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3 13:48:51讀.冊.人

春分閱讀:《不憂鬱,哪算是工作》

 
春分閱讀:《不憂鬱,哪算是工作》
 
書名:
不憂鬱,哪算是工作:你一定要知道的職場成功術
 
作者:
見城徹
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生於日本靜岡縣。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院畢業。一九七五年進入角川書店,一九九三年離職,創立幻冬社。二○○三年,公司股票在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二○一一年,因經營團隊收購(MBO)而下市。著有《編輯這種病》、《異端者的快樂》等。
 
藤田晉
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六日,出生於日本福井縣。青山學院大學經營學院畢業,一九九七年進入 Intelligence公司,九八年離職,創立Cyber Agent。二○○○年,二十六歲時,公司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新興企業市場上市,成為當時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著有《在澀谷上班的董事長告白》等。
 
譯者:王蘊潔
在翻譯領域打滾十幾年,曾經譯介山崎豐子、小川洋子、白石一文等多位文壇重量級作家的著作,用心對待經手的每一部作品。譯有《不毛地帶》、《博士熱愛的算式》、《洗錢》等,翻譯的文學作品數量已超越體重。
臉書交流頁:綿羊的譯心譯意
 
內容介紹:
工作就是比賽,不想贏就贏不了。
這本書不談理論、不教撇步,只給你走到哪都用得上的扎實工夫!
見城徹,幻冬社社長,才智霸氣兼具,被譽為「日本暢銷書之神」。
藤田晉,網路事業先鋒,二十六歲便成為日本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這兩位獨領風騷的職場戰將,前者主觀自信、作風激進,後者個性柔軟、勇於嘗試。他們同樣對工作懷抱高度熱情,但在行事風格和人生態度上,則代表不同世代,兩種截然不同的典型。 
 
在本書中,兩人分別針對做人原則、自我磨練、人心掌握、人際關係等面向提出深刻見解;不管是哪個時代、哪個領域,想在工作上有所斬獲,除了技能和知識,也需要人格的磨練和意志力。失敗和困難都不足為懼,因為這些有一天都將成為你的武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人的基本
要為小事計較 
打電話給別人時,不能先掛電話
自我表現和自我厭惡是「孿生兄弟」
努力靠自己,評價由別人
坦誠是上策,做事光明磊落
 
第二章 磨練自我
工作太順利,就要起疑心
別去參加派對
「極端」才是關鍵
困境才是下定決心的最佳機會
自己付出了莫大的努力,在別人眼中卻是運氣
畢卡索的立體派抽象藝術,藍波的軍火商
寧為山頂凍死豹,不當山麓痴肥豬
不憂鬱,哪算是工作
 
第三章 把握人心
因為用完而無法遞給對方的名片,用限時專送寄過去
最糟糕的飯店工作人員,就是試圖用天氣的話題和客人拉近距離
不要言不由衷地隨便約人吃飯
不要和第一次見面的人去KTV
缺乏刺激,就無法抓住對方的心
 
第四章 影響他人
拜託時的一百對一法則
無償的行為才能創造最大的利益
如天使般頑強,如惡魔般細膩
寧為劇藥,莫當良藥
惟有戀愛,才能孕育對他人的想像力
 
第五章 邁向勝利
條條大路通自己
甘願花錢惹人反感
打擊率三成三分三厘的工作哲學
創造「只應天上有」的事物
莽撞行事,強烈地改變
暢銷是地獄的入口
 
第六章 培養成功的動機
勝利者一無所獲
沒有痛苦,就不可能有收穫
運動是工作的影子練習
葡萄酒是努力工作的男人的「血液」
如果無法去「京味」,我就不想工作了
男人,就要戮力奮戰到流完最後一滴血
後記
 
作者序:
「三十歲之後,見城先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那天,我和見城董事長一同前往擔任顧問的山形縣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回程的路上,我獨自搭新幹線時想到這件事。
 
自從二十多歲踏上社會,如初生之犢般投入工作後,我一直對兩件事耿耿於懷,那就是該如何和「平凡的事物」「膚淺的事物」打交道。在組織中打滾多年,漸漸了喪失個性,變得越來越保守,也越來越不敢超越社會的框架。身為企業的一份子,雖然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大部分都是膚淺的交往──。生活在商業社會中,漸漸感受到這種自然產生的負面情況,身為一個生意人,我對這些在工作人生中遇到的問題感到困惑不解,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態度面對。
 
當我面對這些疑問時,見城董事長明確地告訴我哪些事重要,哪些事根本不重要。
二○○五年春天,我三十一歲那年,第一次有機會和見城董事長深談,作家五木寬之大師也參加了那場餐敘。當時,我正打算從網路廣告業轉型為媒體業(阿米巴,Ameba),在一片前途茫茫之中,努力摸索應該在網路產業創造哪些數位內容(digital content)。我希望徹底瞭解傳統媒體和網路的相同和相異之處。
 
和幻冬舍進行業務合作,以及共同創立阿米巴書林(Ameba Books)這家新公司的過程中,我透過見城董事長學到的數位內容的本質,放諸四海皆准。雖然網路世界具備某些獨有的特質,但其實大眾想在電視和出版品中看到的東西,和想在網路上看到的東西在本質上並沒有差異。而且,我深刻瞭解到,網路世界是由大眾主動登入,只要點一下滑鼠就可以進入,一旦網路世界比傳統媒體更平凡普通,網路使用者根本不屑一顧。
 
當時,我參考二十世紀的日本式經營方式,著手建立公司的架構。首先重視團隊的團結,致力於福利政策,希望Cyber Agent可以成為一家足以吸引員工留下來共同打拼的公司。當時,終身僱用和論資排輩的制度已經崩潰,越來越多的公司都以成果論英雄。在那樣的企業風氣下,我選擇了逆勢操作。
 
在網路這個數位世界工作,很容易一味追求合理性,導致人際關係變得淡薄。我二十多歲時,Cyber Agent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時期。但是,商業社會的主角是人,必須在彼此的信賴和信用基礎上做生意。事實上,工作本來就摻雜了人的感情,也很俗氣,一旦拋開義氣和人情,就無法成功。無論在數位業界,還是以年輕人為主的公司都一樣。
 
我逐漸確信,在工作上,摒棄只會表面客套的膚淺交往,藉由真誠溝通建立信賴關係才是最重要的事。
邁入而立之年後,面臨了必須重新檢討人際關係的時期。二十多歲時,我拋開先入為主的成見,樂於結交各式各樣的人,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常常為了處理這些人際關係而疲於奔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真正重要的人相處。
 
在工作方面的人際關係問題上,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見城董事長的影響。本書中集結了很多見城董事長說過的話,讓人受益無窮。
 
本書標題的眾多金玉良言都出自見城董事長之手(由他親筆寫下),每一句充滿文學氣息的標題,都由見城董事長親自解說,再由我結合自身的經驗,用年輕人也容易理解的方式加以解釋。
 
書名的《不憂鬱,哪算是工作》是見城董事長以前在阿米巴書林(Ameba Books)的董事會議上說的話,我公布在推特上,引起了極大的回響,相信這句話拯救了無數上班族。
 
二○一○年下半年到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我每週都和見城董事長見面,開會討論這本書的製作。本書的製作過程很快樂,對像我這種年紀的經營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在寫這篇前言之前,我數度翻閱完成的稿子,和見城董事長討論時感受到的工作樂趣和工作的深奧意義不斷浮現在眼前。毫無疑問,這本書也將成為我今後的人生寶典。
 
藤田晉 
 
書摘:
不憂鬱,哪算是工作
沒有人喜歡憂鬱,
但憂鬱可以產生很大的反彈力。
當瞭解這一點,
憂鬱就可以成為精神食糧。

※見城徹
我每天早晨起床後,都會打開記事本,確認自己目前手上的工作。如果沒有超過三件令我憂鬱的事,我反而會感到不安。

一般人都會避開憂鬱的事,也就是困難的事和痛苦的事,正因為這樣,勇於挑戰這些事,成果就會特別豐碩。

輕鬆的工作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憂鬱才能創造黃金。
馬克斯說,人類是受苦的存在。在德文中,「受苦」就是passion,也就是熱情的意思。苦難和熱情是一體兩面,人類從苦難中感受到熱情,才能克服苦難。

在人生路上,也有相同的情況。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個人都會沮喪苦惱,我卻樂在其中。不,我只能告訴自己,我樂在其中。
煩惱就是憂鬱,但不能一直煩惱下去,「在黑暗中跳躍」是唯一克服的方法。
在黑暗中跳躍是一件可怕的事。自己可能正站在陡峭的懸崖邊,但是,只有跳進未知的舞台和未知的世界,才能夠向前邁步。人生就是不斷在黑暗中跳躍。

有人認為「舉棋不定時,就代表該放棄」,我的做法完全相反。我的信念向來都是「舉棋不定時,就要向前走」。舉棋不定時,才是大好機會。如果是毫不猶豫就可以做出的決定,通常成果也不會太大。

對我來說,四十二歲時,離開角川書店、創立幻冬舍,是我背負最大風險的賭博。除了編輯工作以外,我一無所知,在廣告、紙張、印刷和行銷,以及會計問題上都是大外行。

而且,我身無分文。在角川書店時代,交際預算根本不夠用,我的薪水都花在餐飲等交際費上。
當時,我在出版界算是名人,如果去其他大出版社,應該可以謀得不錯的職位。事實上,也的確有好幾家出版社來找我,但是,我沒有答應。
我在黑暗中奮力跳躍。
※藤田晉
以前,我在推特上介紹了見城先生的「不憂鬱,哪算是工作」這句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正因為工作令人憂鬱,所以才有意義。這句話鼓舞了很多人。

回顧我自己的人生,在我感覺自己得到成長時,通常都帶著很多憂鬱。
重要的員工離職時,業績下滑時,第一次上電視時,在眾人面前演講時……。
挑戰第一次做的事,總會令我感到憂鬱,但是,一旦克服這個難關,就可以獲得新的「經驗」。這些經驗將可成為資歷,人也會不斷成長。如果一味做自己有經驗的事,雖然在工作上很安心,卻可能喪失成長的機會。

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從事的網路工作也是一項憂鬱的工作。由於歷史還很短,看不到前方的路,只能摸索前進。
身在第一線的人總是在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中看到一線光明,在工作中隨時感到煩惱、痛苦和折磨。但是,在網路的世界中,在黑暗中摸索才能創造價值。

網路的世界充滿各種可能性,幻想各種創意點子是一件快樂的事,但是,創意本身會藉由網路在短時間內散播,所以並沒有太大的價值。

而且,網路的世界看不到前方,所以,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發表意見。
在網路業界,有很多所謂的評論家,但他們無法改變任何事。這代表輕鬆的工作無法創造太大的價值,只有信念和執著才能創造偉大的價值。

如果只是想點子,或是批評、評論他人,無法得到太大的收益。
只有看不到前方的路,每天在憂鬱中向前走的人,才可能創造出新的價值。

唯有戀愛,才能孕育對他人的想像力
想像力並不是想有就能有的能力,
只能在人生過程中逐漸培養。
甚至可以說,想像力和工作能力的成長成正比。
※見城徹
影響他人,是所有工作的原點。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影響他人?

那就是對他人的想像力。
當自己說話時,對方會有什麼感受?會覺得受到傷害,或者認為是一種良性刺激?如果無法敏銳感受對方的反應,就無法打動對方。

具備對他人的想像力,才能吸引他人。當一個人覺得對方瞭解自己,就願意不計利害得失,為對方付出,於是,就會結出超乎預料的豐碩果實。
如何才能培養這種想像力?

戀愛是最好的方法。
戀愛時,最能夠敏感的感受對方的言行,會因為對方不經意的態度和言談感到歡喜,感到絕望。
戀愛時,也會瞭解到,有些問題並不是自己有強烈的意願就可以解決的,只有瞭解對方的心意,當自己和對方的想法產生交集時,戀愛才能順利。

為什麼戀愛可以培養對他人的想像力?因為戀愛處於極限狀態。
對自己而言,對方是獨一無二的,非這個人不可。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這麼強烈的意識到他人,只有在這種被逼入絕境的狀況下,才能孕育想像力。

我們上一代的人曾經歷過戰爭,我們這一代人經歷過學生運動,以及從貧窮躍進到高度經濟成長的過程,在這些時代中,不斷出現各種障礙,每個人都不得不意識到他人的存在。
然而,在當今的時代,惟有戀愛能夠提供和他人關係的極限狀況。

經常有人希望我對年輕人說幾句話。
我每次都只說一句話。

「去戀愛吧。」
讓原本期待我說高格調名言的對方總是一臉錯愕。
※藤田晉
今年春天,我第一次得了花粉症。不瞞各位,之前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花粉症會成為大家熱衷討論的焦點話題。

我在推特上貼文:我得了花粉症。
有人回應說,「董事長,這麼一來,你終於能夠瞭解別人的心情了。」

我忍不住苦笑。
說到底,經營一家公司就是影響和指揮他人,提升公司的收益。在影響和指揮他人時,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我的公司剛成立時,經營起來很輕鬆。因為公司的員工都是和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
九○年代當時,正值泡沫經濟崩潰後找不到出口的時代。山一證券倒閉,大企業不再安泰,新興企業開始受到矚目。

當時的年輕人踏入社會時都想些什麼?如何才能提升他們的士氣?他們想做什麼?因為我和他們屬於同一個世代,所以清楚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知道說什麼可以打動員工的心,知道怎樣的公司讓員工願意賣力工作,也把這些想法貫徹在行動上。
但是,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擴大,員工的年齡層幅度變廣,每個人的立場也各不相同。我在結婚之後,才終於瞭解有家眷的人在想什麼。

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絕對有助於拓展工作。每當我能夠瞭解對方的立場,就覺得自己身為經營者,又得到了成長。
瞎猜對方的心思絕對無法打動人心。

打擊率三成三分三厘的工作哲學
從機率無法瞭解任何事,
但有一件事很明確,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受到機率的支配,
但人們很容易遺忘這件事。
※見城徹
在職棒的世界,如果打擊率能夠保持三成三分三厘,毫無疑問可以成為首席打者。在一場比賽中,一名打者大約會站上打擊區四次。其中一次選擇四壞球上壘,在其他三次中,只要擊出一支安打,就可以領先所有打者。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要持續三打數一安打的成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雖然偶爾也會有五打數五安打的情況,打者認為只要繼續保持,打擊率就會不斷上升,甚至覺得既然那天能做到,第二天、第三天也能夠做到。

於是,即使遇到他不擅長球路的球,也會揮棒,即使壞球也揮棒。最後,自己的打擊姿勢走了樣,陷入了泥沼,打擊率就會下降。

工作就像打棒球。假設有一個企畫出乎意料的大獲成功,企畫者當然樂翻了天,覺得是自己的實力導致成功,期待下一個企畫也大獲全勝。於是,就忘了過去的做事方法,改用自己不習慣的方法做事。
以我個人的經驗,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成功。非但不會成功,而且還會招致很大的失敗。
成功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如果無法認清這種不尋常,很可能會搞垮自己。

勝利時更要保持冷靜,檢討可能導致下一次失敗的原因。在成功的那一剎那拋開成功經驗的身段最美,成功只是過程中的某一點,必須立刻回到原點。

新興行業中,不少曾經風光一時,卻很快就凋謝的人,往往都因為獲得大勝而忘了原本的「打擊姿勢」。

比賽當然有輸有贏,五打數五安打的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
堅持自己的打擊姿勢,維持三打數一安打,保持平均水準,才是持續成功的祕訣。

※藤田晉
因為持續不景氣,最近的企業經營都以減少浪費為主流,但做生意不是一定伴隨著浪費嗎? 所有企畫中,慘遭滑鐵盧的機會通常會比成功來得多,更不可能所有企畫都能夠順利達陣。
眼前的利益當然會讓投資者眉開眼笑,但如果一味杜絕浪費,只追求成功,當遇到重大失敗時,就會無力招架。

舉例來說,體脂肪率低時,身體曲線固然優美,一旦感冒,由於缺乏脂肪,很容易發展成一場大病。對公司來說,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狀態。如果做生意的成功機率接近百分之百,當然沒有問題,但事實上,失敗的機率高於成功。

我認為做生意需要某種程度的脂肪,失敗的企畫、在關鍵時刻能夠運用的勞力、避免樹敵的公關費……。能夠接受這種浪費的從容,有助於中長期的持續發展。

學生時代,我曾經去麻將館打工,以千圓的時薪當職業牌搭子。我從麻將中學會了比賽時的直覺。
比賽時的直覺,就是藉著縱觀全局,感受當時的氣氛所產生的直覺。想要孤注一擲時,不能光看自己手上的牌,必須觀察對手和整體氣氛瞭解局勢。

做生意和打麻將很像,沒有人一開始就想輸,但打麻將和做生意一樣,不可能每局都贏。四個人打麻將時,胡牌的機率永遠都是四分之一。

不會打麻將的人往往會忘記機率只有四分之一這件事,偶爾贏了,就得意忘形,以為自己特別厲害;不小心輸了,就自暴自棄,自慚形穢。

在工作上,必須保持「平常心」,保持冷靜面對任何可能發生的情況。
畢卡索的立體派抽象藝術,藍波的軍火商
只有徹底追求標準的人,才能超越標準,
只有徹底投入某個行業,在某個行業奮鬥,
才能看到全新的風景,
任何新的商業模式都不可能馬上就成功。
※見城徹
不懂繪畫的人,看了畢卡索的畫,可能以為他專門畫那些奇形怪狀的繪畫作品。
其實,畢卡索的畫有牢固的基礎。他在年輕時,曾經畫過很多精緻的素描,簡直可以媲美照片。

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的畫風也逐漸變化,經歷立體畫時期,完成了重大的飛躍,正因為他有牢固的基礎,才能畫出抽象畫;正因為他經過徹底鑽研,才能開創繪畫的新時代,成為舉世聞名的畫家。

在文學界中,有一個創作了嶄新的傑作,十幾歲就改寫文學史的天才詩人藍波(Arthur Rimbaud)。
藍波的詩無論是《地獄的季節》(A Season in Hell),還是《靈光集》(Les Illuminations),都結合了很多幻覺,乍讀之下,往往難以理解。

但是,藍波在初期寫了很多美麗的抒情詩,正因為他曾經挑戰古典詩,才能有飛躍性的進步,寫出「我發現了,發現了什麼?發現了永恆,發現了和大海融為一體的太陽」「啊,時光啊,來吧,陶醉的時光啊,來吧」這種蕩氣迴腸的詩句。二十多歲時,他如棄敝屣般拋棄了詩歌,去非洲當了軍火商。正因為藍波在文學上達到顛峰後才做出這些行為,所以才會留下光輝的傳說,才會充滿吸引後人的神祕感。

想要創造嶄新的事物,想要變革,首先必須徹徹底底和標準、傳統、古典這些基本打交道。如果缺乏這個基礎,乍看之下的新事物,只是唬人的鬼面人而已。

這個道理不光適用於創意產業,任何產業都一樣。我經常對下屬說,充分瞭解基礎的人,雖然會暫時耗費不少時間,但總有一天會得到成果。如果不充分瞭解基礎,就想要走捷徑,幾乎都會栽跟斗。因為往往只瞭解皮毛,缺乏根基。

想要創新,首先必須徹底學習基礎。
只有追求極緻的基本,才能超越基本。
※藤田晉
我在大學時期,曾經打工為免費報紙拉廣告,而且我很認真工作。
因為我覺得如果未來想要創業,成為經營者,累積實際的經驗更有幫助。

由於是打工,所以不是抽成制,而是領時薪,如果想要偷懶,隨時都可以偷懶。但是,我每天拜訪一百家公司,漸漸培養了業務員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在人力銀行工作的那一年,我也賣力工作。每天都搭末班車回家,週六、週日也去公司報到。
為了學習做生意的基礎,我埋頭苦幹,當作為自己未來創業進行投資。
進公司後不久,就參加了為期三週的新進員工進修。學習了遞名片的方式、搭計程車的學問等商場禮儀。當時,我很想趕快投入實務工作,對乏味的進修內容感到很不耐煩,但是事後回想起來,當時學到的這些很有意義。很多學生創業家,也就是在學生時代就成立公司,成為經營者的人,常常嚴重缺乏社會常識,他們必須自行從頭學起,但往往會在當事人完全沒有察覺、意想不到的地方栽跟斗,事後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挽回。我很慶幸自己進入一般企業學習基礎,省去繞一大圈遠路。

網路業界會讓人以為是一個只追求新奇、獨特創意的行業,事實並非如此,如果缺乏商務人士應有的基礎,就很難獲得成功。

網路業界的年輕人看到那些千載難逢的成功案例,內心抱著一絲期待,覺得自己的創意搞不好也能帶來驚人的商機,但大部分人都宣告失敗。大企業中那些上了年紀的經營者都認為網路業是年輕人的天下,經常不負責任的把網路方面的業務交給年輕員工處理,當然很難得到成功。

畢卡索曾經在年輕時代畫過很多感覺像是照片的基礎繪畫,這件事就十足證明了這個說法。
 
讀.冊.人 2013-04-03 13:56:19

《不憂鬱,哪算是工作:你一定要知道的職場成功術》作者見城徹,幻冬社社長,才智霸氣兼具,被譽為「日本暢銷書之神」。另一位作者藤田晉,網路事業先鋒,二十六歲便成為日本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這兩位獨領風騷的職場戰將,前者主觀自信、作風激進,後者個性柔軟、勇於嘗試。他們同樣對工作懷抱高度熱情,但在行事風格和人生態度上,則代表不同世代,兩種截然不同的典型。書名《不憂鬱,哪算是工作》是作者見城董事長以前在阿米巴書林(Ameba Books)的董事會議上說的話,另一位作者公布在推特上,引起了極大的回響。

這本書不談理論、不教撇步,只給讀者走到哪都用得上的扎實工夫。在本書中,作者兩人分別針對做人原則、自我磨練、人心掌握、人際關係等面向提出深刻見解;不管是哪個時代、哪個領域,想在工作上有所斬獲,除了技能和知識,也需要人格的磨練和意志力。失敗和困難都不足為懼,因為這些有一天都將成為你的武器。

書中標題的眾多金玉良言都出自作者見城董事長之手(由他親筆寫下),每一句充滿文學氣息的標題,都由另一位作者見城董事長親自解說,再由我結合自身的經驗,用年輕人也容易理解的方式加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