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1 00:55:29讀.冊.人

閱讀映像:《姊妹》The Help

 
 
書名:
《姊妹》The Help
 
作者:凱瑟琳.史托基特(Kathryn Stockett)
1969年生長於密西西比州首府傑克遜(Jackson),在阿拉巴馬州立大學獲得文學與創作學位,畢業後移居紐約,從事雜誌出版與行銷工作九年,她目前與丈夫和女兒居住在亞特蘭大。《姊妹》是她的首部小說。
 
《姊妹》是美國出版社Putnam旗下新成立的文學出版社Amy Einhorn Book的創社作品。該社副社長Amy Einhorn在2007年僅讀了本書幾頁企畫書便愛上了這個故事,以高價預付金買下該書全球版權,09年2月在美出版以來,史托基特這部處女作小說締造驚人銷量,謂為09年美國出版界奇蹟
 
譯者:王娟娟
畢業於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現定居美國加州,是位專職譯者。譯作以小說類見長,譯有A.S.拜雅特短篇小說集《元素:冰火同融》、《馬蒂斯故事》、《夜鶯之眼》等三冊,《我要買個母音》、《暗房》、《神秘河流》、《暗礁》及其他藝術類語文類譯作共二十餘冊。
 
內容介紹:
人與人之間,其實並沒有那麼多隔閡……
讓真摯情誼為你打氣,讓每個人勇敢做自己
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23歲白人女孩史基特剛從大學畢業返鄉,她夢想成為作家,但她的母親認為一椿好婚事才是女人的依歸。史基特從小由女傭帶大,女傭是她傾訴心事的好朋友,然而這次回來女傭也失蹤了,沒有人知道去向。
 
機靈能幹,內斂沉著,曾帶大十七個白人小孩的53歲黑傭愛比琳,在兒子兩年前因雇主疏忽而意外死亡後,她的內心世界起了變化。她在史基特的朋友李佛太太家當幫傭,照顧兩歲的小女孩。
 
黑傭米妮,是愛比琳最好的朋友,矮小肥胖,廚藝了得,但一身潑辣性格使她時常丟工作,一直到鎮上新來一戶人家才讓她找到幫傭之職。新來的漂亮女主人對待米妮如同姊妹,只是女主人看似心事重重還行跡可疑,而鎮上的其他女士也不歡迎她。
 
某日,史基特的朋友希莉起草一份衛生計畫,她恐於黑人身上帶有病毒,建議為幫傭另蓋廁所。對此感到不平的史基特,決意著手一個謂為大膽的寫作計畫:採訪黑傭在白人家庭的工作甘苦,並寫成一本書……
 
愛比琳、米妮,和善良的史基特,接二連三發生的黑人遭虐情事,以及一個「幫傭專用廁所」事件,使得三個女人聚首擘畫:黑傭訴說人生,白人女孩記錄並寫成故事。像發動寧靜革命,也像是拋磚引玉,有越來越多黑傭願意訴說自己的故事。在膚色黑白分明、道德是非卻模稜兩可的年代,她們的舉動為保守的60年代掀起了巨大波瀾,反對勢力如排山倒海般壓迫過來……「這本書」真的能突破重圍順利出版,讓世人聽見她們的聲音嗎?
 
本書分別透過三位女性的告白,以充滿感情的筆調,將人類追求夢想、自由與平等的渴求與良知淋漓展現,將愛與痛苦,恨與信仰,恐懼與勇氣交織其中。
 
得獎記錄: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09年度「讀者最喜愛書籍」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IndieBound)2009年2月選書
南非2009 Exclusive books Boeke Prize
英國柑橘獎2010年入圍作品
歐普拉俱樂部強力推薦
 
本書特色:
1.跨越黑白的女性革命情誼(化不可能為可能)
2.衝破種族不平等的牢籠(打破社會現狀的勇氣)
3.如實呈現70年代的美國南方社會景況(在懷舊氛圍中體會人性)
4.三位女主角輪流以第一人稱「我」在書中自剖,真誠坦露。白人女孩史基特勇於突破白人觀感的想法令人佩服,黑傭愛比琳和米妮的故事不時催人淚下(夾縫中的努力,真摯的情
誼,感人程度破表)
 

跋:太少,太遲
凱瑟琳.史托基特
我們的家庭女傭,荻米崔,以前常說,仲夏在密西西比採棉花大概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休閒活動,如果不把採秋葵──另一種扎手的低矮作物──算進去的話。荻米崔跟我們說過她小時候採棉花的種種故事。她大笑,然後舉指朝我們猛搖、警告我們千萬敬而遠之,彷彿我們這一群出身富裕的白種孩子除了抽菸喝烈酒外,還可能陷入採棉的萬劫不復境地似的。

「一連幾天,我就是採棉花。然後我低頭,發現身上竟然起了水泡。我趕緊讓我媽媽看了。我同她都不曾見過黑人讓太陽曬得起水泡。那是白人的玩意呀!」

我那時年紀小,還不懂這故事其實並不好笑。荻米崔出生於一九二七年的密西西比州蘭普金鎮﹝Lampkin﹞。她生不逢時,出生時正值大蕭條時代之始。這樣的出生時機,讓孩童時期的她,深刻體驗到身為一名貧窮黑人佃農女兒的點滴滋味。

荻米崔在她二十八歲那年開始為我祖父母一家做菜理家。那年我父親十四歲,我叔父七歲。荻米崔身形矮壯、膚色深,當時已經嫁給了一個刻薄惡毒、名叫克萊德的酒鬼丈夫。我每回問起他的事,荻米崔總是不願回答。除了與克萊德有關的話題,荻米崔其實健談得很,整天同我們說個沒完。

而老天,我多麼喜愛同荻米崔聊天啊。放學後,我同她一起坐在我祖母的廚房裡,聽她說話,看她做蛋糕炸炸雞。她廚藝高超。客人在我祖母的餐桌上品嘗過她的手藝後,總會津津樂道上好一陣。尤其是她的焦糖蛋糕,入口那種幸福被愛的感覺!

可我和我的哥哥姊姊是被禁止在荻米崔的午餐時間去打擾她的。祖母總說,「別去煩她,讓她吃,這是她的休息時間,」於是我只能站在廚房門口,眼巴巴地等著。 祖母希望荻米崔能好好休息,下午才好把該做的事都做好;更別提,黑人用餐的時候,白人本來就不該同桌。

那只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一部分,黑人與白人之間的規則。小時候,每回在黑人區看到黑人,即使他們衣著體面、舉止得宜,我記得自己依然還是同情他們。如今承認,我羞愧不已。

但我從不同情荻米崔。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曾認定荻米崔何其有幸,能在我們家工作。一份在這麼戶好人家裡的穩定工作,為白種基督徒打理家務。此外,因為荻米崔未曾生育,我們甚至感覺自己為她填滿了生命中的某些空洞。如果有人問起荻米崔有幾個孩子,她總是豎起手指,答說有三個。她說的是我們:我姊姊蘇珊,我哥哥羅伯,還有我。

縱然兄姊拒絕承認,但我確實是同荻米崔最親近的一個。只要有荻米崔在身邊,沒有人敢動我一根寒毛。她常要我站在鏡前,說道,「妳很漂亮。妳是個漂亮的女孩兒。」雖然事實並非如此。我戴著眼鏡,還頂了頭糾結的棕髮。而且我痛恨洗澡。那時我母親經常不在。蘇珊與羅伯嫌我煩,老跟在他們後頭跑。我感覺自己是個沒人要的孩子。這荻米崔都懂。她牽著我的手,告訴我,我很好。

我父母在我六歲時離了婚。荻米崔對我於是更形重要了。每回母親又出遠門,父親便把我們安置在他當時經營的汽車旅館裡,讓荻米崔過來照顧我們。我常常趴在荻米崔的肩上哭了又哭,想念母親想念得發起了燒。

那時,我的姊姊哥哥在某方面來說,已經不需要荻米崔了。他們會躲在旅館閣樓套房裡,拿吸管當籌碼,同櫃檯職員一起玩牌。

我記得自己看著他們,忌妒他們年紀夠大,甚至一度暗想,我已經不是小寶寶了,我不需要荻米崔在我身旁團團轉。別人都在玩牌了啊!

當然,我加入牌局才不消五分鐘,便把吸管全輸光了。我於是回到荻米崔膝上,一派不情不願,繼續看別人打牌。可沒幾分鐘,我的額頭便頂著她的頸項,讓她抱著輕搖,彷彿我倆同乘著一艘小船。

「妳合該在這裡。同我一起,」她說道,拍拍我發燙的腿。她的手總是冰冰涼涼的。我看著大孩子們玩牌,對母親再次遠離一事釋懷不少。我已找到歸屬的地方。

電影、報紙、還有電視上一窩蜂對密西西比的負面描繪,讓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密州人成了神經兮兮、防衛心甚重的一群。我們以故土為傲也為恥,可多半還是為傲。

可我終究離開了。我在二十四歲那年搬到了紐約。我發現,在一個充斥過客的城市裡,初識的兩人互問的第一個問題往往就是「妳是哪裡人」,而我應以「密西西比」,然後靜待。

有些人會微笑說道,「我聽說那裡很美,」這時我會應道,「我的故鄉在全國幫派相關謀殺案件排行榜上高踞第三。」而對那些同我說「老天,妳一定很高興逃離那鬼地方吧」的人,我則全面備戰,說道,「你又知道了?那裡很美很美!」

一回在某個屋頂派對上,一個顯然來自城北某富裕白人郊區家庭的醉漢問我哪裡人、而我告之以密西西比後,他竟訕笑,說道,「我很遺憾。」

我用我的細跟高跟鞋釘住他的腳,用接下來十分鐘的時間,平靜地諄諄訓示他,同他說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說尤朵拉‧薇爾提﹝Eudora Welty﹞、說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還有貓王﹝Elvis Presley﹞、BB金﹝B.B. King﹞、歐普拉‧溫菲﹝Oprah Winfrey﹞、吉姆‧韓森﹝Jim Henson﹞、費絲‧希爾﹝Faith Hill﹞、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以及《紐約時報》美食版編輯與評論家葛雷格‧克萊朋﹝Craig Claiborn﹞。我還告知他,當年首例肺部及心臟移植手術就是在密西西比州進行的,此外密西西比大學還是美國司法系統的制定地。

我思鄉情切,就等這種人上門。
我既不有禮也不淑女,而那可憐的傢伙終於逃走後,一直到派對散場,都還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可我就是不得不。


密西西比就像我母親。我愛怎麼嫌她抱怨她都可以,可要有人膽敢在我面前說她一句不好,那就只有上帝幫得了他了。除非我媽剛好也是那人的母親。

《姊妹》(The Help)一書寫於紐約。我相信比起在置身事中的密西西比,距離所提供的洞察力確實讓事情容易許多。在呼嘯運轉的大城市裡,放慢思緒回想過去,又是何等慰藉。

《姊妹》故事純屬虛構。 雖然如此,我在寫作期間卻經常思及我家人對這本書的可能觀感、還有荻米崔又會怎麼想──雖然她早已過世多年。我戒慎恐懼,深怕自己已然越界,擅自以黑人聲音發言寫作。我害怕自己未能完整描述這段影響我生命甚鉅的關係,這段情深意摯、卻屢屢在美國歷史與文學作品中遭到刻板印象扭曲誤解的關係。

我衷心感謝有幸一讀哈沃‧雷恩斯﹝Howell Raines﹞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葛蕾迪的禮物》﹝Grady’s Gift﹞一文:對一個出身南方的作家來說,最為微妙棘手的題材,莫過於描寫在一個隔離的不公世界裡,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情感。那樣一個社會之所奠基的虛假不義,讓所有情感必要遭人質疑,也讓所有人無從得知,流動在兩人之間的究竟是真情真意,抑或只是同情或實用主義。

我讀了這段文字,暗忖,他是如何將一切化為如此精簡扼要的文字的?同一個滑溜無比的議題,在我手裡卻像條濕淋淋的魚,叫我百般掙扎卻仍無法掌握。雷恩斯先生卻以簡單幾個句子精準中的。我很高興得知,在這樣的掙扎困境裡,我並不孤單。

一如我對密西西比的感情,我對《姊妹》一書的感情同樣充滿矛盾與衝突。關於那條黑白女人之間的界線,我始終害怕自己著墨過深。我自小被教導迴避此類不當話題:它們既俗氣,也不禮貌,而且她們可能會聽到。

我也害怕自己說得太少。對很多在密西西比為白人家庭工作的黑人女性來說,生活之困頓尤甚;此外,更多白人家庭與黑人幫傭之間的情深義厚,也遠遠超出我有限的時間與筆墨之所能。

我僅能確知以下:我從不妄自認定自己知道身為一九六○年代密西西比黑人女性的真實感受。這是位在黑人女性薪水支票另一頭的白人女性永遠無法確切了解的。可嘗試著去了解卻是人性最基底而不可或缺的一環。《姊妹》書中有一句話,我由衷珍視:

這不就是這本書的重點嗎?讓女人們了解,我們只是兩個人。我倆之間並沒有那麼多不同。遠遠不如我想像中的不同。我相當確定,我家族成員中,從不曾有人問過荻米崔,身為密西西比的黑人女性、為我們這樣一個白人家庭做事,究竟是什麼樣的感受。從沒有人想到要問。這只是尋常日子,尋常生活。這從來不是會逼得人不得不去探究的問題。

曾有很多年的時間,我只希望自己當年曾夠成熟夠細心地去問了荻米崔這個問題。她過世於我十六歲那年。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像著她的答案。而這正是我寫作本書的原因。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0249

 

書摘:愛比琳
第一章
一九六二年八月
梅茉莉出生在一九六○年的一個週日清晨。
教堂寶寶,我們都這麼喊週日出生的寶寶。照顧白人寶寶,這就是我的工作,煮飯打掃也一起全包了。我這輩子共帶大了十七個孩子。我知道怎麼哄他們睡、哄他們別哭,一早還會在媽咪下床前就打點他們蹲完廁所。

可這梅茉莉‧李佛,我還沒見過哪個寶寶哭嚎成這德行的。我到的第一天,才進門,只見她肚疼在那漲紅了臉哭得死去活來,把奶瓶當成顆爛菁蕪拚了命閃躲。而李佛太太,一臉給自己親生孩子嚇壞的模樣,說道:「我到底是哪裡做錯了?為什麼它就是要哭?」

它?這是我得到的第一個線索:這事不對勁。
我趕緊把哭得滿臉通紅的寶寶接過手來。頂著腰上下晃啊搖,沒兩分鐘,腸裡的氣通了,小女娃也不哭了,瞪著眼對我笑哪。可李佛太太,之後整天再沒抱過寶寶。產後憂鬱我見多了,想來當時也以為就這了吧。

李佛太太是這樣的:她不但整天皺著眉頭,而且還瘦得不得了。那兩條腿細得讓人當是上星期才長出來的。都二十三歲了,卻還乾癟得活似個十四歲男孩。連一頭棕髮也是,又稀又疏,看得見頭皮;她也不是沒試著把頭髮挑蓬點,只是愈試愈糟。至於她的臉型,則像極大紅糖果盒上印的赤臉小鬼,下巴又尖又長。說白了,她渾身稜稜角角,難怪怎麼哄寶寶都不成。寶寶就愛肥。愛把臉埋在肥軟的胳肢窩裡才好睡。他們也愛肥壯的腿,這我可清楚了。
一歲生日還沒過,梅茉莉就黏我黏得緊了。五點鐘一到,她便要牢牢攀住我腳上那雙舒爾大夫牌便鞋,隨我拖著走,當我再不回來似地放聲大哭。李佛太太這時就會瞇眼瞅我,像是我做錯了事,然後硬生生把淚人兒從我腳上掰開帶走。想這也是讓人給妳帶孩子難免要付出的代價吧。

梅茉莉這會兩歲了。她有雙棕眼珠的大眼和蜂蜜色的捲髮。只可惜後腦杓上有塊禿,壞了事。不開心時,她眉心那道紋路還真跟她媽咪一個樣;其實這對母女模樣挺像的,就是梅茉莉胖嘟嘟點。她不是什麼選美皇后的料。看得出李佛太太挺介意這事,可我不管,梅茉莉是我特別的寶寶。

開始給李佛太太看孩子理家,是在我親兒子崔洛剛走沒多久的時候。他走時才二十四歲,正值黃金年華。走得太早,實在太早了。

他那時給自己在傅利街租了間小公寓,還有個女朋友,是個名叫法蘭西絲的好女孩;我當他倆結婚是遲早的事,只是崔洛想得多,也不急。也不是騎驢找馬,真是這孩子凡事想得多。他鼻樑上掛了副眼鏡,隨時都捧著書在讀;他甚至開始動筆寫書,寫身為黑人在密西西比工作生活的事。老天,我還真以這孩子為榮!可那晚,他在史坎隆‧泰勒鋸木廠加班,把一塊塊兩呎乘四呎的建築木料扛上卡車,手套都給木片刺穿了。他身子單薄,根本不是做粗活的料,只是需要這份活。他人累,天又下雨,一恍神就從貨台上摔了下去。在車道上,還來不及起身,便讓大卡車從胸口輾了過去。就這樣,連最後一面也沒讓我見著,就過去了。

我的世界在那天翻了黑。空氣黑,太陽黑。我躺在床上,盯著屋裡四面黑牆。米妮天天過來給我送吃的,確定我還有一口氣。過了三個月我才終於有力氣往窗外看,看外頭的世界是不是還在。我很驚訝,原來世界不會因為我兒子死了而停下來。

葬禮過後五個月,我把自己從床上硬拖起來。穿上我的白制服,把我那串小小的十字架金鍊掛回脖子上,然後出門給李佛太太看她那才出生的小女娃去。可要不了多久,我便發現自己已經變了。我心裡給種下了一顆苦籽。我就是不像從前那樣打心底逆來順受了。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F011908593

 

上映日期:2011-11-18

導  演:泰德泰勒(Tate Taylor)
演  員:《女郎我最兔》艾瑪史東(Emma Stone)、《誘.惑》維奧拉戴維斯(Viola Davis、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髮膠明星夢》艾莉森珍妮(Allison Janney)、西西史派克(Sissy Spacek
 
劇情介紹
改編自全美暢銷同名小說〈姊妹〉,故事描述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23歲白人女孩史基特剛從大學畢業返鄉,她夢想成為作家,但在保守家鄉的母親認為一樁好婚事才是女人的依歸。史基特從小由女傭帶大,女傭是她傾訴心事的好朋友,但這次返鄉,卻發現女傭不告而別,沒有人知道去向。

機靈能幹、內斂沉著,曾帶大17個白人小孩的黑傭愛比琳,在史基特的朋友家當幫傭,照顧她兩歲的女兒。另一名黑傭米妮,是愛比琳最要好的朋友,有著一手好廚藝,但他潑辣的個性使她常常丟掉工作。

個性善良的史基特一直對待黑傭如家人,但她發現為白人一手帶大小孩的黑傭,不論在生活或態度上,時常得到不平等的待遇。某日,史基特的朋友希莉草擬一份衛生計畫,她恐於黑人身上帶有病毒,建議為幫傭另蓋廁所。

對此感到不平的史基特,決意著手一個大膽的寫作計劃:採訪黑傭在白人家庭工作的甘苦,並寫成一本書…透過黑傭訴說人生,白人女孩紀錄故事,像發動寧靜革命,也像是拋磚引玉,越來越多的黑傭透過她們願意說出故事,在膚色黑白分明、道德黑白卻模稜兩可的時代,她們的相遇是民權運動發生前,黑與白搭起最初的橋樑…
讀.冊.人 2012-02-28 16:50:17

恭喜!
「姊妹」奧妲薇亞史賓賽 榮獲最佳女配角獎。
在「姊妹」中飾演為白種大小姐操勞,卻被主人蔑視、苛待,還不准共用同一間廁所的黑人女僕,最後憤而還擊,令人好氣又好笑,角色情緒分明,十分搶眼,她也在一群實力出眾的女星中脫穎而出,成為觀眾最有印象的角色。

在「姊妹」之前,
10多年前奧妲薇亞跳上大銀幕的第一個角色,是在改編自暢銷小說的「殺戮時刻」中飾演照顧受傷的珊卓布拉克的護士,她雖無廣大知名度,演技實力已受到注意,還曾被「娛樂周刊」選為「全美25位最有趣的女演員」之一。打從小金人爭奪戰一起跑,聲勢即一路領先其他對手,獲獎亦被視為眾望所歸。

瑪友友 2011-11-14 17:21:22

近日已看到預告片
眼眶有點濕潤......

版主回應
瑪友友您好:

我想除了劇情動人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朋友有一顆善良的心。期待您電影欣賞後的分享!
2011-11-15 05:20:26
。奕軒。 2011-11-13 02:13:42

我在幾天前啃完了這本書,那個厚度,讓人十分滿意。

而書裡真誠的情感,也令人嘉許,

不過那令人難受的真相,讓我想起台灣有許多幫傭,

我想台灣應該也有很多起吧!(嘆)

版主回應
。奕軒。您好:

歡迎您來,在台灣發行的翻譯小說,確實有份量。
雖然情節感人,不過如作者提到,是虛構的內容。您有人道的悲天憫人情懷,讓人敬佩。雖然只是外傭,真的還是應該兼顧人權,當成家人以及公平以對。
2011-11-15 05: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