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12:00:00讀.冊.人
健康人生:團體醫療奉獻獎「若瑟醫院」
健康人生:團體醫療奉獻獎「若瑟醫院」
慢飛天使的燈塔, 若瑟醫院「別人不做,我們做」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專訪
60年前,從歐洲來台的松喬與畢耀遠兩位神父,以「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理念創建雲林若瑟醫院,當年只帶著10位修女及2位醫師,這座雲林人口中親切的「阿督仔天主教病院」走過一甲子,該院共有十位醫療奉獻獎得主,今年又榮獲醫療奉獻團體獎的榮譽,讓雲林人與有榮焉。
草創初期 保溫箱擠著用
若瑟醫院院長張世杰說,醫院一路走來篳路藍縷,適逢創院六十週年慶,醫療奉獻團體獎是給若瑟最大的肯定和生日大禮,尤其婦、兒科上下一心投入早療工作,完成神聖又艱鉅的使命,是這次得獎的重要功臣。
募款、募藥、募器材還要募人,當時若瑟醫院一切從零開始,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連嬰兒保溫箱也改裝成可擠進四個嬰兒的保溫箱,「若瑟就是這樣撐過來的!」兩位曾獲醫療奉獻獎的畢耀遠神父和外籍助產士方秀仁回顧當年,慈祥臉龐泛出淚光。
用父母心 接生巴掌娃娃
早年農村社會,孩子生得多,若瑟一度是國內新生兒接生量數一數二的醫院,每天接生多達6、70個新生兒,最高紀錄還曾一天接生119個,但接生的新生兒早夭或發育不全也多,曾獲醫療奉獻獎的前副院長蔡孟宏說,為了照護這些病嬰,若瑟於是成立雲林第一個婦兒全天急診及小兒加護病房,讓偏鄉重症病童有完善的醫療。
民國75年在若瑟就誕生了4胞胎,更接生一個體重不到600公克的早產男嬰,為了照護這個「巴掌大的娃娃」,方秀仁說,當時每天用棉花吸奶水滴滴哺餵,寸寸呵護,看到小生命逐漸茁壯,有說不出的喜悅。
此外,早產兒居家照護很重要,若瑟醫院兒科主任譚玉棠說,為了不讓家長一天到晚跑醫院,該院最早提供早產兒家庭衛教,無形中減少政府許多醫療資源。如今,每年若瑟的院慶,不僅「巴掌娃娃」會回娘家,無數個早產兒父母也都感恩:「沒有若瑟,就沒有可愛的小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間台灣曾出現小兒麻痺流行,若瑟門診爆量,因醫療資源不足,松喬神父決定包車送貧苦病童到台北的醫院接受治療復健,專車接駁長達數年從不間斷。「我們同樣用父母心來疼愛這些孩子」,松喬回憶錄這樣寫著。
投身偏鄉 早療兒免奔波
不過,健保實施後,若瑟有部分醫師因工作負荷過重而爆出走潮,但院方小兒急診仍全天候收治病童,曾獲醫療奉獻獎的外籍兒科醫師葉秀珍一肩獨扛重責,幫助醫院度過難關。
由於雲林隔代教養、外籍配偶多,難免有文化及語言隔閡,發展遲緩兒童大增,在前縣長蘇治芬請託下,若瑟醫院克服萬難,「別人不想做的,我們撿來做」,由前院長黃崇濱跨科領軍,先後成立遲緩兒評估和復健中心。2006年,「台灣自閉症之父」台大小兒心智科教授宋維村有感於偏鄉的需要,也毅然下鄉加入若瑟早療團隊,讓無數早療兒不必奔波求醫。
攜手連心 讓愛能傳下去
看到這群慢飛天使從不會說話,到大聲喊「畢爺爺!」從不會走路,到邁出人生第一步,93歲畢耀遠說:「我的生命經驗告訴我,不要等到準備就緒才開始付出,只要是天主願意我們做的,祂自然會成就一切。」這句話正是對若瑟六十年的最佳註解。
這家「阿督仔病院」是孩子的心靈燈塔,幫助無數慢飛天使快樂翱翔天際,院長張世杰說,若瑟人會攜手連心,用愛繼續走下去…
天主教若瑟醫院小檔案:
設立:1955年
主要事蹟:
●成立雲林第一個兒科加護病房及第一個24小時兒科急診
●陸續成立斗六、台西早療日托中心
●雲林首創安寧病房
●全院累計十名醫護榮獲醫療奉獻獎
上一篇:健康人生:空汙皮膚癢,斑點跟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