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創漫畫雜誌望春風 補助再出發
一年前,在政府的補助下,兩本臺灣自製的漫畫雜誌誕生,一個是漫畫工會主導的“GO漫畫創意誌”、一個則是出版社龍頭東立製作的“龍少年”。1年過去了,這兩本雜誌是否達到原先的目標,讓臺灣漫畫找到新春天呢?
•龍少年 多角化經營 小賠堅持不停刊 看好遠景努力推
“龍少年”因拿下政府補助發款,終於於去年10月重新出刊。不過再度打出“臺灣漫畫”的招牌,“龍少年”每期還是以小賠作收。雖然走的辛苦加上新一次的補助還未到手,東立出版社已經做出“不停刊”的決定。
挾帶東立出版社的資源,不管是書店、便利商店等通路,還是自家網站“東立漫遊網”、電子報,“龍少年”的能見度均不亞於其他兩本分別由日本集英社“少年週刊Jump”以及日本講談社“少年Magazine”背書的“寶島少年”與“新少年快報”。
不過東立出版社企畫部副理許文娟透露,就算加上政府的補助,現在的“龍少年”還是無法達到損益平衡。所以除了漫畫外,“龍少年”也試著推出許多特別企畫,像是結合置入式行銷的漫畫家吃喝玩樂,或者與漫畫教具廠商合作的如何畫漫畫等。
在積極推廣上,只要是東立出版的本土漫畫單行本,例如林欣穎的“搶錢女神”、張永仁的“神器王”,不論是“寶島少年”還是“新少年快報”都會大方的讓出封底的廣告。許文娟表示,東立的態度很清楚,相信本土是具有優勢、是會持續進步的。
坦言連拿兩次政府“補助發行定期漫畫刊物”專案,下一次能否順利雀屏中選還是未知數,不過許文娟表示,東立出版社的大家長、董事長范萬楠已經做出“不會停刊”的指示,除了重新出刊不易以外,為的還是讓臺灣漫畫的新血可以有空間繼續挹注。
•大將猶在 新軍接棒 張永仁站穩一線 主打短篇漫畫賞
去年10月大復活的“龍少年”歷經1年的重生,卡司走出當初成軍時全由過去培養的漫畫家獨挑大樑的情況,藉由“短篇漫畫賞”作品的定期露出與“准一哥”張永仁的成長,已經找到最佳的營運模式,現在還有漫畫家主動接洽長期配合的機會。
當初由林欣穎、張博棋、張永仁、吳毓琦等12位臺灣漫畫家組成的“龍少年”,1年下來陣容已經調整許多,東立出版社企畫部副理許文娟就指出,“龍少年”現在是以每期6-8位本土老師的連載加上1、2篇至少30頁的“短篇漫畫賞”作品為主打。
許文娟坦言,扣除原本就已經連載結束的作品,如林欣穎的“搶錢女神”等,“龍少年”還是有1、2位元老師因為作品的支援度不夠,在經過調整劇情、角色仍無起色的前提下提早下檔,不過東立仍表達合作的意願,建議老師挑戰更有趣的題材。
至於“龍少年”培養出那些獨當一面的漫畫人材?許文娟認為,以東立土生土長栽培的張永仁最被看好。張永仁從“獵魔人”、“神乎奇機”到現在的“神器王”已經站穩第一線,每期連載的內容高潮迭起,展現准一哥的架勢,後勁非常值得期待。
除了歡迎其他漫畫家毛遂自薦以外,“龍少年”每期固定連載自家“短篇漫畫賞”不同得主的作品,也成為吸引漫迷購買的動機。許文娟透露,像風格偏向少女漫畫的朝舞Asamai、畫風屬於超現實與意識流的阿肛等投稿者就頗受歡迎。
•GO漫畫創意誌 新作風 高永登上總編輯 力推新人增專欄
在政府每1期補助30萬元的情況下,臺北市漫畫工會承制的“GO漫畫創意誌”發售了13期。總編輯也隨著工會理事長的換人,從少年漫畫賴有賢變成少女漫畫家高永。到底當初這本有著雄心壯志、想復甦臺灣漫壇的雜誌,是否成功?
高永表示,GO漫志目前的印量是一期5、6千本,銷售約8成,成績有待突破。不過每1期刊登的讀者回函,迴響卻熱烈:“連載漫畫會出單行本嗎?”“成為漫畫家需要什麼條件呢?”讀者不多卻很熱情,正是臺灣漫畫遭遇的,高永說,要說是民族情感也好,多虧有些人是愛用國貨,“至於其他不捧場的人,可能是對國內衰弱的創意文化失望,不管怎樣消費者是無罪的”。
高永上任後,雜誌封面、LOGO都有改變,“之前的走向是比較高調一點,我希望雜誌可以更平易近人。”不過翻開雜誌,當年的“夢幻組合”連載卡司卻大不同,幾米、紅膠囊、阿推、水瓶鯨魚、朱德庸、陳志華、傑利小子等人的作品不復見,創刊時的陣容,只有敖幼祥、可樂王、仇鵬欽、阮光民、賴有賢、李勉之、趙景弘等人的作品持續連載。
現在的GO漫誌,還有高永、郭冠良、仇鵬欽、哈卡、高孟和、張放之的作品,最特別的是連載了納蘭真的小說“仇月傳說”,加上洪德麟漫畫講堂的專欄,讓漫畫誌多了文字內容。“除了有些作者個人的連載意願,我也認為元老應該把位子放出來,讓年輕一輩多點舞臺。”高永解釋連載陣容的異動。高永仍相信這本雜誌可以把漫畫界的聲音傳出去,“我不期待漫畫界明星從天而降,先讓新面孔躍上舞臺再說!”
•漫畫老將 看到新出路 勿炒冷飯跨界整合 結合動畫開拓商機
漫畫家阿推曾是“GO”漫誌的作者之一,當時憑著一股振興臺灣漫畫的熱血,以比出道時還要低的稿費,加入連載行列,不過後來卻發生一些工作流程的不愉快,他因此退出連載。
阿推說:“要以這2本雜誌來振興本土漫畫,政府每期補助30萬是不夠的,大家憑熱血來做事,品質就會像校刊。至於『龍少年』的製作體系、阿推不諱言,要振興本土漫壇,2本雜誌靠的不該是單打獨鬥的漫畫家,而是跨領域的整合。例如廣告界的參與,讓刺激視覺的美術新血輪得以表現出來,“要定出新的規格,屬於臺灣市場、讀者也需要的規格,才會有商機,而不是去炒冷飯,或向任何國家學習,就可以修得善果。”
青文出版社負責“快樂快樂”等期刊的第一編輯部總編輯長張鈞智表示,在臺灣漫畫市場已有95%被東洋漫畫壟斷的情況下,臺灣漫畫並不被看好,不過從前進大陸、與動畫結合,或向日本漫畫工業學習,他認為仍可找到新出路。
張鈞智指出,市場機制本來就很現實,並不因為業者打出本土牌就可佔便宜,不過進軍腹地更廣的對岸卻是個不錯的出口。另外據其瞭解,國內像是東森或是其他財團都有意進軍動畫產業,並已在積極尋找劇本,本著動漫畫原是一家,也是個極佳管道。
借鏡日本動漫畫產業的完整結構,張鈞智認為,除了臺灣漫畫的腳本、品質需要再提升,也不能光靠紙本發行的單打獨鬥,還必須透過其他業外的版稅來支撐。
•給新人舞臺還幫忙訓練
“GO漫誌”要給新人漫畫家舞臺,如何“給”?高永表示,GO漫誌編輯群不是像出版社編輯那樣只是催稿而已,他希望能對潛力新人進行“職前訓練”,純粹義務的去灌溉,新人才會茁壯。
高永舉了新人趙志靜的例子。這位元今年就讀大一的年輕人,作品正在GO漫誌連載,高永認為他有說故事的天份,但畫技欠佳,也不懂分鏡技巧,“我們就針對他不足的地方幫忙訓練,讓他在視覺上的表現進步。”
下一篇:哆啦A夢~臺灣重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