夫,不是孩子,而是哪裡?而是自己的心。
比方說,剛剛所有的問題,我們接下來,來剖析一下。

比方我一直自責,這個心對不對?不對了。心自責,就是陷在消極的情緒了,那我們的孩子會不會陷在消極的情緒?什麼時候在教育孩子?不是說他聽你的話,才是你在教育他。我們現在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能平靜不生氣,百折不撓,無怨無悔?我們能表現出來,孩子一點一滴受我們這樣的德行的感染,自自然然慢慢就會轉化了。
所以首先我們不要自責,“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而今天我們要思考的是,孩子的行為會變成這個樣子是結果,原因在哪裡?解決問題,第一個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用智慧,要用理智。再來,要把原因找出來,看結果只會越來越緊張,越來越擔憂。
從原因上解決,那些不好的現象,慢慢就少了,種下正確的因,種子,慢慢好的就會呈現出來。

那我們可能要思考一個問題是,我們父母有沒有陪伴這個孩子?這些問題都得我們去思考。不是今天哪一位朋友給你一個方法,就問題解決了,不是這麼簡單的。這個可能是三年,可能五年的問題,甚至更久。哪有可能一包藥吃下去全好了,有沒有可能?可是告訴大家,每一個人都想要吃一包藥就全好了,是不是這樣?所以你看中醫生意好還是西醫生意好? “萬法由心生”。
你看人的心都不負責任,明明這個問題自己造成了這麼多年,他都想要一包藥就給我解決,其實哪有可能,那變自欺欺人了。

所以陪伴他夠嗎?我們只看到他小時候成績不錯,那他為什麼上初中變成這樣?請問他是一天之內變成的嗎?不是哦。
可是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一個乖的孩子,變成這麼不好的行為,這個過程當中,父母為什麼體察不到?

我自己,我母親是小學老師,等於是從小只要回到家了,都會看到媽媽,感覺心很安,回家又有紅豆湯可以喝,綠豆湯可以喝。我只要做錯什麼事,不跟我媽講,我就睡不著覺,很難過,跟媽媽沒有秘密。
所以其實當孩子第一次做那一件錯事的時候,只要媽媽的心在孩子身上,馬上可以感覺得到。

你孩子第一次跟人家打架,你看不看得出來?看不看得出來?那個孩子臉上馬上寫上我打架了,我做壞事了。那媽媽再很溫柔的去引導一下,他就全部招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藉由這個機會點去矯正他,調整他。
因為我們的心假如太忙了,而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成長跟他的心態行為偏頗,等發現的時候,都偏離比較久了,你不可能一下把他拉回來的。

所以教育,這個“教”字,真的把這個教育的最重要的核心點出來了。 “教”的古字,左邊兩個叉一個小孩,代表這個孩子,看著父母、老師、長輩畫第一個叉,他效法學習的能力最強,他跟著畫一個叉,叫上行下效。所以“教”字有沒有嘴巴?這個字有沒有嘴巴?
沒有,所以不是用嘴巴哦。

我記得第一年教書的時候,那個家長很生氣說,“我都給他講多少次了,這個孩子就是不聽!”光他這一句話,我就知道他的問題出在哪。他覺得什麼是教育?
“講了多少次了”,他連教育的認知都錯了,怎麼可能孩子會教好。

好,所以這個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就把身教點出來了。

而剛剛我們在念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念到了這個孩子沒禮貌,東西亂七八糟,學習漠不關心,懶散,不守規矩。請問,我們身教做了嗎?我們有陪伴他養成這些好習慣嗎?孩子的好習慣是陪出來的,不是要求出來的。我們從小讀書,媽媽爸爸沒有叫我們讀,都是爸爸媽媽在自己房裡面看書,從來不看電視,所以我們就養成習慣了。反而每一次十點多、十一點,都會聽到腳步聲,我們家三層樓,媽媽來了。我兩個姐姐一聽到媽媽的腳步聲,就開始學我媽講話,“睡覺了,不要讀了。”然後媽媽跟三個孩子就笑成一團。對啊,那這個習慣,父母沒有說,“讀書,養成好習慣,不能看電視”,我沒有聽過我父母講這種話,他們自己就是這麼做的。
言教不如身教。

然後,再來,這個是一個手,拿著一支樹枝,代表什麼呢?
耳提面命,不厭其煩的耐性。

今天我們對孩子,對我們的學生,感覺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反思這兩個角度,絕對還有我們不足的地方。要不是身教做得不徹底,要不就是我們的耐心不夠了。
只要找到不足,趕緊再下功夫,情況會越來越改善。

好,那當然,其實我們也體恤到這個母親,她也是愛子心切。現在的社會誘惑還是比較多,但是它是一個存在的現象,我們在那裡抱怨指責,一點幫助都沒有。
所以學校跟家長要好好配合。

再來,還有一個重點,孔子說到“里仁為美”。教育當中,有身教,還有善巧的機會教育的言教,還有一點叫境教。
整個環境的力量其實是非常大的。

比方諸位朋友們,諸位同道們,大家現在鞠躬習不習慣?習慣。現在會變成不鞠躬很不習慣。可是我們還沒有這幾天大家互相的促進以前,在學校鞠九十度躬,習不習慣?為什麼?
它整個環境的氛圍,無形當中就讓人在改變。

比方我們今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到佛教的道場去的經驗?你走進去之後,講話會不會像那個大嗓門?但是你進去的時候,那裡的人有沒有人跟你講,“噓”,有沒有?沒有。那為什麼有力量?境教。
是吧。

我聽說,科學家做實驗,讓人的腦波做實驗。結果他們實驗,人在看到一個他最崇敬的人的時候,那個腦波接近得道者的腦波。
他是真的去做實驗。

曾經有一次實驗是,德蕾莎修女得了諾貝爾獎,這個科學家也夠天才,他居然能抓住這個機會,然後去測那個頒獎現場。
當德蕾莎修女講話的時候,這麼多人在聽,那個科學家一測說,那個時候人的腦波沒有其他的雜念,都是非常崇敬的善念。

諸位朋友,假如你住的社區,就有這麼無私的人,那你那個社區是有仁慈之風氣的地方。
這個“裡”就是我們住的地方。

在台灣有一個社區,叫做耕心蓮苑,這個大家可以上去查資料。有兩個老師在這個社區照顧孩子,它是安親班,但是它跟一般補習班不同,她們兩個就無私的來照顧整個社區的小孩。因為她們體察到有些孩子單親,一下課了七八點還在巷子口遊蕩,她們身為老師看了很不忍心,就在這個社區辦了安親班。很多家長八點、九點才下班,孩子都放在她這個安親班裡,受的都是中華文化的教育,還輔導他們的功課,然後不收學費,家長能支持多少,她們就收多少


結果做了十三年之後,這個社區統統被她們感動了。整個社區像一個大家庭,她們還用了一個餐廳。有一個父親失業了,三五個月都找不到工作,結果都是在這個餐廳吃飯。突然有一天,這個父親拿了一包紅包,裝了他找到新工作的第一個月的薪水,“就是因為有這一個餐廳,這個大家庭,讓我度過了我家庭裡面的難關,謝謝你們
。”

以前大家族很好,以前大家族,少則七八十人,多則好幾百人,誰照顧孩子啊?幾百個長輩,這麼多長輩教育孩子。
所以現在很多單親,很多隔代教養,孩子都缺乏關心。

我上個禮拜剛好到這個社區去,令我感動的是什麼呢?那個社區的主委,我在那裡跟他談話差不多一個半小時​​,他們裡面安親班的孩子有一百九十七個,結果每個孩子走過來,那個主委,社區的主委叫出了每一個孩子的名字,讓我非常吃驚,每個孩子他都叫得出來。而且那個眼神,都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樣的關愛跟喜悅。還有突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七公分的小孩,我看到他說,你有沒有一百九?然後那個主委說,一百八十七。然後等那個孩子,他摸摸那個孩子的頭,他走了以後,他小聲跟我講,這個孩子十年前是什麼樣子什麼樣子。這個孩子的情況,他如數家珍。他跟這些孩子都沒有血緣關係。
所以你看兩個老師的愛心,帶動了他整個社區的長者,胸懷特別大。

“福地福人居”,整個社區的善心都帶動起來了,孩子一回到這裡,都有很好的愛護跟安全感。大家希不希望自己的社區是這樣?學校又教《弟子規》,社區又教倫理道德,那這個孩子就會轉變得越來越好了。好,社區誰來做?自己。
其實人都有善心,你無私付出的時候,慢慢的日久見人心,他們的善心就被喚醒了。

那個主委講得很有意思,他說當初反對最嚴重的那些媽媽,因為怕這個安親班進來會吵到社區,後來了解了,支持了。他說反對最嚴重的,最後都是一大早就去幫忙摘菜的。所以大家注意,越反對的人,以後可能是最投入的人。閩南話有說,嫌貨才是要買貨的人。你看買東西,這個哪裡不好,那個哪裡不好,他挑得越厲害的,可能就是真的要買的人。你不要被他挑一下你就不高興,“我做好事你還給我挑那麼多毛病”,不要這樣。他是要試試你是不是真心,你是真心的他就支持你。所以物理告訴我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是一樣的。
越反對的人一轉過來,就是很支持的人,看你會不會藉力使力。

好,所以這一些社會的情況,我們也不要去指責,要陪伴。假如你真的忙到沒有辦法陪孩子,錢寧可不賺,真正要扭轉家庭的這個問題。說實在的,人真懂道理,該是你的錢,跑都不跑不掉!你假如為了賺錢而忽略了教育孩子,你的人生就全盤皆輸了。孩子教不好,你以後有錢幹嗎?
有錢每天害怕孩子來要你的錢,“人算不如天算”。

我的姐姐,我常跟她溝通這些教育孩子的觀念,後來她懷孕到後期就辭掉工作。
結果她不工作,她婆婆還很緊張,就常常:“我幫你帶孩子,你去工作啦。”不過她也委婉的跟婆婆講,還是堅持下來了。

請問大家,媽媽把孩子教好了,健康省了多少錢?成績省了多少錢?健康的人格省了多少錢?這些東西錢買得到嗎?買不到。 “所以最珍貴的東西,都不是用錢買得到的。”對不起,剛剛姜校長有沒有版權?用了姜校長的話。
這個是一個角度讓我們去思考,我們給孩子健全的人格,那是影響他一輩子,那是用錢買不到的。

而我的姐夫越賺越多,所以我姐姐是我們三個姐弟最有錢的,雖然她不工作。該是她的還是她的。為什麼?一個人有沒有財富,是看他修的福報。
我姐姐很慷慨,有錢就送,那個時候她有錢,她說我家庭主婦又​​花不了錢,拿錢讓我去印《論語》,印《孟子》,讓我去印書。

結果有一次去大商場,現在都有什麼家樂福那些商場,剛好那個商場舉辦抽獎,她就寫了一張單子。過沒幾天打電話來,“您抽到特獎,一台汽車”,我姐開一台汽車回來。
所以人要“理得心安”,該是你的跑都跑不掉,守分安命,盡本分,後福無窮。

下一個問題。

問:請問老師如何看待“愚孝”?母親愛嘮叨,又不講理,學生屢勸不聽,常為了息事寧人而順從她,攪到自己很辛苦。學生曾因為母親與丈夫不和,干涉管教孩子的方法,又愛管事,而一度患上憂鬱症。
我該如何做,這算是愚孝嗎?

答:“學生曾因為母親與丈夫不和,干涉管教孩子的方法”,那可能是母親憂鬱症吧?對不起,我的智慧不夠,沒有判斷出來。
不管是媽媽得憂鬱症,還是我們得憂鬱症,都可以解決,只要我們有信心去解決。

其實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跟剛剛談的有相關。第一個,我們自己的心態要對,要理智去應對它,因為事情要不是越來越嚴重,要不是慢慢改善。而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是不是愚孝,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用理智去孝順父母。 《弟子規》當中也給我們提到了,“親有過,諫使更”,所以我們老祖宗的孝是不提倡愚孝的,要勸導父母不對的地方。但是我們要記住一個重點:面對孩子,要教化;面對同輩的夫妻、兄弟姐妹,要勸化;面對自己的父母長輩,要感化。他是我們的爸爸媽媽,你跟他講話,跟你跟小朋友講話一樣,他受不受得了?受不了啊!
“你把我當你的小學生啊?”所以對父母講話一定要恭敬,調劑人情,你能顧及到他的感受。

所以為什麼叫孝順孝順,那個順,就是能夠顧及他的情緒,不要跟他整個衝突起來。調劑人情,接著才好發明事理。這個調劑人情就是讓他能接受。我們對父母講話,他能不能接受?我們對另一半講話,他能不能接受?他能接受了,他能感覺到你是為他好,接著那些道理他才聽得進去。
假如他覺得你是在指責他,教訓他,他後面事理就听不進去了。

好,所以,我們在面對成人的問題,耐性很重要。心裡不能常常記著媽媽,記著這些身邊親人的不是。你記這些東西,情緒很容易上來,而且對方可以感覺到你對他有看法。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把有色的眼鏡拿掉。
都是堅信身邊的人,“人之初,性本善”,一定可以越來越好,用這樣的心去對待。

當然另外一個重點,我們還是重複,就是不管母親嘮叨不講理,這些事你都不要放在心上,然後母親好的,你就去感恩她​​。人很奇怪,她不好的你都不說,她好的你都說,慢慢她會覺得,我應該做得更好,你看我這些不好,我女兒、我先生都不放在心上,我才做這麼一點好,他就這麼感激,這麼肯定。她就往這個方向一直做了。
循循善誘。

接著,母親跟丈夫不和,我們還是要第一個,他們的觀念有哪些不對,你要勸導。再來,只要是家里人不和了,你要當和事佬,你不要在那里傳話,把那些會對立衝突的,你說我這個人很正直,很老實,講什麼我就給他傳什麼。那個就是還沒開竅,學呆了就不好了。所以,好的都趕快傳。不好的,從你這裡“嗖”就消音了。甚至於什麼?本來,比方說媽媽生日了,兒子就買禮物,然後送給媽媽。 “媽,媳婦買的。”然後你就給你太太講,“我代你買個東西送給媽了”,橋樑啊。
慢慢就化解了,多用點心。

下一個問題。

問:弟子發現自己似乎沒有進步,昨天上課時突然領悟到自己少了一顆恭敬心。雖然時時聽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可是自己還是沒有一顆誠敬的心。於是,我開始思考,怎麼才有一顆恭敬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我還是做不到。所以,請老師談一下。
謝謝!

答:怎麼提升對人事物的恭敬心? 《弟子規》每一句都是提升對人事物的恭敬心。 “父母呼”,恭敬誰啊?父母。 “朝起早,夜眠遲”,恭敬什麼?恭敬時間,恭敬自己的生命。 “晨必盥,兼漱口”,恭敬什麼?恭敬自己的身體,也恭敬別人。你身體不干淨了,也不恭敬別人了嘛。
都是恭敬。

包含其實你看我們今天孫副校長,有提到,孩子成績為什麼會好,因為他們心態變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孩子假如求學問的態度對了,他成績怎麼可能不好?那請問大家,《弟子規》哪句話是教學習的態度? Hello?
你們都給學生考試,現在被我將一軍,變成我給你們考試。

你看我們在學校教書,小朋友在底下,“來,踴躍發言”,小朋友都不舉手,然後我們就“趕緊舉手!”結果後來我們去研習課程,變我們自己坐在底下,上面的教授在那裡“趕緊踴躍發言”,我們也都不舉手。
所以我們都叫孩子要舉手,我們自己呢?

我們看《弟子規》當中告訴我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孩子的態度假如學一句就做一句,你說他不會進步嗎?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個孩子的專註一形成,他的學習會不好嗎? “方讀此,勿慕彼”,都是教專注的。 “心有疑,隨札記”,這個孩子假如形成他一聽不懂他記下來,一下課,“老師,這個問題請教你。”我們當過老師的人,學生一問問題,最高興啊!每一次下完課看沒人來,很傷心。
他肯學,下完課都把他留下來,單獨教他。

所以他這些態度一習慣了,他這一輩子都受益。他還懂得“寬為限,緊用功”,他讀書還會做計劃,“工夫到,滯塞通”。包含“見人善,即思齊”,他還能去請教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而且他還有一個根本孝的動力,“親所好,力為具”,“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成績這麼不好,父母覺得很難受,就不孝了。所以他有《弟子規》這些心態,他的成績就不用人家去推了。我們從根本把孩子的成績跟德行把他拉起來。這一些態度形成了,這個孩子鐵定大學畢業沒有問題,是不?
你們又沒反應。

我們都沒形成這些態度,大學都畢業了呢,是不是?我們都還臨時抱佛腳。假如這些都做到了,他讀博士沒有問題了,是不?我們就怕沒有看到孩子這個心態,他一考完大學,就把那個書包從四樓三樓就丟下來。那樣的孩子才危險,他文憑一拿到,就不讀書了。
反而他學習心態對了,一輩子都在學,活到老,學到老,他健康。

好,這個是說《弟子規》你去落實,都是在提升恭敬心。我建議大家,您假如可以透過每一天這些禮節,也能提升你的恭敬心。你做一天沒感覺,做一年,你就很深刻。比方每一次要讀經典,站起來三鞠躬,然後觀想孔子來了,觀想聖賢人到你面前,那你恭敬心一定有。
或者,你就點香,代表恭敬,老祖宗聖賢,你用香供養他們,虛心領受他們的教誨,你能這樣去學,確實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問:下一個問題,為什麼蔡老師去澳洲向洋人學中華文化?
(感謝這一位朋友這麼關心我。)學English應向他們拜師,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不是在中國嗎?

答:我到澳洲去,是跟我的師長釋淨空老教授學習。因為那個時候,他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澳洲是多種族多宗教的地方,特別佩服老人家,就請他到那邊,成為他們的永久公民。然後還請教老人家怎麼化解世界的衝突。這些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都聘老人家為榮譽教授。
我是剛好那個時候去向他學習傳統文化。

問:第九個問題:用餐後要丟的垃圾,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折得那麼美呢?

答:不得了啊,這些發問的老師們,以後一定學問會非常好,為什麼?實事求是,有不懂的就問,怕的就是不懂都裝懂。所以孔子對子路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因為,你只要有懷疑,不搞清楚,那個懷疑就會悶在心裡。那你悶在心裡,好像聽什麼東西,“是這樣嗎?是那樣嗎?”都會打問號。所以真誠恭敬的心,是心上沒有任何這些東西,才能真誠恭敬。
所以有就問,你們也不要顧及我的面子,“待會把蔡老師問倒了,他會不會跟我翻臉?”你們要對我有基本的信任。

因為我們剛好這幾年,最可貴的,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們不懂,我們可以互相切磋,互相請教。再來,真的我們還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那我可以請教我的師長,所以這個你們就不用擔心了。我師長教學今年五十二年,還沒有回答不了的問題。
所以我們都很有靠山,放馬過來。

而且我們說實在,一個人問我們問題,我們回答不出來,當下的態度就是在教育孩子。你假如那個時候是,哎呀,很沒面子,“嗯,這個,嗯,那個”,你不如“對不起,我剛好不知道”,你很坦誠,孩子也在學,“但是我一定幫你問清楚”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又不是說一定有問必答才叫教孩子,任何時候心態對了,就在教育我們的孩子了。

好,這個垃圾為什麼要折得這麼漂亮?因為,它折起來之後,才不佔體積,然後也好收拾。這個其實也有環保概念在裡面。然後我們把垃圾都能夠把它弄小,其實也是給這些收垃圾的人方便,這都有替人著想。他後面的工作也會比較好做。所以一個人的仁愛心在哪裡?孔子講,“仁遠乎哉”,仁慈的大道離我們遠不遠?
“我欲仁,斯仁至矣”,我只要這一念為人想,仁慈的大道就現在我的面前。

而這個仁慈卻是在每一個細節當中。今天我們這些校長老師在分享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看到仁慈的大道?我們看到新加坡一位長者,在我們賴老師分享的時候,她馬上好像連心一樣,知道她的需要,趕緊上來護著她。可能很多人還誤會,“可能那就是她媽”。那是來自不同國度,完全不認識的人。
所以你看那個仁慈,當場就表演給我們看,讓我們學習。

剛剛這個問題也告訴我們,連面對垃圾都是恭敬,你不把它折好,你看垃圾放到垃圾桶裡面很雜亂。你看人連這麼細的地方都希望它很整齊,這樣的心,那個學問就很高了。
你假如身邊的所有東西,給你一碰統統是亂七八糟,那個心,就無形當中在退步了。

問:曾經聽說過,這個世界的天災,災難是因世界末日的到來。而有些人卻說是人禍。
那麼請問世界末日之說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謝謝。這個世界末日,從這幾十年,很多在談,預言家在談,經典裡面也有這麼一說。比方說一九九九年的時候,就有很多說法都說一九九九是世界末日,但一九九九已經過了十一年了。有沒有世界末日?有啦,但是它是動的,它不是不變的。為什麼它會變?因為人心在變。所以一九九九年,很多人都覺得是世界末日,然後一直在那裡禱告,在那裡祝福,祈禱,有些人不睡覺,在那裡祝福這個世界化解災難。結果一九九九年度過了。然後有一些人就說,啊,沒有世界末日,繼續做壞事。
那它災難又要來了。

所以大家注意看,最近這幾年的災難,頻率越來越高。零九年嚇死人了,各地的水災、旱災。東非的旱災,勝過歷代非洲發生的戰爭的慘烈,死亡人數太多。
還有火災,世界各地的森林都燒起來了,因為沒下雨。

所以“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人不能亂發脾氣,人心一發脾氣,地球的溫度就上升了。嗔恨的心,火氣感火災,貪心感水災。大家注意去看,水災特別厲害的,就是特別貪財的地方。人心不平的地方容易感地震。
愚癡的地方容易感風災。

所以為什麼叫“福地福人居”,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可貴在哪?盡心盡力護念自己民族文化的承傳。那些華小、獨中,都是華人掏腰包出來的錢。大家想一想,他那個念頭是為整個民族文化,你說他福報大不大?你看這兩年,好多地方氣溫都四十幾度,四十五度都有,馬來西亞的氣溫都很正常。
這個是值得我們從這些現象當中看到真相。

大家有沒有註意到,這幾天天氣特別好。大家的善心感應很強,這麼巧,都下雨,讓你們這麼涼快,前兩天都下雨。而且那個月亮,我到馬來西亞來還沒看到這麼亮的月亮。
託你們的福呢。

所以有沒有世界末日,不要問別人,問自己。
這麼多人至誠的祝福這個社會,恢復這個社會的倫理道德人心,我們相信,世界末日是不會來,世界大同越來越近了。

問:下一個問題,請問《弟子規》如何風行到馬來西亞的學校?
如何推廣?

答: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張校長、黃老師、吳校長、曾老師,都是實際在我們馬來西亞做的,大家可以再上網去看看這些老師講課的提綱,再回憶一下。而馬來西亞的推展,是校長職工會在零七年,他們就抱定決心,要連續五年,能夠把弟子規推展到全馬的華小。九百八十四所,我們佩服校長職工會,他們不只做了西馬的九百八十四所,去年還在東馬辦,也好幾百個老師去。
甚至汶萊的老師們,也都是到東馬一起參與的。

所以我們在這裡也掌聲感謝校長職工會,這麼有使命感,承擔起一個民族文化承傳的使命。我跟大家保證,校長職工會做的這一件事情,會留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當中。所以諸位老師,人甚麼時候在寫歷史? Right now!
念得不標準嗎?

問:學習傳統文化一定要穿傳統的服裝嗎?

答:這麼有水平的問題,是吧,能把這些這麼細微的東西統統搞清楚了,他就一履平川去做了。當然我們思考任何問題,要回到問題的根本。人為什麼要穿衣服?穿衣服他要保暖,他要遮醜。請問,在經書當中有沒有說,穿衣服是要告訴別人我身材很好。有沒有?沒有。只要經典沒說的,大家就要注意思考,不然會隨波逐流。你不要說,現在都是這麼說。
當老師的是有智慧的,任何事情要判斷得明白。

請問大家,“我身材很美”,美是什麼?美是能讓人生起莊重,生起尊重你,叫美。他打從心裡尊重你,那很美,是不是?那現在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女子穿得很少,那個男孩子一直看她,請問這個男人生起了什麼?美嗎?我看到這種男人的眼睛我都想吐。是吧?
所以大家思考問題要從本質思考,不要被這個時代給誤導。

大家冷靜下來看,我在馬來西亞常常看到五六十歲以上的女士、長輩,我一看到她們都非常尊重她們,你看她們的衣裝,非常的整齊,然後很有那種端莊、涵養,一看到她們,那種對女子的恭敬就提起來。
而且您看到她臉上,就覺得她臉上有為整個家庭付出的風霜,所以我是很會欣賞女人的。

問:最後一個問題。請問下一次舉辦培訓營時,可否允許參加者帶孩子一起來參加。
一來可以解決找人帶孩子的問題。

答:哎呀,不得了啊,老師們都已經深謀遠慮,都考慮這麼遠的事情。我們明年辦講座,我們這個月,就做好明年的整個年度計劃。
所以大家以後,可以了解我們明年要辦的課程,到時候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常回家看看”。

那當然能不能帶孩子來,得大家決定,不是我決定,不是我們中心決定了。為什麼?有多少力量就可以做多少事情。所以到時候辦課程的時候,諸位老師一起來協助,我們人手夠了,就可以了。為什麼,因為這樣的想法太好了,孩子跟父母一起學,這是最美好的緣分狀態。
但是也希望大家共襄盛舉,這是我們共同中華民族的兒女,共同​​的責任、共同的使命。

還有兩疊。這兩疊,我們再找時間回答,回答完之後,我們會登在我們的網站。因為假如這個問題沒回答,造成你回去吃不下飯,那我就不仁慈了。回答好了,會掛上去,再通知諸位老師們的學校,大家再一起去切磋。
至於說回答得您不是很滿意,也歡迎您打電話來給我們指教,我們再繼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好,謝謝大家!

文章出自:http://www.dizigui.com.my/Category_142/Index.aspx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