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9 10:06:18DR.J

轉型中的我國大學和管理教育:導讀

轉型中的我國大學和管理教育:導讀

    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教師的生涯路徑大多是一路從學校讀書,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大學,期間並未有任何課程或研習來指導博士生如何擔當一位稱職的大學教授。可以說,是擔任教師之後才開始學習當一位老師的。從研究上來說,至大學任教後也才是研究單飛的開始。近年來,大學新進教師一方面汲汲於搭配一大堆制式化標準的教學表單與教學評量;一方面又要面臨一篇篇Index期刊論文的發表壓力。遑論靜下心來,好好地閱讀大學管理學院教育的高論,或是教育評鑑的理論與執行,或所謂AACSB認證的所以與因應之道。

    教師是大學教育的主體(另一個主體是學生),有限的時間被這些無限的事務所牽絆,往往難以從千頭萬緒的教學、研究、服務的重責大任中,定位自己的生涯。又如何能夠好整以暇地思考人生?

    這些老師所必須承擔的教學、研究、服務的事務,必然是與日俱增的。例如,教育評鑑的項目就又增加了輔導一項。簡單算術即知增加33.3%的工作量。當吾人揭櫫一件又一件的目標,相對地,工作就一件又一件地增加了。

    對於商學院這些忙碌的教師,在奮鬥之餘,如何跳脫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羈絆,找出自己的生涯理念?我的建議是持續關心大學商管教育的理念與趨勢,從中找到自己生涯規劃的理論依據。許士軍教授積四十年的生涯心得,化為字字珠璣的智慧,值得我們品味。也希望我院同仁在閱讀中,獲取啟示,導引迷津。

    在書中,許教授將他對高等教育的觀察分為大學與管理學院兩個部份。第一部份討論大學教育(1-3)分別為1.新時代潮流下大學之定位與體制;2.我國大學發展特色與市場化;3.推動大學進步的力量 評鑑或排名;第二部份(4-6)為管理教育,分別為4.我國管理教育之探源與移植;5.專業學院 大學校園中的新生與6.MBA教育在臺灣的經驗宇瞻望。建議忙碌的讀者可以先略讀序文後,直接閱讀第二部份。有時間再回來閱讀第一部份(1-3)。一旦閱讀完全書之後,放置隨手可得之處,於教學、研究辛勤之際,偶然翻看,閱讀一二,或可助於瞭解校園生活之究竟。

    當然,書中所述諸項論點,皆有學術論辯的空間。例如大學管理教育是通才教育還是專才教育?管理學院是college還是school?管理教育是學術(academic)還是專業(professional)?皆是可以再加討論的議題。而由於文章撰述經年,因此有些地方數據尚待更新。

    鳴槍起跑。我國加入WTO之後,產業面臨國際化的態勢。國外高等教育機構早晚以各種不同型式進入我國。相對地,教育部也開放了大學開辦境外專班的申請。我國管理教育自此,進入國際競爭時代。一方面在少子化的潛在危機下,招收國際學生、交換生成為多數學校的希望,或開設境外專班。另一方面,國際大學以雙聯學位、招生,或遠距教學和在台授課等變通方式,遊走法令邊緣。而在學生就業力的前提下,在學期間提供產業參訪與實習機會,進行實務訓練。綜上,國際化的教授學習環境與產業實務學習環境都是當前管理教育必須思考的。

    讀完本書之後,後續閱讀建議可以台灣高等教育評鑑學會之評鑑雙月刊或出版之專書。以及AACSB所發行之各本商管教育研究專書,以增進對大學商管專業教育發展趨勢的掌握,有助於定位自己在商管專業學院教師的生涯規劃。

    教育部委託臺灣高等教育評鑑學會辦理之教育評鑑;各校必須於前一年辦理自評。需要將校園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工作以量化指標呈現。配合教育評鑑,需要依據學校中、長程計畫,制定商學院中、長程發展計畫。而目前進行中的商學院的中長程發展計畫,應該考量我國經濟產業發展中,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國際化、資訊化、科技化的環境中,協助教師教育人才,成就師道。

 

參考文獻:

許士軍(2009),轉型中的我國大學和管理教育,台灣評鑑學會。

上一篇:大學的角色

下一篇:三峽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