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6 17:27:02讀.冊.人

健康人生:便秘




健康人生:便秘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專題報導
醫師指出,不少人對便祕忍耐度高,這群「隱性便祕族」常以瀉藥、浣腸劑緩解排便不順,反而使腸道蠕動變慢,陷入惡性循環。

隱性便祕族一般指逾4天未排便,或雖排便順利,卻排出硬球狀、不規則龜裂狀糞便,即便排便費時費力也隱忍不說、不就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門診便祕患者常見中老年人,多數年輕時隱忍便祕,中年後恐引發大腸憩室炎,導致經常腹痛,嚴重者甚至併發腹膜炎、腸道穿孔等後遺症。

台灣營養基金會蒐集1049位30到49歲上班族「便祕與飲食行為」調查,發現近4成8上班族有便祕困擾,推估國內超過525萬上班族為便祕所苦,且根據職業排出便祕的風險,最易便祕的職業是行銷、活動企畫人員,其次為助理與秘書,第三名是專櫃銷售人員,其通病正是久坐或久站、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

醫師陳欣湄表示,臨床常見便祕超過6天,情緒就容易暴躁,且內分泌失調影響皮膚,後續出現腹痛、食欲變差等症狀;多數民眾慣以浣腸劑、瀉藥暫緩便秘,卻治標難治本,反而會使腸胃蠕動愈變愈慢,神經反射變差,便祕問題猶存,陷入惡性循環。

改善便祕,一般建議先改善生活作息,嚴重再輔以藥物,陳欣湄建議規律運動、多喝水並攝取足夠的油,有助潤滑腸道助排便,每日吃早餐,讓早點敲響晨起腸胃蠕動的第一道門鈴,並多以全榖物、膳食纖維當主食。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提醒,60公斤成人,一日攝取熱量1800大卡,每日吃足三蔬二果,膳食纖維攝取量最多只有15公克,建議值為25公克,若要補足,可多吃全榖物主食,如全麥麵包、糙米飯、玉米、南瓜等,或高膳食纖維蔬果如牛蒡、菇類、芭樂、芹菜及柳橙。

便祕如何判斷?陳欣湄強調,若超過4天未排便、或排便出來結成硬球、不規則龜裂狀,排便費時費力,就是便祕。雖說一日三餐飯後皆可順暢排便最健康,但基本一日排便一次也沒問題,盡量可把握晨起排便時機最佳。
本文內容摘自以下網頁: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6/1748598



健康人生:讓腸子動起來!高纖多C除便祕3方法

許多年長者有便祕的困擾,排便不順暢除了身體不適,也會間接影響情緒與食欲。
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院長蔡宗龍表示,年長者確實比較容易有便祕問題,除了身體退化的關係,主要是年長者容易「想太多」,患得患失,包括身體健康是否亮紅燈、日後會不會被送到養老院、子女會不會棄養等,進而出現憂慮及焦慮,也會導致排便不順及便祕。

1.穩定情緒 能放鬆腸道
蔡宗龍建議,便祕問題可先從心理層面著手。例如,有宗教信仰的年長者,心靈有寄託,即使遇到重大事件或病痛,心情較容易獲得平復,同時減少情緒起伏。一旦情緒平復,腸道神經就不會太過緊張,對改善便祕頗有效果。

2.運動按摩 促進腸蠕動
除了從心理層面著手,蔡宗龍說,老人如有便祕,應該適度運動,因為人體的腸子屬「不隨意肌」,並不受大腦支配,因此多運動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祕。蔡宗龍建議,有便祕的長年者一天至少要散步、走路30分鐘,或在家自行拉筋20至30分鐘。

此外,也可以利用看電視的時間按摩腹部。蔡宗龍說,可從肚子的右下方,以順時鐘的方向朝肚子左下方按摩,每次按摩時間最好超過半小時,長期下來有助促進腸道蠕動,緩和便祕症狀。

3.飲食高纖多C多水果
對於便祕患者的飲食,蔡宗龍表示,應多攝取膳食纖維、維他命C豐富的水果,例如火龍果、柚子、柑橘、奇異果、鳳梨、木瓜、蘋果等。

吃高纖水果:蔡宗龍說,曾有一名飽受便祕之苦的年長病患,在他的建議下一天吃一顆火龍果,便祕問題立即明顯改善。蔡宗龍說,以他自己為例,他曾經兩天未排便,當天中午只吃1顆火龍果,傍晚就順利排便,效果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也有一名患者在他的建議下,一天吃半顆柚子,不到一星期便祕症狀就慢慢改善。

喝全脂牛奶:如果吃高膳食纖維的水果還是無法改善,蔡宗龍建議可嘗試喝全脂牛奶,因為全脂牛奶具有潤腸功效,建議一天至少喝300cc,並持續喝3至5天。假如沒改善,可提高到1000cc,而且必須是空腹喝。

●喝油脂潤腸:蔡宗龍指出,萬一這些方法還是無效,建議可以每天喝2湯匙的茶油、麻油、橄欖油或椰子油,而且同樣必須是空腹喝,因為這些食用油含高量油脂,對潤腸具有很好功效,通常可達到立竿見影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血脂肪太高或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就不適合,因為這會增加血液脂肪,反而有礙身體健康。

少精緻食物:蔡宗龍表示,如果想減少便祕問題,不管是年輕人、老人,最好少吃精緻食物,如牛排、漢堡等燒烤的高熱量食物,因為這些食物裡的殘渣、纖維素含量極少,容易造成便祕同時危害腸胃健康。

蔡宗龍強調,長期臥病在床的便祕老人,例如中風、失智或體力退化等,不管攝取什麼食物、保健品,對改善便祕都沒有效果,唯一能解決的方法就是採「大腸水療」,但這個療法必須交由專業醫師處理。
本文內容摘自以下網頁: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4/169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