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4 23:16:40顏士凱

少林寺與愛因斯坦

(圖:有著美麗的「彎曲空間」的少林和尚)

邵氏時代的經典武俠片與黃梅調電影,這次隨著轉壓成DVD重新推出,引動不少老影迷心波蕩漾不已,尤其是其中幾部武俠片重新觀賞,簡直有令人恍如隔世之慨。其中梁家輝主演的《少林三十六房》,是我要特別提出來論說的;然而,說來確實古怪,我對武俠的想法與二十年前的想法幾乎不變:真正的武俠片至今還沒問世!

童年時代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件事是,父親常帶著我去看武俠片,進場前他總去買烤魷魚。入場後,父親撕著那些彎曲柔韌的魷魚絲,不斷地嚼著;我看著那些家毀人亡、投靠少林寺的英雄們,腦海中好幾次浮現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童年時,光復書局出版的〈學生科學月刊〉雜誌,在那課外讀物少得可憐的時代中,幾乎佔據我所有新知一半以上的來源(尼斯湖水怪、福爾摩斯,我最初都是從這本雜誌上得知的)。武俠片中的俠士、俠女的離鄉背井與高來高去,特別令我覺得奇怪;雜誌中介紹的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空間會彎曲、萬物相對以觀」,這兩種說法特別令我感到奇妙不已。

武俠片中,凡是武功高強者,不是離家在外飄泊,便是家毀投靠少林寺;像這次重演的《少林三十六房》就是後者最典型的例子。電影說的是梁家輝所飾演的劉裕德,本是一家魚貨店的小開,年輕正氣盛參加了反清復明的地下活動,事敗家毀人亡後,投奔少林寺學得一身高強武功,出家名叫三德,開創了少林寺第三十六房,此房專收俗家弟子,這房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後來成了武學大師,如洪熙官等。

武林高手普遍與家之間近乎絕對的疏離關係,以及他們高來高去的輕功,在當時同時令我感到非常神奇,但他們一旦學成下山就一定技高對方一籌、報仇雪恨,更令我大感奇怪非常。小學算算術,公式定理真的可比稱得上學得滾瓜爛熟,只有在你一次又一次演算過程中,方有可能。少林寺學藝,即便有對打練習,都不是招招要取你性命的搏命經驗;再加上,歷經幾年的離家乃致脫離社會,江湖上也許武學概念與潮流已經有所變轉,「向來不問俗事」的少林寺縱然基礎深厚天下第一,但在變易與轉通上,還得花上一些實戰經驗的時間。

我粗淺的相對論知識使我對實戰經驗具有一種非凡的遐想:一個離群索居而功力再深厚之人,真正得以確知其功得、成熟,應當是在幾次對戰經驗中;然而,我又隱約相信大俠們的家庭經驗,扮演著他們對武功最獨特的認識途徑。也就是說,「空間會彎曲」,意謂著社會經驗與家庭經驗,在這些大俠們的離家或家毀後,一條與師父所教完全不同的武學空間;「萬物相對以觀」,令我隱約感到不會從對手身上吸取教訓與經驗的大俠,恐怕很快就被江湖淘汰。

時至今日,武俠片始終沒對這單純的家庭經驗,以及複雜萬千的社會經驗、變幻莫測的對戰經驗,「彎曲」地進行探索。甚至近來更有人大力揚言,武俠片到了該重俠而輕武的時代了;這更加使我確認武俠片至今都還沒拍出一部真正有「武」的電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