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9 11:18:15讀.冊.人

閱讀建築:發現西班牙結構詩人建築師

關於Santiago Calatrava:
出生於西班牙,在瓦倫西亞完成藝術及建築教育,之後又於1981年在瑞士蘇黎士 (Zurich) 研究動態姓結購骨架,並且發展出一套完整且複雜的結構模式,而獲得土木工程博士。

在當代建築界群體中,擁有這種背景的專業建築師僅此一人而已。
西班牙建築師卡洛特拉瓦 ,具有工程師與設計師雙重身分,所以能對形體與結構的關係作一種整體考量,產生了別具一格的作品。其作品彷如一件動感的抽象雕塑,而博得結構詩人之稱。

重要作品 :
1983 杰克.斯塔爾堡倉庫
1984-1985 漢斯與多比國際大廈
1984-1988 巴仁瑪特音樂廳
1984-1989 盧森SBB鐵路車站大廳門廊
1983-1990 斯塔德荷芬火車站
1988 巴塞隆納’92奧運會電訊塔方案
1989-1992 久克山電台發射塔
1989 PCW低層連棟獨戶住宅
1989 堡尚茨利餐館
1989 馬癸西納巴士站篷
1989 維瓦爾德杳特湖上混凝土亭
1991 畢爾包機場
1991 特內利非島大會堂
1991 聖約翰教堂
1991-1992 科威特展覽館
1992 沙洛體育場
1989-1993 沙特拉斯機場鐵路車站
1992 科學博物館與電訊塔
 
 
l951 7 月28日生於西班牙瓦倫西亞的貝尼馬米特 (Benimamet )
1968-1969 在瓦倫西亞的藝術學校
1969-1973 在瓦倫西亞高等建築技術學院學習建築
1975-1979 在蘇黎世理工學院(ETH)學習土木工程
1979-1981 取得蘇黎世工業大學建築系技術科學博士學位 ; 博士論文題目 :(關於框架的折疊能力)。在蘇黎世工業大學第一系建築力學和構造研究所任助教。在第三系平面力學和輕構造研究所任助教。
198l 他在蘇黎世開了自己的建築和土木工程事務所
1987 瑞士建築師協會 (BSA) 會員 。獲 國際建築師協會 (UIA)Auguste Perret獎 。國際建築學會會員。
1988 獲 巴塞隆納市藝術獎 : 羅達高架橋。
獲 瓦倫西互市普倫薩 (Pensa)協會獎。
獲 瑞士國際Vereinigung fur Bruckenbau und Hochbau獎 。
獲 西班牙1988年FAD獎。
獲 德國1988年Fritz Schumacher獎。
Fazlur Rahman Khan國際建築工程協會會員 。
1989 在巴黎開設了第二家事務所。
德國建築師協會 (BDA) 榮譽會員 。
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舉辦專題展覽。
在西班牙電視台發表專題演講。
獲 巴黎雕塑技術銀獎。
1991 獲 慕尼黑Holzleimbau獎。
獲 塞維雅大學榮譽博士。
瓦倫西互市聖卡洛斯,貝拉斯藝術研究會 (Real Academia de Bellas)會員 。
獲 Brunel獎 : 斯塔德荷芬火車站。
獲 倫敦結構工程師學會金獎。
在鹿特丹荷蘭建築學會舉辦作品回顧展。
在倫敦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舉辦作品回顧展。
1993 在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舉辦橋作品展。
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
在瓦倫西亞市的La Llontja博物館舉辦作品回顧展。
在哥本哈根 : 丹麥Gammel Dok建築中心舉辨作品回顧展
 
Santiago Calatrava 設計的「旋轉中心」(Turning Torso)
高190公尺,共有9個區層,每區層有5層,總共54層。每區層都旋轉少許,使整棟大廈合共旋轉90度,儼如一枚螺旋釘。大廈外牆厚度隨高度遞減,近地面的外牆厚2公尺,但大廈頂層的牆壁只有40公分。

8歲時進入瓦倫西亞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學習繪畫,當時年齡是全校最小的,但只讀了兩年。之後,參加歷史班,單純習柱子是由柱礎、柱身和柱頭構成的。中學在瓦1968年決定報名巴黎藝術學院,於是到了巴黎,但當時因很多人積極參加5月革命,對於藝術頹廢沒有理想,於是離開巴黎,回到瓦倫西亞。在瓦倫西亞的工藝美術學院及建築學院同時學習一年,在工藝美術學院念的是夜間部,離開工藝美術學院後,完全投入在建築業中。

因為瓦倫西亞學院是不穩定的,沒有相對於馬德里或巴塞隆納所有的傳統,所以,幾乎算得上是一個自學者。在求學期間,利用夏季(6月底~11月)時去旅行,採取預算最少的方式--背包、睡袋和三明治,藉著觀察、收集、攝影留下資料,讀書有時是相當乏味的,接觸實際事務可能會學到許多更重要的東西。計畫到西班牙以外的地方繼續求學和工作,而蘇黎世工業大學是一個研究工程的好地方,於是去了瑞士,回頭研究數學、力學、水利學等相關學科,把建築藝術擱置於一旁。在蘇黎世工業大學完成了專業訓練成為一名雕刻家和建築師,並把專業實踐建立在蘇黎世這個位於歐洲中心的世界性城市中,成為取得國際地位的伏筆。

十年的實務演練,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 在全球建築界榮登領導地位。
兼具工程與設計的長才,其作品理性冷冽卻又美得不可思議,創造了形體與結構之間完美的平衡,更宛若活動的抽象雕塑,甚至可以折疊、壓縮、再伸展…
 
素有「結構詩人」美名的Santiago Calatrava 設計,在西班牙塞維亞省(Seville)瓜達幾維河(River Guadalquivir)上的阿拉蜜洛斜張橋(Alamillo Bridge)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整座橋型呈現出一種「不對稱平衡的力度美感」,就像是一座靜靜站立在河上的大豎琴公共藝術,你是否有著一股想去撥弄琴弦的「衝動」呢?內心深處是否感受到橋雖然是靜止的,但手指上跳動的音符卻異常的興奮呢!

從阿拉蜜洛橋奇特的豎琴造型來看,修長外傾的混凝土斜橋塔配上薄而輕穎的水平鋼構橋面,讓橋型顯得靈活輕巧而不臃腫。加上兩者之間分布有細而帶勁的斜拉索,穩定了斜橋塔與薄橋面所帶來的不安定感。似乎在靜止的畫面中,正不斷地誘惑人們來自內心深處,對動態均衡的一種渴望。當然如此美妙的橋型,是工程師的技術能力與設計師的藝術美感充分合作的結晶,而其背後就是靠著精密的結構計算及成熟的施工與材料技術才得以呈現出來。

從橋梁結構的觀點而言,外傾的斜橋塔透過拉索緊緊地抓住鋼構橋面往下的重量,兩者間充分地達到「力平衡」的作用,這種平衡關係使得斜橋塔不至於往後傾倒。而且水平橋梁也不會因為橋面輕薄,以致出現令人不安的「重力下垂變形」現象。可以說,阿拉蜜洛橋充分展現出斜張橋所特有的「力美合一」的特質。

從這座造型新穎的橋型中,似乎凸顯出設計者大膽挑戰結構極限的個人風格,也激發觀賞者對美感不同層次的闡釋。她不但美化當地的景觀,也豐富人們的視覺,更使我們體驗到「不對稱」也是一種靈活的美感。
 
斷章 2008-01-01 17:42:49

新年快樂~~
很棒~

記得西班牙還有一位也棒的建築家..
安東尼.高地..
突然想問問,不知你是否知道?

傾聽 2007-12-02 16:45:19

此「旋轉中心」好美

午安

版主回應
傾聽您好:

同感!
應該抽空去走走, 不虛此生。
2007-12-03 11:28:28
2007-12-02 14:15:19

讀冊人的分享讓人獲益良多
我一直是感性的書寫
總覺得缺少了知性
特別喜歡閱讀
你的清晰思維與整理
實在是許多人所需要的
謝謝您

版主回應
沂您好

月有陰晴圓缺,
那,緣分也一樣的吧。

人生無常,
緣分的線一旦斷了,只能無奈,無奈再無奈。

人生總有諸多的驛站,
緣分的天空下依然是遍撒陽光的世界,也總有諸多的聚散離合在同時,不同地的上演,就好像一個大舞臺,看著戲一幕幕落下,沒有人能獨自旁觀。

人總是不停的尋覓、駐足,而後又離開,緣聚緣散,緣就像一個永遠也走不出的圓。

朋友
讓我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緣分。
2007-12-02 15: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