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8 10:27:15顏士凱
十七歲召妓:《麥田捕手》
(1) 結構與調度
很少人談論《麥田捕手》時,特別著眼在這個「召妓」的第13章--全書共26章,以Salinger(1919~)嚴謹的寫作態度以測,在這個時機做這樣的安排,絕對有其非常重要之處。
《麥田捕手》的書名取意,一直要到了書近尾聲的第22章才揭曉(桂冠譯版第190頁)--前面21章裡,讀者完全摸不著麥田、看不到捕手。但,相對於這個在全書倒數第5章的「破題」之作,Salinger在第5章中述說,他幫室友捉刀繳出一篇作文,寫的是他已經死去的老弟(艾利,因得壞血病而早逝)的棒球手套。由此可見,Salinger對自己這唯一出版的長篇小說,在結構上的安排與調度,絕對不是全書表面上那種玩世不恭、憤世嫉俗的「小調」可以相比--但,這兩者之間(結構與調性)卻又是一種奇特的對比。
(2) 陷阱與膽量
這本書確實有夠「奇」;立意要做那些跑向懸崖的孩子的「捕手」的荷頓,在全書中完全跟這個主題沒沾到半點邊,乃至連與此相關的實際行動都沒有。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打擊,這是一個充滿騙子的社會。「奇」的不是,荷頓自己也在做這樣的事--敘述者其實再三暗示,荷頓自己也逐漸踏入這樣的陷阱中--,而是許許多多的論者,竟然都把荷頓當作是一個「純潔」的無辜受害者。
這中間的差距--其實更可以看做是成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人的「陷阱」--就在於,「召妓」這章一開頭提到的「(沒)膽量(那麼做)」問題。就連這一章那佔全章3/11的開頭,Salinger就已經在結構上預示了,人生中如此奇詭的難題:其實那些騙子原本自己也不想當騙子,只不過他們後來都「莫名其妙」地成了騙子--這問題就跟「膽量」密不可分。
(3) 志向與背離
在本章第一段,敘述者說荷頓“一直走回旅館”;第二段出現荷頓承認自己是“膽小鬼”的長篇大論。他不斷碎碎唸說,假如有個小偷偷他的手套(這晚外面天氣凍得不得了),他只敢把被偷的手套從小偷家的櫃子裡拿出來,然而,他不僅不敢揍小偷的下巴,連罵他都不敢。
「膽小鬼」的想法令荷頓自己很洩氣,「事實上」他並沒有“一直走回旅館”,荷頓在第3段中先是回憶了,他跑到「歐尼」喝了三杯酒,然後接著在第4段中才坦承,他“回旅館的途中,走到了一家很髒的酒吧門前”。雖然,荷頓後來沒進去(因為一個酒臭沖天的古巴人毀了他的酒興),不過,這時候我們對這個年僅17歲的男孩,所說與所做間的差距,確實要很小心地提防。
別忘了,在此之前(10章),他已經在落腳的旅館的夜總會找酒喝、找女人跳舞,之後又意猶未盡地到「歐尼」夜總會連幹了三杯酒,還跟跟“有一雙大奶頭”的麗蓮‧西蒙絲(荷頓的老哥“偶爾和她在一起”)打屁。已經如此,荷頓還是想再換個地方喝酒。
喝了這麼多酒的17歲男孩,結果「壯」到的是那門子的「膽」?並不是他念茲在茲的膽量,而是「亂性」(召妓)。Salinger意思是,立意高妙的「麥田捕手」,不知不覺中,也走上了那些老騙子的路去。
(4) 破壞與重建
荷頓喝酒壯膽自欺欺人的下場是,他不僅被皮條客與妓女擺了一道,還被狠狠地毒打了一頓。
一個強有力的創作者,其所揭示的社會假象要遠多於打通生命任督二脈的「正力」多太多了。意思是,一切打著藝術大旗、人道主義的作品,對於人類靈魂工程的建構之功,可說是微乎其微。這點,Salinger崇拜的作者之一的卡夫卡,看得最透澈--因此,他才交待Max Brod要毀掉他的作品。
這就像大多數人眼中的考古學,「好像」一副重建人類過去歷史圖象的「模樣」。了解考古學的人都知道,考古最容易做的是屬於「破壞」的遺址挖掘工作,難的是從這些破簡殘篇中,如何去拼出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歷史「假象」的「重建」工作。
這也正是為什麼,人類社會可以在科技工程上進步得多,在靈魂拯救工程的「建設」上收獲得少的原因。這也正是為什麼,科技越進步人類內心越空虛的原因--無論是多麼大師的文學與電影作品,我們所能從中「通」曉的,最多不過是對人類社會邪惡面,「再進一層」的洞悉。個中這股味道(看清了邪惡,自己也還不免走進這種邪惡中),其實很貼近「十七歲召妓」。
很少人談論《麥田捕手》時,特別著眼在這個「召妓」的第13章--全書共26章,以Salinger(1919~)嚴謹的寫作態度以測,在這個時機做這樣的安排,絕對有其非常重要之處。
《麥田捕手》的書名取意,一直要到了書近尾聲的第22章才揭曉(桂冠譯版第190頁)--前面21章裡,讀者完全摸不著麥田、看不到捕手。但,相對於這個在全書倒數第5章的「破題」之作,Salinger在第5章中述說,他幫室友捉刀繳出一篇作文,寫的是他已經死去的老弟(艾利,因得壞血病而早逝)的棒球手套。由此可見,Salinger對自己這唯一出版的長篇小說,在結構上的安排與調度,絕對不是全書表面上那種玩世不恭、憤世嫉俗的「小調」可以相比--但,這兩者之間(結構與調性)卻又是一種奇特的對比。
(2) 陷阱與膽量
這本書確實有夠「奇」;立意要做那些跑向懸崖的孩子的「捕手」的荷頓,在全書中完全跟這個主題沒沾到半點邊,乃至連與此相關的實際行動都沒有。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打擊,這是一個充滿騙子的社會。「奇」的不是,荷頓自己也在做這樣的事--敘述者其實再三暗示,荷頓自己也逐漸踏入這樣的陷阱中--,而是許許多多的論者,竟然都把荷頓當作是一個「純潔」的無辜受害者。
這中間的差距--其實更可以看做是成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人的「陷阱」--就在於,「召妓」這章一開頭提到的「(沒)膽量(那麼做)」問題。就連這一章那佔全章3/11的開頭,Salinger就已經在結構上預示了,人生中如此奇詭的難題:其實那些騙子原本自己也不想當騙子,只不過他們後來都「莫名其妙」地成了騙子--這問題就跟「膽量」密不可分。
(3) 志向與背離
在本章第一段,敘述者說荷頓“一直走回旅館”;第二段出現荷頓承認自己是“膽小鬼”的長篇大論。他不斷碎碎唸說,假如有個小偷偷他的手套(這晚外面天氣凍得不得了),他只敢把被偷的手套從小偷家的櫃子裡拿出來,然而,他不僅不敢揍小偷的下巴,連罵他都不敢。
「膽小鬼」的想法令荷頓自己很洩氣,「事實上」他並沒有“一直走回旅館”,荷頓在第3段中先是回憶了,他跑到「歐尼」喝了三杯酒,然後接著在第4段中才坦承,他“回旅館的途中,走到了一家很髒的酒吧門前”。雖然,荷頓後來沒進去(因為一個酒臭沖天的古巴人毀了他的酒興),不過,這時候我們對這個年僅17歲的男孩,所說與所做間的差距,確實要很小心地提防。
別忘了,在此之前(10章),他已經在落腳的旅館的夜總會找酒喝、找女人跳舞,之後又意猶未盡地到「歐尼」夜總會連幹了三杯酒,還跟跟“有一雙大奶頭”的麗蓮‧西蒙絲(荷頓的老哥“偶爾和她在一起”)打屁。已經如此,荷頓還是想再換個地方喝酒。
喝了這麼多酒的17歲男孩,結果「壯」到的是那門子的「膽」?並不是他念茲在茲的膽量,而是「亂性」(召妓)。Salinger意思是,立意高妙的「麥田捕手」,不知不覺中,也走上了那些老騙子的路去。
(4) 破壞與重建
荷頓喝酒壯膽自欺欺人的下場是,他不僅被皮條客與妓女擺了一道,還被狠狠地毒打了一頓。
一個強有力的創作者,其所揭示的社會假象要遠多於打通生命任督二脈的「正力」多太多了。意思是,一切打著藝術大旗、人道主義的作品,對於人類靈魂工程的建構之功,可說是微乎其微。這點,Salinger崇拜的作者之一的卡夫卡,看得最透澈--因此,他才交待Max Brod要毀掉他的作品。
這就像大多數人眼中的考古學,「好像」一副重建人類過去歷史圖象的「模樣」。了解考古學的人都知道,考古最容易做的是屬於「破壞」的遺址挖掘工作,難的是從這些破簡殘篇中,如何去拼出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歷史「假象」的「重建」工作。
這也正是為什麼,人類社會可以在科技工程上進步得多,在靈魂拯救工程的「建設」上收獲得少的原因。這也正是為什麼,科技越進步人類內心越空虛的原因--無論是多麼大師的文學與電影作品,我們所能從中「通」曉的,最多不過是對人類社會邪惡面,「再進一層」的洞悉。個中這股味道(看清了邪惡,自己也還不免走進這種邪惡中),其實很貼近「十七歲召妓」。
幾本關於Salinger的傳記書,不久我將寫出書評,裡面有著更多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青春、寫作、生活與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