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5 10:58:09顏士凱

反思台灣電影工業──奧斯卡前哨站五階段結構觀察

奧斯卡頒獎之前,出現琳瑯滿目的各種獎,每個幾乎都被冠上奧斯卡風向球的美名,而這中間更有不少獎彼此間在名稱上已然類似到,足以把影迷的腦袋弄到發燒。現在便讓我們把這些奧斯卡前的玩意兒,從時間順序、階段演變、重要性與背景,從結構上做出一個整體的觀察與分析。其實從這個結構性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被視為台灣電影「年度總體檢」的金馬獎,相較被老美視為年度總體檢的奧斯卡獎之前,還得經歷過多如過江之鯽的各種不同的體檢,足可見出兩國電影工業的規模差距,以及少了前哨站的金馬獎,也因此容易被看作「只是」一次突然的大拜拜。本文最終目的,是透過這些前哨站更進一步瞭解美國電影工業,反思我們電影工業的不足。

第一階段:12月初,五大影評人協會獎

在時間上,被我們戲稱為過關斬將的前哨站,每年都由美國「國家評論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於12月初的開獎,而正式揭開奧斯卡熱身賽的第一階段序幕。這期間,約兩周內,接連著有「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公佈得獎名單,然後在「廣播影評人協會」公佈入圍名單後,為這個階段畫下終點。因此這五個影評人協會相當受到矚目的原因,不只因為牌子老(國家評論會、洛杉磯、波士頓、紐約影評人協會)以及超大眾口味(廣播影評人協會),更重要在於他們五個單位都占了公佈時間的先機,先搶先贏,展現各自獨到的觀點與魄力。

第二階段:12月中,金球大獎

緊接而來,就是「金球獎」從12月中公佈入圍名單到1月中旬公佈得獎名單,這段期間展開奧斯卡熱身賽的第二階段,這也是全世界媒體都會大報特報的獎項。由於金球獎霸佔了龐大的行銷資源,加上專案多分出了音樂喜劇類,又因出席典禮製造話題收視率。要不然以這個區區只有90多位評審的金球獎,何德何能可以被那麼高度重視(奧斯卡雖然也很商業,但高達近6000人的評審,加上遊戲規則十分嚴謹,還是最能代表以好萊塢觀點出發的指標意義)。

第三階段:1-3月初,電影(人的各種)工會獎

從1月中到3月初,進入奧斯卡熱身賽的第三階段,便是美國各大「電影人工會」紛紛頒發年度電影獎,製片、導演、編劇人、演員、攝影師、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師、錄音師、剪接師等工會都一個個公佈,各自領域圈選自己的專業,往往在電影人心目中,能奪下自己工會的肯定,在圈內往往會比榮獲奧斯卡還要更有面子與身價。

第四階段:2-3月,英國奧斯卡獎

這期間有兩個獎比較受到注意:國家影評人協會(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芝加哥影評人協會。國家影評人協會是已經成立快四十年的單位,為僅次於國家評論會、紐約影評人協會的第三老單位,可惜在頒獎時間晚到近一月底,容易被忽略。成立也有十多年的芝加哥影評人協會則是更拖到二月才頒獎。

另外有兩個綜合性電影獎,也很值得留意:金衛星獎與英國電影金像獎。金衛星獎同樣和金球獎是由外國駐好萊塢記者所組成,入圍名單公佈和頒獎典禮都比金球獎早一天,為一群不滿長期被「老」外駐好萊塢記者協會壟斷的金球獎,而由來自全球各地「年輕」駐好萊塢記者組合而成。說來也諷刺,金球獎雖然歷史悠久,但只有90多位評審,加上許多都是老人,有點被笑是老賊霸佔不放的組織,而年輕的金衛星獎的成員則高達200多人。雖然,每年金衛星獎入圍名單都相當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但一來創立只有六年,二來細分的名單比金球獎還更令人眼花繚亂,因此「風向球」的美譽至今還是給老賊金球獎霸住不放!

創立已經六十多年的英國電影金像獎也是英國本地的最高榮譽,但是因為每年都在四月頒發,幾乎光芒都被奧斯卡掩蓋過!因此去年開始,英國電影金像獎居然乾脆宣佈,從今而後將頒獎時間往前挪到二月舉行,就這樣,美國這個兄弟之邦的奧斯卡,也成了美國老弟的奧斯卡的前哨大站了。

最後,就是美國的獨立精神製片獎,以及完全在搞笑的金酸莓獎,最絕的就是他們都選在奧斯卡前一天頒獎,不過他們並沒有所謂的奧斯卡風向球問題,因為一個完全針對獨立製片電影所設立的獎,另一個恐怕是要讓那些緊繃了一個多月的奧斯卡入圍者,頒獎前夕先大笑幾聲舒解壓力。

第五階段:三月底,奧斯卡超級大獎

最後就是3月底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二月中旬公佈入圍名單)。這一折騰下來,前後已然歷經整整四個月(12月初到隔年3月底),而準備角逐下一個年度電影獎的影片,其實這時候也已經上映了四分之一了(新年度的1月到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