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08:55:14jean

〈獨立心時代〉─ 張曼娟《我輩中人》

〈獨立心時代〉─ 張曼娟《我輩中人》
  
朋友的叔叔罹癌過世之後,做為小輩,他幫了許多忙,當告別式順利辦完,嬸嬸走到他面前,突然向他深深鞠躬,說道:「辛苦你了,真的非常感謝。」他慌忙答禮,以為嬸嬸只是太過哀傷。然而,自從那天起,親戚群組上就再也看不見嬸嬸的蹤影了。起初只是「已讀不回」,接著便退出了群組。
親戚之間議論不斷,從擔心嬸嬸的狀況,到批評嬸嬸的冷淡無情。朋友說他其實可以體會嬸嬸的心情,叔叔是奶奶最小的兒子,也是最受寵的孩子,奶奶希望他們結婚之後可以住回老家,嬸嬸不肯。從那時候起,叔叔便有時住在自己家,有時陪奶奶住老家,其間發生過許多糾葛和不愉快。當他們的兩個孩子陸續到美國念書後,叔叔和嬸嬸認真考慮過離婚。然而,奶奶驟逝,離婚的事便擱置了,又過兩年,嬸嬸以去美國探親為由,與叔叔行分居之實。沒過多久,叔叔罹患了癌症。
朋友說他們到現在都沒能和嬸嬸聯絡上,只從美國堂妹那裡收到一則短訊:「媽很好,謝謝關心。」回想起嬸嬸深深一鞠躬,原來不只是道謝,也是告別。與夫家的家族告別,也與過往的自己告別,在丈夫的告別式上。朋友恍然明白,不免有些慨歎。
拋開名份與關係 重新追求自由
我想起日本近年盛行的「卒婚」,中年夫妻盡完養育子女的責任,卸下人生重擔,忽然意識到,未來歲月還漫長,不想再為他人而活;不想再妥協或遷就,於是,在保留住婚約的狀況下,各自追尋新的目標,天南地北,過起了分居生活。
一紙婚約只是不肯絕裂的溫情手法,實際上是各不干涉了。曾經想要在名份上求確認;在情感上求彼此相屬,人間鴛鴦,有過怨懟也有過央求;有過獨占也有過束縛,中年之後,漸漸雲淡風清了。或許是對自己更篤定,在人際關係、社會觀感各方面,都更獨立自主。
年輕時追求的是經濟獨立,有了經濟條件之後,脫離原生家庭才能生活獨立。這樣的獨立,其實是在為建立新家庭與長久責任做準備,直到中年,發覺原本擁有的東西都在流失,坐在流沙高塔上的感覺是很驚惶沮喪的。那巨大的空洞,唯有心靈可以填補。中年人不得不轉過頭來,聆聽自己的心之音,到底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甚至會發出:「我是誰?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的大哉問。
心靈獨立之後,才能思考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應該在生命初始便認真思考的問題,卻是要到中年之後,才有餘裕、氣力與膽量去面對。不再依附,不再隨波逐流,這是中年的覺醒,也是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