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1 13:01:50佐梵

孔子和盜跖的辯論

 

 

 

《莊子》的〈盜跖篇〉裡,以寓言的方式,說了一則虛構的辯論故事,它的意義非常現代。

盜跖是春秋時代的黑道大首領,徒眾九千人。他橫行天下,為所欲為,既奪人財產,又掠人婦女。孔子由於和盜跖的哥哥是朋友,遂自告奮勇前往開導,希望使其改邪歸正。孰料盜跖並非省油的燈,一場辯論下來,孔子毫無招架之力。當他離去時,「目茫然無見,色若死灰」,手發抖得三次抓不到韁繩,而上了馬車後,頭靠在橫木上,只有喘氣的份,可見這場辯論有多麼嚴重。

這場辯論,看起來的確是孔子輸了。那個時代正值天下大亂,孔子以不忍之心,周遊列國,希望能夠改革政治與社會,讓百姓過好一點的生活,他是個必然失敗的英雄。但盜跖則不然,他長得高大英俊,「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若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而且人也聰明絕頂。他和孔子一樣看到了世界的混亂和是非不明,而後他用一種不可能存在的最高標準來否定一切,並用以證明世界的沒有意義。既然如此,人們何必像孔子一樣活得勞累而又「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那麼自欺呢?於是盜跖遂說:

--「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託於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這乃是盜跖的人生觀:世界沒有意義,一切都只不過是弱肉強食,而人為的努力並不能使其改變。人生苦短,歡樂無多,最後也最好的選擇,即是一切率性而為,完全照自己的慾望去活,將身體的慾望和身體的權力發展到最高點。他所謂「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其義在此。盜跖將強者恣意而為的哲學講到這樣的程度,孔子除了氣急敗壞,倉皇而走外,已無復他言。

孔子和盜跖這一場虛構的辯論,乃是人類思想史上,人文主義和虛無主義間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典型的爭論。這種爭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以不同的面目出現。近年來,世界思想再趨混亂,許多地方都可看到孔子和盜跖這場爭論的影子。

儘管孔子被盜跖氣得倉皇而逃,但千百年後,我對孔子那種知其不可而為的悲劇人文英雄風格仍願獻上尊敬。人人都像盜跖的世界只會愈變愈壞,孔子雖不能讓世界變好,但至少他給了世界變好的可能性。而人的高下分野,也就在此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