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與不確定性
風險與不確定性
壹、資金的時間價值
利率
費雪1981年從耶魯大學畢業,博士論文為「Mathematic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Theory of Value and Prices;價值和價格理論中的數學研究」。重點是費雪將其在數學的專業融入經濟學的興趣,成就「數理經濟學(財務經濟學)」。
其後,在1930年,出版利率理論(The Theory of Interest),探討事物的價值。其股利折現模型(Discounted Dividend
Model, DDM)以評估股票與債券的期望報酬。即表示股票或債券未來收入與資產。
其他有關研究,多以其姓氏命名以表彰其貢獻,如費雪方程式、費雪效果、國際費雪效果和費雪獨立性理論等。
費雪並未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原因可能是諾貝爾獎並未頒發給已經去世的學者。而諾貝爾一開始只有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個獎項。自1969年起,才新增諾貝爾經濟學獎。
參考文獻
Fisher,
Irving (1930), The Theory of Interest: As Determined by Impatience to Spend
Income and Opportunity to Invest It, The Macmillan Company.
貳、風險
風險是影響貼現率最重要的因素。
高登公式(Gordon Equation)
高登將DDM修正,提出高登公式。而類似概念,又發展為今日之本益比。
貼現率(市場報酬) = 股息收益率(Dividend Yield) + 股息成長率 (Dividend
Growth)
本益比(PE multiple, PE ratio)
莫迪尼亞尼-米勒定理(Modigliani–Miller theorem, MM
theorem))。為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基礎。MM定理認為,在不考慮稅負,破產成本,資訊不對稱並且假設在效率市場裡面,企業價值不會因為企業融資方式改變而改變(維基百科)。如果將資產的報酬與成本,根據風險調整,則股票或債券將相等。
莫迪尼亞尼(Franco
Modigliani )為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勒(Merton
Miller)與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x Markowitz)和威廉·夏普(William Forsyth Sharpe)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註:Markowitz提出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假設理性投資者利用投資組合在風險水準下,追求預期報酬最大化。MPT考量投資組合報酬的期望值與變異數。近年來,行為經濟學者對MPT的假設提出一些不同的觀點。
而後,Sharpe等學者根據MPT,提出CAPM。CAPM假設投資組合已消除非系統性風險。投資組合的報酬率僅系統性風險。
Fama, Eugene
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法瑪認為,在金融市場中,資產價格已可充分反映有關資產的所有可用訊息。因此,沒有人可以超越大盤。
尤金·法瑪(Eugene
Fama)、彼得·漢森(Peter Hansen)與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等人,因為他們在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研究,獲得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參、機構投資者(大部位資金,p.133)
擁有大部位資金的機構投資者如何在兼顧風險與報酬下,建立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風險與報酬
一、風險資產與安全資產
二、國際性股票組合
三、規模與價值
四、產業類股
附錄
風險與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