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15 15:32:48小巢

水滸傳與中國盜匪


在文史的領域上,念文學的和念歷史的,對精典作品的解讀角度是差距甚大的,譬如說,以古典小說而言,念文學的注重文本解讀和文字趣味,念歷史的則重視考證和作品揭示的時代意義。因此,歷史學家觀察的重點不在於故事性,也不在於作者的文字舖陳,而是小說本身傳達了多少真實性。

中國古典小說起源自「話本」的形式,由說話人在茶肆等公開場合以說書方式傳誦,其後由士人記錄下來,其中有不少的小說是屬於此類,由三國演義和講江湖好漢造反故事的水滸傳最為著名,這兩本書都具備了歷史背景,人物也大多切實可考。成書於金代的「大宋宣和遺事」當中即有「梁山泊聚義本末」講水滸故事,由此可見在金-南宋至元時期,水滸故事的確作為一種說話人的題材來流傳著,其後才由小說家據此寫成今日的作品。那麼,水滸當中的人物和故事,究竟具有多少真實?

據「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宋江起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
「十朝綱要」更進一步記載了宋江造反之後,在宣和三年二月被當時的知州張
叔夜按朝廷的旨意招撫,但可惜各種可信的史書對宋江的事蹟均未詳實記載,但宋江其人與造反的事實,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宋江等人的造反,並不是要攻城略地或是稱帝稱王,而是有點像流寇一樣,在河朔、京東西等地流竄,人數並不很多,林沖、李逵等人,在正史史書上都沒有記載,無法證實他們是否小說家所創造出來的人物或是真有其人。

水滸傳可以說是記錄中國盜匪最典型的著作。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當代左派史學家,在「盜匪:從羅賓漢到水滸英雄」一書中,把盜匪分成三種類型,他這本書當中以跨區域的方式討論了民間正義與自由精神的社會型盜匪,不過有趣的是,這本書雖然有水滸的名字,但翻遍全書,完全沒有討論水滸傳一書,我想這個標題是編輯附加上去的,或許霍氏本人對水滸傳的故事也只聞其名,從未看過相關的著作。不過我並不認為水滸傳是屬於霍氏口中的社會型盜匪。

水滸傳當中的宋江、林沖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貪官污吏的欺壓下,不得不走上絕路,他們和中國其他的所謂「農民起義」,是有不同之處的,因為水滸當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有地位有點小資產的階級,並不是什麼大陸學者口中的農民。而且對於反對權奸佞臣上,卻是屈居於對朝廷的忠義思想之下。舉例來說,水滸傳當中大惡人是高俅,他不但和梁山英雄作對到底,而且在書中是個禍國秧民的壞蛋,但在長期征戰後,梁山英雄好不容易在戰場上擒獲此人,宋江不僅嚴令不能傷害他,而且「取過羅緞新鮮衣服,與高太尉新換了,扶上堂來,請在正面而坐,宋江納頭便拜,口稱死罪」,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為宋江等人以後的接受朝廷招安投降留下後路,然而相對的,不也是違反了反對貪官與權奸的宗旨?

因此,社會型的盜匪主要目的是在劫富濟貧,行俠仗義,和傳達忠君愛國思想的水滸傳比較起來,廖添丁倒是比較典型的社會型盜匪的例子。

也因為水滸傳的忠義思想是書中主要的論調,因此水滸傳當中,宋江等人是不得已「逼上梁山」,自始至終都不想和朝廷作對,不但最後投降了朝廷,最後去鎮壓方臘起義。當我們閱讀著吳用的神機妙算,林沖的歷盡磨難,魯智深一根禪杖打遍山林,智取生辰網,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兩勝童貫,三敗高俅,「仗義疏財歸水,報仇雪恨下梁山」、「說是殺氣侵肌冷,講處悲風透骨寒」…為著這些情節,我們跟著故事起伏,慷慨激昂的時候,水滸故事究竟是真還是杜撰?水滸英雄究竟是忠義,還是強盜?也許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沒有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