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00:17:16浪子遊俠

會診國內自製「鄉土寫實」連續劇

會診國內自製「鄉土寫實」連續劇

 

近來國內自製「鄉土寫實」連續劇,由於若干橋段和劇情過於「誇張」與「激情」,明顯有「灑狗血」以拉抬「收視率」的嫌疑,再次成為話題焦點。觀眾們儘管罵聲連連,但還是亦步亦趨地跟著湊熱鬧,而收視率衝高廣告收益增加,製作單位的「預期目的」也達到了,雖然所使用的「手段」成為爭議的話題。

許多傳媒喜歡以「本土劇」來定義民視台的「夜市人生」和三立台的「天下父母心」,這些具爭議性的「鄉土」及「社會寫實」題材連續劇,容易使觀眾誤以為「本土劇」就是「很土俗」的鄉土寫實劇,這「誤會」可大了。筆者認為這類題材的連續劇,應該「正名」為「鄉土寫實劇」,而「本土劇」的相對應概念則是輸入的「外來劇」:包括日韓和大陸劇;換言之,「本土劇」是泛指國人自製的各類題材連續劇:包括武俠劇、古裝歷史劇、鄉土寫實劇、青春偶像劇等等。

台灣受限於幅員,收視人口和鄰近的日韓中國相去甚遠,加上近年來頻道開放,有線電視台和頻道業者異軍突起,瓜分有限的廣告市場,使得各家業者均面臨飽和的「完全競爭」,為求生存,在開源方面,業者以較低價格大量購入外來劇;在節流方面,則縮減自製劇以規避可能風險。此消彼長,使得自製的「本土劇」受到空前的壓縮,並且逐漸陷入「低成本、粗製濫造」的「循環危機」。

國內不是沒有優質的本土劇,「浪淘沙」、「風中緋櫻」、「後山日先照」、「家」、「寒夜」、「草山春暉」等等,都是擲地有聲、口碑不錯的好戲,只可惜更多的則是「虎頭蛇尾」的連續劇和「歹戲拖棚」的長壽劇,如「娘家」和「意難忘」。在製作經費極度被限縮的窘境下,卡司和陣容自然是「蜀中無大將」,外景更是「能免就免」,於是除了開場的前幾集為了吸引觀眾,勉強多幾幕外景和大場面,接下來就是在男女主角家的客廳、臥房裡幾個固定佈景,死皮賴臉地轉來轉去,這種「定型化」的策略,已經成為連續劇共通的處理模式,而「質感」當然也就「不言可喻」了。

「在商言商」,電視業者為求生存,當然會儘可能去「開源節流」,「又要馬兒快快跑,又要馬兒少吃草」,自然而然被電視業者奉為「經營策略」,反正只要能衝高「收視率」,增加廣告收益,為達目的哪會在意使用何種「手段」:雞姦迷姦、兄妹亂倫、骨肉相殘等變態劇情,吊人火烤、捏爆橘子、殺害肉票等暴力橋段,均可以無所不用其極,至於「社會責任」和「社會觀感」早已在製作單位的腦子裡「蒸發」了,而他們也深諳「做戲空看戲憨」的道理,觀眾罵歸罵,還是會繼續當傻瓜。即使是金鐘大導演李岳峰,面對「形勢比人強」及友台的同類題材競爭壓力,「輸人不輸陣」也不能免俗地跟著趕流行,灑狗血以拉抬收視率,甘冒「晚節不保」的風險。可見,在收視率的大前提之下,再好的演員卡司和劇本,都會被扭曲,到頭來整部戲劇情就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被「暴力血腥和亂倫」糟蹋得不忍卒睹。

國內的自製鄉土連續劇,以「本省族群」或「菜籃族」為主要收視群,所製作的「鄉土寫實劇」,近年來的確製造了許多「話題」,從「一枝番仔火」到「捏爆橘子」,都成了觀眾茶餘飯後的「笑料」。其實,「鄉土寫實劇」不必然和「粗魯土俗」畫上等號,只是反覆在劇情裡搞這些「花招」,久而久之就難免在觀眾心目中,形成這類負面的刻板印象。

如果主管機關能積極介入、正向輔導,讓每一齣戲的製作經費能充裕些,「虎頭蛇尾」、「粗製濫造」的情形或許可以少一些;如果歹戲拖棚的「長壽劇」能夠少一些,每一齣戲就可以多用心一些,精緻度提高一些;如果製作單位臉皮薄一些,稍稍懂得反省和自制,不要為了炒高收視率而刻意灑狗血,而「NCC」的官爺們能多抽空留意一些,那麼荒腔走板的爆笑橋段或變態亂倫的劇情,也許會少一些,對社會大眾的「視聽污染」,也會少一些。可惜又可嘆的卻是,筆者以上這些「期許」,目前仍只是「癡人說夢話」,還停留在「虛構」階段,所以,目前的現狀,就只能等到觀眾們「忍無可忍」,多數觀眾決心唾棄這類戲劇時,也許才會有所改變吧?

 

作者:文學碩士陳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