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4 11:45:28914

溫家寶詳解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一是產品要有穩定並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三是要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

 

  新華社昨日授權刊發11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的講話。在這篇長達1.2萬字的文章中,溫家寶回顧了近代中國錯過的四次科技發展機遇,並指出了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標準和方向。

 

  這四次發展機遇分別是:第一次是當歐洲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時候,我們正處於所謂“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盲目自尊和“禁海令”,關上了中國通往世界的大門。第二次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清朝的大門,洋務派發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自強運動,但因落後的封建制度和對近代科學技術認識的膚淺終告失敗。第三次是20世紀上半葉,由於軍閥混戰及外敵入侵,使中國失去了科學救國和實業救國的機遇。第四次是“文化大革命”時期。

 

  溫家寶表示,20世紀上半葉,發生了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為核心的物理學革命,加上其後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雙螺旋結構、板塊構造理論、電腦科學,這六大科學理論的突破,共同確立了現代科學體系的基本結構。自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儘管知識呈快速增長的態勢,但是基本表現為對現有科學理論的完善,沒有能夠出現與這六大革命性的科學突破相提並論的理論成就或重大發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的沉寂”至今已經有六十餘年了。

 

  溫家寶表示,科學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關鍵。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將會貽誤時機。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徵。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最大困難,就是外部需求急劇減少,而且將來在相當長的時間也很難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準。

 

  他表示,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學依據最重要的有三條:一是產品要有穩定並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三是要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

 

  新能源 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中國在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已經並將繼續作出積極努力。新能源發展要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煤的潔凈利用等。

 

  新材料 形成新材料與智慧綠色製造體系

 

  目前,中國許多基礎原材料以及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裝備嚴重依賴於進口,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必須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奈米材料和器件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儘快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新材料與智慧綠色製造體系。

 

  生命科學 10年實現優良品種的顯著改良

 

  要發展轉基因育種技術,這是提高農業產量和改善產品品質的重要途徑。科學家建議超前部署分子設計育種,大規模挖掘動植物種質中蘊藏的優異基因資源。這樣,中國10年左右就可能實現小麥(資訊,行情)、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和豬、牛、羊等主要牲畜的優良品種的顯著改良。

 

  生物醫藥力爭在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要把生命科學前沿、高新技術手段與傳統醫學優勢結合起來,研發適應多發性疾病和新發傳染病防治要求的創新藥物,突破應用面廣、需求量大的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製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大幅度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要力爭在幹細胞研究的更多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同時要高度重視、切實防範幹細胞研究引發的倫理問題。

 

  資訊網路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

 

  全球互聯網正在向下一代升級,傳感網和物聯網方興未艾。“智慧地球”簡單說來就是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結合,就是傳感網在基礎設施和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們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後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資訊網路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資訊社會的“發動機”。

 

  空間海洋開發加強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

 

  我們要實施好“載人航太計劃”和“嫦娥計劃”,有效進入並和平利用空間。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產業發展是“藍色聚寶盆”。國際上正興起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我們要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地質勘探提高資源勘探開採水準和效益

 

在地球深部資源探測方面,中國已有固體礦產勘探開採的深度大都小于500,而世界一些礦業大國已經達到25004000,南非計劃開採的深度達到6000。澳大利亞在本世紀初率先提出“玻璃地球”計劃,也就是要使地下1000變得“透明”。加拿大人近期提出的類似計劃,要搞到3000。中國人均資源短缺,資源勘探水準不高,開採利用率也比較低,這是制約未來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我們要千方百計提高資源勘探開採水準和效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類資源。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