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5-08 20:04:18浪子遊俠
現代詩修辭學第六講:關於「轉品」
現代詩修辭學第六講:
關於「轉品」--兼論詩人余光中
現代詩的方法論之六
「轉品」辭格應用於現代詩中,彷彿化粧術使用於「紅頂藝人」身上,「轉品」使詩句活潑且富予變化。「一個詞彙,改變其原來詞性而在語文中出現,叫做轉品。『品』指的就是文法上所說的詞的品類。」(黃慶萱語)。從語言學上的分類,漢語屬於一種「孤立語」(Isolating language),一字一形,所以漢語決定詞性與字義的不是字形變化,而是字詞在語句中的次序。同一詞彙,由於在語句
中位置次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詞性和字義甚至字音,而不需改變字形,所以「轉品」辭格可說是字詞的「變性」。
「轉品」在古代的典籍裡,所在多有,不讓今人專美於前:
(一):名詞當動詞用:
論語述而篇:子日:「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句中的「飯」和「枕」在此都是名詞當動詞用,字義變為「吃飯」和「枕著」。
論語衛靈公篇: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句子的「事」和「友」也是名詞當動詞用。
(二):動詞當名詞用: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句子的「慮」和「憂」都是
動詞當名詞用,字義變為「考慮」和「憂患」。
孟子離婁篇: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句中的「譽」、「毀」
也是動詞當名詞用。
(三):形容詞當動詞用:
論語子路篇: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句中的「富」
是形容詞當動詞用,作「使之富裕」解。
老子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句中的「甘」、「美」、「
安」、「樂」都是形容詞當動詞用。
在台灣的現代詩星空裡,詩人余光中是一顆光芒萬丈的「指極星」,聲譽崇隆具有指標地位。余氏的詩,早期深受英美詩影響,特別是「濟慈」「雪萊」等十九世紀下半葉唯美主義的詩歌風潮,在余氏早期作品中,留下鮮明痕跡,例如「飲一八四二年葡萄酒」、「火星大使的演說」。中期「蓮的聯想」詩集以後,詩
風逐漸回歸中國詩歌傳統。對於詩的題材,詩人余光中不受歐美詩歌囿限,能東西文化並置,相互參照援引入詩,具有這等國際視野,不僅是胸襟開闊,更重要的是俯瞰中外古今的氣度和遠見。歷來詩評家對余氏詩作品,常以「語言西化」來抨擊責難,其實,以余氏的英美文學背景,加上曾羈旅美國數年,要求他走出英美詩歌綠蔭,的確強人所難,誠如余氏在「我之固體化」詩中的自白:
我本來也是很液體的,
也很愛流動,很容易沸騰,
很愛玩虹的滑梯。
但中國的太陽距我太遠,
我結晶了,透明且硬,
且無法自動還原。
在台灣,五○年代起至七○年代止,約莫三十年,這期間正是「現代主義
」風潮興起、狂飆,乃至席捲台灣文學界,盛極一時的時代。台灣詩壇無論土本派或外省籍詩人,詩觀方面無論主張主知性的社會寫實或訴求主情性的個人寫意,技巧上無論服膺寫實主義或標舉超現實、象徵主義,或少或多,多數籠罩在
「現代主義」的暴風圈裡,幾乎無人能自外於這股風潮。較諸奉行超現實主義
綱領的詩人如洛夫、商禽、羅門等,詩人余光中中期(六○年代)以後的作品,
多數反而是比較「中國風」的,造語清新,頻頻使用中國文學和歷史典故,不僅容易理解意會,而且容易賞析言傳,例如「在冷戰的年代」、「一枚銅幣」、「忘川」、「鄉愁」、「長城謠」、「白玉苦瓜」、「唐馬」……..等,沒有現代主義的頡屈聱牙用語及曖昧晦澀的語意。
「轉品」辭格,在余光中的詩作裡經常被使用,這種改變詞性的表意方法,
不惟使詩句活絡富予變化,也重新賦予語詞新的生命,且看以次列舉的範例:
(一)動詞當名詞用
一種不滅的嚮往,向不同的元素
向不同的空間,至熱,或者至冷
---------節錄「火浴」首段前兩行
「嚮往」一詞原為動詞,在此當作名詞用。
(二)形容詞當動詞用
終於有一個秋天不見那蒙而人
數叢鮮黃留下,像誰的
魂魄,淒涼給自己看
------節錄「一武士之死」
「淒涼」一詞原為形容詞,在此當作動詞用。
(三)形容詞當名詞用
不知該上昇,或是該下降
該上昇如鳳凰,在火難中上昇
或是浮於流動的透明,一氅天鵝
---------節錄「火浴」首段
「流動的透明」是「透明的流動」的倒裝句法,詩人刻意強調「流動」的動態感,所以把流動前置,乃接其原來的動詞屬性使用。「透明」原係形容詞,
因語句倒置,詞性變為名詞。其實,即使不使用倒裝句法,「透明的流動」此句
,句中「流動」一詞,原是「動詞」,經過「轉品」處理改變詞性,已搖身一變為「名詞」了。
(四)名詞當形容詞用
我本來也是很液體的,
也很愛流動,很容易沸騰,
很愛玩虹的滑梯。
---------節錄「我之固體化」第二段
句中的「很液體的」一詞,原是「名詞」,在此當「形容詞」使用。
誠如詩人在《余光中詩選》序文最後說:「真正的詩人,該知道什麼是關心時代,什麼只是追隨時尚。真正的詩人,不但須要才氣,更須要膽識,才能在各家各派批評的噪音之外,踏踏實實走自己寂寞然而堅定的長途。」真正的詩人,才情當然重要,但遠見、胸襟和膽識卻是能否自成大格局,詩名屹立於當代,作品不朽於後世的決定因素。
關於「轉品」--兼論詩人余光中
現代詩的方法論之六
「轉品」辭格應用於現代詩中,彷彿化粧術使用於「紅頂藝人」身上,「轉品」使詩句活潑且富予變化。「一個詞彙,改變其原來詞性而在語文中出現,叫做轉品。『品』指的就是文法上所說的詞的品類。」(黃慶萱語)。從語言學上的分類,漢語屬於一種「孤立語」(Isolating language),一字一形,所以漢語決定詞性與字義的不是字形變化,而是字詞在語句中的次序。同一詞彙,由於在語句
中位置次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詞性和字義甚至字音,而不需改變字形,所以「轉品」辭格可說是字詞的「變性」。
「轉品」在古代的典籍裡,所在多有,不讓今人專美於前:
(一):名詞當動詞用:
論語述而篇:子日:「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句中的「飯」和「枕」在此都是名詞當動詞用,字義變為「吃飯」和「枕著」。
論語衛靈公篇: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句子的「事」和「友」也是名詞當動詞用。
(二):動詞當名詞用: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句子的「慮」和「憂」都是
動詞當名詞用,字義變為「考慮」和「憂患」。
孟子離婁篇: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句中的「譽」、「毀」
也是動詞當名詞用。
(三):形容詞當動詞用:
論語子路篇: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句中的「富」
是形容詞當動詞用,作「使之富裕」解。
老子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句中的「甘」、「美」、「
安」、「樂」都是形容詞當動詞用。
在台灣的現代詩星空裡,詩人余光中是一顆光芒萬丈的「指極星」,聲譽崇隆具有指標地位。余氏的詩,早期深受英美詩影響,特別是「濟慈」「雪萊」等十九世紀下半葉唯美主義的詩歌風潮,在余氏早期作品中,留下鮮明痕跡,例如「飲一八四二年葡萄酒」、「火星大使的演說」。中期「蓮的聯想」詩集以後,詩
風逐漸回歸中國詩歌傳統。對於詩的題材,詩人余光中不受歐美詩歌囿限,能東西文化並置,相互參照援引入詩,具有這等國際視野,不僅是胸襟開闊,更重要的是俯瞰中外古今的氣度和遠見。歷來詩評家對余氏詩作品,常以「語言西化」來抨擊責難,其實,以余氏的英美文學背景,加上曾羈旅美國數年,要求他走出英美詩歌綠蔭,的確強人所難,誠如余氏在「我之固體化」詩中的自白:
我本來也是很液體的,
也很愛流動,很容易沸騰,
很愛玩虹的滑梯。
但中國的太陽距我太遠,
我結晶了,透明且硬,
且無法自動還原。
在台灣,五○年代起至七○年代止,約莫三十年,這期間正是「現代主義
」風潮興起、狂飆,乃至席捲台灣文學界,盛極一時的時代。台灣詩壇無論土本派或外省籍詩人,詩觀方面無論主張主知性的社會寫實或訴求主情性的個人寫意,技巧上無論服膺寫實主義或標舉超現實、象徵主義,或少或多,多數籠罩在
「現代主義」的暴風圈裡,幾乎無人能自外於這股風潮。較諸奉行超現實主義
綱領的詩人如洛夫、商禽、羅門等,詩人余光中中期(六○年代)以後的作品,
多數反而是比較「中國風」的,造語清新,頻頻使用中國文學和歷史典故,不僅容易理解意會,而且容易賞析言傳,例如「在冷戰的年代」、「一枚銅幣」、「忘川」、「鄉愁」、「長城謠」、「白玉苦瓜」、「唐馬」……..等,沒有現代主義的頡屈聱牙用語及曖昧晦澀的語意。
「轉品」辭格,在余光中的詩作裡經常被使用,這種改變詞性的表意方法,
不惟使詩句活絡富予變化,也重新賦予語詞新的生命,且看以次列舉的範例:
(一)動詞當名詞用
一種不滅的嚮往,向不同的元素
向不同的空間,至熱,或者至冷
---------節錄「火浴」首段前兩行
「嚮往」一詞原為動詞,在此當作名詞用。
(二)形容詞當動詞用
終於有一個秋天不見那蒙而人
數叢鮮黃留下,像誰的
魂魄,淒涼給自己看
------節錄「一武士之死」
「淒涼」一詞原為形容詞,在此當作動詞用。
(三)形容詞當名詞用
不知該上昇,或是該下降
該上昇如鳳凰,在火難中上昇
或是浮於流動的透明,一氅天鵝
---------節錄「火浴」首段
「流動的透明」是「透明的流動」的倒裝句法,詩人刻意強調「流動」的動態感,所以把流動前置,乃接其原來的動詞屬性使用。「透明」原係形容詞,
因語句倒置,詞性變為名詞。其實,即使不使用倒裝句法,「透明的流動」此句
,句中「流動」一詞,原是「動詞」,經過「轉品」處理改變詞性,已搖身一變為「名詞」了。
(四)名詞當形容詞用
我本來也是很液體的,
也很愛流動,很容易沸騰,
很愛玩虹的滑梯。
---------節錄「我之固體化」第二段
句中的「很液體的」一詞,原是「名詞」,在此當「形容詞」使用。
誠如詩人在《余光中詩選》序文最後說:「真正的詩人,該知道什麼是關心時代,什麼只是追隨時尚。真正的詩人,不但須要才氣,更須要膽識,才能在各家各派批評的噪音之外,踏踏實實走自己寂寞然而堅定的長途。」真正的詩人,才情當然重要,但遠見、胸襟和膽識卻是能否自成大格局,詩名屹立於當代,作品不朽於後世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