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6 15:49:23讀.冊.人

人生省思:堅持孩子的夢

 
閱讀天下父母心:孩子的夢

孩子的夢
在這無垠的宇宙,我們都知道,
是慈悲,讓我們融合,而不是仇恨。
是寬容,讓我們友愛,而不是分裂。
是傾聽,讓我們了解,而不是指責。
是正直,讓我們堅持,而不是逃避。
我祈禱,
讓孩子找回純真善良的語言,
說出的聲音,美好如雲雀。

讓孩子的小手,握著一個夢想;
遠離戰爭的大地,沒有仇恨的天空,
春天溫暖的風。

香噴噴的米飯,愉快的工作,
一個幸福的故事,鮮花和音樂,
飽滿得可以溢出汁的水果,
以及天使的笑容。

讓未來的孩子,
不分膚色民族,包容友愛,自由自在,手牽著手,
在明亮的晨光中,一起前進。

讓我們一起奮鬥,
走向一個有愛,有光,有希望的地方。

關於作者:
楊渡,詩人,作家。
喜歡旅行、閱讀、電影和足球。最喜歡的地方,是新疆和阿爾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無盡的沙漠。最喜歡的電影「直到世界的盡頭」。祖籍福建漳州,1958年生於台中農村家庭,寫過詩、散文,編過雜誌,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國民黨文傳會主委,主持過專題報導電視節目「台灣思想起」、「與世界共舞」等。著有詩集《南方》,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作品《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及戲劇研究《日據時期台灣話劇運動》等十來種。
 
閱讀龍應台:今天這一課:品德

光榮的日子
今天,是一個光榮的日子。將來的歷史會寫到,在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台灣人行使罷免權,督促一個總統下台。不論今天的罷免結果如何,台灣人民又在華文世界的民主進程和憲政史上,豎立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補課的代價可能很高,可是成熟的過程沒有不痛苦的;今天,我以身為台灣公民為榮。

足球不只是足球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負擔。昨天,收到一封電郵,作者是一個十七歲的德國少年:「馬路上、河岸邊、廣場上、酒館裡,擠滿了人,各色人種……最奇怪的是,每個人都在微笑,都在擁抱,都在唱歌。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對彼此那麼友善,對陌生人那麼熱情,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那麼喜悅,那麼開懷。

「我也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德國國旗同時出現──幾千幾萬幅國旗在人們的手裡揮舞飄動。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那麼以自己的國家『自豪』,其實,我從來沒見過德國人以自己的國家『自豪』過──這真是第一次。大家在揮舞國旗為德國隊加油的時候,好像納粹的陰影真的消失了,好像人們突然發現──我們是德國人,是一體的。

「我這才發現,這次主辦足球世界盃,對德國人的『認同』是多麼、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我很吃驚。」
這個十七歲的德國青年以一種最天真的方式認識了政治領袖們非常明白的一種規則:成功地主辦國際體育競賽可以給國民帶來自豪感以及向心力。 每一個有能力的國家都卯足了勁在競爭重大國際競技或博覽的主辦權,除了經濟考量之外,這「凝聚認同」、給國人光榮感的政治考量,是一個核心因素。

元首不只是經理
一個國家的元首,在我的理解,有四個核心的責任:
第一,
不管國家處境多麼艱困,他要有能耐使人民以自己的國家為榮,使國民有一種健康的自豪感。
第二,不管在野勢力如何強悍,他要有能耐凝聚人民的認同感,對國家認同,對社會認同,尤其是對彼此認 同。
 
第三,他要有能耐提得出國家的長遠願景。人民認同這個願景,心甘情願為這個願景共同努力。
第四,他不必是聖人,但他必須有一定的道德高度,去對外代表全體人民,對內象徵社會的價值共識。小學生在寫「我的志願」時,還可能以他為人生立志的效法對象。 元首不是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只需談執行績效和法律責任。對於元首,法律責任只是最低要求、最末端的一件事;他第一要擔起的是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都不是依靠法律條文來規範的。
規範政治和道德責任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文明和教養。

誰教過他「品格」?
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誠實是第一原則?
公和私的界線要嚴格分明,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最大的權力必須以最大的謙卑來承擔?
韓愈在一千兩百年前說過的話:「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
薩穆爾.斯邁爾斯在一百三十年前說過的話:「一個偉大的國家領袖在他身後留給國家的財富是,一個毫無瑕疵的生活楷模,是所有後人在形成自己品格時仿效的榜樣」? 父母、長輩、老師、社區、媒體、整個教育系統,有沒有給過他一種薰陶,一種教訓,告訴他:沒有品格,權力可能就是災難?

人民當初是因為對這個政黨的品格有所信任才將權力交給了它,而將來人民還迫切地需要它,重建清新的品格力量,去監督和對抗下一輪可能腐敗的新的執政者? 今天拚命為他辯護的人,是為了什麼而為他辯護?品格和道德,在民主政治裡,究竟還算不算數?今天反對他的人,又是為了什麼而反對?是真正原則的堅持,還是黨派權力的便宜計算?

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都是社會的整體文明與教養的產物。檢討他、批判他的同時,這個社會本身的公民教育和品格培養,恐怕更值得我們深深、深深地思索。

一點也不差
台灣人民用無比清晰的聲音做出宣示:民主不是民粹,自由不是放任,容忍不是拋棄原則,人民長大,不代表不需要典範。透過罷免的提出,人民在考驗自己對大是大非有多少堅持,對社會進步的力量有多少信心,對不該忍受的行為他如何決斷,對值得奮鬥的目標他如何執著。
一課一課地上,一關一關地過;一路走來,台灣人,你一點也不差。

關於作者:
龍應台,
1952年2月13日-,生於台灣高雄縣大寮鄉,是台灣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識份子,著有《野火集》、《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等評論集,散文《百年思索》、《面對大海的時候》、《孩子你慢慢來》等。
她在台灣社會民主化歷程中扮演一定角色,影響了.解嚴後的思想與文化改造。近年來,龍應台多次在不同場合極力宣揚「臺灣式的民主」,引起了廣泛的反響與爭議。
 
 
職場省思:你的職位與職權 , 是否受? 同仁的尊敬、佩服 ?

在公司的組織架構下,隨著層級之分而有不同的職位。依照一個人經驗與能力的不同,公司會授予他合適的職位,並賦予相對應的職掌與職權。然而,這只不過是法定的授予,並不必然表示擔任的職位越高,所獲得他人欣賞、尊敬的程度也越高。

由於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能力、經驗也都是在持續增長的過程,所以,一個人剛開始擔任某一職位時,並不必然就能立即完全勝任,毫無瑕疵。初上任者通常也會因為自己對該職位還不夠進入狀況,對職掌的運作、職權的拿捏還不夠純熟,所以心態上會比較戰戰兢兢、戒慎恐懼,並且廣納他人意見、虛心求教,在待人處事、溝通協調方面也會格外注意到各個層面,藉此希望自己能盡快勝任新的職位,並獲得他人的認同。

就公司與全體同仁的立場而言,也通常能認知到一個初上任者,必然需要一個調適期,並且給予一定的時間,以及某種程度的包容。亦即,一開始能力或許稍嫌不足,但是會等待其持續提升;經驗也並非絕對豐富,但是會等待其逐步增長。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隨著這個人的能力、經驗逐步提升,加上為人處事方面能夠公正客觀地處斷事物、遇到問題勇於承擔責任並加以解決、細心熱誠地輔導同仁、冷靜耐心地溝通協調,配合自己持續不斷的虛心學習,則不僅他的工作能力將受到認可,甚至於他的為人處事也會被欣賞,於是贏得其他同仁對他的尊敬。這個尊敬,完全是經由他自己平日點點滴滴的累積而獲得,公司雖然給了他職位,但是卻無法強迫同仁發自內心地產生對他的尊敬。許多受到同仁尊敬的主管,通常都是經由這樣的過程而來。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人被授予某個職位以後,在初期或許還非常謙虛,凡事不恥下問,沒有架子。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等到他對於該職位上的事物熟悉了、進入狀況了,原本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的態度便逐漸鬆懈下來,反而慢慢顯露出喜歡品嘗權力滋味的現象,享受透過職權支配他人的快感,嚴重者甚至濫用權力;卻未能持續虛心地自我提升,學習如何更準確地拿捏職權的分際,進而把本身肩負的職掌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提升整體的運作。我們常說某個人「官僚」、「官氣」,往往便是這種情形,而這種人即使坐上了某個較高的職位,也很難贏得同仁對他的尊敬。

其實,在一家公司裡頭,每一位同仁心中都有一把尺,主管平日需要評核同仁的工作表現,同仁同時也在心裡仔細觀察、衡量著每一個看得到的主管:哪些主管官僚官氣,遇到自己主管的事物有時便會擺擺姿態?哪些主管經常報喜不報憂,遮掩瑕疵、迴避問題?哪些主管常常不自覺地誇大吹捧自己的功勞與績效?哪些主管愛面子甚於辨是非,討論事情常會做防衛性的辯解?而又有哪些主管是讓大部分人打從心底尊敬、佩服?

事實上,公司賦予一個人職位與職權,是給他一個空間、舞台。 要成為受尊敬的主管,則除了提升本身的見解、能力,把部門效能發揮到最好,同時細心輔導同仁使其從工作中獲致成長之外,更要隨時切記,能力強只是正面的加分;但性格上的缺點帶給別人的負面印象,卻會產生很大的減分效應,必須格外提防。

一個稍有理性判斷能力的人,也大多能認知到官僚、掩飾、自誇、愛面子等現象都應該要避免。但因為這些現象的產生,往往是一個人的性格因素使然,因此常常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便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可是,在組織當中那麼多雙眼睛下,加上長時間的相處互動,這些性格必然無所遁形。唯有用健康、開放的心態,持續不斷地提醒自己,從本身內在的性格去調整,假以時日,必能重新贏得他人的尊敬。
 
閱讀企業主的期待:四個如果

第一個如果:
1、你只是接電話,告訴客戶不知道、沒辦法。
2、你只是開訂單,不聯絡、不追蹤,有問題不回報、不處理。
3、你只是打報表,不確定數字的正確性。
4、你只是接電話,從未希望客戶有滿意的感覺、從未希望客戶多訂一些貨。
5、你只是認為自己是助理,從未想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業務、主管、老闆、公司。
那麼,你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助理,你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取代。

第二個如果:
1、你從未將部門業績目標時時刻刻放在心中。
2、你從未想過個人目標攸關部門目標達成。
3、送樣後,從未想過結果如何,為什麼沒消息。
4、報價後,從未追蹤為什麼沒有訂單,差多少可以成交。
5、訂單多了,從未去想怎麼回事,隨波逐流、隨客戶起舞。
6、訂單少了,不去追查什麼原因,毫無感覺、毫無動作。
7、你從未想過在客戶面前更專業、更守信。
8、工作不規畫、時間不管理、成本不控制、客戶不教育。
9、你認為開發新客戶、新市場是麻煩的、痛苦的。
那麼,你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業務人員,你在,是我們大家的負擔。

第三個如果:
1、你不把客戶要求當作是非常的重要。
2、你不把客戶抱怨當作優先解決的事項,主動追查檢討。
3、你時常不準時送貨,當作客戶永遠都會等你。
4、業務反應客戶的問題,你嫌他煩。
5、客戶反應品質的問題,你嫌他挑剔,視他為爛客戶。
6、你經常把「很麻煩」、「有困難」、「不想做」、「不可能」掛在嘴邊。
7、你每天上班當作例行工作,不主動尋找問題、改善品質。
那麼,你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生產部主管,與你共事,我很疲勞。每日我們在外努力,沒有良好的品質,沒有良好的服務做後盾,一切效果會打折扣,對客戶的承諾都會跳票,我們便成口才一流、品質二流、服務三流的公司。

第四個如果:
1、有罵沒有稱讚,有懲罰沒有獎勵。
2、對企業有利的,不立刻行動。
3、經常把「再看看」、「再研究」掛在嘴邊。
那麼,我也只能說,你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人。
 
人生選擇:謝謝你,愛荷華

謝謝你,愛荷華。
他們說,這天永不會來到;
他們說,我的心智太高;
他們說,美國已經太分裂、太失望無法再合力成就一件事。

今年一月,你們改變了歷史,打了懷疑論著耳光。
不論你是民主、共和、獨立黨,今天我們一起站出來說:我們是一家人、我們馬上要改變。
你們齊聲說:
我們要跨越政治習以為常的苦毒、瑣屑、憤怒、政治手段、分裂,
我們要合力創造跨越黨派顏色的改變平台,唯有這樣,才能面對美國眼前的所有挑戰。

我們選擇希望而不是恐懼,
我們選擇團結而不是分裂,
我們要讓全美國知道:是改變的時候了!
我們告訴權力說客:

你們的錢買不下美國政府,我們(人民)才是美國的主人。

今天,大家需要的,是能誠實面對我們眼前挑戰、抉擇的總統。
一個會傾聽不同意見、向你們學習的總統、一個敢說逆耳忠言的總統。
謝謝你們。

【我知道你們不是為我】
我知道,你們今天選我不是為我,是為了你們對美國精神的深沉信仰:
就是,只要努力,愛國的人應可以改變這個國家。

我也相信,因為儘管我今天站在這裡,
但我沒忘掉自己在芝加哥街頭奮爭的日子,
我們共同爭取的目標,是讓大家過得好一點。
我知道很辛苦,睡眠不足、薪資不足、大量犧牲。

每天滿是失望、但偶爾、偶爾就會出現像今晚這樣的日子:
多年後回頭看我們起步改革的從頭,
到時更多家庭看的起醫生;
到時我們長大的孩子活在比今天更乾淨、安全的環境裡;
到時世界對美國、美國對自己的觀感都更一致、更團結;
到時我們就可以對自己驕傲地說:
一切都始於那天晚上。

【重新找回「希望」的意義】
當時,我們打敗了華府政客的懷疑;
當時,我們拆毀隔絕我們彼此的心牆;
當時,我們團結所有人民、政黨、年鈴層為共同目標奮鬥;
當時,我們給從沒參與過政治的美國人一個值得參與的理由。
當時,我們擊垮那些用政治打擊對手、而非用政治提升國家的人。
數年後,當你回首,就在此時,美國人民重新找回希望的意義。

這幾個月,許多人都嘲笑我重提「希望」這詞。
但我知道,希望不是盲目的樂觀、不是無視沉重的前途路礙、不是躲在場下不敢正面直擊。
希望,是我內在的堅持,
儘管所有客觀證據都是負面的,
但我內心堅持只要有勇氣追求、奮爭,前面一定有更好的美景等著。
希望,是我看到這位白天打工、晚上補課,付不出錢讓妹妹上醫院治病,
但內心仍相信美國會給他機會實現夢想的年輕女子。

希望,是我聽到新干普夏州這位女士告訴我,
她從姪子赴伊拉克前線那天起就呼吸困難,
但仍每天晚上跪禱,祈求姪子平安歸來。

希望,是我讀到一群專欄作者群起韃伐帝國主義,
啟發年輕男女願意力抗消防水柱的強力水壓,
為自己、反奴役抗爭。
希望,是引領我,這個父親是肯亞移民、母親是肯薩斯州住民的後裔,
站在這裡的緣起。

希望,是這個國家的基石:
相信我們的命運不是命定、是我們每個人自己走出來的信念;
是我們這群不願就現狀、有膽向世界說;「我們覺得應該這樣」的男女共同的信仰。

【重新開始「相信」】
今天,我們在愛荷華州,就寫下這樣的一葉歷史,
不論未來我們的成敗,這個希望都不會變:
我們只要一磚一瓦、一石一擔、平凡人也可以成就非凡的事;
因為我們不只是一幫紅、藍的政黨組合,我們是美國。
此時此刻,這場選舉,我們已經重新開始「相信」。
謝謝你,愛荷華。
 
 
天下父母的希望,為了孩子的夢,誰可以給我們的孩子最好的環境長大,誰就是最好的總統。

第一他有基本的品格。
選擇這樣的總統,我不必擔心六歲的孩子會以凌弱為神氣,以粗暴為威風,以鬥爭為成就。

第二他有無限大的包容力。
我希望將來的總統有那個胸襟說,真的沒有藍跟綠了,讓我們為受傷的手塗上舒緩的藥膏,讓我們彌補隙縫,以無限的包容尊重彼此。

第三他有寬闊的全球視野。
我希望我們選出的總統會說,台灣太小,自我封鎖是致命的,讓我們打開所有的窗吧。

第四他有悲憫心。
我希望將來的總統,是個有悲憫心的人,能夠將心比心體會弱者的痛苦,因為體會弱者的痛苦,他會把保護弱者看做施政的重點。

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所以,請不要給孩子未來的主人翁,錯誤的示範與價值觀。 請告訴我們,你讓我們怎麼教孩子? ○八年三月十六日,身為教育部官員的莊國榮面對群眾,用正常的父母禁止孩子說出口的穢語侮辱對手過世的父親。他當晚就被迫辭職,並且道歉。我可以想像,當時在現場的父母們,錯愕之餘,心裡想的,多半也是這麼一句話:你讓我們怎麼教孩子?

有一種東西,是不管歐洲美洲,都緊緊抓著不放的;有一種東西,是不管藍營綠營,都真正在乎的,那個東西,叫做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可以因階級、因族群、因利益之所導、因意識型態之所在而有所分歧,但是,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未來,卻是最大的公約數,它絕對超越政治,無關立場。

總統是什麼?
他就是我們將這所有機構託付的人,我們同時將自己孩子的未來也託給了他,讓我們對將來有希望的國家領導人。 選舉是一時的,勝敗是一時的,為了孩子的幸福,請準總統候選人以身作則,讓今日您的一切言行可以對歷史負責,說無愧。

們需要怎樣的總統,讓我們用公民的權利表達我們的選擇。
贏者謙恭,輸者溫文。


為了孩子的夢,請支持亂世的孤星,相信沈默的魄力。
阿ling 2008-05-12 00:41:01

改個錯字
&quot再&quot回到

阿ling 2008-05-12 00:38:25

回應的人真多呢!
看來大家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
這一期的天下雜誌
看了嗎
談新政府將面對的第二個挑戰
孩子們不想上學

不只孩子不想上學
現在台灣也有更多父母
不想送孩子上學了

能不能一起祈禱
祈禱一個有遠見定見的教育部長
祈禱一個有智慧有人情的教育環境
祈禱一個學生不用害怕,老師不那麼可憐的成長空間

曾經做過老師
卸下這個身份後
反省了很多
覺得自己真是助紂為虐
造了很多業

一直在想
反省過後的自己
如果在回到那個身份那個位置
是不是就能做得好一些
不傷害那麼多孩子

結論
沒有把握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教育基層第一線的教師
在體制中實在不容易有自己的目標和作為
所以
特別佩服那些優良教師
不明白他們怎麼有那麼大的力氣去逆流而上

台灣的生育率下降了
前五大原因之一:
對當前政治和教育環境的憂心

看過紐西蘭教育的介紹
很羡慕
什麼時候
我們的教育
也能把每個孩子都當寶
並且
讓他們真的都成為寶

旅人 2008-03-29 04:14:47

深夜來探望
夜安

版主回應
感恩 2008-05-08 16: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