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9 10:37:41讀.冊.人

歷史風華:發現 南唐《李後主》

書名:
李後主與他的時代-南唐藝術與歷史論文集

作者:
陳葆真
臺灣臺北縣人。1991年迄今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任教授,並兼任該所所長(1997?2003)。 專業領域為圖像與文字的關係;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畫;敦煌佛教故事畫;南唐歷史與藝術;宋、元、明、清繪畫史;臺灣近現代繪畫和攝影藝術等。曾先後發表相關之中、英文論著三十多篇,以及專書四種,分別為《陳淳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古代畫人談略》(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江兆申》(臺北:錦繡出版社,1996)、《台灣故事》(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8);並擬於近期內出版其博士論文〈關於洛神賦故事畫研究〉的中文版。

內容介紹:
南唐,一個短暫而絢爛的時代。

李後主,一個充滿才情的悲劇性人物。在他治下,南唐的文化藝術發展臻至高峰。而深受李後主影響的南唐繪畫不僅繼承了唐代傳統,而且創造出江南地區的新畫風,深刻影響了北宋文人畫新美學價值觀的形成,主導了其後中國繪畫史發展的方向,是畫史上一個至為重要的關鍵時期。

本書收錄陳葆真教授自1995至2003年間陸續發表關於南唐的八篇論文,以李後主為中心,擴及他的祖父烈祖和父親中主,所論包含政治、歷史與文化活動,是一部討論南唐藝術與歷史的總集。 作者以如椽之筆,取材自多種史書和繪畫作品,廣泛且深入地探究南唐的各個面向。

第一章至第三章
是對南唐三主的綜合討論,包含南唐簡史、三主的個性分析、政治建設與文藝活動等,闡述全面,立論嚴謹,其中對南唐文藝活動與文化建設的討論尤為精闢。 南唐的文藝在烈祖的提倡與獎勵之下,營造出初期的豐碩與鼎盛,接著歷經中主的鼓勵與贊助,更趨璀璨,到了後主一朝,臻至高峰。 後主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與收藏家,南唐亡國後,皇室收藏多半沒入北宋內府,部分畫院畫家則進入北宋翰林圖畫院。後主高雅精緻的美術品味不但主導南唐朝野,更深深影響北宋皇室與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觀。

第四章
述及南唐三主的佛教信仰,以及相關的各種崇佛活動。此為前人較少關注的議題。

第五章與第六章
則聚焦在南唐繪事研究,為本書最精彩之處。作者於第五章以存世作品為主,文獻為輔,帶領讀者細察南唐一朝在人物畫、山水人物畫、山水畫與花鳥畫方面的重要畫家與作品,指出南唐繪畫的三個特色,分別為承襲唐代繪畫傳統樣式,創造江南地區新畫風,以及確立宋元以降文人畫結合詩書畫三藝的新美學價值,可說是目前南唐一代繪畫史的最完整論述。

第六章
更是將討論對象自南唐所在的江南區域擴及四川地區,從四部北宋時期深具代表性的畫史文獻中整理耙梳,結合傳世畫蹟,釐清南唐到北宋期間江南和四川兩地繪畫的發展特色,以及二者在北宋時期相互之間的競爭與勢力的消長。其研究之完整為前人所未有。
 
目錄:
第一章 南唐烈祖的個性與文藝活動
第二章 南唐中主的政績與文化建設
第三章 第一節 藝術帝王李後主(一)
第三章 第二節 藝術帝王李後主(二)
第三章 第三節 藝術帝王李後主(三)
第四章 南唐三主與佛教信仰
第五章 南唐繪畫的特色與相關問題的探討
第六章 從南唐到北宋—期間江南和四川地區繪畫勢力的發展
徵引書目

第一章至第三章
是對南唐三主的綜合討論,包含南唐簡史、三主的個性分析、政治建設與文藝活動等,闡述全面,立論嚴謹,其中對南唐文藝活動與文化建設的討論尤為精闢。

第四章
述及南唐三主的佛教信仰,以及相關的各種崇佛活動。此為前人較少關注的議題。

第五章與第六章
則聚焦在南唐繪事研究,為本書最精彩之處。作者於第五章以存世作品為主,文獻為輔,帶領讀者細察南唐一朝在人物畫、山水人物畫、山水畫與花鳥畫方面的重要畫家與作品,指出南唐繪畫的三個特色,分別為承襲唐代繪畫傳統樣式,創造江南地區新畫風,以及確立宋元以降文人畫結合詩書畫三藝的新美學價值,可說是目前南唐一代繪畫史的最完整論述。

第六章
更是將討論對象自南唐所在的江南區域擴及四川地區,從四部北宋時期深具代表性的畫史文獻中整理耙梳,結合傳世畫蹟,釐清南唐到北宋期間江南和四川兩地繪畫的發展特色,以及二者在北宋時期相互之間的競爭與勢力的消長。其研究之完整為前人所未有。

南唐國祚雖然短促,但文藝高度發展,是一個爆發力十足的開創性時代。本書作者以李後主為中心,藉由多面議題與詳實論述,引領讀者逐一透視南唐的歷史與文化,特別是關於南唐繪畫史的發展與影響,真知灼見,前所未見。閱讀本書將可以清晰而完整地認識一代君王李後主和他的時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5875
關於《李後主》生平 :
初名從嘉,即位後,更名煜,字重光,號鐘隱。貌英奇、廣額、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稱南唐後主。
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生活甚苦。嘗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以淚珠洗面」。每懷故國,詞調愈工。所賦浪淘沙、虞美人諸闋,為世艷稱。太平興國三年七月七日為後主生日,在賜第中命故伎作樂,聲聞於外。太宗銜其有「故國不堪回首」之詞,至是又慍其酣暢,及命楚王元佐攜觴就其第而助之歡。酒闌,煜中牽機毒藥而死,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凶問至江南,父老多有巷哭者。

關於《李後主》性格:
《孝友》
天資純孝,事元宗及母光穆皇后,能盡子道,居喪哀毀。弟從善至未朝貢,被留京中。後主登高賦有云:「原有鴿 兮相從飛。嗟嗟朵兮不來歸」,詞情悽惋。
《仁愛》
天性仁厚,恤民如子。論決刑死,多從末滅,有司固 爭,乃司少正,猶垂泣而後許之。益賦息役,以裕民力,尊事 中原,不憚卑屈,境內賴以稍安者十有五年。
《優柔》
臨事寡斷,易近小人。
《多情》
多愁善感,毫無理智,與兩周后流連歌舞,創為新調 ,生活極藝術化。國破之日,被俘北上,猶向宮娥揮淚,若不 勝情。王國維稱其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女之手,是後主為人 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可謂確評。
 
關於李後主:  
《書》
購藏鍾王真蹟至多,得筆於柳公權,特為遒勁。所為「書 評」,稱歐虞褚薛、李、顏諸家,各得右軍之一體,尤稱特識。
《畫》
善寫墨竹,尤工翎毛,凡署「鍾隱筆」者,皆其自畫。鍾隱即其別唬「鍾峰隱居」之省稱。
《詩》
頗饒情韻,全唐詩錄十八首。「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一律,尤悽厲不可卒讀。詞云: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 淚萬行。兄弟鈿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商量。
《文》 
篤好文學。末嗣位時,開崇文館。即位後,置澄心堂,多 引能文之士。所為文集凡三十卷,今不傳。
《詞》
可分前後兩期。前期據有江南,寄情聲色,筆意自成馨逸,能於花間集外,自立一格,亦時有放逸之致。後期則為歸宋二 三年間,名雖封侯,實為俘虜,題材加廣,感慨益深,喜用賦體 ,工於白描,而文外曲致,翫之彌遠。譚復堂稱其「雄奇幽怨, 妙兼二難」,遂為百世不眺之祖。
《音樂》 
徐鉉稱其洞曉音律,精別雅鄭,窮先王制作之意,審風 俗淳薄之原,為文諭之,以續樂記。
《佛學》
喜研內典,崇修佛寺,嘗改寶公院為開喜道場,圍城之 時為近臣所蔽,猶聽沙門德明講楞嚴經。
《雜記》
著雜說百篇,多所稱引,時人以為可繼曹丕典論,今皆一傳。
 
李後主
是五代時南唐的國君,一稱南唐後主。 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代表中原,稱為正 統。開國之君,如李存勛、石敬塘、劉知遠輩,全是武人出身,不懂得文學。一般文人,無以自見,只好投奔十國,另謀出路。

十國之,蜀和南唐的君主,特別愛好文學;尤其對於新興的詞體,看得很重。從五代詞人在地理上的分佈,很明顯的看出:當時的文化,長江上游,以蜀為中心長江下游,以南唐為中心。後蜀趙崇祚編選的花間集,共五百首,所收溫飛卿以下十八家,大部分是蜀人,或宦遊西蜀的外省人,可看做西蜀詞 派的總集。南唐詞人本來很多,作品也不少,可惜沒有像趙崇 祚這類人出來收集、整理,所以流傳的作品,比起花間集來, 還不到三分之一。

花間詞派的作風,有一個共同的趨向:
辭句是艷麗的,色澤是鮮明的,聲韻是鏗鏘的。
所取的題材,不外是天時、物態、相思、別情、滿紙都是珠寶金玉,鴛鴦蝴蝶, 充滿了色情狂。這一派艷詞,濃得化不開,顯然受了溫飛卿影 響。後主本是風流才子,他的前期作品,也一樣的香艷。像《一斛春》詞描寫大周后的風流,《菩薩蠻》詞描寫小周后的嬌羞,多少 帶著花間一派的色彩。所與花間不同的是:他有創作的天才,意境空靈超放,沒有做作,也沒有虛偽,一切是他生命真實的 自白,不像花間詞派的作者,喜歡製造情感,或濫用情感,多 慼幻想,不夠真實。

至於後期作品,因為生活環境起著劇烈的 變化,詞格也由清便婉約,急轉直下,變為悲壯、悽厲一派亡 國之音。這時感慨是加了,題材也加廣了,白措的手法,也更 來得自然,來得生動了。

所以王維國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人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後主由 於惡劣環境的刺激,與天才的憑藉,及寫作態度的真實,終於 衝破花間詞派的壁壘,同時為兩未詞人及近代新詩闢出一條新 路線,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李後主》的詞,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是描寫宮廷之中豪華奢侈以及風花雪月之類的內容,描寫宮廷豪華生活的詞中《玉樓春》是一個代表作: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風簫聲斷水雲閑,沖按霓裳歌徹遍。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杆情未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另有一首《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縐。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第二是體現極度憂愁的心情,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還有一首《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勾,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宋軍渡過長江,將南唐金陵包圍了。前線將士拼死抵抗的時候,後主在宮中填了一首詞
《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鈎羅幕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嫋鳳凰兒,
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據說這首詞還沒有填完,宋軍就攻陷了金陵,最後的三句是後來補上的。

第三是亡國之後在被軟禁時寫的反應亡國之情的詞,這是李煜詞成就最高的時候,可惜時間不長便撒手離紅塵。 有三首詞最具代表性。
其一是《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尤在,只是朱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其二是《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其三是《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爲臣虜,沈腰潘鬢銷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從〈玉樓春〉夜夜笙歌、無憂無慮的宮廷生活,到〈子夜歌〉階下之囚、悲愁終夜的亡國歲月,千古詞帝《李後主》的一生令人一掬同情之淚。
 
五餅二酒 2008-04-08 17:09:21

報告,書讀完。

版主回應
邀請分享 2008-05-08 17:22:12
硯子 2008-04-04 09:06:47

李煜的詞我背了好幾首,就記憶所及,大抵未出閣下所列之範圍,詩則不佳,何以故?大凡詞人不能做詩,其詩則易流於元遺山所譏訕之女郎詩是也,女郎詩未必不佳,總覺得詩過度委婉柔弱則何必寫詩?填詞即可。太白與李煜分別可知也。不堪閒坐細商量,比之嘉慶所寫「平居漫說君恩重,辜負君恩是爾曹」,均為亡國之音,因「不堪細商量」、「辜負君恩」都忽略了國主應有的責任,不在於細商量,不在於詬詈大臣而是在於決斷、任人。
總之李煜的詞不錯,後期之詞卻更耐人尋味,如此而已。

五餅二酒 2008-02-28 11:47:16

謝謝讀冊人用心介紹。

看古詩,總是感動不己。

我去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