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千年少林,出世入世:釋永信是方丈,還是CEO?
作者:釋永信
俗名劉應成。1965年生,安徽潁上人,現任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父母是虔誠的佛教徒。1981年,17歲的劉應成遠赴嵩山少林寺,拜行正方丈為師,披剃出家,法名永信;旦暮依侍,親炙師教,錘煉有年,慧行俱進。後參學江西雲居山、安徽九華山、北京廣濟寺等處。1984年,在江西普照寺圓俱後回寺,仍侍奉長老左右,並任新成立的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員會成員,協助幾近失明的行正方丈處理日常寺務。1987年,行正方丈圓寂,22歲的釋永信承師衣缽,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員會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寺院住持。1999年8月,榮膺少林寺方丈,獲賜法號為「永信」,成為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也是少林寺史上最年輕的方丈。
釋永信堪稱一位傳奇人物,是中國首位取得MBA學位的僧人。升任方丈後,推動少林,不遺餘力:成立少林寺武僧團、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視公司等機構,為少林註冊商標,並跨足各領域──辦少林藥局、少林書局、少林網站、開素餐館、功夫表演、出版、拍電影、開發紀念品、設立少林學堂、舉辦中國功夫之星全球電視大賽……成功將少林行銷成一個品牌,積極推展少林事業至世界各地,走過六、七十個國家,設立幾十個少林寺海外中心。
釋永信的作為兼具智慧與野心,在積極經營和推廣少林、成功帶領少林躍上世界舞台的同時,卻也引來一連串「商業化」的爭議,因此,被冠以「少林CEO」、「政治和尚」、「經濟和尚」等稱號,成為世人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內容介紹:
釋永信是CEO?還是方丈?
且看少林傳奇人物釋永信兼具智慧與野心的經營之道!
「面對商業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
正是這股信念,釋永信成功將「少林」從一座深山古寺,形塑成一個品牌。本書揭櫫少林寺現任方丈釋永信如何將少林文化品牌成功推向國際,帶領少林跨足各領域:辦少林藥局、少林書局、少林網站、開素餐館、功夫表演、出版、拍電影、開發紀念品、設立少林學堂、舉辦中國功夫之星全球電視大賽……
他的夢想、他的思維、他的韌性、他的野心,還有關於他的爭議……
全書完整收錄,讓您一窺這位傳奇人物不為人知的經營哲學。
少林寺承載千年文化底蘊,卻在商業的浪潮下,飽受爭議和好奇的眼光。推動少林,釋永信肩負著傳承與中興的使命!釋永信提取少林文化精髓,以少林品牌的文化產業,在世界各地撒下種子,成功將「少林」弘揚為中華文化一塊響亮的招牌。
千百年來,「少林」宗教、信仰的內涵始終不變!當年嵩山狹窄山溝裡一座閉鎖破落的寺廟,是如何壯大成今日這般氣宇恢宏,走過六、七十個國家,設立幾十個少林寺海外中心?當年不到三十位僧人的生存困境,是如何擴大成今日五百多位僧眾組織,派駐海內外,以傳承禪宗祖庭?
當年不到五萬民遊客參訪少林寺,是如何發展成今日每年有二百萬名遊客到訪?憑著的,是一千五百年根深柢固的文化光澤;是行正方丈搏命護守少林文物、取得少林經營權;是釋永信突破困境的氣魄和勇往直前;是「動身,不動心」的智慧、信念;更是成功形塑少林品牌,推動文化傳承的堅持不輟!
千年少林,出世入世!釋永信將少林精神播向世界,吸取世界精華,持續涵養少林。釋永信究竟想建成怎樣的少林?明天的少林又會走向何方?
本書為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釋永信首度現身說法,講述自己與少林的深厚緣分,以及為傳承少林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少林寺如何從文革的頹敗,一改成為今日中國文化輸出的最佳代表!
鴻兔大展:千年少林,天地之中
目錄:
〔推薦序〕
為少林寺下一個一五○○年負責!──許士軍
忍辱仙人少林方丈──蔡志忠
少林發展學──果靖居士
以智慧永續傳承少林──淨耀法師
〔臺灣版序〕千年少林續起兩岸佛緣
〔出版緣起〕聽方丈說少林
第一章 結緣少林
我出家的故事很平常
我的師父行正方丈
師父教我真心向佛,踏實做事
第二章 天下功夫出少林──千年禪修
千年不變的禪修
少林功夫是「武術禪」
我練功夫
第三章 深山藏古寺──重建少林
重現昔日皇家寺院建築氣勢
找回「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勝境
第四章 推動少林──有所為,有所不為
推動少林,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電影《少林寺》效應
看準的事情,我會努力去做
我是宗教界的人民代表
盛世重光琉璃戒壇
開啟智慧,點燃心燈
尋找今天的生存模式
原則問題不讓步
第五章 少林與世界接軌
少林文化走向世界
率團訪臺
「少林寺日」在美國
少林寺與日本的淵源
俄羅斯普京總統到少林
在海外的少林文化中心
第六章 動身,不動心
佛教為眾生帶來法益
慈悲喜捨,成就未來
動身,不動心
我心中的少林
推薦序:為少林寺下一個一五○○年負責!
許士軍.元智大學講座教授暨校聘教授
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剎,不但在中國人心目中家喻戶曉,近些年來,更由於媒體宣揚、電影放映,在國際上聲名遠播,不但吸引國外弟子膜拜皈依,更有海外聯盟之類組織。但是相較於中國其他具有類似歷史地位的佛教寺院,少林寺所給人的形象,由於受到民間傳說和故事的渲染,蒙上了各種神祕、甚至是浪漫的色彩,反而模糊或掩蓋了少林寺的真面貌。現在有了這本由當家方丈釋永信口述著作《千年少林,出世入世:我心中的少林》問世,讓世人認識了少林寺的本質和所傳承的精神,應該是本書出版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弘化眾人」的大乘佛教精神
基本上,少林寺所傳承大乘佛教的精神,不在於關起門來唸經禮佛,而是追求「弘化眾人」:基於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幫助眾生達到「心有所依,心有所安」的圓融無礙境界。譬如世人一提到少林寺,總是聯想到少林功夫,其實練功夫對於少林弟子來說,也就是一種參禪:即所謂「習武即是參禪,參禪不離習武」的道理。近年眾多國際人士遠渡重洋,前來少林拜師習武,結果是透過對於少林武功的深研,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和領略了少林文化,對於生命的意義,獲得了一種更深刻的體會。
在釋永信方丈的信念下,佛法之道,除了經由精研功夫之外,也寄藏在各種世間活動中。例如,他鼓勵弟子們在科學、音樂、繪畫、醫術等方面,任何一件事追求極致,也都算是「悟道」。本來禪宗的傳統就不在於文字,甚至以在佛教中有崇高地位的《大藏經》而言,其中所記載的佛祖教誨,也不過是文字相而已。歷代禪宗祖師甚至諄諄告戒弟子,說出「將佛法文字化和知識化即是佛法滅亡之時」的重話。佛法所追求的圓融,並不拘泥在文字和知識的層次,而寄寓在「吃飯睡覺的日常生活中」。
「出世入世」的功德
從這種觀念,我們可以瞭解近年來少林寺所從事的一些活動,譬如從建立網站、舉辦夏令營、學術研究會、出版論文到設置少林慈幼院、成立慈善基金會等等,遠遠超越一般人心目中的佛教寺廟的刻板印象。
而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少林寺在世界各國註冊商標所表現的積極作為。以歐盟來說,目前少林寺已註冊的,就有醫療用品、計算機、服裝、鞋帽、食品等十一類商標;在日本國內也註冊了多達二七二項相關商標;同時並獲有二十八個國家的連鎖註冊商標。為了申請這些商標,少林寺不得不另組公司做為品牌申請和擁有的主體。對於這些商標權,少林寺不但從事授權行為,甚至對於外界的商標侵權行為,也不惜採取訴訟加以維護。從這些方面看來,少林寺有如一家企業;甚至在全球化的步伐上,還超越許多實質的企業機構。
這些入世作為,顯然引起許多人(包括佛教界本身)的議論或批評。但釋永信方丈有其基本信念,在他看來,少林寺有如宏揚佛法的一條船,不能自外於大時代潮流,閉關自守,不問外事;他相信,「一切資生事業,皆是佛事」。但重要的是,在適應和因應這種時代潮流時,少林寺必須能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帶給眾生「法益」,而非追求「利益」。譬如對於商標的註冊和維護等作為,其背後目的,乃是為了遏止外界對於少林寺這一名稱的不當濫用,以免破壞了少林寺,甚至佛教的純真形象。
下一個一五○○年的責任
再者,在現實世界中,身為方丈,必須為少林寺每日在柴米油鹽之類龐大的開支找到財源。事實上,這種財源僅靠化緣和捐款是不夠的,也不能靠政府補助。釋永信方丈認為,在這方面,寺廟本身必須透過收取門票與其他商業形式活動開源,做到「自養」,然後才能談到「自立」。事實上,這也是當今世界上所有非營利機構(NGO)所必須面對的挑戰,不過少林寺已然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經營模式。
一方面要適應時代潮流,另一方面又不隨波逐流,這是少林寺一種「身動,心不動」的信念。釋永信方丈為要保持和恢復襌宗佛教的核心精神和傳承,投下極多心力,譬如說,他將間斷了三百多年的傳戒法會恢復起來,同時對於許多儀式、禪修和功課上的要求,一點都不馬虎。更重要的,他極為重視僧才和接班人的培養。舉凡這些,都代表釋永信方丈所堅持的,皆是為了少林寺下一個一五○○年的生存和發展──他視這一切為己任。
本書主要內容,乃透過釋永信的口述,說出他對於傳承和宏揚少林寺精神的這種重責大任的承當。以他個人從十七歲出家到三十四歲出任方丈,在寺中如今大約已有三十個寒暑。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歲月中,少林寺歷經大陸政治激烈變動;據稱,在最艱苦時期,寺內只剩下二十多位僧人,口糧不夠吃,甚至僧衣都不能穿,寺廟本身也殘舊不堪。在當時情況下,這所寺廟能否延續,都是一項問題。
幸而,日後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在宗教政策上也有重大改變,使得少林寺所處情況大為改觀。但是另一類問題接踵而來,一旦少林寺成為一個興盛的旅遊景點後,將導致環境雜亂,而破壞了一所古剎應有的嚴肅和寧靜,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結合「智慧和力量」的「勇」精神
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釋永信方丈發揮了無比的信心和堅持,鍥而不捨地克服萬難,就是為了負起少林寺下一個一五○○年的責任。除了前面所說,他在精神和人事層面所做的努力外,為了還給少林寺一個清淨的環境,他不得不決心拆除寺外武校和商鋪,由於這件事直接影響了二萬多人的生計,斷了如此多人的財路,所引發的激烈抗爭,可想而知。然而這位年輕的方丈,抱著「看準的事,我會努力去做」,以無比的智慧和決心,勇敢化解各種困難,終於獲得解決。這一艱鉅任務,充分表現了少林寺那股結合「智慧和力量」的一種「勇」的獨特精神。
世事變幻與永恆信仰
總之,這本書讓我們看清了少林寺的真正傳承和精神。在過去一五○○年中,就是憑著歷代祖師的堅定信仰和智慧,將此精神發揚光大。如今又讓人看到了一位領導者同樣地秉承這種精神──智慧和力量,在現代化潮流下,找出適應和堅持之道,讓少林寺能夠在下一個一五○○年,繼續其宏揚佛法和普度眾生、達到理想圓融境界的使命。
世事變幻無常,然而價值與信仰卻可萬世常青。這種變幻與永恆,讓人想起《菜根譚》中的四句意境: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閒。
世間萬事,不過「竹影、月輪、水流、花落」而已,然而它們並不會影響人生的某些永恆價值。這種引喻也許貽笑大方,讀者們且當是個人讀罷全書的一種感受吧!
推薦序:忍辱仙人少林方丈
蔡志忠.漫畫大師/圖、文
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但少林也因為功夫太有名而遭誤解。誠如方丈自己所言:「一九八二年《少林寺》電影出來之後,少林功夫深入人心。人們通過少林功夫認識了少林,但人們也通過少林功夫而誤解了少林。」
二○○六年八月三十一日,我代表臺灣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十五屆亞太盃橋藝賽。橋賽結束的第二天,便跟著大導演袁和平及其製片團隊和橋牌隊友們,一行三十幾人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參訪。晚間少林方丈釋永信大師在登封市天中飯店設宴接待我們。席間我問方丈說:「聽說方丈讀過EMBA?」方丈回答說:「我初中畢業。」據我所知,永信方丈的確初中畢業,但他也確實上過EMBA,兩個答案都正確。
當下,我發現方丈的境界比我高多了,因為換做是我,我會據實回答:
「我初中畢業,但也上過EMBA 。 」臺灣讀者對少林寺和少林方丈的瞭解,大都是藉由Discovery頻道多次播出的〈少林CEO〉專題裡所得到的印象。很多人誤以為少林方丈釋永信大師是個跟出家修行無關的公司經營者,只是一個將少林寺經營得很成功的CEO!
據我所知,中國寺廟歸國家旅遊局管理,寺廟只能經營為讓遊客參觀旅遊與燒香拜佛的觀光景點,不能像臺灣道場的住持們,將自己化身為信眾的精神偶像,擁有崇拜的信徒達幾百萬人。因此,方丈只能藉由武僧的少林功夫,將少林寺成功的推向全世界。
在全球一片功夫熱的氛圍下,方丈確實將少林寺和少林功夫發展到全世界。
二○○二年,少林寺也開始著手將少林功夫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為維護少林寺的名號,以防假冒商品歛財,少林寺也註冊了國際專利商標。
經由媒體網路所流傳的新聞,許多人將方丈看成一位公司經營者,而忽略了方丈佛學禪宗修行的境界。其實這只是很片面的,方丈個人的禪宗修行境界,可以從他平時處世的忍辱功夫中看出來。
二○○九年春天,有個機緣與方丈共同出席臺北的一個晚宴,席間有位學者突然問方丈說:「少林寺是禪宗祖庭,為何不好好發展禪學?」方丈客氣地回答說:「縱觀整部《景德傳燈錄》,真正開悟的人少之又少,今天更是如此。」我知道方丈原本要接著說,少林正把禪與功夫結合推展為「禪武合一」,但學者急著打斷他的話:「誰說的?我的老師就是一個開悟者。今天臺灣習禪修行而開悟的就有很多人!」接著,那位學者便引用一些佛學禪宗名詞,在席間高談闊論禪宗、打坐、修行等要點。隱然將自己當成開悟的禪師,將釋永信方丈視為完全不懂禪的和尚。整整二十幾分鐘禪宗高論,方丈完全默然,沒有回答隻語片句,也沒看他展現任何不悅情緒,雖然他是該晚宴特別接待的主客。
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功夫的靈魂是佛教禪宗智慧。
方丈將禪與功夫結合,推展為「禪武合一」的境界,方丈說:
「少林功夫信仰的最初形態是禪定。﹃禪武合一﹄是少林功夫主流思想,並成為少林僧人修習功夫的目標和理想境界。禪宗講究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實現學佛的目標;功夫作為少林僧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也被納入學佛修禪的形式中。修習少林功夫的主體是禪者,禪心運武,透徹人生,內心無礙無畏,表現出大智大勇的氣概。禪,賦予了少林功夫更為豐富的內容。少林功夫帶給禪者特有的輕鬆、自在、神化之境界。」
今天少林寺、禪、功夫都是世界品牌!少林功夫在世界上無人不知。
方丈能在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將一座原本殘破的寺廟,發展為世界知名品牌,除了歸功於他的經營能力,更重要的是,方丈修行忍辱波羅蜜的功夫一流。他像《金剛經》裡被歌利王斷手斷腳割截身體
而默不吭聲的忍辱仙人一樣,不管輿論怎麼說?大家對他如何誤解?他只是忍辱默默地做。他說:
「中國佛教界內部對少林功夫非常瞧不起,認為少林寺只打拳不做佛事是走偏了。但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少林寺發展的環境,少林寺今天的所作所為,不僅要讓寺廟的僧人理解,讓佛教界理解,還要讓全社會理解,最終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對我來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有緣與方丈四次會面,也談了很多人生的話題,但從沒聽他為自己辯護。
如果有人問他:「世間謗我、欺我、輕我、見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相信少林方丈釋永信大師一定會回答說:「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他腳踏實地默默耕耘,不理會別人對他如何評價,因為他早已悟通人生的真理: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書摘:第四章 推動少林──有所為,有所不為
電影《少林寺》效應
我出家的第二年,電影《少林寺》熱映,在一毛錢一張票的時候,創下了上億的票房,堪稱是奇蹟。為此,這些年來,不少人問我,是不是因為這部電影,少林寺才有如此興旺的今天?
許多文章還根據門票統計,「從一九七四到一九七八年間,少林寺遊客總數約二十萬人次;而光是一九八二年那一年,少林寺的遊客數就達到了七十多萬人次;一九八四年更達到歷史最高峰二百六十萬人次;九○年代以後,遊客基本穩定在每年一百五十萬人左右。」
廖承志促成電影《少林寺》
對於「是電影成就了少林寺,還是少林寺成就了電影」這類問題,很難用非此即彼的方式來回答。但一提到電影《少林寺》,我就想起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廖承志。
電影《少林寺》的導演張鑫炎曾親口對我說,是廖承志提出拍攝這部電影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廖承志傳》裡,也有關於廖承志與這部電影的記載。
廖承志當時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僑辦主任、港澳辦負責人、中日友好協會的會長。「文革」後,鄧小平親自推薦他出來工作。鄧小平說:「僑務工作恢復,要有廟,還要有菩薩,這個菩薩我給你們請來了,就是廖公。」
廖承志對文藝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對武打電影情有獨鍾。據說他和他的姐姐廖夢醒都曾經跟孫中山的保鏢學過武術,所以他懂得武術。他看了香港著名武打影星李小龍主演的影片《精武門》後,讚不絕口說:這豈不是一部很好的愛國影片嗎?於是一再鼓勵香港的電影攝製人員,不要有條條框框,要敢於用最新的理念去拍攝一部有關少林寺的電影。
當時,香港的一家影片公司寫了劇本,廖承志看了,提出許多具體的修改意見,並要求調整演員。他說:必要時,可以請日本的演員,日本有一個少林寺拳法聯盟,已付了買片的訂金。
廖承志一再要求「要找真有功夫的人當演員,而且要到內地實景拍攝」。果然不久後,中原電影公司就邀請了李連杰等幾位武術高手擔綱,在河南省嵩山實地拍攝了電影《少林寺》。
籌拍這部電影的時候,香港的攝製組甚至不知道少林寺在什麼地方,有人說在山東,有人說在福建,最後說少林寺就在河南嵩山。 劇組人員一路從廣東買了火車票到鄭州火車站下了車,登封的革委會開著吉普車去接他們。電影從立項到拍攝,都一直叫《十三棍僧救秦王》,直到最後公映之前,才改為《少林寺》三個字。
影片拍攝完成後,廖承志主張大力宣傳,並建議在春節期間上映,因為春節看片的人多。在廖承志的精心策劃下,電影《少林寺》一炮打響,轟動海內外,港澳人人爭看《少林寺》,臺灣有人專門到香港看片,美國也放映了這部影片。內地當時剛開放,可看的東西太少,除了樣板戲,除了那幾部紅色電影之外,沒啥東西看,所以《少林寺》電影一出來,轟動了很長一段時間。
廖承志有眼光,精通中國文化,對國家無限忠誠和熱愛,「文革」後敢於撥亂反正;他負責統戰工作,瞭解世界的情況,會用國際的眼光處理各種複雜的事件。他熟知少林寺的歷史,瞭解少林寺的價值,也清楚少林寺在海外的影響力,堪稱是一位有識、有膽、有智慧、有勇氣之人。
國家宗教政策解凍
前面提到「日本有一個少林寺拳法聯盟,已付了買片的訂金」,指的就是一九七九年少林寺接待的日本少林拳法聯盟。該聯盟的負責人宗道臣,對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說,自己早年從中國的少林寺出家,學得少林拳;現在,要回中國少林寺朝拜祖庭。廖承志答應了他的要求,並為他親筆題詞:少林豪傑橫眉前領,中日友好前程似錦。
正是因為這件事,少林寺僧人才得以身著僧衣接待外賓。雖然今天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在當時全國佛教界還是開先例,其間意味著國家宗教政策由此解凍。
再說,當時的少林寺,主角不是僧人,而是縣政府的有關工作人員,是宗道臣讓少林僧人第一次以主角的身分接待來訪的客人。這樣的禮遇,對少林寺僧人有著非常巨大的激用勵作。
電影取少林寺素材和實景拍攝
電影《少林寺》,不少是用少林寺的素材和實景來拍攝的:白衣殿內,一面是和尚練拳術、對搏的壁畫,另一面是和尚練刀、劍、戟的壁畫,個個栩栩如生;白衣殿的後壁,是紀實壁畫,描繪著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電影《少林寺》就是根據這個歷史故事創作的。
千佛殿內繪有五百羅漢的壁畫,形態各具特色。鋪有四方磚頭的地面,明顯留有四十八個陷坑,這是少林武僧當年練功時留下的痕跡。電影《少林寺》中,師父率領眾棍僧苦練少林拳術,便以此為實景拍攝。
電影風靡全球,發揮宣傳效應
自電影《少林寺》拍攝成功後,大陸和港臺地區,以少林寺為題材的影視劇,陸續有幾百部。 電影《少林寺》迅速風靡全球,當時的確讓衰敗中的少林寺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應,對中國傳統文化也達到很大的宣傳作用。這種作用和效應,當然是不可低估的;對少林寺和少林文化的宣傳來說,今後也是難以超越的。
這是電影《少林寺》產生的大背景。所以,與其說是這部電影成就了少林寺,不如說,是改革開放大背景,推動了電影《少林寺》的熱映,從而拉開了少林寺再次中興的序幕,使這座佛教聖地、禪宗祖庭,重新恢復了勃勃生機。
後《少林寺》時代,面臨新考驗
電影問世後,許許多多嚮往著能夠成為武打明星的少年,慕名來到少林寺。然而,他們看到的,卻是一座破舊的廟宇和二三十個和尚,看不到電影中所展現的情景。
這使我們感到,僅有一部電影是不夠的。電影《少林寺》能帶來人氣,但要使這股人氣持續下去,還必須依賴少林寺自身的發展。我們將這種現象稱作「後《少林寺》時代」。自《少林寺》電影效應之後,這二十多年期間,還得靠我們自己努力呀!
電影問世前的少林寺,儘管破舊,但還算是清靜;電影問世後的少林寺,不但破舊,還添加了雜亂,遊人的增多,吸引了無數的小商小販。人們印象中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情景不見了,佛門應有的清靜與超脫也看不到了。少林寺的生存環境,又面臨著另一種考驗。
少林文化潛力無窮
儘管如此,電影《少林寺》仍使我們感悟到了少林寺的力量,發現了少林寺與外界的連接點,看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這個力量,是少林寺作為佛教聖地禪宗祖庭所釋放的力量,是歷經一五○○年積澱的文化底蘊所產生的力量。
這個連接點,就是禪武合一的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名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語出清代名著《堅瓠集》),至今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這個機遇,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少林寺的歷史,始終告訴我們少林僧人一個道理:少林寺的命運始終與國家的命運連接在一起,國家好,少林才會好;國家興旺發達,政通人和,少林才能做到穩步發展,才有實現中興的可能。
儘管少林寺有一五○○年的歷史,積澱了很深的文化底蘊,但到了「文革」後期,已經折騰得差不多了,僅一座破廟,幾個和尚而已。如果沒有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沒有廖承志的鼎力推薦和精心策劃,會有一部以「少林寺」為題材、轟動全球的電影嗎? 當歷史出現轉折,少林寺的生存環境一旦發生變化,就會發現,少林文化依舊是那麼地燦爛,依舊是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少林拳並非中國武術!
三皇五帝
堯,舜,禹,湯,文,武,,老子,孔子,莊子這些人武道卓絕非與倫比!這些人是跟誰學的呢?
漢武帝,關羽,張飛,趙子龍這些人也是武道卓絕,這些人又是跟誰學的呢?
這些人都在南北朝之前!
因此證明,少林武術並非中國武道之源!
以上敘述絕對正確!
不要再被矇騙啦!
乘鶴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