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3 00:32:37讀.冊.人

大暑閱讀:紅茶照明潭

 

劉克襄:紅茶照明潭
一個大潭被碧綠的群山環繞,如藍靛之寶石,誠乃百年台灣第一名勝。但近看卻非如此,回顧兩個世紀以來日月潭的旅遊,慨嘆不覺油然而生……
不遊湖不搭纜車不乘熱氣球,我的日月潭旅行,只剩幾條環湖的步道。
步道中若要擇一,貓蘭山步道大概最為上選。水社碼頭附近有一產業道路可漫遊而上。
兩旁阿薩姆紅茶老欉成為行道樹,日治時代茶場工作人員宿舍已修葺換新。旋即,茶園在坡地塊狀出現,有的似乎以自然農法栽作,任其荒蕪依山勢優柔綿延起伏。也有的油亮碧綠,彷彿綠金般存在。近百年的紅茶栽作,像人生的大起大落,在這兒靜默地展示著。
 
抵達產業道路盡頭,山頂茶改場在望。山腳則有台灣紅茶之父新井耕吉郎的紀念碑。日本治台之後時,看上紅茶的國際市場,積極發展此一事業,除了研究台灣山茶樹製成紅茶的技術,還從印度引進阿薩姆茶樹。後來依氣溫、溼度、雨量等汰選,日月潭畔的魚池鄉最適宜栽培。經過長年的試驗培育,更在此設立紅茶試驗支所,嘗試打造一個可以媲美阿薩姆的紅茶家園。其中關鍵人物即新井。
 
當時總督府也積極努力,協助日本企業家來此投資,大舉闢建茶園,設置製茶會社,台灣紅茶此後成功地行銷歐美各地。此一盛況直到70年代中旬,因生產成本過高,價格無法和印度、錫蘭等齊,才喪失對外競爭的能力,淪為內銷市場。後來,國外大量進口時,還一度宣告停產。
 
九二一地震後,卻是另一回產業重生的開始。茶改場、鄉公所、在地農會,以及有心的茶農結合歷史文化,朝無毒和有機栽作邁開。同時,歷經五十多年試驗研究的新品種得以推廣栽培,台灣唯有,加上薄荷混合肉桂的香氣,台茶十八號(紅玉)遂一炮而紅。老味道台茶八號,濃郁的阿薩姆氣息也吸引偏好者。魚池森林紅茶的丰采,再度展現魅力。走這段貓蘭山,若不涉獵這段紅茶的起落,彷彿進入森林,不見各種鳥獸。
 
佇立茶改場最宜眺望日出,似乎也看到一個產業和風景的新希望。再往前行,山勢略陡,錫蘭橄欖老樹夾道巍然林立。登頂處海拔逾千,遠遠幾座著名大山,諸如九份二山、集集大山,龐然高聳,由此鳥目更是心曠神怡。
 
一個大潭被碧綠的群山環繞,如藍靛之寶石,誠乃百年台灣第一名勝。但近看卻非如此,回顧兩個世紀以來日月潭的旅遊,慨嘆不覺油然而生。
 
19世紀中葉,當英國宣教士甘為霖抵達水沙連時,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湖中間有一耕作小島,住著建立書院的漢人。他和英國商人柯勒(A. Corner)還在島上過夜。大概這時,日月潭便以其美麗的景觀聞名。外國人提到台灣旅行,往往會提及此一海拔七百公尺的湖泊。
 
這個訊息其實也透露一樁悲傷的訊息。更早一甲子,清朝官員鄧傳安來此巡訪,當時還嚴禁漢人和平埔族入山私墾。如今此一邵族祖靈居處的拉魯島,已非其所擁有。

月月潭的遼闊直到日治時期才出現。為了發電需要,日本工程師從武界地區截取濁水溪流水,淹沒附近的小山丘。當時的湖水主要用於發電,一年占台灣水力發電的一半強,發電效益甚廣。此時的旅遊也愈為興盛,從集集線有一輕便鐵道連接到此。不少當年的風景明信片中皆提到,日人視此為懷念北國風景的鄉愁之地。
 
但電廠即將興建前,來此參訪的佐藤春夫,發表〈日月潭遊記〉(1921)時,卻有言外之意的洞見,「到那時,不管有什麼新的別的美觀產生,但那也不會是今天我所看到的大自然了。思及此,我不禁興起無限感傷。」又或者,萌生憂鬱之語如,「沉著而又發散著無可奈何的憂鬱的美感」,好像都預示了日月潭未來處境的尷尬。

戰後日月潭繼續是台灣觀光旅遊的地標。蔣介石特別偏好在此旅居遊湖,凡其行腳之地如今亦是景點。一位受過日式教育的邵族,人稱毛王爺者,跟其親密互動,意外地也成為此一時期日月潭觀光旅遊的代言人。

邵族為了適應觀光帶來的經濟形態,幾乎放棄固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他們是台灣原住民族群當中,最早被觀光化的族群。遊客沿台二十一線抵達,都會搭船到對面的德化社,觀賞邵族杵歌跳舞的表演。
 
此遊湖之風一興,德化社遂躍升為日月潭最富庶的聚落。漢人看到大量商機出現,不少人遷移到此。德化社逐漸發展為混居的聚落,後來者甚而在默默改變中,主導了邵族的文化變遷。
 
晚近幾年,開放大陸客觀光,日月潭因風景綺麗,因蔣介石多回在此來去,始終是最熱門景點。如今每天往往有數千陸客進出,一年近四百萬旅遊人次的住宿、遊湖和購物,形成龐大的消費力,更吸引投資者到來。
 
以前重要景點如涵碧樓、蔣公行館都迅速成為民營之地。後來環湖的環境,凡能夠開發的地方,都被一家家豪華旅館占據。如今許多建商開始轉移目光,朝山頭動腦筋,連潭畔的船屋也不放過。此舉不僅招惹不少民怨,媒體亦屢屢揭發圖利財團之嫌。看似平靜的日月潭,一直波濤洶湧。
 
在此毫無節制的觀光建設下,生態環境遂遭到大肆破壞。最直接的危害,應該是每天載著觀光客奔馳的遊艇。原本無浪的日月潭,不斷出現浪潮侵蝕岸邊。一些建築的岸邊坡地長期遭受侵蝕,崩塌愈發嚴重。還有,每天擠入上千人的新型豪華旅館,不少暗管汙水直接排入潭區,更是潛在的環境威脅。
 
這些問題若依照水庫管理標準早屬違法。政府怠忽職責,財團亦蔑視法規。太多的建築不該興建,頻繁的水上活動也該禁止。甚至,遊客到來的數量,都必須總量管制。但政府賦予日月潭的功能不只是水庫,觀光遊憩帶頭衝的企圖更加明顯,導致一座百年大湖,負荷了過重的壓力。
 
日月潭雖是台灣第一景,明顯的也是過度觀光的表徵。一切為觀光產業,環境永續擺一旁。混亂而失序政策,早把日月潭的自然景觀破壞殆盡,形成負面的旅遊教材。
 
每次站在貓蘭山,遠眺紅茶之腹地,青翠之山巒,雖說賞心悅目。鳥瞰時卻常興悲嘆,屢屢失望歸返。這樣的日月潭,也不知幾時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