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閱讀:人生的十堂英雄課
人生的十堂英雄課:王浩一的歷史筆記
十個你也曾經歷的困頓掙扎
十種跨越人生轉折的思考方式不只是人際關係、應對進退,企業的經營方式、人才與向心力的養成,都能因國學力的增長,打開嶄新的局面。
易經的基礎知識
〈從需卦看41歲的管仲,如何輔佐齊桓公爭霸〉
治理國家是種才能,管理老闆更是門學問!「從一顆種子看見大樹」,不只是齊桓公慧眼識管仲而已,管仲也看出了齊桓公的潛力與不足之處。齊桓公面試管仲,聽了一堆治國方針、未來藍圖之後,忍不住問道,可是我有三個很大的壞習慣,愛打獵、貪杯、好色……
〈從遯卦看27歲前的孔明,如何鍛鍊心靈肌肉〉
雄才大略、身懷抱負的孔明,從17歲到27歲在臥龍崗隱居了十年,他在等待什麼?
協助劉備從四處逃竄流亡,一舉成三國鼎立之勢的孔明,在出茅蘆之前又是如何凝聚了非凡的處世智慧?
〈從大畜看27歲的狄青,在閱讀《左傳》後如何視野開闊〉
宋朝重文輕武,北宋第一名將狄青少年時因代兄受過開始了習武從軍之路,他驕勇善戰、衝鋒陷陣,屢屢立下戰功。在鼎盛氣壯時如何「有所不為」,裡面蘊含著高度的進取與克制,這是大智慧的能力!
〈從泰卦看45歲的曹操,如何以寡擊眾贏得官渡之戰〉
歷經黃巾及董卓之亂後,曹操擊敗了手中握有玉璽企圖來犯的袁術,接著就是北方的老大哥袁紹。但袁紹經營已久,北方幅員遼闊,人員充足,一出手便是十萬兵,曹操如何能以寡擊眾,面對生命中最重要的戰役?
〈從□妄看40歲的蘇東坡,如何在黃州面對無妄之災〉
天真而才氣縱橫,這正是大文豪蘇東坡招小人忌而身陷無妄之災的首要原因。蘇軾不贊同王安石所寫的抗議詩卻得罪了當政者,中斷了蘇東坡的政治生涯,甚至險些危及生命,後來被貶至黃州,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從蹇卦看40歲後的范仲淹,被貶放六次他如何自處〉
讀書立志做官,不為錢財房田,為的是讓天下人同享安樂。范仲淹苦讀出身,對自己相當嚴格。他心裡考慮盤算的,始終只有黎民百姓,好不容易當上個芝麻綠豆大的官,卻不畏強權直言上諫,接連得罪了大后、皇上、宰相……
〈從豐卦看65歲的郭子儀,如何求豐、處豐、保豐〉
無功要擔心被裁員,功高更要留意自保之道!一生征戰沙場、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一生歷經七朝天子,出將入相堪為四朝元老,郭子儀換過這麼多老闆,新老闆上任常帶著自己的抱負與人馬,他又如何能做到功高蓋世而主不疑呢?
〈從乾卦看17歲後的李世民,如何輔佐父親到開創貞觀之治〉
被稱作「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從青年時便觀察天下變局,明白自己大展身手的時候到了。李世民創下唐朝第一個治世貞觀,又有何祕訣?
〈從鼎卦看40歲後的楊堅,如何統一分裂三百多年的南北朝〉
千年前就會運用戰前心理戰,巧妙文宣戰而後統一中國的楊堅!北魏
〈從漸卦看40歲的謝安,如何東山再起〉
名滿天下卻無意仕途、隱居東山的謝安,為了家族重又走上了政治路。他明白,就算自己眾望所歸,卻不宜強出頭,寧願在東晉第一權臣桓溫底下當個小幕僚。謝安深明不躁進的道理,一步步殷實地向前走,終成名相。
當你疏懶的時候怎麼辦?
當你孤獨的時候怎麼辦?
努力了還不成功怎麼辦?
當別人不理解你怎麼辦?
當你氣瘋了,想揍人的時候怎麼辦?
當你要向別人推薦自己的時候怎麼辦?
當你特別得意的時候怎麼辦?
當你想虛偽的時候怎麼辦?
當你面臨大的過渡怎麼辦?
當你當斷不斷的時候怎麼辦?
當你在升進順境的時候怎麼辦?
當你要停止的時候怎麼辦?
當你如日中天的時候怎麼辦?......
我想,要撰寫曹操斯人斯事,應該先幫他平反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被抹黑的形象。純就文學創作的觀點,羅貫中想像力的豐富,令人讚歎。但是以歷史角度,許多人物的真實性被他害慘了。在平劇的臉譜,曹操的造型非常獨特:死灰色的大白臉,細長的小眼睛和柳葉眉,然後在眼角與鼻角處勾畫著黑線條,流露出十足的陰險嘴臉。一個創作者的「筆尖」,殺傷力竟然如此巨大。
不禁讓我想起「子路三問」的故事:子路到了中年才拜孔子為師,兩人才相差九歲,一身老門檻的歐吉桑,與孔子其他門生顯得差異頗大。一次,子路跟隨孔子和同學們登山郊遊,休息之際,孔子命其到溪邊取水,不料草叢間有隻老虎,背向著他,子路趁老虎尚未發現他,便一個健步,一手逮住尾巴,一手掄拳猛擊老虎頭。本來就是勇士的子路竟然空拳擊斃老虎,他用碎石割取虎尾,藏入懷中。面有喜色地問孔子:「士殺虎如之何?」孔子認真地回答:「上士殺虎持虎頭。」面對面猛擊虎頭;子路又問:「中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殺虎持虎耳。」抓住耳朵再擊殺;子路三問:「下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殺虎持虎尾。」子路取出虎尾棄之地上。
心中憤憤不平的子路想著,夫子知道水邊有虎,還讓我去取水,根本就是要置我於死,於是懷中藏著一塊磐石,又向孔子問道:「士殺人如之何?」孔子還是正正經經地一樣分上中下回答了三次:「上士殺人用筆尖。」「中士殺人用舌尖。」作家把你寫死,名嘴把你罵死,至於下士殺人嘛……「在懷裡藏有石頭。」子路最終知道老師不是羞辱他,也不是謀害他,他只是回答出人心常態的三個層次。自此子路對老師多了更多的景仰。
被羅貫中「筆尖」寫慘了的曹操,從此他的臉譜被「抹白」,人格被「抹黑」了千年。所以,還曹操一個本來面目,顯得必要,而且公平。諸葛孔明曾經表示:「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神奇,有如被稱為兵學雙聖的孫武與吳起。」既然最主要的對手都如此肯定了,我們更有理由結論;「歷史中的曹操不但是亂世爭霸的大贏家,也是個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及兵學理論家。」
董卓遇刺後,關東軍團分裂成袁紹陣營與袁術陣營。這時,曹操在群雄之中算是介於B咖與C咖之間,他表面附屬於袁紹陣營旗幟下,私下與長安的漢皇室常有來往。
樹大了就開始招風,A咖袁術北上轉往兗州,意圖侵入剛升等為B咖的曹操地盤,並且連絡其他打手夾擊曹操。袁術派出劉詳先鋒部隊向曹操進逼,可是劉詳深刻了解曹操的作戰能力,到了濮水南岸的匡亭,便因畏怯,紮營不前。曹操研判袁術陣營準備三面夾擊甄城(曹操主力部隊屯駐地),他眼明手快地看出袁術佈局的弱點:劉詳雖擺出誘戰姿態,但選擇匡亭實在是個大大的錯誤。
曹操決定奇襲匡亭。他親自率領騎兵隊迅速渡過濮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氣呵成地殲滅劉詳,接著在匡亭就地佈陣,悄聲靜待袁術主力部隊的到來。搞不清楚狀況的袁術還在慢慢渡河,當大軍渡過第四條北濟河之時,曹操又發動奇襲,人數遠超過曹軍的袁術,發現自己犯下嚴重錯誤時已無心戀戰,倉卒撤退,可是曹操如影隨行大追擊,袁術已經無法判斷曹軍到底有多少人,也不想搞清楚,反正信心盡失,他一路往南狂逃。逃出了兗州,連著越過了親附自己的豫州,直奔老巢揚州,袁術被曹軍追擊的狂飆速度嚇壞了,急忙渡過長江,躲進他的九江城,才穩住三魂七魄。
大追擊,長達四個多月,曹操一路如疾風般地「尾隨」了六百里,其實也很辛苦,他知道不能讓袁術有冷靜下來思考的機會,這是心理戰,他要徹底擊垮的是袁軍士氣,整個行動要像影子般貼著袁術,不能離太遠,又不能靠得太近。曹操的這次勝戰,舉世震驚,他已升級列入A咖的英雄豪傑行列。
在易經有一卦〈泰〉,說得是「大業初成,一片鼎盛」的道理,理得是「否極泰來」苦盡甘來的論述。〈泰〉卦六爻說的是通泰之時,陰者衰而往,陽者盛而來。君子處在事物「通泰昌盛」之時,上下倫常之分,依然保持不越逾的一條線。但上下的心,可交可通可超越,心交而志同,則人和安泰,事業可成。在〈泰〉的理解中,看到曹操一步步邁向成功,他在事業扯著順風帆時,沒有靜下來享受安逸,反而持續居安思危,從受挫中學到教訓,從得意中繼續有攻有守。
得意真的會讓人忘形。擊敗了袁術後,曹操揮軍東征徐州,他揚言要報四年前的「殺父之仇」,小算盤是徐州這塊魚米之鄉要攫而落袋。
正當曹操準備徹底擊潰陶謙,佔領徐州之際,在兗州的曹操自家後院,許多親信造反了,眾人有不同的理由背叛:有厭惡曹操殘忍的、有不齒曹操好色的、有覬覦曹操地盤的、有眼紅曹操成功的……其中包含曹操的少年好友張邈、無家可歸的猛將呂布、厭惡曹操漁色別人美妻的陳宮……曹操回奔兗州滅火,結果,歷盡千辛萬苦,歷時一年多,付出相當代價才把這次的叛變弭平,過程中的曹操體會到兩個教訓:
其一,打天下不能只靠武力,政治比軍事更重要,只會打仗不懂治理,就會如同武書《六韜》所言:「百戰百勝,其國必亡。」其二,糧食很重要,光有部隊和武器,沒有糧食就會一事無成。有了這些教訓,曹操更成熟了,他陸續獲得豫州、徐州,也開始進行「奉戴天子」,曹操奉迎獻帝,遷都許昌。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這種「旗正飄飄」的道德包裝加上他個人超級魅力,許多謀士和猛將都投靠過來,盡為他所用。首席軍師荀彧曾說:「擁護皇帝順從民望,此乃大順!秉持天下公道以收服豪傑,此乃大略!堅守大義招致人才,此乃大德!」
至於,要作戰就要有糧草,他開始努力實施「屯田養兵」政策,幾年後的生聚實力累積,曹操感覺他可以抗衡當時的頭號勁敵——袁紹。200 年,建安五年,曹操即將面對有生以來最驚駭的冒險,也是最嚴厲的挑戰,那就是決定天下大勢的世紀大對決:官渡之戰!
我喜歡一句話:「從種子看見大樹」,用現代管理學的說法就是:「用賞識力預見成功」,當成功還沒有頭緒,但因高明的賞識力,就可以預測未來的成功。用歷史來印證這句話,代表人物之一就是秦朝的呂不韋,當他還是商人之際,在趙國邯鄲經商,認識了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宗室「嬴異人」——後來的秦莊襄王,嬴異人落魄潦倒,但是呂不韋卻當他「奇貨可居」,最後,他在大秦王朝位極人臣,當上丞相,封爲文信侯,賜食河南洛陽十萬戶。
有位管理大師曾經進一步詮釋這句話,他說賞識力有三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重新架構:先要屏除舊的思維,架構的過程裡有兩個大梁柱,「知識是成功的關鍵」和「勇敢是成功的心態」;第二個要素,說得是對正面的價值肯定,凡是用積極面思考;第三個要素,從現在看到未來如何發展,這是預測未來成功的軌跡,而這個軌跡一旦確定,就要從現在腳下的第一步開始調整起。
我駕著歷史的船隻,劃破湯湯的河道,濺起潑剌剌的水聲,在大河之中尋找英雄課的標竿人物,在他們的人生亮點裡扒梳智慧。在這次的航行,首先來談談諸葛孔明的偶像——管仲,談他如何管理老闆,談他如何把齊桓公推上春秋五霸的首席,也談他們老少雙人組如何在春秋時代,建立名留史冊的高度。
即位不久的齊桓公,考慮把勞苦功高的鮑叔牙提名為宰相,出乎意外的是,鮑叔牙竟然堅辭不就,還積極推薦曾射了齊桓公一箭的管仲為相。鮑叔牙說明:「君如果只要治齊,高傒和我就夠了,但如果要稱霸,那就非管仲不可了!管仲有五點比我強:寬惠柔民,我不如他;治國而不失其柄,我不如他;取信於百姓,深得民心,我不如他;制定禮儀,風化天下,我不如他;治理軍隊,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這樣,歷經磨難的管仲得以離魯回齊,從此他的人生步入另一個階段,在書寫自己壯麗篇章的同時,也開啓了齊國四十年的霸業。這個時候,管仲已經四十一歲。
齊桓公與管仲終於見面了,齊桓公忍不住面試:「社稷可定乎?」 管仲回答:「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他並不滿足平鋪直敘地回答齊桓公的問話。當時的場景是:一邊不停地問,一邊滔滔回答,雄辯大略的主軸「霸主中原」話語不斷地出現,齊桓公興致很高地質詢管仲的治國方針,而另一方面的管仲,也在確認齊桓公要的是「鳥雀之安」還是「鯤鵬大志」。
盟主當久了,齊桓公開始飄飄然,他以為天下諸侯盡在掌握中,春風得意時,還不該歇息享受一番嗎?
一天,管仲循例前往桓公住處請安,看到齊桓公以白巾綁頭,滿臉痛苦,管仲急忙問道:「何疾?」「可能風寒吧!心口憋悶,頭暈目眩。」管仲聽了後,勸他好好歇息療養。齊桓公皺著眉接著說:「哎!人生苦短,寡人和仲父年歲漸長,鬢髮花白,想想寡人有千年基業,卻沒百年壽命啊!近年常感到疲勞倦怠,好想行樂一番,仲父不會反對吧?」說了半天的齊桓公,露出殷切的眼神看著管仲。
深諳人情的管仲,他清楚齊桓公在一連串的成功之後,驕態和怠惰漸漸顯露,管仲不說教,也不囉唆,反而順著齊桓公的心意說:「好啊!那主公就樂一樂吧!」齊桓公得到這麼爽快的答應,頭不痛了,精氣神也都來了,趕快備酒!敲鐘擊罄!吹竽鼓瑟!宮女翩翩起舞,一連數日酒酣宴樂。這下子把所有大臣急壞了,紛紛進諫,結果通通被管仲阻擋,大夥兒對管仲開始不滿。而管仲竟然也開始陪著齊桓公喝酒行樂,齊桓公受了鼓勵,越沒顧忌,端著酒,瞇著眼說:「快樂嗎?仲父!」
管仲苦笑:「依臣之見,這是悲哀而非快樂!」
齊桓公詫異問為何,管仲慢慢說明西有秦晉南有強楚,西戎北狄死灰復燃,依臣看來,主公近日的行樂,身在鐘磬聲色之間,但是不知四面兵戈閃爍,令人膽戰心驚啊!管仲繼續分析著天下局勢,齊桓公低頭,不語,耳邊傳來妻妾的歡樂笑語聲,齊桓公汗流浹背地抬頭問道:「既然如此,仲父為何不早規勸?寡人險些誤了大事!」
他毅然撤去歌舞酒宴,勤理政事的齊桓公回來了。鮑叔牙不解地向管仲表示歉意,也問為何不早勸主公,管仲解釋:「主公存有行樂之心已久,早點勸阻或許能稍加收斂,但總是千迴百轉耿耿於懷,隨時會再動心起念,不如乾脆讓他玩得盡興,沈溺久了,玩過度了,再曉以利害,才能讓他大徹大悟啊。」
下一篇:秋分閱讀:爭取更多,談判課程
《左傳》
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共三十五卷。《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是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自劉向、裴駰、劉歆、桓譚、班固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
《左傳》
以《春秋》為本,並採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桓譚《新論》進一步認為:「《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裡,相持而成,經而無傳,使聖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楊伯峻在《左傳》一文中歸結《左傳》傳《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種:即「說明《春秋》書法、用事實補充《春秋》、訂正《春秋》的錯誤和增加無經的傳文。」
評價
《太平御覽》六百十引桓譚《新論》曰:「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裡,相待而成,有經而無傳,使聖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之也。」
賀循:「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
劉熙載:「左氏敘事,紛者整之,孤者輔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運化之方,斯為大備。」
劉知幾:「左氏之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聒沸騰;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穫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餘,稱譎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或腴辭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
朱熹認為《左傳》、《史記》只是二、三等著作。又說「左氏之病是以成敗論是非而不本於義理之正」
。
梁啟超:「《左傳》文章優美,其記事文對於極複雜之事項──如五大戰役等,綱領提挈得極嚴謹而分明,情節敘述得極委曲而簡潔,可謂極技術之能事。其記言文淵懿美茂,而生氣勃勃,後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雖時代甚古,然無佶屈聱牙之病,頗易誦習。故專以學文為目的,《左傳》亦應在精讀之列也。」
「寒山」,
禪宗一代高僧」。隱居於浙江天台山的寒巖洞(寒山),人稱「寒山」,又稱「寒山子」。傳說為「文殊菩薩」化身,與「拾得」並稱「和合二仙」。傳說中「寒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清朝雍正帝冊封「寒山」為「妙覺普渡和聖寒山大士」簡稱「和聖」,「拾得為「妙覺普渡合聖拾得大士」,簡稱「合聖」。
唐代著名的白話詩人。
隱於天台幽窟中,以樺皮為冠,布裘弊履,或長廊唱詠,或村墅歌嘯,人莫識之。曾於竹木石壁書詩,有詩偈三百餘首傳世,唐台州刺史閭邱胤撰《寒山子詩集傳》,其詩通俗曉暢,多以佛理闡述人生真諦,勘破生死,流傳頗廣。
關於他的生卒年代,一說他出生於南朝梁大同年間(公元五三五年─五四五年),多數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應該推遲到二百多年後的唐玄宗天寶年間。因為他在講到自己考試不中的兩首詩裡寫到:「書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一選嘉名喧宇宙,五言詩句越諸人」。這種科舉要考詩,而且要以「身、言、書、判」作為量才選官的標準是唐玄宗制訂出來的,這說明寒山生活的年代是在天寶年間。
寒山子《無題》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泣露千般草》
可笑寒山道,而無車馬蹤,
聯谿難記曲,疊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風一樣松,
此時迷徑處,形問影何從?
《忍耐歌》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郭子儀
697年-781年,又稱郭令公,唐代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唐代將領,平定安史之亂與諸多亂事,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後封為汾陽王,是唐朝少數以真功績而獲異姓(皇族除外)封王之人。
郭子儀是唐朝中期身繫家安危,功勳卓著的名將;其一生為唐朝屢立奇功,對外破吐番、平回紇,對內平定安史之亂與朔方節度使的叛亂;堪稱中唐20多年中最重要的大臣。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功高不震主,善始善終,一生福祿壽具全;同時與忠良和佞臣和平相處的名將。
一生除戰功彪炳外,
其為人處事,也頗多可供學習之處,郭子儀有一次生了病,朝廷的百官到郭府探病慰安,因此郭子儀的家人出來,與來訪的官員相見;但是等到一位名叫盧杞的大臣到的時候,郭子儀就把所有的家人屏退;有人問:「為何?」
郭子儀說:「盧杞的相貌醜陋,心地陰險,家人們見到他,可能會笑他;那天他若是掌權,那麼我的家人可能會遭殃。」後來盧杞果然當上了宰相,當時凡是曾經得罪過他的人,都被報復;只有郭子儀的家人竟然無恙。郭子儀並未因盧杞當時官小,而輕視他,同樣待之以禮,以致於當盧杞得勢後,郭子儀成為少數未與之衝突的大臣之一。
「功蓋天下」很難,因為需要天時、地利,同時加上本身的努力與專業;「善始善終」更難,因為還需要能「兼容並蓄」的人和。二者得兼,雖是難上加難,但郭子儀得兼之後的福壽雙全,確實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