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7 17:13:25a-shun

源信和尚

心鏡要用智慧和耐力來磨,才能清澈明淨,光可鑒人。

這個故事發生在日本。有個小男孩,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往生了,因此由母親獨力撫養。

有一天晚上,小男孩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來到一座大寺院,寺院後面有一座藏經樓。裡面除了有很多經書之外,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鏡子;但是鏡面上大多佈滿了灰塵。看到這麼多鏡子,小男孩想著;如果我能拿一面鏡子送給媽媽,那該多好啊!

當小男孩有了這個念頭時,藏經閣外面進來了一位老和尚。老和尚看到小男孩就說:「你在這裡做什麼呢?」

小男孩趕緊跑到老和尚面前,恭敬地行禮說:「這裡有這麼多鏡子,我很希望能拿一面回去送給媽媽。」老和尚很慈祥,隨手就拿了一面鏡子給小男孩。那是一面很小且佈滿灰塵的鏡子。小男孩心想:「我要的是那面很大且發亮的鏡子啊!」不過,他還是很恭敬地接受了。

老和尚看出小男孩有些遲疑,就問道:「怎麼啦?」

小男孩老實地說:「謝謝您!可是,我想要的是那一面很大、可以照人的鏡子啊!」

老和尚說:「有這面小的就可以了,你要把它『養』大,時機成熟時可以拿到橫川去擦拭、磨光。」說完,老和尚就不見了。

夢醒後,小男孩告訴媽媽夢裡發生的事。媽媽對他說:「這是一個好夢!人人心中都有一面心鏡,只要勤於擦拭就會發光。你夢見橫川,說不定以後可能會到橫川參修。」小男孩聽了,覺得「橫川」將是自己可以磨心鏡的地方,於是默記在心。

過了幾天,小男孩和村裡的孩童相約到附近的河邊玩耍。那裡有兩條河,相距不遠。奇怪的是其中一條河流水清見底;另一條河水卻很污濁。這時,有一位和尚在污濁的河水中洗缽。

小男孩看了,心想:這位老和尚可能是從外地來的,不知道還有一條清澈的河水。便叫道:「和尚,離這裡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條很清澈的河水,您可以去那裡洗啊!」

和尚看到小男孩長得清秀聰慧,即回答:「平常人會有分別心,但乾淨或穢濁的水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分別。」

小男孩聽了,脫口而出說:「哦!是這樣啊!但是您洗缽不是因為缽髒了才要洗嗎?我認為,髒的缽應該用潔淨的水來洗才會乾淨,這可能是我心境的分別吧!」

聽了小男孩的話,和尚發覺自己剛才說的話竟然前後矛盾——他因為缽髒了才拿去洗,這就是分別啊!在分別之中又說不分別,真是自相矛盾!於是,和尚便回頭尋找小男孩。

小男孩正在河邊數石頭,和尚便問小男孩:「你為什麼要數石頭?看看!這一望無際的大地都是石頭,無量無數,你數得完嗎?」

小男孩抬起頭說:「石頭是數不盡。但是,無量無數也是從一開始呀!」

再次聽到小男孩如此聰慧的答話,和尚知道小男孩是個可造之才,如果讓他埋沒於村野,實在太可惜了。因此,要求會見小男孩的母親,希望將小男孩帶到比教山去栽培。

小男孩的母親瞭解出家修行,將來可以奉獻於人群,就答應和尚讓他出家。到了比叡山,小男孩從小沙彌的規矩開始修習,直到長大成為一位青年比丘,他的法名叫做——源信。

源信比丘不但十分用功,而且聰慧過人。二十多歲時,寺院即派他到城內為城主說法。他很高興,於是寫信回去告訴母親:「我終於成功了,我已經有資格進城為城主說法……」母親卻回信罵道:「沒出息!我希望你在那裡修學能磨亮、養大你的心鏡,以利天下眾生。你竟然只因為可以為一位城主說法便得意忘形,實在是太沒出息了,將來怎會有所成就呢?」

看到母親的來信,源信非常慚愧,下定決心到比叡山深處——橫川去進修。由於他潛心努力,後來就在比叡山一帶宏揚教化,成為日本僧界的一位大教育家;他的道德昭彰,普受大眾景仰。

我們的心中也都有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必須靠自己去磨、時時勤拂拭,才能光亮照人。

本文摘錄自 證嚴法師著作 「談古說今」

 

上一篇:最澄和尚

下一篇:塞井記