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13:18:36jean

電影》「一代茶聖千利休」美,就是我說了算!

(105.4.15)「一代茶聖千利休」美,就是我說了算
茶道,慢活,美的藝術
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歷史的殘酷爭奪,
不管是什麼樣的國家,總是不斷的重演
名和利,在位者總是狹隘的只容得看見自己,不能有別人
「一代茶聖千利休」影片中,只願留下美的片刻
面對峰芒,賜予他「利休」之名,期盼著他將利刃藏於心
對茶道的執著,對美的觀點,自成一格,難掩其天賦
也許應說是他的使命,如千利休所言:「美,就是我說了算」
水中映月,那份自信與從容,贏得織田信長的賞賜
茶湯中花瓣,屋頂上置放的櫻花枝條,開門剎那,花瓣隨風飄落
比翼雙飛的光影,適當的角落,透過巧手、眼光,倆人相知的喜悅
「品嚐此時此刻活著的喜悅」解開豐臣秀吉的憂,也解了觀者的心
「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白居易的詩句,
落難女子,高麗李氏王朝血脈,眼神中透著鎮定,不可侵犯的堅毅
他心中的美,甘願赴死的決心,為了延續關於極致的樣貌
高麗女子臨終前的話語「希望他好好活著」,
感激、心傷、絕望與悲苦所有的情緒瞬間糾結
悲,不再只是悲,成了活著的印記,成了翻轉生命的樞紐
****************
(摘錄網路)
《一代茶聖千利休》:美,就是我說了算
Ju Chung 
圖:千利休雖有著悲劇性的結局,但他這輩子的故事,卻足以供後人流傳千古。
提到茶道、武士道或歌舞伎之流,以亞洲這個地區來說,日本顯然出身不凡、淵遠流長,甚至無人能出其右。去年才剛得到第37屆蒙特婁國際影展國際競賽單元最佳藝術貢獻獎的《一代茶聖千利休》,談及古色古香的茶道藝術,透過「尋訪千利休」的過去,層層剝開藝術家內核,電影由裡到外散發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與其是和電影對話,不如說是「品味」一部電影還要來得恰當。
話說千利休的故事並非首次與大銀幕親密接觸,過去曾有敕使河原宏的《利休》和熊井啓《利休:本覺坊遺文》兩部名作珠玉在前,前者有三國連太郎和山崎努兩大演員主演,側重千利休死前生命的最後時刻;後者則是以眾人追憶的形式來加以側寫。
導演深知選角的重要,於是男主角就由市川海老藏出演,他原本出身藝術世家,擅長歌舞伎,雖然和茶道並無直接關係。
但是深刻內斂的表演,卻替這部電影更形加分。
片子用了一個相當貼切的說詞當作宣傳語,「美,是我說了算」,市川海老藏繼三船敏郎、三國連太郎等巨星後,又一位扮演千利休的演員,顯然壓力重重。劇情從性格延伸出命運,透過倒敘,一步步尋訪過去的蹤跡,好比學徒時的經歷,遇上朝鮮女人等,延伸出電影核心意義且刻骨銘心的愛情。
不料,看似波瀾壯闊的一生卻觸怒豐臣秀吉,終究造成背後的悲劇性結尾,中間轉折,有待留給觀眾空間。而千利休究其一生,成就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家,電影尤其強調「生」,而非他的「死」。也只有生生不息的生命,才能透露出點點滴滴那種「活著」的味道。
雖然電影進行的相當緩慢,但「茶道」這項藝術,本身具有品味和欣賞兩種功能,誰叫日本人對於「細心、慢活」這類生活細項總有一套,而藝術逐漸萌發的同時,也是需要緩慢鍛造,才能醞釀而生的。有此一說,熱愛生命的人才能創作出令人激賞的最高傑作,而「仔細、專注」則是不二法門,茶道是,花道和其他藝術亦然。
東方人個性大多含蓄寧靜,不若西方人普遍的大鳴大放,相較於此,生活當中一花一木皆是藝術,小橋流水也皆文章;品茶這門藝術,外行人來看,總是「形式重於內容」,我們看不見牛飲,更多的是側重心領神會與當時的氣氛。
茶道文化的再體現,透過一部樸實的作品,優秀的演員,加以導演控制得宜的節奏,顯得更加具有緩慢的魅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千利休的恩師紹鷗,在現實生活中,正是他的父親市川團十郎。不過相當遺憾的是,去年二月驚傳猝然離世,於是《一代茶聖千利休》順勢成了兩人共同在大銀幕上最初和最後的作品,極具意義。
圖:中谷美紀以「傳統女性」形象深植日本觀眾的心,電影中內斂的演出
回到當下,當年輕一代逐漸成為電影消費的主力,「速食」成了不二選擇,需要更多精神注入的藝術電影,則存在的更加天經地義。台灣關於茶道的電影不是沒有,早在2008年,則有一部台日合拍的《鬥茶》,還是由人氣偶像周渝民和日本人氣演員戶田惠梨香和香川照之主演,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後,事實證明,評價稍差,不能算是一部佳作。
透過「千利休」的故事,再次向國際喚醒日本傳統美學的記憶,實屬難得,也應好好珍惜。同時也再次讚嘆,電影本身具有懷舊的魔力,同時,也是藝術電影的特殊魅力。
更多文章請至【和電影一起對話的日子】
****************
(摘錄海洋之心,隨意窩,分享美極為細膩,特別摘錄收藏)
http://blog.xuite.net/stillsea/blog/258747234-%E4%B8%80%E4%BB%A3%E8%8C%B6%E8%81%96%E5%8D%83%E5%88%A9%E4%BC%91%EF%BC%88Ask+This+of+Rikyu%EF%BC%89
一代茶聖千利休(Ask This of Rikyu)
美就我說了算
「什麼是美?」有人覺得金碧輝煌,有人卻認定古樸拙趣。人們總嘗試在個別化中找尋通則,或是跟隨在專業的眼光旁梭巡,彷彿立下一個規準,就得以依循。然則,或可換個角度來看,美的詮釋該是回到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因為那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內心的變化與感觸。「一代茶聖千利休」以倒敘的方式鋪陳著這位在日本歷史上獨占鼇頭的茶人的生命轉折,並且細膩地勾勒著其內心世界的糾結、癡狂與淡漠。什麼是美?也許透過電影不經意地進入到這位一代茶人的內心之後,會有不一樣的解答。 倒敘原是故事述說的手法,可是那關於切腹的文字在電影開頭便直接撞入眼眸,除了震驚,還悄悄地醞釀著一種不安。而故事的年代就從切腹的日子回頭計算起,由死而生,不單單是回望,更賦予了美與生死之間糾結的價值與意涵。一如電影的鋪陳,心頭的戰慄才剛被挑起旋即又被畫面的絕美所撫平。可在那過程卻拉扯出內心的疑惑,是否得在內心的起伏之中,才得見所謂的「絕美」。甚或在死生之間,方足以參透「美的極致」。
    絕美,就在那每一個細膩的光線之中,就在那每一個願意將心交付出去的時刻。從切腹的預告,旋即轉入年輕時利休如何透過一個簡單的器皿來呈現水中之月,而贏得織田信長的賞賜。那份自信與從容,在水中映月的絕美中讓人折服、也讓人震懾。而後更在一場茶會中,開門的剎那,屋頂上早先置放的櫻花枝條,因為風吹而花瓣掉落。茶湯裡的花瓣,是美,驚嘆的美,也是心,溫潤的心。那絕美訴說著一種高度,關於心的高度,不論是水中月抑或是茶中花,都藉由開門來完成,打開彷彿成了一種隱喻,關於美,也關於心。
時間再往前推移,由茶會而至生活,心整個浸淫在美的氛圍之中,那是細節也是在乎,關於花、關於器皿乃至關於光影,都恰到好處。利休的未來妻子宗恩,透過巧手與獨到的眼光讓其住家的許多角落,都呈現著另一種讓人驚艷的美感,更在利休認同的表情中,看見了兩人相知的喜悅。尤其是燈火燭光的那一幕,比翼雙飛的光影,搭襯著兩人的笑容,彷彿讓人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另一種美。
    然則弔詭的是,即便沈浸在幸福的歡愉中,心裡頭卻縈繞著利休在看見每一個精彩的插花佈置後,卻悄然地將手洗旁的木槿用手帕收起,那力道與森然,即便倏忽卻足以震顫。而後更在回應宗恩詢問是否適合當他的妻子時,略帶冷漠地回應著:「沒有人適合當我的妻子,除了妳之外。」前後句中間的空白,在心頭撕裂出狹縫,也許隱約地讀到兩句話語中間不是一種刻意鋪陳的驚喜,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掙扎與糾結。一如前述在美的幻化裡,關於切腹的陰影總不時喧鬧著關於現實的殘酷。眼下又是另一場關於人心的茶會,依舊在喜之中,藏著悲,大喜與大悲。
    茶,在茶人眼裡,一杯茶能使人活化心神,連糞土之牆都能顯露光輝。可茶得要品,品得要心,故明眼之人才看得出事物的價值。那明,不只是眼,更是心。面對權勢臻於極致的信長,利休依然直陳,「美,就是我說了算。」那豪氣、那自負,甚至可說是那份決絕,讓人動容,也更加讓人好奇,他的內心。關於「明」,如何滋養,如何成就。
    才剛訴說那近乎極致的銳氣,沒想到一個轉換竟然展演著心的柔和。當垂頭喪氣的豐臣秀吉,因為得罪信長可能招致殺身之禍,轉而尋求利休的支持與慰藉時。一碗粥、一杯茶,武人的淚,是偽裝、還是真摯,也許旁人自有旁人的解讀。可是對於利休來說,其心的敏銳,那份清明,在舉手投足之間早已顯露。「在這碗茶裡品嚐此時此刻活著的喜悅吧!」這句話,像是一把良藥解開了秀吉的憂,可不也解開了觀者的心。原本心頭的疑懼與不安,關於切腹、關於冷峻,彷彿在那一碗茶湯中消融,那「閑」字,放入心頭。享受活著,此時此刻,那是心的柔軟,然而依舊清明。
    那銳利,讓人賜予「利休」之名,期盼他將利刃休藏於心;那柔軟,透過他女兒阿三的回憶,讓人感懷。可是,依舊是可是,利刃與柔軟原就存在於心,有人驚怖於利刃,可也有人感動於柔軟。如果「藏」是「偽」,那麼茶人將不再是茶人。如果那柔軟時刻顯示,那牽絆將讓人寸步難行。柔軟依靠著利刃卻不意欲封藏,利刃召喚著柔軟卻不嘗試挾持。兩相並存於心,唯清明與冷峻方足以安住。可不是嗎?宗二對於秀吉的衝撞,展演著利休另一種柔軟;可回到美感的追尋,當秀吉在黃金茶室中招待天皇之後,詢問著利休對美的見地,其旋即顯露出毫不妥協的鋒芒。
    兩相併陳的精彩,彰顯著人性的複雜,卻直陳著人心的涵融,一如光明與黑暗。「待庵」這個眾所矚目的茶室,從名稱開始就佔據著眾人的目光。而縮小的格局,略顯陰暗的空間,則是反映著茶人內在的孤獨與陰暗。宗恩說得絕妙,那好比小女孩惡作劇之後害怕父母發現屏息躲藏的地方。躲藏與畏懼,是對外;修復與自我觀照,是對內。也許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空間,讓心,受傷的心,得以安置。
    而在關於茶器的追尋上,那極簡與素樸的渴望,回應著利休心中的執念,甚或是一種對美的執拗。在尋尋覓覓外在事物與內在感受相契合的過程,看見了毫不妥協的偏執,關於美,也關於心中的相信。一顆心,真摯與清明、自負與偏執、柔軟與貼近、鋒利與果決。怎不讓人好奇,什麼樣的因緣造就了這樣的一顆心,什麼樣的信念讓這顆心義無反顧地堅持著。
    時間終於回溯到利休年輕的樣子,其以流連於青樓的紈褲子弟作為開端。那輕浮與熱情的模樣與電影原先所描繪的沉穩與冷峻成為強烈且鮮明的對比,遂也更加挑起了內心對於生命轉折的臆想。電影的鋪陳不知是否為了呼應年少輕狂的不羈與奔放,敘事的步調逐漸加快。一位被買來的高麗女子不僅吸引了利休的目光還引發他極大的好奇。當主其事的紹鷗大人表示這位女子具有高麗李氏王朝的血脈,因為政治紛擾遭到綁架轉而販賣至此。那王族的血統,解釋了其眼神中的鎮定與神聖不可侵犯的堅毅。當時少鷗大人正為其拒食而苦,遂將這困難的差事交給利休。
    想要打動一顆對環境感到畏懼與敵意,對生命感到絕望的心,唯有透過真摯的心與略帶偏執的熱情。電影刻意將鏡頭帶到這位紈褲子弟,上市場一一揀選食材,甚而聚焦於烹煮前的處理,不都是為了彰顯一種心意,全心全意的付出。那代價不單單是看見了讓人怦然心動的笑靨,還體悟到生命在絕望處逢生的喜悅。幾次短暫的互動,即便受限於語言隔閡的極簡溝通,都無法掩蓋彼此內心逐漸萌生的信任與在乎,甚或是愛情。而當心就這麼耽溺在那想像的美好之中,節奏瞬間又加快了些。
    雨落,突然想起了,電影開頭的那場雨,關於「切腹」、關於「死亡」,陰霾瞬間籠罩著心頭。倉皇逃走的身影,足以讓人不安。可當逃亡時鏡頭飛快地帶到利休轉身拿取藥物時,那一剎那卻又定格於一旁死絕的老鼠。快與慢的置換僅是倏忽,可卻足以讓原本的倉皇瞬間轉為悲悽。痛,像漣漪一般漫了開來,突然覺得原來忐忑也可以是一種幸福,因為那還保有一絲絲的希冀,可眼下卻只嗅聞到絕望與傷悲。痛,慢慢地在心頭撕裂,可怎也想不到,原以為的極致,竟然只是攀上更高的墊腳石。
    兩人的筆談,那中國文字的撰寫,原足以讓人驚訝,然則看見那內容時,內心的激動又豈止是震顫而已。「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白居易的詩句,彷彿打開了原本壓抑的心情,淚水再也止不住。什麼樣的生命可以從容赴死,可以在劇痛中展露歡顏,可以真切地詮釋槿花自為榮的生存樣貌。若說,那詩句、那槿花將痛楚推向更深的深淵,那麼那死前的一抹微笑更是將悲傷逼向極致。那是美,關於人性的美,可遇見的剎那竟然是悲到極致所衍生的翻轉。
    對觀影者如此,不難想像對利休來說,那必將更甚於此。尤其是原本一心認定兩人將攜手共赴黃泉,卻在最後關頭輸給了心頭的膽怯。那份自責化成千百隻利刃,一刀又一刀地劃在心頭上。而當他知曉,高麗女子臨終前的話語是希望他好好活著時,感激、心傷、絕望與悲苦所有的情緒瞬間糾結在一起。悲,不再只是悲,成了活著的印記,成了翻轉生命的樞紐。
    自此眾人對利休的評價突然都鮮明了起來,他的妻子宗恩曾談及利休的獨特在於他遇見了美的極致;他的弟子宗二則表示:「美麗能讓世界轉動,但美其實是一件可怕的事,待在師父身邊使我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他另一位弟子細川中興的妻子談及利休時也曾表示:「他心中有心魔,他懼怕美的事物。」因為看見了生命的極致,因為遇見了美的翻轉,因為感受到悲痛莫名。那短短的時間裡,在那狹小的漁夫小屋中,一個生命被拉扯、撕裂,急驟又極端的感受卻又激發出波濤洶湧的情緒與感觸。無處宣洩又難以承擔的狀態裡,切割成了自我保護的手法,可那也成就了兩種極端性格的滋長契機。落髮後的利休,一心琢磨於茶道,他渴望找到一個生存的理由與意義,他渴望去逼近關於美的極致,但他又畏懼極致中所暗藏的大悲。一個生命怎堪如此拉扯,又怎能如此矛盾,可是為了不辜負犧牲的生命,或像是為了延續那關於極致的樣貌。活著,終得去承擔所有。
    也在那一刻懂了,利休為了捍衛他心中的美甘願赴死的決心,因為他曾死過一次,或者說他自覺早該死了,延續的生命不再歸他所有,屬於美,屬於茶道。也因此,他總表現出一種冷峻、一份決絕。重生所衍生的堅毅,讓他毫無顧忌外在的眼光,更讓他服膺原本敏銳異常的本心。而內心中悲與美的撕裂與涵融,或許難捱,可他卻認定那該是他所承受的,關於背叛所得承受的懲罰。就這樣,大悲為美注入了能量,絕美讓大悲有了出口。
    那不同於宗二的炫耀與莽撞,因為利休的所為非為外在的他者,而是回應內在的需索。任真原是他最珍貴的資產,然則歷經這一切之後,他的真卻讓人難以承擔。他變得鋒芒畢露,他變得睥睨一切,因為他心底有一個聲音,他得要活出一個高度,一個足以匹配將生命交付與他的高度。既然,那是美的極致,那麼他就去逼近那樣的極致,毫不妥協,就如同「槿花一日自為榮」。
    美,就是心的反映。利休如此,信長、秀吉乃至宗恩不也如此。宗恩極其精彩地詮釋著隱忍與壓抑的角色,身為利休的妻子,她總是小心翼翼地服侍著。她是個同樣具有極佳美感之人,也許就因為如此,唯有她稍能知曉利休的心。可是那樣的知曉,卻衍生嫉妒與佩服並存的情緒,那糾結同樣讓她難捱。劇末,當宗恩原本想將利休永遠藏于懷中的香盒砸碎卻又不捨,幾次的反覆,更加強烈地顯示她心中的痛。她是嫉妒的,因為她知道她丈夫心中的位置幾乎都給了香盒的主人;她是憤怒的,因為她的丈夫竟然因為這個香盒而死。
    然而宗恩之所以為宗恩在於他的明晰,她是明白人,當她第一次進入待庵,他就立刻能夠連結到利休每年必訪的海邊漁夫小屋。她是明白人,丈夫對於槿花的心態早已讓她了然於胸。身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她嫉妒、她難過、她憤怒,可偏偏她卻心知肚明,沒有香盒,沒有香盒主人的存在,就沒有千利休。她知曉,那是美的極致。當劇末,她為這個香盒奉茶,是為了利休、為了那無法得見的女子、為了那背後所意涵的絕美,那氣度,怎不讓人動容。宗恩展演著包容的極致,為了更高的意涵,她可以壓抑她的情緒與想法。若利休為了心中的美而活著,那麼宗恩就是為了利休而活著,利休之死,她毫無保留地承接了為美而活的心意。因為心裡頭的「為了」,遂有了大無畏的勇氣與承擔的堅毅。
    宗二則是突顯著亟欲表現的輕狂,那不容輕慢的心,反映著內在的驕傲,他渴望像利休一般為美奉獻一切,然則他卻少了大悲所衍生的自持。也許他像是年輕時的利休,毫無顧忌、毫不妥協。只是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他沒能如同利休一般,在鬼門關前煞住了車,他成就了他所以為的自己,不像利休在人生的逆反中飽嚐難以言喻的痛楚與折磨。
    信長與秀吉是另一個精彩的對比,信長的氣度,讓人折服,那是一種自信,在內斂與外放中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因此,他能目空一切,他也能自我解嘲,因為自信所以留有餘地。秀吉則是困鎖於自卑的情節,所以處在時時刻刻得要證明自己的深淵中,讓人慨嘆。他的偏狹來自於他的自卑,再大的權勢都無法安撫他骨子裡的害怕。所以前者喜愛華麗,卻仍能懂得水中月的精彩;後者則執迷於黃金的耀眼,鄙夷樸拙的平凡。
     什麼是美,這樣的疑問就像是詢問什麼是心。美是心的鏡子,當心難以捉摸、難以描繪,那美,遂成了體察與貼近人心最佳的管道。「一代茶聖千利休」透過展演茶人的生平,嘗試去勾勒美與心的映照,甚至去碰觸那讓人難捱的議題,關於美與悲的翻轉,讓人玩味也讓人儆醒。最末想透過白居易的「放言」作結: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繫何情。
    腦海裡再次浮現,高麗女子看見槿花重新復生所展露的歡顏,什麼樣的生命竟能如此精彩地詮釋「槿花一日自為榮」。美的極致,是人心的極致,讓人欣慰與讚嘆;可美的極致,竟是悲的極致,卻讓人痛心泣血。美與悲,這關於活著的一堂課,就在看完「一代茶聖千利休」這部電影後,深深地在心頭烙印下火紅的印記,更使得每一個輾轉反側,都痛澈心脾。
*******
ps.白居易〈放言〉五首 文.譯
其一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白話譯文
白日真黑夜假誰去分辨,從古到今的事無盡無休。
只喜臧生能騙過聖人,又怎知甯子識破了裝傻的。
螢火蟲有光非真的火光,荷葉上的露水雖圓豈是真珠?
不要燒柴去照亮車馬,可憐的光彩有甚麼不同呢?
 
----------------------------------------------------
其二
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
禍福回還車轉轂,榮枯反覆手藏鉤。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
不信君看弈棋者,輸贏須待局終頭。
 
白話譯文
世上的事依托隱藏不定,塵世的事拉開纏繞沒有停止過。
禍福輪迴像車輪一樣,榮光枯萎反來覆去像手持鉤。
龜靈占卜要將龜開膛破肚,馬失前蹄也不必憂慮。
如不信時請看下棋的人,輸贏還得等到局終才分曉。
 
--------------------------------------------------------------
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話譯文
贈給你一種解疑的辦法,不用龜卜和拜蓍,
試玉真假還得三天,辨別樟木還得七年以後。
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
其四
誰家第宅成還破,何處親賓哭復歌。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
北邙未省留閑地,東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貧賤誇富貴,共成枯骨兩如何。
 
白話譯文
誰家住宅建成後還去破壞,哪裡的親朋哭了以後又唱起來?
昨天屋內外​​還擠滿了人,今天在門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沒有留下空閒土地,東海何曾有穩定的波浪?
不要嫌貧愛富去誇張炫耀,死後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白話譯文
泰山不能損壞毫髮,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
松樹活了一千年終究要死,槿木僅開花一天也自覺榮耀。
何必眷戀塵世常怕死,也不要嫌棄而厭惡生活。
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夢幻人的悲哀歡樂又維繫人間情呢。
(105.4.15)「一代茶聖千利休」美,就是我說了算
 
茶道,慢活,美的藝術
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歷史的殘酷爭奪,
不管是什麼樣的國家,總是不斷的重演
名和利,在位者總是狹隘的只容得看見自己,不能有別人
 
「一代茶聖千利休」影片中,只願留下美的片刻
面對峰芒,賜予他「利休」之名,期盼著他將利刃藏於心
對茶道的執著,對美的觀點,自成一格,難掩其天賦
也許應說是他的使命,如千利休所言:「美,就是我說了算」
 
水中映月,那份自信與從容,贏得織田信長的賞賜
 
茶湯中花瓣,屋頂上置放的櫻花枝條,開門剎那,花瓣隨風飄落
 
比翼雙飛的光影,適當的角落,透過巧手、眼光,倆人相知的喜悅
 
「品嚐此時此刻活著的喜悅」解開豐臣秀吉的憂,也解了觀者的心
 
「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白居易的詩句,
落難女子,高麗李氏王朝血脈,眼神中透著鎮定,不可侵犯的堅毅
 
他心中的美,甘願赴死的決心,為了延續關於極致的樣貌
高麗女子臨終前的話語「希望他好好活著」,
感激、心傷、絕望與悲苦所有的情緒瞬間糾結
悲,不再只是悲,成了活著的印記,成了翻轉生命的樞紐
 
 
 


(摘錄網路)
《一代茶聖千利休》:美,就是我說了算
Ju Chung 
 
提到茶道、武士道或歌舞伎之流,以亞洲這個地區來說,日本顯然出身不凡、淵遠流長,甚至無人能出其右。去年才剛得到第37屆蒙特婁國際影展國際競賽單元最佳藝術貢獻獎的《一代茶聖千利休》,談及古色古香的茶道藝術,透過「尋訪千利休」的過去,層層剝開藝術家內核,電影由裡到外散發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與其是和電影對話,不如說是「品味」一部電影還要來得恰當。
 
話說千利休的故事並非首次與大銀幕親密接觸,過去曾有敕使河原宏的《利休》和熊井啓《利休:本覺坊遺文》兩部名作珠玉在前,前者有三國連太郎和山崎努兩大演員主演,側重千利休死前生命的最後時刻;後者則是以眾人追憶的形式來加以側寫。
 
導演深知選角的重要,於是男主角就由市川海老藏出演,他原本出身藝術世家,擅長歌舞伎,雖然和茶道並無直接關係。
但是深刻內斂的表演,卻替這部電影更形加分。
 
片子用了一個相當貼切的說詞當作宣傳語,「美,是我說了算」,市川海老藏繼三船敏郎、三國連太郎等巨星後,又一位扮演千利休的演員,顯然壓力重重。劇情從性格延伸出命運,透過倒敘,一步步尋訪過去的蹤跡,好比學徒時的經歷,遇上朝鮮女人等,延伸出電影核心意義且刻骨銘心的愛情。
 
不料,看似波瀾壯闊的一生卻觸怒豐臣秀吉,終究造成背後的悲劇性結尾,中間轉折,有待留給觀眾空間。而千利休究其一生,成就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家,電影尤其強調「生」,而非他的「死」。也只有生生不息的生命,才能透露出點點滴滴那種「活著」的味道。
 
雖然電影進行的相當緩慢,但「茶道」這項藝術,本身具有品味和欣賞兩種功能,誰叫日本人對於「細心、慢活」這類生活細項總有一套,而藝術逐漸萌發的同時,也是需要緩慢鍛造,才能醞釀而生的。有此一說,熱愛生命的人才能創作出令人激賞的最高傑作,而「仔細、專注」則是不二法門,茶道是,花道和其他藝術亦然。
 
東方人個性大多含蓄寧靜,不若西方人普遍的大鳴大放,相較於此,生活當中一花一木皆是藝術,小橋流水也皆文章;品茶這門藝術,外行人來看,總是「形式重於內容」,我們看不見牛飲,更多的是側重心領神會與當時的氣氛。
 
茶道文化的再體現,透過一部樸實的作品,優秀的演員,加以導演控制得宜的節奏,顯得更加具有緩慢的魅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千利休的恩師紹鷗,在現實生活中,正是他的父親市川團十郎。不過相當遺憾的是,去年二月驚傳猝然離世,於是《一代茶聖千利休》順勢成了兩人共同在大銀幕上最初和最後的作品,極具意義。
 
 
回到當下,當年輕一代逐漸成為電影消費的主力,「速食」成了不二選擇,需要更多精神注入的藝術電影,則存在的更加天經地義。台灣關於茶道的電影不是沒有,早在2008年,則有一部台日合拍的《鬥茶》,還是由人氣偶像周渝民和日本人氣演員戶田惠梨香和香川照之主演,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後,事實證明,評價稍差,不能算是一部佳作。
 
透過「千利休」的故事,再次向國際喚醒日本傳統美學的記憶,實屬難得,也應好好珍惜。同時也再次讚嘆,電影本身具有懷舊的魔力,同時,也是藝術電影的特殊魅力。
 
更多文章請至【和電影一起對話的日子】
 
  
 
       

(摘錄海洋之心,隨意窩,分享美極為細膩,特別摘錄收藏)
http://blog.xuite.net/stillsea/blog/258747234-%E4%B8%80%E4%BB%A3%E8%8C%B6%E8%81%96%E5%8D%83%E5%88%A9%E4%BC%91%EF%BC%88Ask+This+of+Rikyu%EF%BC%89
 
一代茶聖千利休(Ask This of Rikyu)
美就我說了算
「什麼是美?」有人覺得金碧輝煌,有人卻認定古樸拙趣。人們總嘗試在個別化中找尋通則,或是跟隨在專業的眼光旁梭巡,彷彿立下一個規準,就得以依循。然則,或可換個角度來看,美的詮釋該是回到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因為那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內心的變化與感觸。「一代茶聖千利休」以倒敘的方式鋪陳著這位在日本歷史上獨占鼇頭的茶人的生命轉折,並且細膩地勾勒著其內心世界的糾結、癡狂與淡漠。什麼是美?也許透過電影不經意地進入到這位一代茶人的內心之後,會有不一樣的解答。 倒敘原是故事述說的手法,可是那關於切腹的文字在電影開頭便直接撞入眼眸,除了震驚,還悄悄地醞釀著一種不安。而故事的年代就從切腹的日子回頭計算起,由死而生,不單單是回望,更賦予了美與生死之間糾結的價值與意涵。一如電影的鋪陳,心頭的戰慄才剛被挑起旋即又被畫面的絕美所撫平。可在那過程卻拉扯出內心的疑惑,是否得在內心的起伏之中,才得見所謂的「絕美」。甚或在死生之間,方足以參透「美的極致」。
 
    絕美,就在那每一個細膩的光線之中,就在那每一個願意將心交付出去的時刻。從切腹的預告,旋即轉入年輕時利休如何透過一個簡單的器皿來呈現水中之月,而贏得織田信長的賞賜。那份自信與從容,在水中映月的絕美中讓人折服、也讓人震懾。而後更在一場茶會中,開門的剎那,屋頂上早先置放的櫻花枝條,因為風吹而花瓣掉落。茶湯裡的花瓣,是美,驚嘆的美,也是心,溫潤的心。那絕美訴說著一種高度,關於心的高度,不論是水中月抑或是茶中花,都藉由開門來完成,打開彷彿成了一種隱喻,關於美,也關於心。
 
時間再往前推移,由茶會而至生活,心整個浸淫在美的氛圍之中,那是細節也是在乎,關於花、關於器皿乃至關於光影,都恰到好處。利休的未來妻子宗恩,透過巧手與獨到的眼光讓其住家的許多角落,都呈現著另一種讓人驚艷的美感,更在利休認同的表情中,看見了兩人相知的喜悅。尤其是燈火燭光的那一幕,比翼雙飛的光影,搭襯著兩人的笑容,彷彿讓人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另一種美。
 
    然則弔詭的是,即便沈浸在幸福的歡愉中,心裡頭卻縈繞著利休在看見每一個精彩的插花佈置後,卻悄然地將手洗旁的木槿用手帕收起,那力道與森然,即便倏忽卻足以震顫。而後更在回應宗恩詢問是否適合當他的妻子時,略帶冷漠地回應著:「沒有人適合當我的妻子,除了妳之外。」前後句中間的空白,在心頭撕裂出狹縫,也許隱約地讀到兩句話語中間不是一種刻意鋪陳的驚喜,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掙扎與糾結。一如前述在美的幻化裡,關於切腹的陰影總不時喧鬧著關於現實的殘酷。眼下又是另一場關於人心的茶會,依舊在喜之中,藏著悲,大喜與大悲。
 
    茶,在茶人眼裡,一杯茶能使人活化心神,連糞土之牆都能顯露光輝。可茶得要品,品得要心,故明眼之人才看得出事物的價值。那明,不只是眼,更是心。面對權勢臻於極致的信長,利休依然直陳,「美,就是我說了算。」那豪氣、那自負,甚至可說是那份決絕,讓人動容,也更加讓人好奇,他的內心。關於「明」,如何滋養,如何成就。
 
    才剛訴說那近乎極致的銳氣,沒想到一個轉換竟然展演著心的柔和。當垂頭喪氣的豐臣秀吉,因為得罪信長可能招致殺身之禍,轉而尋求利休的支持與慰藉時。一碗粥、一杯茶,武人的淚,是偽裝、還是真摯,也許旁人自有旁人的解讀。可是對於利休來說,其心的敏銳,那份清明,在舉手投足之間早已顯露。「在這碗茶裡品嚐此時此刻活著的喜悅吧!」這句話,像是一把良藥解開了秀吉的憂,可不也解開了觀者的心。原本心頭的疑懼與不安,關於切腹、關於冷峻,彷彿在那一碗茶湯中消融,那「閑」字,放入心頭。享受活著,此時此刻,那是心的柔軟,然而依舊清明。
 
    那銳利,讓人賜予「利休」之名,期盼他將利刃休藏於心;那柔軟,透過他女兒阿三的回憶,讓人感懷。可是,依舊是可是,利刃與柔軟原就存在於心,有人驚怖於利刃,可也有人感動於柔軟。如果「藏」是「偽」,那麼茶人將不再是茶人。如果那柔軟時刻顯示,那牽絆將讓人寸步難行。柔軟依靠著利刃卻不意欲封藏,利刃召喚著柔軟卻不嘗試挾持。兩相並存於心,唯清明與冷峻方足以安住。可不是嗎?宗二對於秀吉的衝撞,展演著利休另一種柔軟;可回到美感的追尋,當秀吉在黃金茶室中招待天皇之後,詢問著利休對美的見地,其旋即顯露出毫不妥協的鋒芒。
 
    兩相併陳的精彩,彰顯著人性的複雜,卻直陳著人心的涵融,一如光明與黑暗。「待庵」這個眾所矚目的茶室,從名稱開始就佔據著眾人的目光。而縮小的格局,略顯陰暗的空間,則是反映著茶人內在的孤獨與陰暗。宗恩說得絕妙,那好比小女孩惡作劇之後害怕父母發現屏息躲藏的地方。躲藏與畏懼,是對外;修復與自我觀照,是對內。也許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空間,讓心,受傷的心,得以安置。
 
    而在關於茶器的追尋上,那極簡與素樸的渴望,回應著利休心中的執念,甚或是一種對美的執拗。在尋尋覓覓外在事物與內在感受相契合的過程,看見了毫不妥協的偏執,關於美,也關於心中的相信。一顆心,真摯與清明、自負與偏執、柔軟與貼近、鋒利與果決。怎不讓人好奇,什麼樣的因緣造就了這樣的一顆心,什麼樣的信念讓這顆心義無反顧地堅持著。
 
    時間終於回溯到利休年輕的樣子,其以流連於青樓的紈褲子弟作為開端。那輕浮與熱情的模樣與電影原先所描繪的沉穩與冷峻成為強烈且鮮明的對比,遂也更加挑起了內心對於生命轉折的臆想。電影的鋪陳不知是否為了呼應年少輕狂的不羈與奔放,敘事的步調逐漸加快。一位被買來的高麗女子不僅吸引了利休的目光還引發他極大的好奇。當主其事的紹鷗大人表示這位女子具有高麗李氏王朝的血脈,因為政治紛擾遭到綁架轉而販賣至此。那王族的血統,解釋了其眼神中的鎮定與神聖不可侵犯的堅毅。當時少鷗大人正為其拒食而苦,遂將這困難的差事交給利休。
 
    想要打動一顆對環境感到畏懼與敵意,對生命感到絕望的心,唯有透過真摯的心與略帶偏執的熱情。電影刻意將鏡頭帶到這位紈褲子弟,上市場一一揀選食材,甚而聚焦於烹煮前的處理,不都是為了彰顯一種心意,全心全意的付出。那代價不單單是看見了讓人怦然心動的笑靨,還體悟到生命在絕望處逢生的喜悅。幾次短暫的互動,即便受限於語言隔閡的極簡溝通,都無法掩蓋彼此內心逐漸萌生的信任與在乎,甚或是愛情。而當心就這麼耽溺在那想像的美好之中,節奏瞬間又加快了些。
 
    雨落,突然想起了,電影開頭的那場雨,關於「切腹」、關於「死亡」,陰霾瞬間籠罩著心頭。倉皇逃走的身影,足以讓人不安。可當逃亡時鏡頭飛快地帶到利休轉身拿取藥物時,那一剎那卻又定格於一旁死絕的老鼠。快與慢的置換僅是倏忽,可卻足以讓原本的倉皇瞬間轉為悲悽。痛,像漣漪一般漫了開來,突然覺得原來忐忑也可以是一種幸福,因為那還保有一絲絲的希冀,可眼下卻只嗅聞到絕望與傷悲。痛,慢慢地在心頭撕裂,可怎也想不到,原以為的極致,竟然只是攀上更高的墊腳石。
 
    兩人的筆談,那中國文字的撰寫,原足以讓人驚訝,然則看見那內容時,內心的激動又豈止是震顫而已。「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白居易的詩句,彷彿打開了原本壓抑的心情,淚水再也止不住。什麼樣的生命可以從容赴死,可以在劇痛中展露歡顏,可以真切地詮釋槿花自為榮的生存樣貌。若說,那詩句、那槿花將痛楚推向更深的深淵,那麼那死前的一抹微笑更是將悲傷逼向極致。那是美,關於人性的美,可遇見的剎那竟然是悲到極致所衍生的翻轉。
 
    對觀影者如此,不難想像對利休來說,那必將更甚於此。尤其是原本一心認定兩人將攜手共赴黃泉,卻在最後關頭輸給了心頭的膽怯。那份自責化成千百隻利刃,一刀又一刀地劃在心頭上。而當他知曉,高麗女子臨終前的話語是希望他好好活著時,感激、心傷、絕望與悲苦所有的情緒瞬間糾結在一起。悲,不再只是悲,成了活著的印記,成了翻轉生命的樞紐。
 
    自此眾人對利休的評價突然都鮮明了起來,他的妻子宗恩曾談及利休的獨特在於他遇見了美的極致;他的弟子宗二則表示:「美麗能讓世界轉動,但美其實是一件可怕的事,待在師父身邊使我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他另一位弟子細川中興的妻子談及利休時也曾表示:「他心中有心魔,他懼怕美的事物。」因為看見了生命的極致,因為遇見了美的翻轉,因為感受到悲痛莫名。那短短的時間裡,在那狹小的漁夫小屋中,一個生命被拉扯、撕裂,急驟又極端的感受卻又激發出波濤洶湧的情緒與感觸。無處宣洩又難以承擔的狀態裡,切割成了自我保護的手法,可那也成就了兩種極端性格的滋長契機。落髮後的利休,一心琢磨於茶道,他渴望找到一個生存的理由與意義,他渴望去逼近關於美的極致,但他又畏懼極致中所暗藏的大悲。一個生命怎堪如此拉扯,又怎能如此矛盾,可是為了不辜負犧牲的生命,或像是為了延續那關於極致的樣貌。活著,終得去承擔所有。
 
    也在那一刻懂了,利休為了捍衛他心中的美甘願赴死的決心,因為他曾死過一次,或者說他自覺早該死了,延續的生命不再歸他所有,屬於美,屬於茶道。也因此,他總表現出一種冷峻、一份決絕。重生所衍生的堅毅,讓他毫無顧忌外在的眼光,更讓他服膺原本敏銳異常的本心。而內心中悲與美的撕裂與涵融,或許難捱,可他卻認定那該是他所承受的,關於背叛所得承受的懲罰。就這樣,大悲為美注入了能量,絕美讓大悲有了出口。
 
    那不同於宗二的炫耀與莽撞,因為利休的所為非為外在的他者,而是回應內在的需索。任真原是他最珍貴的資產,然則歷經這一切之後,他的真卻讓人難以承擔。他變得鋒芒畢露,他變得睥睨一切,因為他心底有一個聲音,他得要活出一個高度,一個足以匹配將生命交付與他的高度。既然,那是美的極致,那麼他就去逼近那樣的極致,毫不妥協,就如同「槿花一日自為榮」。
 
    美,就是心的反映。利休如此,信長、秀吉乃至宗恩不也如此。宗恩極其精彩地詮釋著隱忍與壓抑的角色,身為利休的妻子,她總是小心翼翼地服侍著。她是個同樣具有極佳美感之人,也許就因為如此,唯有她稍能知曉利休的心。可是那樣的知曉,卻衍生嫉妒與佩服並存的情緒,那糾結同樣讓她難捱。劇末,當宗恩原本想將利休永遠藏于懷中的香盒砸碎卻又不捨,幾次的反覆,更加強烈地顯示她心中的痛。她是嫉妒的,因為她知道她丈夫心中的位置幾乎都給了香盒的主人;她是憤怒的,因為她的丈夫竟然因為這個香盒而死。
 
    然而宗恩之所以為宗恩在於他的明晰,她是明白人,當她第一次進入待庵,他就立刻能夠連結到利休每年必訪的海邊漁夫小屋。她是明白人,丈夫對於槿花的心態早已讓她了然於胸。身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她嫉妒、她難過、她憤怒,可偏偏她卻心知肚明,沒有香盒,沒有香盒主人的存在,就沒有千利休。她知曉,那是美的極致。當劇末,她為這個香盒奉茶,是為了利休、為了那無法得見的女子、為了那背後所意涵的絕美,那氣度,怎不讓人動容。宗恩展演著包容的極致,為了更高的意涵,她可以壓抑她的情緒與想法。若利休為了心中的美而活著,那麼宗恩就是為了利休而活著,利休之死,她毫無保留地承接了為美而活的心意。因為心裡頭的「為了」,遂有了大無畏的勇氣與承擔的堅毅。
 
    宗二則是突顯著亟欲表現的輕狂,那不容輕慢的心,反映著內在的驕傲,他渴望像利休一般為美奉獻一切,然則他卻少了大悲所衍生的自持。也許他像是年輕時的利休,毫無顧忌、毫不妥協。只是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他沒能如同利休一般,在鬼門關前煞住了車,他成就了他所以為的自己,不像利休在人生的逆反中飽嚐難以言喻的痛楚與折磨。
 
    信長與秀吉是另一個精彩的對比,信長的氣度,讓人折服,那是一種自信,在內斂與外放中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因此,他能目空一切,他也能自我解嘲,因為自信所以留有餘地。秀吉則是困鎖於自卑的情節,所以處在時時刻刻得要證明自己的深淵中,讓人慨嘆。他的偏狹來自於他的自卑,再大的權勢都無法安撫他骨子裡的害怕。所以前者喜愛華麗,卻仍能懂得水中月的精彩;後者則執迷於黃金的耀眼,鄙夷樸拙的平凡。
 
     什麼是美,這樣的疑問就像是詢問什麼是心。美是心的鏡子,當心難以捉摸、難以描繪,那美,遂成了體察與貼近人心最佳的管道。「一代茶聖千利休」透過展演茶人的生平,嘗試去勾勒美與心的映照,甚至去碰觸那讓人難捱的議題,關於美與悲的翻轉,讓人玩味也讓人儆醒。最末想透過白居易的「放言」作結: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繫何情。
 
    腦海裡再次浮現,高麗女子看見槿花重新復生所展露的歡顏,什麼樣的生命竟能如此精彩地詮釋「槿花一日自為榮」。美的極致,是人心的極致,讓人欣慰與讚嘆;可美的極致,竟是悲的極致,卻讓人痛心泣血。美與悲,這關於活著的一堂課,就在看完「一代茶聖千利休」這部電影後,深深地在心頭烙印下火紅的印記,更使得每一個輾轉反側,都痛澈心脾。
 
*************************************
ps.白居易〈放言〉五首 文.譯
其一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白話譯文
白日真黑夜假誰去分辨,從古到今的事無盡無休。
只喜臧生能騙過聖人,又怎知甯子識破了裝傻的。
螢火蟲有光非真的火光,荷葉上的露水雖圓豈是真珠?
不要燒柴去照亮車馬,可憐的光彩有甚麼不同呢?
 
----------------------------------------------------
其二
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
禍福回還車轉轂,榮枯反覆手藏鉤。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
不信君看弈棋者,輸贏須待局終頭。
 
白話譯文
世上的事依托隱藏不定,塵世的事拉開纏繞沒有停止過。
禍福輪迴像車輪一樣,榮光枯萎反來覆去像手持鉤。
龜靈占卜要將龜開膛破肚,馬失前蹄也不必憂慮。
如不信時請看下棋的人,輸贏還得等到局終才分曉。
 
--------------------------------------------------------------
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話譯文
贈給你一種解疑的辦法,不用龜卜和拜蓍,
試玉真假還得三天,辨別樟木還得七年以後。
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
其四
誰家第宅成還破,何處親賓哭復歌。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
北邙未省留閑地,東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貧賤誇富貴,共成枯骨兩如何。
 
白話譯文
誰家住宅建成後還去破壞,哪裡的親朋哭了以後又唱起來?
昨天屋內外​​還擠滿了人,今天在門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沒有留下空閒土地,東海何曾有穩定的波浪?
不要嫌貧愛富去誇張炫耀,死後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白話譯文
泰山不能損壞毫髮,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
松樹活了一千年終究要死,槿木僅開花一天也自覺榮耀。
何必眷戀塵世常怕死,也不要嫌棄而厭惡生活。
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夢幻人的悲哀歡樂又維繫人間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