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愛情:靈犀心相印,莫負有情人
永遠;簡單兩個字,
百年修得共枕眠 ,一世夫妻百世恩。
這首崔護寫的「題都城南莊」詩流傳甚廣,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誦。
走近柴門,他叩門高呼道:「小生踏春路過,想求些水喝!」一邊叫門,他一邊猜想,出來開門的必然是一位白髮美髯、竹杖芒鞋、相貌清奇、談吐風雅的老翁。吱呀一聲,房門敞開,不料走出的卻是一位妙齡少女。少女布衣淡汝,眉目中卻透出一股清雅脫俗的氣韻,使崔護甚感驚訝。他再次說明來意,少女明眸凝視,覺得來者並無惡意,就殷勤地將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廚下張羅茶水。崔護打量著四周,只見室內窗明几淨,一塵不染,靠牆放著一排書架,架上置滿詩書,桌上筆硯羅列,牆壁正中懸掛著一副對聯,聯文是:「幾多柳絮風翻雪,無數桃花水浸霞。」語句雅緻,情趣不俗,絕不同於一般鄉野農家的風格。臨窗的書桌上正擱著一幀墨漬未乾的詩箋,上面寫著一首「詠梅」五言絕句:
詩句一定是這裡的主人所書,似乎是在借梅花來感歎自己的坎坷身世,竟是這樣充滿著蕭索與無奈。到底是何等人物隱居在這裡?又是何等心情與遭際而衍出如此無奈的文字呢?一連串的問號浮起在崔護腦際,使得他對這桃花環繞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興趣,一心想要探個究竟。
然而牆上的聯句、桌上的詩句、以及眼前的人物,這一切所透露出來的,都強烈地暗示著這茅舍的主人,必有一番不凡的來歷。
那時講究「男女授受不親」,一對未婚男女能夠端茶遞水,獨處一室,已屬破格之舉。在鄉村僻野尚且說得過去,若在城裡則是大逆不道的了。兩顆年輕而摯熱的心,在春日午後的暖陽中激盪著,彼此都被對方深深吸引著,然而「發乎情,止乎禮」,兩個飽受禮節教育的年輕人並沒有再進一步的越軌行為。眼看著太陽已經偏入西邊的山坳,崔護只好起身,懇切地道謝後,戀戀不捨地向少女辭別。少女把他送出院門,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著崔護漸漸走遠。崔護也不時地回過頭來張望,只見桃花一般的少女,映著門前艷麗的桃花,一同在春風中搖蕩,心中暗歎:真是一副絕妙的春景圖啊!但少女眼中無限的眷戀他卻已看不清楚了。
題罷,他仍覺意猶未盡,沉吟兩遍,想改第三句為「人面只今何處去?」轉念又想,一首七言絕句中用兩個今」字,不甚妥當,於是仍依原句。再看詩中兩次提到「桃花」一詞,卻並不嫌重複,反而更突出了主題,渲染了氣氛。崔護城南訪舊,沒能見到絳娘,回家後心裡一直放不下來,腦子裡不斷地問:伊人究竟到哪裡去了呢?——掃墓?探親?郊遊?甚至是出嫁了?他想來想去,絳娘的倩影時常縈繞在心頭。這樣一來,他根本無法用心讀書,甚至連茶飯也難以下咽。於是,數日之後,他再度往城南尋訪。
聽了這番哭訴,崔護彷彿橫遭雷擊,一時被震得不知所以。萍水相逢,癡心女子竟用情如此之深,怎不讓崔護心痛欲碎呢!他嗚咽道:「去年路經貴宅,口渴求飲,承蒙小姐賜茶,日前再來尋訪不遇,悵然題詩而返,不料竟意出這樣的變故,絳娘若死,晚生也不願偷生了!」他邊說邊奔入內室,抱住斷氣不久的絳娘聲嘶力竭地呼喊:「絳娘慢走一步,崔護隨你而來呀!」
崔護娶了絳娘這麼一位情深意厚、賢淑美慧的嬌妻,心中自是美不勝收。絳娘殷勤執家、孝順公婆、和睦親鄰,夜來紅袖添香,為夫伴讀,使得崔護心無旁思,專意於功課,學業日益精進。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崔護趕會士,獲進士及第,外放為官,仕途一帆風順,官到嶺南節度使。在絳娘的佐助下,他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
殘紅披獨墜,嫩綠間淺深。
偃仰卷芳褥,顧步愛新陰。
謀春未及竟,夏初遽見侵。
《五月水邊柳》
睡臉寒未開,懶腰晴更軟。
搖空條已重,拂水帶方展。
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
絲長魚誤恐,枝弱禽惊踐。
長別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長沙東湖》
彩舟浮泛蕩,繡轂下娉婷。
林樹回蔥蒨,笙歌入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鳥弄桐花日,魚翻谷雨萍。
從今留胜會,誰看畫蘭亭。
《山雞舞石鏡》
物象纖無隱,禽情祇自迷。
景當煙霧歇,心喜錦翎齊。
宛轉烏呈彩,婆娑鳳欲栖。
何言資羽族,在地得天倪。
應笑翰音者,終朝飲敗醯。
「釵頭鳳」·唐婉
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複斗帳,四角垂香囊。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
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
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曆復開書,
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
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
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漸見愁煎迫。
弄綠綺之琴,焉得文君之聽;濡彩毫之筆,難描京兆之眉。瞻雲望月,無非悽愴之聲;弄柳沾花,盡是銷魂之處。
悲火常燒心曲,愁雲頻壓眉尖。
五更三四點,點點生愁;一日十二時,時時寄恨。
燕約鶯期,變作鸞悲鳳泣;蜂媒蝶使,翻成綠慘紅愁。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雲不入襄王夢,空憶十二巫山。
枕邊夢去心亦去,醒後夢還心不還。
萬里關河,鴻雁來時悲信斷;滿腔愁緒,子規啼處憶人歸。
千疊雲山千疊愁,一天明月一天恨。
荳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
月色懸空,皎皎明明偏自照人孤寂;蛩聲泣露,啾啾唧唧都來助我愁思。
慈悲筏濟人出相思海,恩我梯接人下離恨天。
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女媧氏補不完離恨天。
孤燈夜雨空把青年誤,樓外青山無數,隔不斷新愁來路。
黃菜無風自落,秋雲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難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蛾眉未贖,謾勞桐葉寄相思;潮信難通,空向桃花歸往跡。野花艷目,不必牡丹;村酒酣人,何順綠蟻。
愛情是理想,生活卻是現實的﹔理想當然要堅持。
但是﹔現實中也有很多必須要妥協的,讓自己過得幸福,才是對愛過的人最好的紀念。
離別﹔只是一種形式。
真愛﹔會在心中永恆存在,而心痛的點滴,將是生命成長的養分。如果﹔失去分寸,就會弄巧成拙,有的人想談戀愛卻又害怕受傷。
但是﹔戀愛不代表傷害。傷害﹔也不代表不愛,愈怕受傷的人愈應該勇敢去愛。因為﹔悲傷是有溫度的,悲傷的盡頭是希望。不是﹔永無止境的黑暗。
如果﹔相信人生無常,就更應該珍惜把握相聚的每一分每一秒。但願﹔愛情來臨時,兩個人都全心全意的珍惜。當愛情走遠的時候,也同樣能有放手的豁達,兩個人之間願意互相照顧,原是出自彼此的一種善意。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今古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誠不散,終成連理。萬里何愁南共北,兩心那論生和死。笑人間兒女悵緣慳,無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總由情至。先聖不曾刪鄭衛,吾儕取義翻宮徵。供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
宋人秦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他認為愛情不是形影不離,而是能超越時空的阻隔。金人元好問說:「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他進一步認為愛情要能超越生死,不能因為一死一生而有所變易。
明人湯顯祖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他更積極地提出「至情」,認為無論死生都要使之完成。也因此他又認為愛情的過程和事跡,並非理性所能認定和判斷。他說:「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所以他最後說,理中所絕對不存在的,卻往往是情中所必然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