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5 22:50:27盈盈一水间
古人的耳環:興於蠻夷,盛於華夏
女人佩戴的耳環,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最初叫「璫」,東漢劉熙《釋名》說:「穿耳施珠曰『璫』。興於蠻夷,盛於華夏。」史料記載說,當初,婦人大多不守婦道,有時竟趁著丈夫熟睡逃出去和情人幽會。做丈夫的便在她的耳根穿鑿一個洞,扣上兩個金屬圓環。這樣,女人稍微一動,耳環發出聲音,只得打消幽會的念頭。 另一種說法是,起初,女子沒有貞操觀念,只要有陌生男人路過,女人便迎上前去,主動搭訕,請陌生男人留宿。次日清晨,男人離開時按慣例應送一隻耳環給女子,作為留念和酬謝。女人耳朵上的耳環越多,越是顯出女人的魅力。後來,經過時代的變遷,耳環成了女人喜歡的飾品。所以,《陌上桑》裡,男人為之傾倒的羅敷是「耳中明月珠」;《孔雀東南飛》的劉蘭芝是「耳著明月璫。」羅隱在《雜詠》詩所寫的遊春女子是「金環耳際搖」。 《紅樓夢》的戲子芳官,「右耳根內只塞著米粒大小的一個小玉塞子,左耳上單一個白果大小的硬紅鑲金大墜子,越發顯得面如滿月猶白,眼似秋水還清」;尤三姐「忽起忽坐,忽喜忽嗔,沒半刻斯文,兩個墜子就和打鞦韆一般;燈光之下越顯得柳眉籠翠,檀口含丹」這時,耳環成了「耳墜子」,為女子平添了許多嫵媚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