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大陸
1996年的大陸
大陸的變動這麼快速,因此,若是拿一個錄像機來拍攝,一定可以前後相互對照。而若是沒有錄像機,那麼,憑藉大眾廣羅思想印象,也可集腋成裘。因此,發之為始,把一些片段印象輸出,拋磚引玉,看看是否可以讓人舉一反三,而從片段拼圖,得窺一斑。
1996年,兩岸的經貿互動已經啟動,各行業交流接觸。有幸參加花卉業者參訪大陸的代表團,目的是訪問已經在大陸投資設點的台灣業者,瞭解其投資概況與探討大陸花卉產業的供需發展趨勢。期間,訪問昆明、上海、廣州的機構,包括昆明業者的蘭花生產基地、斗南村花卉集貨市場(註1)、上海園林局、廣州花鳥市場等。
昆明
昆明自古即為避暑勝地,位於內陸高原,氣候涼爽。在昆明期間,訪問雲南省農業廳、省台辦等。先後參觀斗南村花卉生產基地和斗南村花卉市場,以及日資與台資生產單位。記得在雲南省農科院園藝所及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組織培養的技術已達水平,配合低廉的勞動成本,在組培苗和扦插苗的生產數量可以滿足花農的需求。我也詢問農民對於種苗的需求,當時農民仍存在矛盾,自己留種則產品品質不一,購入種苗則增加生產成本。我想,在消費者對於花卉產品品質要求提高和產品價格上升之後,農民應該還是必須選擇購入種苗的策略。
為了促進雲南省的經濟發展,大陸將雲南省設定為面向緬甸、寮國、越南與泰國的區域經濟貿易中心。並舉辦系列的區域貿易展覽等,例如昆交會,即提供區域商業供需接洽的機會。在地方經濟發展政策中,農業部份選定雲南具備競爭力的生物產業,包括花卉產品,採行「18生物資源開發工程」產業發展計畫。在花卉產品的運銷渠道上,擴建斗南村花卉交易市場,並在昆明機場附近設立花卉市場與花卉交易中心等。
上海
上海為花卉主要的消費地,在上海近郊的花圃生產上海所需,高級的鮮切花則從香港輸入。上海花木公司屬於公營的性質,從生產的銷售具備一條龍的優勢。其業務範圍包括造園綠化和連鎖花店等。只是,從插花與花籃、花圈產品的質量來看,與台灣普遍從歐美與日本引進的花藝作品,仍是天壤之別。大陸的盆花,1996年,其栽培介質仍是以黏性壤土為主,不僅對於植物灌水的控制,產生困難,且增加搬運的重量與運輸的成本。盆花的造型很傳統,缺乏變化,其亦提供餐廳、賓館等商業租賃的業務。在江陰路花鳥市場,不僅有盆花的擺設販賣,還有鳥籠、鳥食和鳥類的交易,在鳥聲啾啾中,觀賞盆花,自覺風雅。
廣州
廣州的氣溫與台灣類似,也吸引台商進駐。訪問廣州花卉中心時,中心購自南美洲的巴西鐵樹段木正從貨櫃中,由工人一捆捆搬運出來。這些段木經過剪裁,栽植發根、發芽後,就是廣受好評的室內盆栽。有趣的是據說台灣園圃週遭,常亦夾雜著大陸業者,觀摩學習生產的技術。鄰近的芳村花卉交易中心,是農民自發而形成的市場,包括鮮切花和盆花都在此銷售。
結語
大陸對於產業發展,從產官學,是一條鞭的抓緊。甚至,從經濟上,可以放寬其規定,讓科研單位也可以有業務,即經濟誘因。而從區域經濟戰略上,既可以提供公共基礎建設支援,從交通之機場、道路,貿易之交易博覽會、市場銷售渠道、交易資訊等,以及科研單位的參與等,都促進大陸經濟的大幅發展。兩岸產業的競爭態勢,必須注意是垂直整合的生產分工模式,還是水平整合的規模競爭。
註1:斗南村花卉集貨市場為原始花卉產地集貨功能的市場,在訪問當時為傳統為小規模花卉販運商在產地向生產者批購的市場,維持討價還價的交易形式。對於花卉消費地價格,販運商具備價格資訊的優勢,生產者為價格接受者,且承受花卉供過於求時,殘貨損失的壓力。訪問後不久,斗南村花卉市場已經轉型為現代花卉產地批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