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10:07:05讀.冊.人

大寒閱讀:只求近利,事業做不大



劉金標:只求近利
事業做不大

聯合報 文╱記者陳景淵
日本豐田汽車70餘位代表參訪巨大機械,其中日方最好奇的一件事,「為什麼捷安特在第一代(經營者)就能做到世界第一?」在日本通常得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才有辦法達到世界第一,巨大董事長劉金標如何做到?

巨大董事長劉金標感嘆,他不像蘋果電腦的賈伯斯,或是創辦阿里巴巴的馬雲是天才,不到50歲攀上事業高峰,他一直到50歲經歷一連串跌跌撞撞才「不惑」,不被追逐金錢所迷惑,看待事情才有完整邏輯,因而有今日成就。

巨大董事長劉金標說,他也是到了50歲才逐漸體會「錢」是罪惡的東西,會有很多誘惑,使一個人走歪掉,若企業把利益排第一優先,長遠來看事業一定做不大。此觀念一改,劉金標擬定經營策略的目光宛如走出窄巷,開闊起來,不求近利,著重開創市場新需求。

不過這項體悟,劉金標坦言走得坎坷。他說年輕時心態就和散戶買股票一樣,在飯局上聽人家說什麼好賺,或哪裡有新商機,就想跑去做新的,和許多年輕人一樣衝動、有野心,盼自己有朝一日成為經營之神王永慶。例如經營過木材、螺絲釘、碳酸鈣等工廠,還開過汽車貨運行,賣過日本進口的魚飼料,也曾經和朋友一起投資養殖鰻魚等,兩、三年不到就換一個行業。

巨大董事長劉金標38歲創立巨大機械,仍是抱著生意人心態,整天忙著爭取訂單、押匯出貨,嚴格說來和先前做的養鰻魚等貿易生意,本質上沒什麼不同,一心只在乎,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賺到最多錢。

直到巨大成立第9年,代工大客戶移情別戀抽掉大半訂單,劉金標陷入事業最大危機,才恍然大悟,利益擺第一的經營容易陷入困境。自此才看重事業發展勝過獲利,思考自行車對人類意義,從中探索出新商機,他則從「生意人」躍升成為「企業家」。

大寒閱讀:巨大6次改革,e化產銷拚效率
聯合報 文╱記者陳景淵
全球最大自行車廠巨大機械,去年寫下營收600億元新猷,市值衝破1000億元,巨大董事長劉金標表示,巨大的下一步,朝「百年傳世企業」邁進,已啟動第6次改革,此次非做外在建設,而著重內在效率調整,建立e化產銷系統。


巨大董事長劉金標表示,巨大發展至今逾40年,盼望下一步發展成為永續企業,經過內部討論,定下「百年傳世企業」宏大目標,2013年成立「創新改革委員會」,通盤檢討出企業內過去雖成功,如今卻已事過境遷、不符時宜的流程,力圖創新改變。

此次變革與過去循著市場脈動而改變有所不同,反而屬於調養體質,打通體內任督二脈的內功心法。劉金標直言,「過去的強項,現在可能成為弱項」,唯有靜下心來好好把各部門、各流程的環節審視一遍,才有機會進一步轉型成「健康企業」。

例如,自行車市場受天候、季節性需求、流行趨勢等因素影響,如何「及時供貨」到世界各地是最大挑戰之一。劉金標指出,巨大進一步改善產銷系統,自力發展出sBTS(smart Build To Stock e system),連結工廠產能與全球專賣店的POS機,不但降低庫存成本,還能彈性及時供貨,即是第6次改革中重要的一環。

巨大的經營之路,至今歷經6次改革,從最早OEM代工開始,與當時台灣產業幾乎是全球品牌商的代工廠無異,有訂單便代工生產,沒有訂單就只能夠等訂單。

巨大董事長劉金標說,代工對企業風險高,當年巨大的OEM客戶移情別戀,抽掉大半訂單,害他「真心換絕情」,才下定決心創造品牌「Giant捷安特」。這一條路走來忐忑,行銷費用非常高,因為要攻入世界市場,必須招募各國人才,當時在台灣這類人才很難找。

巨大董事長劉金標指出,巨大跨入經營品牌是一大轉變,儘管當時對未來充滿狐疑,數度質疑市場端的意見,產品會議往往難以聚焦,滿心懷疑若做出粗獷、那麼重的車怎會有人買?產品設計難以定案,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他說,儘管如此,這項改變扭轉了巨大的命運,「好像騎車上坡,一腳一腳踏下去,雖然吃力,但到了頂點往下看,才知道自己爬了這麼高」。

此後,巨大陸續因為市場風向轉變,決定投資中國大陸市場,甚至號召產業合作,力邀競爭對手美利達與11家零件廠組成「A-Team」,帶動產業升級。而在這過程,劉金標雙軌並進,以國內為中心點,推動自行車新文化,把原是代步工具的自行車,變成運動、時尚的一環,他甚至親自當傳教士,二度騎自行車環島,親身推廣單車健康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