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0 00:00:00貝拉

買農業基金 要懂春耕冬藏


 
【趙靖宇】
這陣子從南半球的澳洲洪災、巴西大水、阿根廷乾旱,到北半球的歐美暴風雪、泰國和印度北部急凍,連台灣的陽明山都冷到下雪,氣象專家說,兔年假期還有冷氣團報到,對於中國春節返鄉交通情況,又將是一大考驗。
投資人最近聽到很多新名詞,什麼北極震盪、反聖嬰現象等等,總而一句話,極端氣候成了助長農作物價格飆漲的衝天炮,什麼糖啊、棉花、肉啊,報價全部創下歷史新高,再這樣下去,窮國家買不起食物,產生糧荒,甚至引發暴動,投名狀的電影台詞「搶錢、搶糧、搶娘兒們」搞不好會成真!
這個話題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油價衝上147美元價位帶來通膨疑慮時,曾經熱烈討論過一回,金融海嘯打回原點之後,如今捲土重來,然而這兩年多來氣候異常情況有沒有減少?答案不但沒有,反而更加嚴重。
澳洲過去兩年常鬧旱災,不斷發生嚴重的森林火災,今天卻變成淹大水,南美洲也常鬧乾旱,還有俄羅斯、斯里蘭卡、土耳其、菲律賓、越南,也動不動傳出不是雨就是旱的災情,現在回頭看,個個都是原物料和農產出口大戶,農業相關投資兩年前早就該布局,不是等到現在。
只是為何這類基金並未如你心裡所想賺到爆?照理黃小玉 (黃豆、小麥、玉米)報價都漲翻天,相關基金也該大漲才對,讓我來解開大家的誤解。
首先,所有泛原物料概念基金,包括農業基金都一樣,基金經理人不是幫你把棉花囤積在辦公室裡,也不是幫你操作商品期貨,而是買進與原物料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的上中下游掛牌的公司,等於布了一條很完整的產業鏈,但不會貼著商品本身的漲幅走;此外,持股中至少有三至四成是美國公司,或者說農糧基金是集受惠於新興市場的歐美食品相關大廠於一身。
再者,基金公司告訴你今年因蔗糖出口國巴西、 牛肉出口國澳洲豪雨成災,未來價格看漲,但農糧基金有可能投資的是賣方糖的零售商和包裝牛排的工廠,且農糧基金持股,多以農化肥料為核心,食品加工、包裝、零售、農業機具及農產品才是其次,跟你以為抱了滿手最上游農產品不太相同。
把過去五年主要農金指數、黃小玉的期貨報價,與國內核備農業概念基金的線型比較發現,農業基金績效雖無法跟期貨同步大漲,但仍呈正相關連動,一般投資人想參與農金商機,要對抗極端氣候,選擇農業概念基金的方向並沒有錯。
但別忘了暴風雨再無情,終究雨過天晴,否極泰來,冬天一旦過去,全球暖化將讓春天來的更快,農作物成長速度加快,產量過剩,價格很可能失去優勢,農夫都懂得春耕冬藏,買基金亦然,不要在天氣最爛最槽的時候才想到農業基金!
(作者是知名理財作家)
【2011-01-26/經濟日報/B2版/基金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