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7 22:45:17jean
安住當下 小池龍之介 《不思考的練習》
(108.1.30)
不思考,我腦子帶著疑問?
一直認為思考是重要的事
《不思考的練習》,叫我們學習,安住在五感,
讓「心」安在眼、耳、鼻、舌、身、意的「當下」
不加任何的念想,「專注」在生活上的點滴
我想這就是「妄想」起,拉回心的「自性」
特別在閱讀〈說話〉、〈聆聽〉、〈觀看〉、〈書寫〉時
反省和提醒自己
當面對亂心的環境、或傷人的言語,容易引起心的紛亂
學習不帶思考,回歸本位
令心如如不動,即「定」
從五毒貪、瞋、痴、慢、疑,中學習抽離,
「慢」離貢高我慢的習氣,一次次的
學習自然、心平氣和的面對生活上人、事、物!
(隨筆摘記
〈説〉p44,輕柔、緩慢。
p45,情緒-壓抑、釋放、直觀(選擇直觀,如實接納,抽離,不評論,在一個呼吸時間選擇順應還是提出替代?)
p66,幸福-培養慈、悲(悲憫)、喜(同悦)、捨(除瞋恚心.愚痴.習氣.保持平常心)
〈聽〉p74,不讓動作發出聲音不僅動作變得仔細,視覺亦優雅。
聆聽細微的聲音,不受強烈的刺激,培養敏銳的意識。
p88,讓訊息止於接收的感官,不讓頭腦任意處理信息。
p103,學佛陀半閉雙眼,反視自心,將意識集中於呼吸。
〈看〉p96,仔細去看中庸、平意的事物,而不會喚起慾望或憤怒的事物,不影響自己。
〈寫讀〉p117,不要為寫部落格而自尋煩惱。先行書寫,留下有價值,不带消極、負面,記錄自己的情感。
〈捨〉p154,透過處理,捨棄,能夠幫助培養無畏的平常心。
〈觸〉p162,注意力,無法凝聚起身做他事。活動。
〈食〉p143,細嚼慢嚥,學習「知足」
貪─貪愛無欲
瞋─瞋恚無忍
痴─愚痴無明
慢─驕慢自大,不學習
疑─狐疑猜忌,不信任
p59面對以上五毒掌控自心(戒律)(持戒抑煩惱)(戒-十善業)
(摘錄網路
《不思考的練習》小池龍之介
療癒現代人的思考病,讓你不再想太多、睡不著、皺紋瘋狂長、壓力直線升!
有多久沒有好好咀嚼白米的味道?沒有聽聽自己的聲音?
沒有看看藍藍的天?沒有摸摸溪水的涼?
學習用「身體」感受,才是資訊爆炸時代最好的立命安身之道!
在我們一味鼓吹思考的同時,卻不知大腦其實是相當蠻橫的器官,喜歡強烈的刺激和負面的思考。就算我們想要停止,大腦也不會就這麼停下來。別再任由大腦碎碎唸,想太多、煩惱太多的你,需要重視五感的生活。
日本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提出「不思考的練習」,鼓勵你在說話、聆聽、觀看、書寫、飲食的過程中,追求心靈的平靜。沒有多餘的妄念,你會發現,幸福與自在,就在這行、住、坐、臥之間。
1 說──從觀察自己的聲音開始
2 聽──擺脫對iPod的依賴
3 看──不看刺激強烈的電視節目
4 寫.讀──改掉經常查看簡訊、留言的習慣
5 食──細嚼慢嚥,學習「知足」
6 捨──試著減少收藏的物品
7 觸──冷、熱、癢、痛都要如實感受
8 育──肯認輸,才能掌握關鍵
〈前言 〉寫給想太多的你
失敗,是因為人們想太多,尤其是負面思考。
原本已打定主意要「好好努力」,心中卻不由自主地想著:「萬一失敗了,那種感覺很不好,又有一堆麻煩,還是算了。」
或是想忘掉某件事,心中卻不由自主地反覆想起:「唉!今天真是令人討厭的一天!」
抑或,本來只打算休息十分鐘,結果心裡又不禁開始盤算:「就這樣休息一個小時好了!」
僅僅列出這些例子即可得知,意識主宰的思考是多麼地受限,同時又多麼地限制著我們。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受到思考所阻礙,無法過得隨心所欲。
反之,由於思考在心中不斷地恣意蠢動,操控著我們,因此,只要停止「思考」,就可以輕鬆自在地駕馭我們的心。
然而,我們的心有種特性,會一味「追求更強烈的刺激,因而躁動不安」,這就是問題所在。比起平淡安穩的幸福感,負面思考更能帶給頭腦強烈的電流訊號衝擊,因而難以止歇。
近年來吹起了一股盲目吹捧、推崇「頭腦」的風潮,但是,負責處理資訊的頭腦根本就是相當蠻橫的器官,會為了獲得自己喜好的刺激,而一直認為就算我們受苦也無妨。
但問題是,即使想停止思考,告訴自己:「不要思考了!」腦中仍會不停地出現雜音,就像連鎖反應般,例如:「咦,現在不就還在思考嗎?」「唉,完全沒辦法做到。」「話說回來,昨天煮飯也搞砸了。」「也差不多是吃飯的時候了。」像這樣,只會導致內心疲憊的雜訊相繼浮現,完全無法遏止。
唯有當我們察覺到這一點,才會知道,自己平時對於川流不息的思考是多麼地欠缺自覺。想要停止思考卻停不下來的時候,我們才了解,思考根本就不是我們能夠「自由自在」掌控的事。
「原來如此,不思考比較好啊!」即使這麼想,也只是徒增思考,思考並不會主動停止。不要試圖透過頭腦理解,必須藉由實際的練習,才能夠達成停止思考、訓練思考的目的。
本書提出的練習方法是藉由澄澈五感,強化我們的實際感受,以克服思考這個難以捉摸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將意識集中在眼、耳、鼻、舌、身這五感,接著再開始學習如何自由自在地掌控思考。
平常,由於我們不去掌控思考,對於許多事情都「想太多」,思考本身變得混亂、遲鈍。不要因為過度思考而讓思考的功能鈍化,要讓自己有充電的時間,也就是用於「不思考的練習」的時間。
完成這段充電時間後,產生的「思考」應該會變得清澈澄明,並且充滿光輝。
.練習聆聽細微的聲音,培養敏銳的意識
但是,「拚命想獲得強烈的刺激」,原本就是人的習性。
無論是讚美或奉承,任何人都擅長聽取這類動聽的話。在這種時候,應該都是抱著要一字不漏的心態在聽吧。
此外,接收建築物外頭傳來的巨大噪音,其實也是每個人都很擅長的事。令人不舒服的聲音充滿相當大的刺激,因此有時候不管經過多久,仍一直對這種聲音有所反應,意識緊隨著不放,並且從中攫取著不愉快的痛苦刺激。
反過來說,對於刺激微弱的聲音,我們就無法集中意識,例如時鐘的聲音。房裡的時鐘明明不斷發出滴答聲,但是平時幾乎不會聽見。因為比起時鐘聲音產生的微弱刺激,四周到處都是更為強烈的刺激,所以內心選擇忽視。
然而,當我們放下手邊的工作,或是鑽進被窩時,慌亂的心得到休息,刺激量減少的瞬間降臨。心一旦無法獲得刺激,就開始向周圍探尋。這一瞬間,突然就開始在意起了時鐘的滴答聲。
但是,意識並不會永久停留在時鐘的滴答聲上。「唉,吵死人了!怎麼一直聽到時鐘的聲音?」只有在我們感受到這種焦躁不安的刺激時,心才會有興趣聽時鐘的聲音,但用不了多久,又對這種刺激感到厭倦。
於是,心再度離開聽覺,忽視時鐘的聲音,躲入更為刺激的事物之中,例如擔心的事情。「像這樣睡不著覺,明天爬得起來嗎?」從當下的這種擔心,延伸到人生煩惱之類的重大課題,心就徘徊在這些事情之間,追求著更強烈的痛苦刺激。此時,時鐘滴答、滴答響著的微弱聲音早已完全從腦中消失。
我們來探討一下脫離這種狀況的方法。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的這段時間,我們聽在耳裡的聲音中,多數都不會帶來強烈的欲望刺激,或是憤怒刺激。搭乘電車上班的途中,聽到的聲音或是他人的談話,說不定都非常無趣,無法讓人樂在其中。於是,多數人採行的預防手段,就是利用iPod等工具,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幫助刺激自己的欲望,藉以取代車上聽到的聲音。
但是,如果經常採用這種手段,會強化衝動,讓自己一直想著:「不想聽這些無趣的聲音,所以就用這些充滿趣味、能夠帶來刺激的聲音代替吧。」
即使只是這種小事,仍會讓心裡產生「因果律的制約」。心會學到,遇到刺激較少的無聊狀況時,直接逃離就好,因而減損「專注於無趣事物的能力」。
平時就要留意,不要讓自己依賴聲音帶來的強烈刺激。不帶任何欲望、憤怒、刺激,能夠讓人產生平和感覺的聲音,則要多傾聽,不要忽視。
接下來,試著練習如何專注於一個聲音。
例如,試著從周圍擾攘喧鬧的聲音中抽離,將焦點鎖定在風的聲音。
心不在焉地聽著周遭所有聲音時,這些聲音聽起來應該都很無聊,不會特別引起什麼興趣。
但是,如果特別鎖定一個聲音,然後專注地細細聆聽,說不定會發現,這個聲音也有著出人意料、非常有趣的訊息。
只要再進一步凝聚、集中意識,一直以來包含各種「雜訊」的意識就會變得澄澈,微微地感覺到一陣清爽。
會覺得聲音無趣,原因就在於自己的意識變得遲鈍。
無論是什麼樣的訊息,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訊息不斷在變化。世上一切創造出來的事物,都以猛烈的速度不斷變化,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恆久不變,這就是「諸行無常」。
平時,我們只會在意強烈的刺激,完全不會去認識細微的刺激。但是,若能夠留心仔細辨察,認識諸行無常的微妙變化,讓意識變得敏銳,跟上事物變化的速度,心情也會因此漸漸變得歡欣喜悅。
上一篇:《長日將盡》石黑一雄 譯 張淑貞
下一篇:〈(不)相信〉—《目送》龍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