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4 21:45:57老魚兒

迷路

小時候家貧賃屋而居,家人像吉普賽人般的總是在移居,從台北市中心區的昆明街、延平北路、天水路、往台北邊陲地區信義路五段、吳興街移動,最後父親終於以貸款的方式購買了一間小小的公寓,這時已由台北市到了台北縣(中和市),家人終於可以免於搬遷之苦、轉學之累與同儕好友離散之痛,那年我已是大學二年級生。大一時,獨自拖著一小箱行李搭上火車遠離家鄉到中部,辦理註冊、住校事宜,台北的家不必再搬,但台中的窩卻因學校只提供大一新生宿舍,大三時抽中空餘宿舍,大四又没那個好運道,不得不一年一遷,我似乎離不開流浪,也因此怕極了搬家!



然而,無論居住在任何一個地方,一段時間後總會有熟悉的情感,最後這十來年,我落腳於台北市信義區邊陲地帶,從居家處到信義計畫區101大樓是一條不算長的路,隨著經濟發展、都市計畫,櫛比鱗次的大樓逐漸建構了水泥柱的都市叢林,無論住在那,找路時,我總不脫以最高、最大或最有名的建築做為標地,在四、五十年代,台北市原本散落不齊的二、三層建物,我以商店、特殊建物做為路標。五十年代後期,規畫整齊的大批四樓公寓,慢慢的被五層樓、有電梯的七層、九層、十一層、十二層高樓取代,曾經被我作為和朋友約會見面做為標的的火車站、第一百貨公司、學校、體育館及環亞百貨、杭州南路上最早的大樓杭州大廈等,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淹沒在更高也更新的都市叢林中,台北終於擁有了世界最高的大樓101,這座世界第一高樓,它使我在開車時,很容易辨識回家的方向!



可惜的是101大樓不是我常去的地方、雖然有page one書店,但我更愛到週邊的誠品旗艦店或是新舞台,無論是念舊的回到吳興街、帶著兒子到中和的故居、、或是到父親永眠地,不斷增建的高樓大廈,輕易的淹沒了過往曾帶著我認路的標地物,迷路的機會不自覺的多了,在不忙的時刻、開車繞著繞著,我把迷路的行程,當作是認識街道的消遣,也真的在迷路的過程,認識了新的道路,有些時刻,路痴的我,還有本領帶著家人踏上探索而來的路時,頗為開心,一雪被譏笑為白痴之恥,還可安慰自己没有浪費繞路的油錢!



身邊的親朋好友各自忙於生活,兒子離家住校,漸漸的體會到自己終將獨自一人終老一生,不得不認真的考慮該如何安渡老年。回想年輕時無畏一個人開車闖天涯,家人在下一代還在身邊依偎時,總會為了下一代相約出遊,在共遊的時日,我可以不動腦的跟車,在同事出遊的時刻,我也有藉口依賴男同事開車或是跟車,今年的這一場病,讓我悟出,多變化的時代,不能依靠老方式生活,我不再以標地物找路,買了一台衛星定位器,開始更獨立的人生!但願我的末來,不再迷路!



無腸公子 2008-12-23 18:36:52

行也由徑

家中今年淘汰了兩輛車子,換了一部新車,衛星導航是基本配備之ㄧ,車子減半,在家時間更減少超過三分之二,開車的機會相對的變少,導航器至今還不知如何使用,如同對其他的新事物一般,知其用卻不知其如何用,也許是沒有迫切的需要吧!也或許是失去了少年人的學習敏銳,他們根本是觸類旁通聞一知十,甚至彷彿就是生而知之的天賦本能呢!唯一促使我學習的動力應該是週日傍晚不用趕著回家,可以好整以暇的在車上收看大陸尋奇,也不管太座是否隨行在側幫我操作。
母親說人走後三天內會將在世間的腳步收回,我遊也少,知也有限,作不得司馬遷、酈道元、徐霞客,遍歷名山大川,他們身後收拾的功夫料想辛苦倍蓰常人。同樣一條固定的路,不管上學上班用餐購物,只因刁鑽古怪,我竟也要東彎西繞,自己都不知「踏過櫻花第幾橋」?將來遠行,我的旅篋不見得重過別人,但肯定是摒擋的時間與路徑都多過別人。
(三之三)

版主回應
果然是有相同之處,才會談的來,
只是打開報台一看,愧疚,汗頻,所有負面情緒全上身了
深呼吸後----轉念
嗯!我多開心有你不棄當我之友
這輩子無論如何努力都趕不上您的程度
我同時也愧作傅老師的學生
不過老天厚我
優質的人出現在我身邊且成為我的朋友
意思也是要我多多努力
也要我更為謙卑吧
受教了
2008-12-24 20:51:38
無腸公子 2008-12-23 18:34:56

行也由徑

從小我就愛走歪歪斜斜旁門左道的傾攲小路,幼稚園娃娃車不說,小學離開 家父單車送我上學的日子以後,只要時間從容,我總會東彎西繞選擇不同的路線,大略有八九條之多,可以變換著走,到了學會騎車就更神勇了,活動的半徑也就更大。尤其愛走有水的路,那怕只是條水溝,當然最喜歡的還是有著竹林沿岸野草叢生的嘉南大圳,妹妹與我戲稱是遊鄉村。如今的宿舍牆外便又是ㄧ條水圳,規模名氣自然比不得載諸教科書中的幼時那條著名的水利設施,感覺上幾乎就與都江堰涇惠渠洛惠渠齊名,只是後者迄今猶緣慳一面。水圳是否叫田寮我不確定,但至少是她的一條支系,卅三年前初見她,我只是過客,住在和式的房舍,有著地板榻榻米與格子門窗,同我兒時的住家,長廊外便是水圳,漫步岸邊還曾為一枝梨花春帶雨而興奮。如今平房翻成水泥建築,水圳也隔在圍牆之外,而我成了牆內常住一員。我依然有著傍花隨柳過前川的興致,只是轉眼回首真已成了詩中的將謂偷閒學少年。水畔多已築起高樓,不見當年梨花,只餘片段零星田野風光,我卻依然愛走,只是因為依戀那股潺潺與不舍晝夜的流動,甘願忍受撲鼻的腐臭。
太座是個規律的人,開車路線就是照表操課,ㄧ仍舊貫。因此常嘀咕我開車欲速則不達,其實並不全然如此,多半時候我乃在嚐鮮,求其變化而已,雖然明知人生不甚可能就此發現什麼大不了的風景,但是萬物靜觀皆自得,閑花野草也有可觀之處;一盒巧克力,阿甘媽媽說永遠不知下一顆的滋味如何,我就期待這麼一點小小樂趣。這個邏輯也就適用到登山與餐廳方面,不過登山奉勸各位還是應當事先做好功課,切莫隨興,率性而為。
(三之二)

無腸公子 2008-12-23 18:30:42

行也由徑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當高聳半天的101大樓也失陷於虛無飄渺的雲霧之中,都市中竟也出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對於憑之指路的妳有了部衛星導航(GPS)確是正辦,不僅不復迷路之苦之懼,也不會稍減迷路之樂,因為以後更可以作隻勇闖水泥叢林或郊山平野的大膽迷路麋鹿,反正導航器不斷的修正重新定位,殊途同歸,最後必將妳引往水草豐美、流著牛奶與蜜的迦南樂土。若非迷途,武陵人如何發現世外桃源?愛麗思如何漫遊仙境?哥倫布又怎會發現新大陸?
我愛走小路,絕對不是什麼高尚士也什麼君子,因為君子行不由徑。 家母自幼教育我們做人要開大門,走大路,偏偏我康莊大道之外,猶喜愛彎弄堂鑽巷道,另闢蹊徑,流連不同的風光。剛從北京歸來,見識了從永定門經過天安門穿越紫禁城到鐘鼓樓長達七點七公里的中軸線,此番更是北延五公里直抵分列兩旁的京奧鳥巢與水立方兩個舉世聞名的建築場館,氣魄夠大了吧!無怪梁思成說北京的壯美秩序就是由這條中軸線產生。我站在鳥巢的廣場往南望去,視線可以順著這條筆直大道一逕無礙的凝焦遠處盡頭如經微縮的鐘樓上,然後驅車直至五公里外的跟前,那又是ㄧ種曲折的胡同遊,可惜時間所限,只能任憑黃包車夫他那廂拉來拖去匆匆穿梭,我們這廂便只有囫圇吞棗走馬觀花了,自然少了穿街過巷尋幽訪勝的那種閒情逸致,更甭提登堂入室的磨蹭功夫了,對於傳聞中的胡同文化也就僅限於浮觀而已,算是到此ㄧ遊。從前只聽得老北京輒自豪天子腳下,到得此才知東富,西貴,南貧,北賤,還分皇城根下呢!根正苗紅就是此謂吧!富貴人家凡事講究,包括出身。 家母說富而不驕固難,富而好禮更難,若是勢利,便是衣角都戳得死人。(三之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