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澤直樹系列── 異鄉人的毀滅性格
整部《怪物》如果說是一本「心理變態檔案」也不為過,
浦澤直樹畫出了形形色色心理學上或是臨床上有的病例。
為何約翰和511出來的人,除了葛利馬外,每一個人都這樣殘暴呢?
(但是葛利馬也得了「雙重人格」)
卡謬的小說《異鄉人》(The stranger)的男主角謬梭特(Meursault)被判死刑,
因為他殺了一個人,他從來沒有就近看過這個人一眼,
直到他殺了他的前一刻他才為了瞄準看了一眼,
他在小說中表示:
「我從來沒有為自己做過的事情後悔,...
對我而言,開槍和不開槍的心情是一樣的。」
法官判謬梭特死刑,理由是因為他缺乏明顯的情緒反應,
對社會傳統非常冷漠,對別人的感受非常遲鈍。
謬梭特的表現是不是像極了「511幼兒之家」出來的人,
葛利馬在小孩死了十幾年後才知道傷心,
當天馬不要艾娃涉險時,艾娃痛哭,
吉瓦尼西也不清楚為何艾娃要哭:
18,92
葛利馬:「好悲傷!不是因為自己要死了才悲傷,
是因為自己的小孩死了,到如今,才覺得悲傷。
人類不能失去感情,
感情跑到某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迷失了方向,寄給我十幾年的信,
現在才收到,這就是真正的悲傷嗎?
這就是幸福嗎?超人蘇坦納的最後一集...
他一定變回了人類...」
16,208
吉瓦尼西:「他說『不想妳在被捲進來,我毀了妳的人生...
真的對不起,妳一定要幸福....』,
我不懂你為什麼要哭呢?...我不懂」
人類大概在四歲到八歲之間是整個人格情緒的形成時期,
在這種時期兒童如果哭了沒有人理,他以後就會慢慢的不哭;
如果悲傷了,沒有人來安慰,就會開始學會不悲傷,
漸漸的喜怒哀樂就會慢慢的被抽離出來,
人類學會悲傷、愛人都是在與人相處中慢慢培養出來的。
「511幼兒之家」把孩童集中起來訓練成「異鄉人」並非開玩笑的。
「511幼兒之家」出來的孩童,
幾乎都是患有臨床上稱為「無法辨識情緒」(alexithymia)的症狀,
泛指以言語表達情感有明顯的困難和幻想力極度有限的病人。
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該笑,完全沒有感覺,
不知道憤怒,沒有明顯的情緒波動,
跟患有這種症狀的人相處是很難過的,
葛利馬的孩子死的時候,他完全沒有感覺,
他老婆罵他冷血(11,45);曾經到過參加「洗腦」的朗讀會成員,
他的長男和次男都自殺(15,49)。
人類學家Michael Herzfeld曾經寫了一篇關於「漠不關心」的論文
《漠然的社會產物:探討西方官僚之象徵性來源》,
說明了「漠然」是社會結構的產物。
在越戰的期間,大概在一九六八年的時候,
美軍巴克遣部隊在越南美萊村大屠殺了五六百名沒有抵抗能力的村民,
當時看到屠殺案件的人保守估計有數百名的士兵,
當時所有目睹美軍幾乎沒有人認為自己有罪,
而且心安理得。
待在越戰環境的「社會結構」下,
有一股慢性的壓力在,人在壓力下,
情緒會慢慢的退化至青少年期間的心智能力,
變得更不成熟,這種逆成長的現象,
心理學家稱為「退化作用」(regression)。
此外,
研究廣島原子彈的黎弗頓(Robert Jay Lifton) 則另外提出了「精神麻痺」
(psychic numbing)的說法,指的是在壓力或是不愉快的情緒下,
人類具有自我麻痺的能力,
士兵每天看到屍體,對於血已經沒有感覺,麻痺了。
「511幼兒之家」的教育,
可能用可怕的精神的壓力讓裡面受教育兒童產生了「退化作用」,
使得裡面的孩童的心智產生「反成長」的現象;
再藉由人類具有自我麻痺的功能,把喜怒哀樂拔除。
在《20世紀少年》裡,「朋友樂園」專門負責洗腦的工作,
「洗腦」的虛擬遊戲就是不斷的打「賢知一派」,
再經由極度恐怖的事情,讓受訓者產生「退化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受訓者竟然在發出了「救命」的恐怖呼聲後,
出現了只會「笑」的狀態,
義常稱為「被朋友附身,不會產生任何疑問」(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