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8 07:59:36顏士凱

金馬獎的「廣島之戀」

1,沒有看不起妓女,沒有看不得庸俗,只是感到金馬獎距離人的靈魂越來越遠。

靈魂,對當代人不是沒有意義,而是一種等同於羞辱(使用者)的代名詞。

2,比賽當然是比較而來。眾望所歸的魏德聖,大爆冷門的(影后)劉美君,實至名歸的(最佳導演暨最佳影片)陳可辛,就是在這等時代與時代的品質中獲得「美的定位」。

然而,攤開劉美君的「黃黃」演藝史(金馬評審也很可能沒見識乃至聽聞過,劉小姐今年在香港開的演唱會《大開色戒》,「黃」「躺」到何等教人咋舌的程度),這次在電影【我不賣身我賣子宮】中的落魄妓女演出,其實只是她另一種黃色演技,並不是什麼真突破之作,更沒有任何教靈魂顫動之處。

【投名狀】確實是陳可辛的突破之作,也確實在今年入圍的最佳影片中堪稱最完美之作,但,是ㄚ,它是「蛋」還是「彈」──它是從每個人的口就可以吃進去的庸俗「炒蛋」?還是可以穿越人們靈魂的「子彈」?

3,中國大陸的評論家特別強調說,今年金馬獎中的「魏德聖精神」,他們從魏導的書《一個小導演的失業日記》裡面鑽來鑽去,論証「台灣電影不死」。只不過,中國人似乎還是沒能從近代中國恥辱史中學得教訓:學到西方文化的真精髓。

他們連一個最粗淺的西方文化(英文)都忘了:魏導的書名可是「一個」小導演的失業日記,這是「a」不是「the」。諷刺的是,中國評論家還舉魏導書中的例子,如“為拍片曾伸手向黑道借錢”──乖乖,這絕不是台灣導演中獨一的事件,近況之中的豆導就要飛跳上桌抗議;又舉魏導“抵押房子來拍片”,天哪,這不僅在台灣電影界中每年都有聞,而且台灣商人之中恐怕每月必發生。

這就是台灣電影不死、撼動人心的「獨家」(the)秘碼嗎?

記得有一年金馬評審會議中,有位評審提議說,因為某某人實在很用心又用力,「所以」應該給他獎。妙的是,立即就有另一位評審反駁說,怎麼可以用這種道德觀來定標準,他說他自己這幾年也很用功寫劇本,都一直都沒得獎,那他是不是也應該獲得金馬獎?!

4,張洪量在<廣島之戀>中這麼說:
越過道德的邊境 我們走過愛的禁區
享受幸福的錯覺 誤解了快樂的意義
──問題是這麼滴微妙到幾近「不可說」:
時代的演化,世俗的全面擴張與正統化,
“道德的邊境、愛的禁區”都「進化」得,
有點幸福又有點快樂。

但(哈哈,ㄉㄢˋ啊,又來啦ㄟ!),
錯覺與誤解,
豈不正是愛情爆開的
兩大秘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