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閱讀:侯吉諒《石上書法》
白露閱讀:侯吉諒《石上書法》
書名:《石上書法:侯吉諒篆刻散文集》
作者:侯吉諒
台灣嘉義縣人,台南一中、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畢業。為前故宮副院長、文人畫大師江兆申的弟子。
現專職詩詞、散文、書法、水墨、篆刻等藝術創作,並長期致力筆墨、紙張的材料研究,與書法創作教學。
曾獲三次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國軍文藝金像獎」、空軍「藍天美展」書法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1997年度詩人獎等。
侯氏亦擅長書畫、篆刻,為難得一見之全方位創作者,因長期接觸中西方各種藝術,作品中深入古典而又具有強烈的當代意識,自由運用各種藝術語言的轉化,亦成為侯吉諒創作的主要風格及特色。
內容介紹:
賞玩閒章,細品人生
詩人畫家 侯吉諒,第一本最細膩的篆刻散文作品,有文字、有圖;有體悟、有境界。
在黑白分明的書法、墨色淡雅的繪畫中,書畫家抒發著心中的詩情畫意,萬種千般的心情都在筆畫中含蓄流露,每當畫完畫、寫好字,創作的年月也題記在書畫作品上時,書畫家總是會再選一個精神最好的時候,用鮮紅的印泥,在作品上蓋上印章。
除了姓名章,書畫家還會有許多閒章,文字優美、意境悠遠,往往寄寓著書畫家最為個性化的心境。
墨色的黑、印章的紅,是大自然中最強烈的顏色,也是最能持久不褪的顏色,雖歷千年亦如昨日般鮮明。透過詩、書法、繪畫、印章這些藝術形式,我們如是接近創作者的生活與品味,像書法的黑、印章的紅,那樣沉穩而奪目。
詩人畫家侯吉諒寫詩寫累了就寫書法,書法寫累了就畫畫,畫畫累了,就玩玩石頭刻刻印章,把寫詩的心情、書法的功力、繪畫的布局,縮小到方寸之間的印章之中,那是不斷地濃縮的創作精華,也是玩味生活的餘韻。書中文字有人生體悟、有書畫心情,亦有作品賞析。在欣賞文字之餘,也能深悟感受石上書法的美感。
目錄:
序 刻畫心情
輯一 止於至善(書法與境界)
翰逸神飛
神融筆暢
泉注而山安
游手好閒
無為
如意
曠達
既見君子
長樂未央
不知處
止于至善
不悔
好極了
希有
堂皇
雪泥鴻爪
心象
平生真賞
師造化
空山不見人
妙有
見素抱樸
尚樸
風神
寄懷
安善
輯二 天地無私(書法與人生)
處之泰然
盡歡
安泰
得意
相見無事
不來思君
有詩為證
敦厚
無盡藏
供養菩薩
飛天
懷璞藏真
清心
放下便是
永以為好
放手
放心
錢來也
天地無私
天地同力
既見君子
輯三 處厚(書法與學習)
處厚
方正
大方
養壽
有餘
通會
虛懷
尊德
暢快
淨心
樂未央
永安
難得
閑雅
枯勁
妍潤
書摘:盡歡
「人生得意須盡歡」,一千五百多年前,詩人李白在長詩〈將進酒〉中如此暢言,〈將進酒〉裡意興飛揚的生命情趣,透過李白的詩句,至今仍然令人感受到無比激情而酣暢的力量。
中國人一向崇尚恬淡、清淨、無為的生活態度,歷來有名望的高僧大德,大都開導人們,不要過度重視物質享受,「享樂主義」幾乎從來不是華人的主流思想。
歷史上當然少不了達官貴人奢華生活的記錄,而且到了讓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可是那些酒池肉林式的描繪之中,卻是縱慾多於盡歡。
縱慾不是盡歡,縱慾只是無節制的放縱於欲望之中,盡歡卻是身心全然投入的忘我狀態,盡歡有一種生命的境界,對歡樂的領略、享受完全投入,是精神與肉體的完全解放,是一種極致的放鬆狀態。
盡歡當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達到的境界,那是要極度高興、極度愉悅的時候,才有可能感受得到的放鬆,而人只有在最得意的時候,才能達到這種狀況,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那是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才會明白的境界了。
寫字寫到酣暢淋漓的時候,也會有盡歡的感覺,然而書法的盡歡也並非毫無節制的揮灑,而是一種意到筆到、筆到意到的暢快,筆中所寫,就是心中所想,且筆筆皆在控制之中。重要的是,不管程度高低,每個人寫字都可以有這種盡歡的感覺,只是一定要先學會投入。
有詩為證
十幾年前,劉國瑞先生送給我一部《麝塵蓮寸集》,說是他安徽同鄉前賢著作,要我有空看看。
書拿回來後,只草草翻了一下,知道是一部「集詞」,文句大都典雅婉約,但好像沒有什麼新意,於是就收在書架,不久即被快速增加的其他書本淹沒,一時間,也忘了再去翻閱。
這幾年買的書委實不少,許多實在是沒時間讀就忘了,奇怪的是,《麝塵蓮寸集》一直在腦海打轉,總有一點什麼在心中牽掛著。
或許,是因為那個地方我去過吧?
《麝塵蓮寸集》是清末民初一對夫婦合作完成的,擔任集句的汪淵,字時甫,又號詩甫,前清貢生,安徽績溪人;為每句詞注明出處的,是他的夫人程淑,字繡橋,安徽休寧人。
大陸固然江山甚美之處所在多有,但終究是遊客的心理,觀光攬勝而已,唯獨安徽歙縣是江兆申老師的家鄉,多次聽他說起家鄉及其尊長種種,特別能夠在美麗的風光之外,另有一種切身的想像。尤其難忘的,是幾次安徽的朋友徐衛新帶我到皖南鄉下,經常會有的似曾相識的感覺。巧的是,徐衛新正是績溪人,休寧呢,則是出產硯台、金鈴子的地方,都是我所熟悉的。
一九八八年前後大陸剛剛開放時,台灣著名的建築學者王鎮華便寫了幾篇文章,文圖並茂的介紹一些大陸著名的建築,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幾個保存良好的明朝建築群村落,像潛口、西遞等地。
中國古村落大都依水建築,高明的設計師通常會把房子安排在流水的兩岸,不僅生活起居方便,也輕易造就美好的視覺效果,蘇州整個古城如此,連遠在雲南邊陲的麗山古城,也是家家流水戶戶垂楊。潛口、西遞更特殊的地方,是乾淨的水會穿過每一戶人家家裡,其設計之巧妙,的確出神入化。
這樣的明清古鎮特別令人著迷,因為它們不是純粹觀光的地方,每一個房子裡都還住著人家,過著生活。有一次我們就在那樣的房子裡吃飯,幾百年的房子了,木雕的花窗門板高抵兩層樓高的天井,暗暗的光在天際殘留,反而讓人有睜不開眼睛的明亮。奇特的是那天突然停電,主人連聲抱歉的點著蠟燭招呼我們吃飯喝酒,光影閃爍中,我才突然深刻了解「燭影搖紅」這樣冶艷的意象。
以前想像的中國情調和實際看到的徽州建築,當然不可能有什麼穠艷的味道。事實上,安徽地處山巒環繞的「內地」,交通非常不便,古代的安徽男人為了生活,常常經年要到外地經商或做官,千百年下來,形成了徽州地區極為特殊的「貞節文化」,聽說文革前有幾千座的貞潔牌坊散布,走在古樸、寧靜、陰暗、寒冷的古代民宅中,即使陽光穿過美麗的木雕花窗,還是讓人覺得有一道陰影罩在胸口。
那天在古民宅中點著紅蠟燭吃飯的情景,好像頑強的記憶,一下子成為我後來理解的古老中國的主要畫面。之後,讀了《麝塵蓮寸集》,每每浮起的,就是這樣的情調。
仔細閱讀《麝塵蓮寸集》,卻又叫我大吃一驚。「偷眼暗形相,纖腰束素長,淺妝眉暈軟,私語口脂香,把酒來相就,溫柔和醉鄉。」這樣香艷華麗的情調,簡直像美人雪白酥胸的一顆紅痣,教人不得不遐想盪漾,《麝塵蓮寸集》沒有中國古典詩詞俗爛常見的輕淡和故作姿態的典雅,而是濃膩得像乾隆時代繁複無比的工藝,好像溫潤的漢白玉,卻刻滿了富麗堂皇的螭龍紋,精致得彷彿每天都是細工巧作的御膳。偏偏作者是生活在那樣古樸素雅的青瓦白牆的安徽鄉下,讓我對那個以貞節牌坊聞名中國的古徽州文化,有了更轉化的認識。
朋友說,有一次帶著慕名而來的異性友人參觀古民宅,不料突然下起了大雨,兩人只好借宿民宅內簡陋的旅館,「旅館簡陋得很,除了棉被什麼都沒有。」那天晚上他們也點了蠟燭,青色瓦片上沙沙的雨聲漫天蓋地的嘩嘩作響,水色淹了異鄉的夜晚和老舊的民宅。
在台北的暮春微雨中,燈下閒閒翻閱這對夫妻合作完成的集詞,我彷彿看到燭光搖曳,彷彿聽到那天晚上青色瓦片上沙沙的雨聲,風起處,雨聲飛揚成一蓬蓬的水霧。
懷璞藏真
思考人類生命本質和意義的所在,一直是先秦思想極為重要的部份,尤其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對這個命題有極為深入的探討。
老子經常提出一些和現實生活追求富貴、繁華相反的看法,例如儒家提倡仁義,並以仁義為至高無上的道德標準,但老子卻認為絕聖棄智、棄仁絕義才是對的。
《老子》第十九章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指人為的仁義聖智不好,老子認為求聖就會被聖所侷限;求智,被智所誤導;求仁求義,則仁義出有大偽,老子的看法非常深刻,可以說真正命中儒家思想的缺點,但老子聖人無為的觀念在實際操作中又太過空泛,所以並不能成為主流思想。
然而老子的智慧畢竟非同小可,他提出的思想終究才是逼近人類生命更高層次的思想,因此還是受到歷代讀書人的推崇,並且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身體力行,至少是作為個人生命價值的深刻反省,「懷璞藏真」就是這種理念的實踐。
寫字的人也經常強調「懷璞藏真」的觀念,因為書法表現的內涵,除了文字以外,主要就是書寫者的性情與人格,一個人如果可以「懷璞藏真」,那麼他天性中非常可貴的本質就會透過筆墨呈現出來,這是寫字的最高境界。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647532?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9
上一篇:墨墨風華:王獻之【中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