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9 02:31:31讀.冊.人

閱讀智慧:諸葛亮《 戒子書》

諸葛亮《 戒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 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 是有寧的環境「儉以養德」。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劃將來「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幹。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慆慢則不能勵精」。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險躁則不能冶性」。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種種平衡,要「勵精」,也要「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管理」是個現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不 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歲月,於事無補。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
讀.冊.人 2011-03-28 21:33:30

《諸葛亮˙論交》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貫四時而不衰,歷險夷而益固。

讀.冊.人 2011-03-23 21:50:50

諸葛瞻
227年-263年,字思遠,出生於蜀漢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祖籍青州琅琊郡(山東沂南縣),著名書法家、畫家。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長子。曾為騎都尉和出任羽林中郎將,最終官至衛將軍。

234年,諸葛亮在軍旅中寫信給他的哥哥諸葛瑾說:「瞻今已8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下引同)表現出對其子成長的期望和擔心。他17歲時便娶了蜀國的公主為妻。為此,蜀國授給他以騎都尉的官職。這是一種比將軍略低的武官。第二年,他又被升為羽林中郎將,負責護衛皇宮。以後,他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當時,由於蜀國人不忘舊德,十分懷念諸葛亮,便也愛惜諸葛瞻的品德情操以及才華,凡是有了成績,都歸功於他,說是他建議宣導的——實際上,他是借了父親諸葛亮的余蔭,只不過是一種美名虛譽而已。

263年秋,曹魏大將軍司馬昭策劃大舉伐蜀,命鄧艾率三萬餘人進攻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則率三萬餘人斷其歸路,鍾會統十餘萬眾主力進攻漢中,命衛瓘為監軍。不久,鍾會攻破漢中,姜維退守劍閣,雙方相持不下。263年十月,鄧艾率精兵,從陰平小路進攻。鄧艾到達江油後,蜀漢守將馬邈投降。鄧艾率軍迅速攻破涪陵及綿竹,諸葛瞻盡力反抗,最後與兒子諸葛尚雙雙自殺,但其臨難死義的行為,連敵人也表示敬佩。不久,鄧艾到達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讀.冊.人 2011-03-23 21:47:37

長子
諸葛喬,字伯松、原字仲慎,三國時期東吳重臣諸葛瑾的二子,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養子,官至翊武將軍。

諸葛亮在未生孩子之前,他的哥哥諸葛瑾便把自己的二子諸葛喬過繼給孔明。後來諸葛亮的親生子諸葛瞻在諸葛亮47歲左右才出世,但他沒有因此而廢去養子的承繼權,仍以諸葛喬為嫡子,武鄉侯爵位的繼承人。但諸葛喬早死,另外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又遇上滅族之禍,因此諸葛喬之子諸葛攀才回到吳國繼後香燈,而武鄉侯爵位的繼承權才落回親生子諸葛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