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9 07:56:19讀.冊.人

立夏閱讀:教墓誌銘刻什麼、更勝填鴨考試


立夏閱讀:教墓誌銘刻什麼、更勝填鴨考試

作者:洪蘭、天下雜誌596期
當孩子被考試填滿,如何對生命有期待?填鴨式教育使我們無暇對人生有任何想法,然而人若能想到未來,現在的做法肯定會不同。

台北今年從一月起,雨就下個不停,衣服洗都不會乾。前幾天打開櫥櫃,赫然發現裡面的東西發霉了。
在清理時,看到櫥底有一張墊紙,是兒子念美國學校時,不知哪一科的作業,上面印著:當你離開這個人間時,你希望你的墓碑上刻著「這裡躺著一個____的人」。
我看到孩子先填「有愛心」後來又改為「值得尊敬」。
第二行是:「在追思會上,你最希望你的朋友描述你是個____的人」,孩子填「影響我最大」。
最後一行是:「你要如何達到上述目標?」孩子寫「我必須先有專業知識,才能有效地去幫助別人;我必須先能養活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我必須活得很長,才可能對別人產生影響」。

看到這份作業,我很驚訝,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會怎麼填,當然更慚愧,我竟然十年沒去整理這個櫃子。
我十七歲時,完全不知道我的人生會是怎麼樣,更不要說對這個社會會有什麼貢獻。我念高中時,正是瓊瑤《窗外》出版的時候,雖然大人不准我們看,我們還是偷看了,只是很不解,她怎麼有時間去暗戀老師?我們每天考試都考不完,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當你整個心都被考試填滿時,哪裡會去想墓碑上要刻什麼?填鴨的教育使我們無暇對生命有任何想法,遑論期待或遠見。

現在回頭看,假如當時有人點醒生命不是只有考試,人生也不是只有進台大,我的人生會不一樣。
現在的學生雖然已經不用再填鴨了,但是在人生的路上,好像比我們更迷惘。教改把以前的「公民與道德」改掉了,而融合課程又因分科太細,把禮義廉恥等做人道理弄不見了,加上媒體報導的只有名人,沒有偉人時,學生不知應該效法誰。當年輕人滿足於小確幸時,理想和抱負就不見了。

作家米契納(James Michener)說,「一個國家的未來,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孩子在少年時所讀的書,這些書會內化成他對國家民族的認同、生命的目的、人生的意義。」孩子需要讀好書才會知道「世界文明價,俱是英雄血換來」,也才能有「大丈夫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的胸襟。人若能想到未來,現在的做法會不一樣。
本文內容摘自以下網頁: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